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5 大禹治水 教学设计

来源:筏尚旅游网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5 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1.《大禹治水》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编,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2.本课要认的生字较多,而且字形较复杂,其中大多数生字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可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随文识字。《大禹治水》的第一自然段旁边就有一个学习小泡泡“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泛滥’的意思”;课后练习第一题理解三个词语“挡水、疏导、驱赶”,让学生“先猜一猜加点字‘挡、疏、驱’的意思,然后再查查字典。”所以,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进行识记。

3.课后练习第二题“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复述课文,在前面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中已经有所涉及,前面是根据图片说故事、抓关键词语说故事,而这篇课文则是根据关键句子说故事。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

1. 你听过神话故事吗?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 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可以问一问家长,了解一下。

3. 读读这个故事吧!课文中有些生字词语比较难读难懂,请你多读几遍,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做上记号。

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利用图片、结合字形等方式,认识 “洪、毒、蛇、兽、灾、难”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洪、灾”等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复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思维目标: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泛滥”等词语,能结合字形理解“灾”、“挡”“驱”等字词的意思,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价值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 通过“十三年、三次、到处奔走”等词句,明白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再通过治水前后两个场景的对比,感受大禹疏导治水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联系生活、利用图片、结合字形等方式,认识 “洪、毒、蛇、兽、灾、难”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洪、灾”等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泛滥”等词语,能结合字形理解“灾”、“挡”“驱”等字词的意思,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提示复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流程: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课堂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一、看图猜故事,初识大禹 1.PPT出示神 1. 猜一猜,图上是哪一个话故事的图片,让学神话故事? 生猜一猜,这是哪一个神话故事。 2.认识“大禹”: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神话故事,认识了盘古、女娲、精卫、后羿这些了不起的神话人物。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和他们一样伟大的人——大禹。关于“大禹”,你知道些什么?(补充大禹的资料) 1.“看图猜故事”,从学5分钟 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出本 课的主人 公,激发学 2.出示“大禹治水”的图片,生的学习兴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说趣。 说对“大禹”的了解。补充: 2.根据预习的情况,说 一说对“大禹”的认识, 为下文做铺垫。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3.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3.齐读课题。 走进“大禹治水”这个神话故事。 1.大禹治水,这洪水1.学生读文,找到描写洪水的到底有多可怕,请你一、二小节。 在文中找一找。 2.这两段中有很多2. 学生自由朗读一二小节,读生字,比较难读,同准生字。 学们自由朗读,注意 读准字音。 3.集中教学生字词 二、生活中识字,感受 洪水泛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运用不同的方法重点理解字词:泛滥、毒蛇猛兽、灾难 (“灾”字结合微课进行教学) 3. 学生识记词语 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1)开火车读准字音 (2)质疑:哪些词语不理解? “泛滥”: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偏旁三点水理解,并且积累带有三点水的字。 “毒蛇猛兽”:联系生活理解,说说有哪些毒蛇猛兽。 “灾”:结合字理,运用微课进行教学。 4.学生朗读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4. 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指导朗读句子。 (1)句子读通顺。 (2)指导读“很久很久以前”,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随文识字,结合园地中“形声字”的特点,联系偏旁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还有结合字理来理解,有效地提高 识字效率。 17分 钟 2.由词到句,指导朗读,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讲故事中的第一个画面,这样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也为第二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紧扣课后三、2. “筑坝挡水”到2.学生猜“挡”的字义,再查字练习,理解学习底是怎样的一种方典理解。 “筑坝挡第二法呢?同学们先来水”的意思 节,猜猜“挡”的意思, 10分 说说然后再查字典理解。2.同桌互说钟 鲧的“鲧治水”治水 的故事,分 解讲故事的 内容。 3.齐读第二小节 3.学生齐读 1.布置朗读任务:自由读第二小节,找一找鲧是用什么办法治水? 1.学生第二节,找到鲧的治水办法——筑坝挡水。 4.同桌相互说一说鲧治水的过程。 1.出示本课要写的左右结构的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4.同桌说“鲧治水”的过程。 1.观察要写的生字:“洪、难、认、被” 2.学生发现规律,教师范写。 1.结合学生已有写字经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写字评价单给了学生标准和依据,利于写好字。 四、指导写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3.练写、讲评 评价标准: 正确★ 左右比例准确★ 整洁★ 8分钟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课堂行为 1.课件出示词语,巩固复习。 一、复习导入 学生学习活动 1.同桌两人开双轨火车,读词语。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2.通过上节课的学 习,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复习故事前一部(很久以前,洪水泛分的内容。 滥,鲧筑坝挡水,没有成功。) 游戏形式复习生字和词语,激发学3分钟 生兴趣,落实低段识字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聚焦“疏导”,感受治水方法的不一样。 (1)快速读课文第三、四小节,找一找,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水的? (2)板书“疏” (3)“疏”: 联系上下文猜字义; 查字典,选择:清除阻塞,使通畅。 小结:遇到不理解的字,可以结合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 (4)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理解“驱赶”。 (5)发现“疏导”、二、“驱赶”的构词规学习律,积累词语。 三四(两个近义词组成段 的词语) 2.对比禹和鲧的治水办法,有什么不一样? 3.默读三四两段,大禹在疏导治水的过程中,哪里让感动?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1)出示重点句 (2)引导学生关注时间词。 (3)出示图片,感受画面,看到一个怎样的禹? 1.学生找到重点句子“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1)指名读句子,板书“疏” (2)“疏”:先猜字义,联系句子“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留到大海1.重点结合里去。” 课后练习(3)再查字典选择字义。 题,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的方法,将词语理解与文本理解情感体 验结合,一(4)“驱”:先猜字义,再查举多得。 字典 2.抓住重点字词,感受大禹大公无 私、心系百(5)发现词语的规律,补充姓的精神,积累:巨大、贫穷、灾难、同时补充课稀少…… 外资料,丰 富学生的认2.学生发现禹和鲧的治水办识,丰满人法是相反的,由此发现“挡”物形象,从和“疏”是一对反义词。 而突破难 点,感受人3.学生交流感动的句子: 物的品质。 (1)“禹离开了家乡,一去 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2)从“十三年、三次、一次”,读到一个(无私奉献)的禹。 20分钟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4.补充拓展资料,积累词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5.补充《三字经》中的“夏有禹” 6.学习“治水后”的景象,理解“安居乐业” 1.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 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小组分工,每人先选择一个内容说故事,然后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大禹治水的故事”。 2.小组展示讲故事,同学评价。 3.布置任务:回家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灾、道、业、产。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4.学生读拓展资料,积累词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5.读《三字经》的介绍,明白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6.读句子,想象人们把家搬回来后,会怎样生活?齐读句子。 1.四人小组分工,每人选择一个内容,说故事的其中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复述故事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2.小组成员合作,按提示连起学习方式开来说一说“大禹治水”的故展教学能更事。 好地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 力。 3.小组展示,比比哪个小组的故事最精彩。 10分钟 四、指导写字 1.观察“业”“产”,这是两个 独体字,书写时其中主笔要写字教学分突出。 类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从而7分钟 达到“教一 个字”向 2.观察“道”“灾”,练习书写。 “教一类道:写好走之; 字”转变。 灾:上面的宝盖头,像个帽 子,盖住下面的“火”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3.练写、讲评 1.链接阅读园地六“我爱阅读”中《鲁班造锯》的故事。 五、拓展阅读 课内与课外2.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链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更多古代伟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