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驱动文化资本增值与文化产业发展

来源:筏尚旅游网
经济视角(双月刊)2017年第1期总第262期No.1,2017TotalNo.262

产业经济

创新驱动文化资本增值与文化产业发展

徐望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文化产业是“内容为王”的新兴产业,必须以创新来驱动。文化资源资本化开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系,

赋予了文化以全新的经济内涵与产业价值,使文化借资本的形式得以增值、交易与扩张。创新文化资本的增值运动,激发了文化产业的无限潜力。今天中国正在进行文化产业体系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文化创新;文化资本;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

作者简介:徐望(1985-),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产业、文化

政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7)01-3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7.01.06

一、创新驱动文化产业的生产

1.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

周游在主题公园的旖旎景象间,沉浸在民族歌舞的原生态魅影之徜徉在影视动画的科幻和魔法世界里,

中……正是这些奇趣异彩、绚烂缤纷,或奇幻或古典,或现代或原始,或高雅或民俗的文化内容和创意表达赋予了文化产业高度精神化、审美化、消费情趣化的特殊魅力,为这条创意产业链镀上了金辉,使文化产业愈发流光溢彩。

毋庸置疑,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一种内容产业,它以内容(content)的创造、制作、生产和传播为主要任务。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基本上是重合的,文化产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而非载体(形式)上。因而,自文化产业于西方发达国家运营伊始,“Contentistheking”(内容为王)便取代了传统文艺创作的文本中心倾向。尽管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等新兴传媒的异军突起,人们曾经质疑过“内容为王”的说法,并换之以“渠道为王”来强调传播渠道的关键作用。就是在此背景下,网络公司美国在线(AOL)于2000年以184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媒体巨头时代华纳(TimeWarner)。然而,随着互联网泡沫经济的迅速破灭,美国在线的股价迅速贬值。在AOL和TimeWarner内部,“内容”依然坚挺,“渠道”却日渐萎缩。这一收购案例被称为历史上最失败的兼并,充分说明了:无论渠道多么深入与广泛,只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若无内容,它便失去了灵魂。唯有内容,才是文化产38

创新驱动文化资本增值与文化产业发展

业的价值核心与主导元素。

2.创新是文化内容生产的根本所在

审美创造或文化活动都能算得上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即以内容为核,就必须在内容并非所有的艺术作品、

的创生与表达上下足工夫,形成符号经济的产业元素与文化资本,才能进入产业规律与市场轨道。否则只能是文化资源的采掘加工,工艺技术的低端生产,或知识服务的简单提供,而难以形成文化产业的内容再生产创新要素。如《木兰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已流传了上千年,却只是文化资源的口传承袭与文本传播,后被常香玉搬上舞台与银幕,成为现场传达的戏剧艺术。而美国人却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创作了蕴含现代价值的内容生产与极具艺术张力的媒介传播,将中国的长城、烽火、农耕、纺织、战马、宫殿等文化符号变化为造型元素,诉诸音乐、影像、情节的在线传播与在版产品的知识产权贸易,从而以更多的文化制造填充了更大的文化投资,用内容生产推动了文化资本扩张与文化资源升值。

如果说内容是文化产业的灵魂,那么创新就是文化内容的血液。正是由于这种新鲜血液中蕴含的无限灵

,魂,才使文化产业的整个躯体保持着旺盛生机与蓬勃活力。所以,文化产业又叫“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y)

内容创新的核心意义。于是必然关涉到原创产品版权的严密保护问题:由于开发原创产品成旨在突出创造力、

②维本高、耗时长,而借助现代科技对其进行批量复制却代价低廉、高效便捷,因而,须以版权(copyright复制权)

从而激励从业者的创造热情。所以,在一些国家,文化产业也时常被称作“版权产业”。护原创作品的高额价值,

显然,创新可以开启文化资本增值的无限空间,可以最大限度的延展文化符号的商业营销链,可以实现文化产业生产方式上的神话式跨越,可以不断以新符号新元素增添文化内容的饱满度,可以永无止境的升华文化主题,从而适应各层次消费者的情趣与品位。

