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2 创作:欧阳术 (2018年版)
一 诊斯
(X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版,马融壬编,中国中 医药岀版社,2016年)。
(1) 患儿可有外感风邪、乳食不节或不洁、情志不畅等病 史或诱因。
(2) 临床表现:疼痛部徐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脐周 及右下腹为主;疼痛性质:隐痛、範痛、胀痛、剌痛、掣痛; 疼痛特点: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发作后自行缓 解;伴除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发热、呕吐、腹胀、便椰或腹 泻、啼哭不宁等。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敎芳、申昆玲、 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 炎O
(1) 多见干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2) 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3) 典型症状: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等 症狀。
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以脐周或右下腹最常见,腹痛性质不 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 高,无固定位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偶可在右下腹扣及 具有压痛的小给节样卿物。
(4) 白细胞廿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5)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卿大 (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f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最长直 径)>10 mm或短轴(最短直径)N5 imn,纵横比〉2 ),或淋 巴结成集簇狀排列、彩色名普勒血流成像显示淋巴结内Ifil流信 号丰富者。较重者可见腹腔枳液。
(二)证候诊斷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版,马融主编,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2016年)o
(1) 81部中寒证:腹部疼痛,拘急疼痛,得温则舒,遇寒 痛甚,痛处喜膿,面色苍白,痛甚者额冷汗出,唇色紫黯,肢 冷不温,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指 纹红。
(2) 乳食枳滞证:脫腹胀满,按之痛甚,暖腐吞酸,不思 乳食,腹痛欲宵,宵后痛减,或有呕吐,吐物酸贋,大便秽 臭,夜卧不安,时时啼哭,舌红、苔厚腻,指奴紫浦。
(3) 胃肠枳热证:腹痛胀满,疼痛拒按,或伴发热,大便 秘结,烦躁口渴,手足心热,口唇舌红,舌苔黄爍,脉滑数或 沉实,指奴紫滞。
(4) 气滞血瘀证:腹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针剌, 或腹部槪块拒按,肚腹硬胀,青筋暴露,舌紫芻或有瘀点,脉 瀝,指纹紫滞。
(5) i胃热盛证:腹痛拒按,闊闷不舒,明红,明痛,喉 核赤肿明显或溃烂化腋,或发热,烦混引玄,小便短赤,大便 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6 )湿热蕴结证:脐周腹痛拒按,闊闷不舒,明红,口 1,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澹滞不爽,舌红、苔黄 M, B滑数。
二、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 1•腹部中寒证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1) 推荐方药:养脏汤加减。木香、T香、香附、当曲、 川莺、肉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
推拿疗法:揉一窝风,揉外劳宫,补睥经,推三关, 摩
腹,拿肚角等。
(3) 灸法: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艾灸、番火灸等疗法。选取 胃脫部、神阙、天枢、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等穴E1 ii J1DM,每日 1 次,每次 10 ~ 15mino
(4) 穴位贴敷:以胡椒、丁香、小商香等为基本处方,粉 砕研磨后J1I1姜汁或料酒调匀放在专用贴敷膜上;选取神阙、天 枢、中院等兀,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貼于相应穴位上, 2~5h取下即
可。
中药离子导人:选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中药,W 药
物浓煎备用。每次取药液50 ~ 100ml浸人治疗垫,置干中 脫、神阙、天枢穴,通过中药离子导人治疗仪导人,便药物通 过皮肤直接浸遹和吸收。每日1次,每次20min。
(6) 中药热熨技术:选择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中药制成中 药封包,装人无纺布袋,或者使用盐包,加热至45~50°C,放 置于肚脐周围及小腹部热熨敷治疗,每次15-20 min,每天 1 ~2 次。
(7) 中药泡洗:选用白胡橄、艾叶、遹骨草等,煎煮后, 洗按足部,每日1次,每次15 ~ 30 min,水温宜在37~40°C。
2. 乳食枳滞证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止痛 (1) 推荐方药:香砂平胃散加减。香附、苍术、陈皮、厚 朴、砂仁、枳壳、焦山楂、神曲、麦芽、白芍、甘草等。或具 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5)
(2)
推拿疗法:补牌经,顺运八扒推四横级,揉板门, 清大
肠,揉中脫,揉天枢,分腹明阳,拿肚角等。
(3) 兀位贴敷:以鸡内金、厚朴、苍术、麦芽、山楂、丁 香、砂仁等为基本处方,粉碎研磨后)111姜汁或料酒调匀放在专 用貼敷膜上;选取神阙、天枢、中皖等穴,兀位局部常规消毒 后,取药貼于相应穴位上,2~5h取下即可。
(4) 中药离子导人:选择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中药,将药 物浓煎备用。每次取药液50 ~ 100 ml浸人治疗垫,置于中皖、 神阙、天枢兀,通过中药离子导人治疗仪导人,使药物通过皮 肤直接浸透和吸收。每日1次,每次20 min。
3 •胃肠结热证
治法:通腑泄热,行气止痛。
(1 )推荐方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等。肝热犯胃而实热腹痛者,用大柴胡汤加减。或具有同类功 效的中成药。
(2)推拿疗法:i £ A i[,清胃经,退A1,推四横奴 等。 ° (3)冗位贴敷:以大黄、厚朴、枳实、陈皮等为基本处 方,粉
蒔研磨后加料酒调匀放在专用贴敷膜上;选取神阙、天 枢、中腮等兀,兀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貼于相应穴位上, 2~5h取下即可。
4.气浦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1) 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肉桂、干姜、小茴香、 蒲黄、五灵脂、赤芍、当旧、川尊、延曲索、没药等。或具有 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 推拿疗法:补牌经,顺运八扒 推三关,分腹阴阳, 摩腹,揉天枢,揉Ifll海等。
(3) 中药离子导人:选择活U1化瘀,行气止痛中药,将药 物浓煎备用。每次取药液50 ~ 100 ml浸人治疗垫,置于中皖、 神阙、天枢兀,通过中药离子导人治疗仪导人,使药物通过皮 肤直接浸透和吸收。每日1次,每« 20 ho
