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史及理论发展

来源:筏尚旅游网
lAzHAN・XUEsHUzoNGHENG 学术纵横 程实施和庭院绿化建设。绿景工程是改 拜而受之,登之天府,内史,司会,冢宰 善城市街道重要手段,庭院绿化是城市 贰之,以赞王治。”从中看出,司命实为 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秦州区建设 专司人口统治的专职官员,并上报周 用地与绿化用地矛盾特别突出的客观 王,“王拜而受之,登与天府,”充分说明 现状,要提高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必 统治者非常重视人口数量。西周时期。 须抓好绿景工程实施和庭院绿化建设。 政府规定设有媒氏的官职,专门管理男 紧紧围绕创建全国园林城市这一中心, 婚女嫁,《周礼・地官》载:“令男三十而 搞好规划、突出重点、强化管理、狠抓落 娶,女二十而嫁。”说明西周统治者非常 实。4.以节会美化工程促进绿化。一年 重视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劳动力发展。 一届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在提高秦州区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补充兵 知名度、塑造良好形象、促进经济快速 口 源,保证给养,扩大实力,以在兼并战争 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更加注重 杨 中取胜,大都推行人口增殖政策。齐桓 调剂高品位、花卉品种合理搭配,形式 松 柏 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 的灵活多样的美化景观。 (三)精细养护管理、提高园林建设 与管理的科技含量。中国古代人口 嫁”。越王勾践增殖人口的措施则为典 型,《国语・越语》载:“女子十七不嫁,其 城市绿化管理重点 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在于管理方式改革、管理机制创新、管 刺 理制度建立、管理责任落实。继续认真 思想史及理论发展 将免者以告,公医守之。”提倡早婚,激了越国人口增殖。勾践的生聚教训, 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管理 导致人口繁衍实力倍增,民气大张,最 的相关法规,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强 终建立霸业。 已建成绿地保护,坚决查处违反规划、 在增殖人口上,墨子提出了许多方 侵占绿地、砍伐树木等破坏城市绿化成 法,早婚、非攻、不聚敛百姓、节葬、节制 果的行为。一方面对树木适时浇水施 “蓄私”。墨子的人口增殖措施,除早婚 肥、防治病虫害、保证苗木生长旺盛;另 摘要:从历史发展角度,论述中 外,其他方法不可能被统治阶级所接 一方面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增强爱 国历代人口思想的形成及理论的发展。 受,但在当时社会转型阶段,对新兴地 绿护绿意识,防止损坏花草树木、破坏 从现实出发,给人们以启迪,使人们对 主阶级发展生产力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绿地。开展绿树认养、认建活动和庭院 人口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霸初》说:“地 绿化、园林化单位评比活动。深化管理 关键词:古代人口 思想理论发 大而不为,命日土满;人众而不理,命日 体制改革,推行绿地物业化管理,建管 展 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日武满;三满而不 并重,管养并举,保证城市绿化建设健 止,国非其国也。”提出了土地和人口之 康发展。同时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栽 从我国历史发展看,早在二千多年 间的矛盾。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解决人 植管理、选种育苗等各个环节加强科学 前,就有孑L孟的主张增殖人口、重视人 口与土地矛盾办法的是商鞅,他认为: 研究和质量把关,提高城市绿化的科技 口品质的思想。但历代统治者对人口问 “凡世主之患,用兵着不量,治草菜者不 含量。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利用淡季组 题并不十分关心,只是一些史学家和学 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 织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先进技 者对历代人口进行研究,并没有引起统 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者务 术,参观示范绿地,拓宽职工的视野。使 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到清代,洪亮吉分 开,地胜其民者,务徕。”说人多地少,即 园林职工掌握园林绿化工作的新技术、 析中国的人口增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民胜其地”,就开垦荒地“务开”,地多 新方法,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即“人口过剩”的危机。从此,我国人口 人少,即“地胜其民”,就应当增加人口, 另外,园林绿化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 问题才被人们所关注。 招徕国外游民。商鞅提出了“制工分民 备,向机械化操作、标准化作业、网络化 一、先秦人口思想及理论的形成 之律”的思想,他注意人13:管理,实行 管理靠近。 西周时期,就已公开进行人口调 “医坐法”,对人民进行管理并且经常进 四、结语 查。《国语・周语》称“宣王既丧南国之 行人口调查,商鞅是历史上第一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绿 师,乃料民于太原”。早在公元前?89 先秦是我国历史上人口思想的发 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有理由相信 年,周宣王在江汉之间被姜戎氏全军覆 轫期,人口思想只是片言只语,零星散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区人民的积极 没后,在太原进行人口调查以补充兵 落于一些著作中。但是先秦人口的兴 参与下,经过园林工作者科学规划、合 源。这是我国现存史料有关人口调查的 衰,经历几起几落。总之,人口增减和王 理施工、精细管理,秦州区园林绿化会 最早记载。《周礼・秋官》记载:“司命掌 朝的兴衰及统治阶级的政策有着重要 为天水市争创国家园林城市起到重要 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后,皆书于版,辨 的关系。到秦末汉初,我国人口达二千 的作用。 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 万。从人口的兴衰中得出每个王朝统治 (作者单位:天水市秦州区园林处) 女,岁登下其死生……献其数于王,王 的大治和混乱。 