3.文化创新的商业化

以产业经营的视角看,由于许多内容创新和技术革新在未被大规模产业化与高度商业化之前,尚未进入大众消费领域,其价值不能获得充足的展现与进一步提升,故而并不能算作成功的创新。可见创新既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个商业过程。纵观当下文化产业之运营,其对文化资源的开采加工,对主题内容与细节要素的研发与创新,对规模与结构的构造与设计等,在智力动员与财力投入上均大大超越了以往的文本创意,实现了对艺术化创作构思、企业化文本设计、工业化生产加工、商业化经营销售与网络化传播表达等现代产业运营要素的充分整合,极大的延展了内容生产的创意经济链,形成了一整套后工业时代的文化资本运营体系,如:一部热门的影视剧往往会在服饰、餐饮、医药、妆品、礼仪、造型等多个社会文化生活领域采集创意元素,激起时尚波澜,进而促使人们利用全新的审美风格与流行符号创造出琳琅商品,体现出内容再生产的衍生效应,显示了文化产业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

4.文化产业的全要素创新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新媒体时空构造共同引发的“信息爆炸”效应,文化产业正在产业结并且,

构、资本形态与经济模式等方面进行全要素创新。

①创意产业作为产业分类的概念,最早见于《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文件》(CITF,2000)这一官方文件,英国政府为强调文化创

意活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这份文件同时把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13个行业划归创意产业领域。②版权的核心是对复制权的保护。

39

经济视角2017年第1期

第一,文化产业以信息传播、休闲娱乐、文化商贸为核心,顺应“消费社会”的生活审美化(风格化)作风和文化商品化大潮,愈益重视原创元素中时尚趣味与消费价值观的表达,将后现代文化艺术潮流中的历史元素、世俗元素镶嵌在文化创意价值链上,带动相关层,活化外围层,创造并衍生出一系列或雅或俗,有特定受众的文化消费品。

第二,除经济资本外,符号资本、创意资本、科技资本、媒介资本、政策资本共同对文化资本的增值与文化价值的增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新潮意念与时尚动态紧密融合,创新角度与审美趣味有机整合,内容生产与产权交易规范运行,文化市场营销策略和文化资本控制系统统一协调时,文化产业才能整体焕然一新。

第三,通过将文化咨询之“有意义的情报”与文化创新之“有意味的形式”结合,市场经济下文化产业的运营愈益趋向规模化、系列化、集群化、稳定化、长效化,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整合、贸易流通、自由竞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得文化经营领域全面开放,文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文化资本的商业价值无限扩大。

二、创新使文化资本的增值运动加速

1.文化资本的经济学意义

继布尔迪厄提出文化资本概念之后,对其的研究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与文化产业的实践发展日益进步,并形成了多元化的理论。在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戴维·思罗斯比看来,文化资本是继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之后出现的第四种资本形式;其本质是以财富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

它在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生产功能增强了不同形式资本之间的相互代替性和转换性,从而在推动经济增长

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理论继布氏在社会学领域开辟了文化资本概念后,将其引入经济学领域,用资本来衡量文化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价值增长和转移,为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理解文化产业的社会功能与发展趋势创立了新视角。一方面,基于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相互转换,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被投入到规模不断扩大的文化生产、流通和消费之中;另一方面,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走势在文化产业中获得了最显著的体现与最长足的发展,由于两者的深层融合,投入文化生产中的文化资本不但作为“软实力”的内在意义,更作为生产资源成为一国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开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系,赋予了文化以全新的经济内涵与产业价值,使文化借资本的形式得以增值、交易与扩张。

2.文化资本的五个发展阶段

由专业人才完成文化创意,策划文化产业方案。这一阶段是对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的挖掘、搜集与第一,

包装,须动用创意人员的知识储备体系综合考查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转化成本的可控性与市场竞争力;并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思想对该资源进行再创作与再生产,使经过加工设计的文化资源符合文化市场的竞争规律,得以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资本并进而衍生出系列化的文化产品,形成创意价值链。