5•肺胃热盛证
治法:淸泻師胃,散结止痛
(1 )推荐方药:原碉散加减。芒硝、大黄、施子、连翘、 黄苓、甘草、薄荷、竹叶、赤芍、元胡、枳实等。或具有同类 功效的中成药。
(2)推拿手法:清師经,淸天河水,顺运八扑,清胃, 退兀腑,推四横纹。
6.湿热萌结证
治法:淸热化湿,理气止痛 (1) 推荐方药:消辣丸合香连丸加减。玄参、社蛎、黄 连、木香、夏枯草、连翘、紫花地T、延曲索、浙贝母、半夏 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 推拿手法:清补牌,清大肠,推天柱骨,揉内关,推 四横级,摩腹,捏脊。
(3) 兀位贴敷:以黄连、木香、苍术、厚朴等为基本处 方,粉蒔研磨后加料酒调匀放在专用贴敷膜上;选取神阙、天 枢、中院等兀,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貼于相应穴位上, 2~5h取下即可。
(二)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 针剌疗法:取足三里、合谷、中脸、天枢。一般快速进 针,行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或提捕,较大儿童可留it 15 mino
2. 耳兀压豆:选兀胃、脾、册、胆。实证加三焦、大肠, 便丽加直肠。1日按压3~5次,毎周换貼2~3次。
3. 抜籬疗法:选取合适的体位,按照抜籬操作技术进行操 作,在神阙冗、气海、中脫、天枢以及脾俞、胃俞等相应冗位 进行操作。留權5~8min,每天1次。
(三) 西药治疗
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 颖主编,人民卫生岀版社,2015年)。
原发性或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具有自限性。继发性 肠系膜淋巴结炎明确细菌感染的可采用抗生素治疗。由病毒感 染所致者多可自愈,无需抗生素治疗。同时针对发热、腹痛等 症狀给于对症治疗,必要时禁食。若经上述治疗仍不见好转, 淋巴结形成腋肿或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行手术引流。
(0)护理调摄要点 1. 饮食调理:注意伏食卫生,忌过食生冷瓜果、饮料、不 洁食品,肪止暴饮暴食。根据病因给于相应饮食调护。食枳腹 痛者暂禁食,或给流质、半流质饮食,热症腹痛者,忌食辛甘 厚味,虛寒腹痛宜食甘温之品。可暂时回避鱼虾、鸡蛋、牛妍 等易引起肠道过敏食物。
2.情志调理:减少情志剌激,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 悦。 三、疗效评价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 -001.9-94 ) (陈侑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和《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M《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岀版,2007年)拥定。
(-)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标准
(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疼痛减 轻的百分数>75%。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卿 大消失或基本消失。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疼痛城轻的百分数 >50%, <75%O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减小 或减少O ~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但改善并不明显, 疼ffiMg的百分数〉25%, <50%o II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肠系 膜淋巴结肿大无消退。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疼痛减轻的百分 数025%。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无消退。
2.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治疗前后量化评分对比, 定评分标准。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枳分值械少>95%O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械轻,证候枳分值械少>70%, < 95%O 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械轻,込候枳分值械少>30%, < 70%o 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枳分值减少< 30%o (二)评价方法 1・疾病疗效评价
初诊及治疗第7天、14天按照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脸 谱疼痛评分法(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 FACES 法)、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法)、划线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法)进行评价(见图 1 ) o
图1疼痛评分图示
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
患者人院及岀院时按照小儿腹痛中医证候枳分表进行评价 (见表1 )。
表1爪儿腹痛中医证候枳分表
主症积分 疼痛程度 0 2 (轻) 4 (中) 6 (重) 无 无 无 无 0 轻微腹痛,时作时止 压痛不明显 1〜2次/日 5—10分钟 1 (轻) 腹痛明显,尚能忍受 疼痛难忍,甚则哭 闹 稍加压不能忍受 3〜5次/日 10〜20分钟 2 (中) 圧痛程度 疼痛次数 持续时间 次症积分 食欲 腹胀 呕吐 发热 便秘 睡眠 疼痛拒按 不左时腹痛 >20分钟 3 (重) 拒食 更甚 >3次/日 >39°C 4-7 0 1 行 可 无 无 无 无 可 饭量减少 轻微 偶有恶心呕吐 37.5 〜38・4°C 干结,每日1行 不思饮食 明显 食后呕吐 38.5 〜39°C 2-3日1行 寐欠安 夜间辗转反侧 夜啼,烦躁失眠 参考文献:
[1]张莉». JL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J]•中国实用儿科杂 志,2014, 29 ( 5 ) : 384-387.
[2] 刘莹,刘天靖,王恩波•不同年龄段儿童疼痛评估工具的 选择[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 18 ( 12): 752-755.
[3] 李倩,孙远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 治[J]•广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27 ( 3 ) : 297-299.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牵头人:崔霞(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
崔霞(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王俊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冃永彬(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何平(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时间:2021.02.02 创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