2011年第01期/总第243期 l2l 学术纵横 二、两汉至唐人口思想及理论的发 域人户大批流向江南,关中地区的流人 展 一FAzHAN・XUEsHUzoNGHENG 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他所说的养民, 长江中游;第二次高潮出现在“五胡乱 不是一般百姓,而是指地主阶级,他的 两汉至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大发展 中华”时代,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中 人口思想,正是为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 说话。 时期,人口数时起时落,增减频繁,人户 原人口流向江南。 数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人户的 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户籍的变动。 唐代杜佑的人口思想,主要是《通 宋元明的人口思想,继承了前人的 并且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为 多少,决定着国家赋税收入。因此,历代 典》之“户口人口论”,是对当时户口流 思想成果,散、人丁逃亡、生产凋敝现状所采取的 中国近代人口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晁错,其人 政策。他认为,人口多少与经济发展有 清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 口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移民实边说上, 密切关系。他的这一思想和徐干的“民 济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时期,我国 对后世影响深远。早在秦代就推行强制 数周为国之本”相吻合。但杜佑的思想 人口发展超过了前代。 的移民政策,致使中原人口减少,后果 及观点,当时没有被统治阶级所采纳。 首先,顺、康、雍三朝人口增长相对 将是灾难性的。汉代强制移民政策,一 三、宋元明清前期的人口思想及理 缓慢,平稳发展。从顺治统治开始,我国 般附有经济上的优惠待遇,以示怀柔。 论的发展 人口约5 000万左右,到雍正末年人口 晁错的移民政策尽管也是为了充实边 宋朝使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 达到1亿3千万上下,增长愈来愈快, 塞,但采用经济上的鼓励办法,对招募 的阶段,这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 反映出“康熙之治”对人口增长极大的 对象、招募次序和移民的生活安置都有 河流域逐渐移到长江流域,随着经济重 影响。入口由陡增、缓慢而稳定的发展, 详尽合理的安排。汉朝时期,匈奴贵族 心的南移,南方户口目益繁盛,这时人 到猛增之势是清初三朝人口发展三个 经常南下侵扰汉的边境,在这种情况 口思想上表现出与前期不同的内容和 阶段的特点:乾隆时期是人口大发展时 下,晁错提出了移民政策,吸取秦移民 特点。 期。经过清初三朝的发展,社会沿着“康 的教训。他主张,要使百姓乐迁,必须在 北宋文学家苏轼,其人口思想主要 熙之治”到“乾隆盛世”,伴随而来的是 经济上、政治上给以优厚待遇。他的主 内容是“均民”,即主张将人口从稠密地 人口大发展时期,乾隆末年我国人口超 张深谋远虑,但历代统治阶级并没有重 区移向稀疏地区。苏轼认为“中国土地 过了3亿大关;再次,嘉、道年间,人口 视。 足以食中国之民有余也,而民常病于不 继续增长,但国力衰弱,到道光二十年 东汉末年的徐干,其著作《民数》是 足”是因为人口分布不均,致使人口与 (1840年),我国人口达到4亿。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专论人口问题的著 土地的平衡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叫做 清朝乾隆时期人口增长,国力强 作,篇幅不长,内容简略,但在中国人口 “因人之情”“因时之势”,苏轼的人口思 盛。其实人口与国力基本适应,但就在 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地位。 想是从晁错的移民思想中吸取的有益 “文治武功”鼎盛之际,人满为患的端倪 他强调人口调查和户籍管理,补充了传 营养,是通过移民来缓和社会经济矛盾 被有识之士觉察。乾隆五十八年(I793 统思想“民为邦本”“农为国本”,提出了 并作出理论说明的第一人,对后世启发 年),洪亮吉首次提出了人口过剩的概 “民数周为国之本”,意思是搞好人口 影响甚大。 念,他写下了《治平篇》《生计篇》等政 调查是国家制订政治、经济政策的基 元朝时期,马端临的人口思想是 论。洪亮吉认识到人口增殖过快将导致 础。他认为人口调查和户籍管理是国 “民多则围强,民寡则国弱”。马端临认 土地、粮食紧缺状况。他觉察到“人口过 家分配土地、制定赋税、征收徭役、配 为:以民之多寡衡量国之盛衰,在古代 剩”的危机,表达了自己对治平之世的 备军队的依据,是统治者治理天下的 是对的,用于后世则不对,因为人口质 忧虑,也划破乾隆盛世的局面。 先决条件。徐干提出这样的思想不是 量有高下之别。“古者户口少而皆才智 人类历史是自己创造的,中国人要 夸大而是有其教训的。因为早在西汉 之人,后世生齿繁而多窳惰之荤”。他是 掌握自己的民族命运,认识历史发展规 平帝(公元2年),人口达到5 959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口质量概念 律和方向,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 经过西汉末年战乱,人口大减,到东汉 的人,在中国人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 为更好的解决人口问题担负起更大的 和帝(公元105年)人口叉恢复到5 地,他所编《文献通考》列了《户口考》, 历史责任。 325万人。东汉经董卓之乱,我国经济 他也是中国人口统计学的创始人。 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出现了“白骨露 明朝在人口思想史上具有一定影 参考文献 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晋太康元 响的是丘溶,他把人口消长的原因归之 [1]人口问题与理论.复旦大学出 年(公元208年)人口达到1 616万 于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多种因素的 版社. 人。因此,我国人口增减与其政治经济 作用。但他坚持发展“天下盛衰在庶民, [2]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的 [3]简明中国通史.青岛海洋出版社. 东汉末年到隋统一的400多年里, 传统观点。他认为统治阶级的治国之要 [4]商君书选注.山东人民出版社. 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期间流动 “莫急于善民”。如何养民,丘溶认为“人 [5]中国历史要籍与选读.成都科 人口之多、流动时间之长、流动地域之 君之欲蕃民生者,其上去谗,远色,贱货 技大学出版社. 广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人户迁徙共有 而一于贵德也哉。”只有除害民之根,推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襄南职 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东汉末年,黄河流 行德政,人口才能蕃息,他的思想具有 业中学) l22 发展・月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