第二,文化产业CEO团队形成,即人力资本开发阶段。这与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创新体制息息相关,对文化产业项目的创造力、市场活力、可持续发展潜力等具有关键作用。通常包括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训、储备、组织、管理、调动、激励等。

第三,在产业资本尚未成熟、产业政策尚不到位的情形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启动某个文化产业项目,往

①有形的文化资本其经济价值由文化资本内涵的文化价值所提供,例如:古建筑。而无形的文化资本虽拥有广泛的文化价值,但若非在一定的条件下则不能直接生产出经济价值。

40

创新驱动文化资本增值与文化产业发展

往需要先以一定数量的虚拟资本①进行策略性的介入,形成合作对象与产业实体的内在资本与象征资本。这是在资本形态尚未成熟前,产业化初级资本形态的规则组合期与制度探索期。这样以虚拟资本为媒介辟出一隐性的文化市场空间,有利于文化产业的体制创新。

第四,这一阶段是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成型、投向市场、进行投融资运作的产业资本形成阶段。这是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成型与不断提升的效益优化期。

第五,在确保某文化产业项目的产业链不断升级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当下的市场竞争优势为该文化资本进行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品牌,组建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核心文化资本增值与扩张,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逐步壮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期,是日渐成熟的战略性产业在全球贸易场域中的对称博弈期。这时,优势产业资本走向国际市场,实现纵向升级与横向扩张。

经过以上五个阶段,文化资本促使文化产业展现出链状衍生优势与集群化规模效益;并在如今的全球化网络型社会中突现出惊人的财富创造力与文化营销力,将闪耀着创意辉光的文化资本的巨大优势呈现在我们眼前。

3.文化资本的运营模式

文化产业本身具有缩小能耗比,降低资源成本,提升资源配置率与全要基于文化资源内涵的无限扩充性,

素生产率的特质,其通过不断挖掘文化资源内涵,创造文化故事主题,构建适于从不同角度解读的文化审美对象,来重复利用同一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资本化,全方位拓展与延伸资本价值链,打造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超级盈利模式。

所谓可持续发展与超级盈利模式,其意义在于其实现了从边际效益递减到代际效益递增。由物质、生产和积蓄形成的物质资本的“戈森规律”,体现了随社会需求的满足,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的传统物质经济发展模式。而在文化资本的增值与扩张运动中逐渐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其最大特点即资本不是由积蓄和生产形成的,而是通过综合媒介影响、信息网络和符号价值等传播要素,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例如:一条由中国出口至国外的领带,其出口价不过100元人民币,而在国外公司贴上其知名标签售回国内时候,其价格便窜升至100美元甚或更高。这充分体现了作为信息载体与价值核心的符号资本扩张时的强大效应。很明显,这种叠加了媒介、资本、符号等多种因素的非物质资本的运动特点并非一般的边际扩张,而是文化资本的代际扩张。为了清楚阐明该资本赢利模式,这里以“微软垄断案”为例进行说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微软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遭至反垄断诉讼,而多以双方相互妥协或原告方败诉告终。究其原因,即若从传统的边际扩张的角度来看,它并没有垄断资本,而是平等的市场竞争。但其所隐含与隐蔽的是更加深层的不断衍生着的文化垄断,是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文化市场与文化规则的代际扩张,即用新的文化创新技术、新的文化资本、新的项目产销方案,新的市场竞争规则进行非物质资本的文化垄断与代际扩张。正是这种文化垄断跨越了传统的反垄断法屏障,实现了产权与主权、文化领土与商业领土、内容话语权与符号特权的非物质资本的双向扩张,革新了经济增长方式,打破了资本增值与循环扩张的界限。

4.创新是文化资本无限增值的源泉

一旦一个全新的idea诞生,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新技由于内容产业的核心是创意能源与知识资源,

术、新标准、新规则。正是这些随着产品的推陈出新,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标准与市场规则永无止境的刷新着全球的科技指标、内容风向标和市场潮流。这决定了曾被当作重要生产资料的机器、工具、原材料、土地、建筑

41

经济视角2017年第1期

物等固定资本在全新的创意经济模式中,很容易被贬值,而创意人才、创新思维、文化资源、传媒网络、核心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却与日俱增。

如果说传统产业的竞争要素是技术和设备、管理和经营、品牌和质量,那么文化产业的竞争关键则在于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信息和知识的投入程度、文化元素的交易量与人力资源的动员度。在这一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由先赋资源与优势资源、天然资源与生产资源、物质资源与知识资源整合成了全新的文化资源资本化模式,其价值最大化的内在依据在于“文化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态势正相关,资源配置能力与文化资本的交易

始终与先进的信息知识、独这决定了文化产业作为不同于一般物质产业的巨型复杂人文工程,效率正相关。”

特的文化资源、创新的理论思维、有活力的生产机制、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等因素息息相关。

文化符号、媒介信息、审美样式等之所以成为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本要素,全在于人们的文化交流需求与文化创造能力。文化产业即促进文化交流的知识服务与基于文化创造的内容生产结合。这其中,知识含量与创新力度是文化资本的内涵与灵魂。生动精彩的内容与大开眼界的创意,形成了文化产业的竞争要素,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多维网络,使人们获取新知讯、融入新浪潮、享受新服务、使用新符号、交流新体验。“文化资本在扩张同

时创造了新生活,再造了新社群,体现出文化资本的放大效应与内容生产的增长方式。”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产业化经营过程直接促发社会思想更新和文化交流变化,根本上促使由上可见,

文化力变作生产力,在内容生产中引起整个生产方式与增长方式的变化。“而由文化创新带来的世界财富中心的非物质化大转移,形成了全球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第三种方式’,即是国家计划与市场功能之外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总动员,并在这一资源配置中完成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解放并发展文化生产

③力,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意经济核心竞争力。”

从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提炼出的文化资本必须注入创意,才能形成构思奇特、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涉足面广、无限延伸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可以传播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授权业务、拓展经营范围等。因而,许多学者用“文化镀金术”、“产业冶金术”“社会炼金术”、等短语来形容文化资本的无限扩张、累积增值的经济运动特征。其模式是:通过产业化运营,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经济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终将实现文化与经济资本的双向增值。

三、文化产业的未来走向

1.文化生产力的表现

文化构筑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与人文语境;人文语境的功能结构与符号系统又形成了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

文化传承的资源系统;文化资源的规划管理、评估开发,又形成了相应的文化再生制度;而与市场密切对接的文化生产制度越来越注重对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运作。今天,单一式的文本制作已经被市场淘汰,多向度的、开放的、跨界的、产业融合度高的内容创造是文化资源资本化的主流,极大地激发了文化生产力。

所谓文化生产力,一方面是说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社会构型与信息化的时空转换中,无时不刻的受着文化的言说方式、信息容量、知识结构与传播技术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说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制度,从信息载体到符号传媒,都将形成生产力的内容灵魂与创新体系。从全球各国文化创新体系缔造的多元文化

①皇甫晓涛.文化资本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112.②戴书松.无形资产投资、价值创造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12.③林日葵.艺术经济学与文化产业新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97.

42

创新驱动文化资本增值与文化产业发展

经济版图来看,文化产业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文化资本为载体,形成了美国以“杂态符号”加“媒介霸权”为依托的文化资本扩张体系,欧洲以技术创新加管理理性为产业重构方式的“达沃斯式”文化经济发展互动体系,中国以“都市再造”加“和谐崛起”为文化运营手段的创意经济领航之程。从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欧洲理性到“中国梦”的文化复兴之路,共同形成了全球文化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能力与产业组织系统的资源配置模型。

2.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形势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引发一场世界文化发展的深刻革命,文化产业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乘数效应,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正在重构,世界文化软实力较量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世界文化正在经历一场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内容的深刻革命。文化产业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将给整个世界文化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形态、文化生态和文化存在都将在这个过程中转型,以获得全新的生命形态,人类社会关于世界的价值观念及其价值系统,都将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历史的必然要求所带来的全面革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成为衡量大国文化地位和国际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第二,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文化产业的比重日益增大,文化产业大国正在向文化产业强国发展,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正在影响世界文化力量结构的变动,关系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国际文化秩序的重组,文化产业已成为更多国家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和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国际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分量日益成为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

第三,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和国际文化组织的影响日益增大,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文化关系和国际文化秩序重建、世界文化产业格局变动和世界文化市场走向的重要力量。

第四,文化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重要的外交领域,关于文化市场准入和国际文化贸易规则与自由化问题,将深刻影响世界文化产业利益格局的变动和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建立。争夺世界文化战略资源的斗争将空前激烈,标准、规则、人才将成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

第五,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多样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加剧,弱势文化的极端边缘化和极端贫困化将导致世界文化发展的不安全因素进一步增大,世界文化市场将有可能出现被少数文化产业强国垄断的局面。

3.中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文化经济逐步发展的中国,要完成国家文化资本创意网络的营造,推动文化生产力的飞跃,完成从资源比较优势到综合发展优势的战略转型,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第一,要从观点上大胆更新,提倡跨越式发展,而非对西方发展模式的抄袭与跟进。第二,要注重和谐发展,须实现从物质产业到非物质产业,从物质基础设施到非物质基础设施的和谐跨越,通常包括人与文化的和谐,经济与环境的和谐,技术与社会的和谐,本土与世界的和谐。第三,要有内容创新与人才链的发展后劲。第四,要打破体制障碍,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条件,组建含政府、非政府与企业的多元文化经济主体,跨领域、跨行业的知识服务体系,以及有国家资本、产业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多元多向资本结构。通过创新产业体制与生产机制,不断延展文化资本运营链,以更好地参与“文化领土扩张”能力、知识财富掌控权、国家文化话语权的全球范围博弈,在世界文化经济的“寻底竞赛”中体现后发优势。第五,在产业分类上放开,尤其要让文化产业渗透到传统制造业的研发、服务环节中,拓展其创意研发和知识服务的价值链,而非局限在文化领域内,一味强调从文化体制改革入手提升文化经济。

43

经济视角2017年第1期

目前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有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文化工业标准,即北美文化产业分类标准;有欧洲以佛罗伦萨行会提出的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有中国以文化体制改革为背景,以文化资源市场化配置为导向的国家文化产业标准。这些标准只有再开放些,吸纳欧、美各方之长,整合文化价值观,才有利于我们与全球文化经济标准体系的接轨,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由跟进变为领航,形成文化生产力的全要素创新系统,提升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能力。从而使我国迈入文化产业强国之列,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升级,国家文化核心竞争力增强。

今天中国在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现代国际文化秩序重组,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中国文化产业体系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袁延明,刘岩.国际传媒并购案对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启示———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为例[J].广播电视信息,2014(12):37-39.

[2]戴维·思罗斯比,潘飞.什么是文化资本?[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50-55.[3]皇甫晓涛.文化资本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112.

[4]戴书松.无形资产投资、价值创造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12.[5]林日葵.艺术经济学与文化产业新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97.[6]张三元.资本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6):42-48.

[7]罗序斌,张卉.科技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脉络与展望[J].金融教育研究,2015(3):63-67.[8]龚大有.江苏省经济转型与文化产业发展互动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9]张珂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0]李蓉,周波,贺兆轩.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以成都天府新区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4(2):157-161.[11]张洁.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J].社会科学,2013(11):36-45.

[12]刘继兵,徐婷.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7):86-89.[13]郭梅君.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14]常莉.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4):25-28.[15]刘玉春.变革与创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D].山东大学,2007.[16]曲晓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17]胡熠.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体制创新[D].福建师范大学,2002.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