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过程中可能用到的部分物理常数:
h6.6261034Js; ke21.44fmMeV;
hc1.24nmkeV; c197fmMeV;
mp1.67210mn1.675102731kg938.272MeV;me9.1110kg0.511MeV;
27kg939.566MeV;1u1.6611027kg931.494MeV。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对于黑体辐射问题,据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导出的瑞利-金斯公式在低频部
分与实验相符,但在高频部分与实验的偏差很大。这就是所谓的“紫外空难”。
( )
2. 玻尔理论既有电子绕核运动的定态概念,又认为电子按经典轨道运动且有确定的
位置和动量,这在理论上是矛盾的,因而也是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 ) 3. 设一个速度为v的粒子在宽为d的刚性盒子中作一维运动,用量子观点分析,被
束缚粒子的动量和能量均呈量子化。( )
4. 氢原子光谱为一套谱线系,这套谱线系依n的不同又分为赖、巴、帕、布、普五
个线系;而氦原子光谱明显地分成两套谱线系,这是由于氦原子两个价电子的
LS耦合使其有单态和三重态的能级结构所致。( )
5. 据海森堡不确定关系,粒子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是不可能测准的。( ) 6. 电子壳层的填充:按泡利原理从低能量状态开始填充,填满最低能态后才依次填
充更高的能态。( )
7. 核力是短程性的强相互作用。核力与核子是否带电有关。( ) 8. 维持自持链式反应的条件:中子的再生率≥1。( )
9. 核子平均结合能高达8.6MeV,这是由于核力使核子紧密结合的缘故。( ) 10. 中子因为不带电而穿透能力很弱。( )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 质子和电子是物质微观结构中的重要粒子,研究表明:
mpme 。
第 1 页 共 12 页
2. 某原子的n2时,它的核外电子可能具有的状态数为 。
3. 原子内部的电子是按壳层排列的。决定原子壳层结构(即电子所处状态)的两条
准则为: 。
4. 原子内壳层产生空穴后,次外层电子将向空穴跃迁,与此过程相应的能量的释放
有两种途径:释放X射线或者 。
5. X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时,被散射的X射线中有 增长的成分出现,
这就是康普顿散射。
6. 核素235U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 92
。
7. 一个核素要发生衰变,衰变前母核的质量必须 与氦原子质量之和。(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衰变后子核的质量
8. β+衰变是母核自发地放出一个 和一个中微子而转变为子核的过程。 9. 铀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被其它核吸收又引起裂变,产生的第二代中子引起裂变
又产生第三代中子,等等,裂变持续进行下去,此过程叫做 。 10. 视原子核为点电荷得到光谱的粗结构,考虑电子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后得到光谱
的精细结构,考虑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和电四极矩则得到光谱的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 α粒子散射实验导致了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提出以核为中心的概念,承认高密度核的存在; B. 核的线度约为原子线度的万分之一,但质量却占原子质量的99%左右; C. 核式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再生性。
D. α粒子散射这种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对近代物理学有着重大影响。 2. 关于光谱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光谱方法是研究微观领域的一种重要方法; B. 按光谱的结构分类,原子光谱是连续光谱;
C. 氢原子光谱分为5个线系,它们有共同的光谱项; D. 氢光谱的5个线系中,只有巴耳末系在可见光区。 3. 玻尔理论用于氢原子,得到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第 2 页 共 12 页
A.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13.6eV; B. 氢原子的能级为EnE1n2,n1,2,3;
C. 氢原子第一玻尔半径(最小半径)为r1a10.053nm; D. 氢原子的半径与主量子的关系为rna1n。
4. 质量为4.0102kg的子弹以1km/s的速度飞行,其德布罗意波长为: ( )
A. 1.661036m; B. 1.661029m; C. 2.651033m; D. 2.651029m 。 5. 关于不确定关系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量误差是造成不确定度的原因;
B. 粒子在客观上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 C. 企图得到比不确定关系更精确的测量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
D. 量子物理学中的测量必然影响到被测粒子,使被测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测量越精确,影响就越大。
6. 关于核力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短程性和饱和性是核力的两个重要特性; B. 核力是与电荷无关的强相互作用 C. 核力在极短程表现为斥力;
D. 质子与质子间核力最大,质子与中子间核力较小,而中子与中子间核力最小。 7. 关于核素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23392U、
23592U和23892U为同位素;
33B. B. 1H和2He为同位素;
C.
21H和2He 为同中子异荷素;
3D. 以上陈述都是错误的。
8. 关于核裂变、核聚变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弹是利用快中子引起
23892U或
23994Pu产生链式反应而制成的武器;
第 3 页 共 12 页
B. 只要核原料足够,原子弹和氢弹都可以做得很大,其当量可达千万吨级; C. 核反应堆中的控制棒是用吸收中子很强烈的镉或硼制成的; D. 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目前在技术上还有不少难题有待解决。
四、连线题(6分)
贝克勒尔 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J.J.汤姆逊 发现原子核的放射性 查德威克 发现电子 居里夫妇 发现中子
海森堡 发明热中子链式反应堆 费 米 提出不确定关系
五、请简要分析核的比结合能图,并回答获得核能的途径。(6分)
六、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氦原子中电子的结合能为24.5eV,试问:欲使这个原子的两个电逐一电离,外界必须提供多少能量?
2、一原子的激发态发射波长为600nm的光谱线,测得波长的精度为根据不确定关系Et
第 4 页 共 12 页
107,请
2和德布罗意关系式,求该原子态的寿命?
21220843、212Bi发生α衰变的反应式为:83Bi(铋核)81Tl(铊核)2He,已知 83MBi求α粒子的动能。 211.9919u;MTl207.9820u;M=4.0026u;
卷别:B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玻尔理论为为解决原子辐射的问题,认为电子在两定态之间跃迁,以电磁辐射形
式吸收或发射的能量hν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
2. 对于黑体辐射问题,维恩公式在高频部分与实验相符,但在低频部分与实验有显
著偏差。这就是所谓的“紫外空难”。 ( )
3.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是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原子在外磁场
中的取向呈量子化。( )
4. 不确定关系揭示了一条重要规律:在客观上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位置
及相应的动量。( )
5. 用量子理论分析一维刚性盒子内的粒子,得到的结论表明:1)被束缚粒子的动量
和能量均呈量子化。2)只要粒子被束缚在某一空间,则粒子的最小动能必然为0。( )
6. 处于基态的氦原子,其电子组态为1s1s或1s。( ) 7.
1313N的半衰期为10min,表示经过10min的时间,N原子核就减少一半。
2( )
8. 激光是受激发光。只要有外来光子作用于工作物质,工作物质的高能态原子受其
刺激就会向低能态跃迁,同是发射一个与外来光子完全相同的光子。( ) 9. 中子因为不带电而穿透能力很弱。( )
10. 维持自持链式反应的关键是使中子减速。目前常用的减速剂是重水和石墨。( )
第 5 页 共 12 页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 碱金属原子的能级不仅与n有关,还与 有关。
2. X射线产生特征辐射的前提条件是使原子内层产生“空穴”。而原子内层产生“空
穴”后释放能量有两种途径,一是释放X射线,二是发射 3. 波函数(x,y,z,t)的标准化条件是 。
。
。
4. 当某原子的n2时,它的核外电子可能具有的状态数为
5. 原子内部的电子是按壳层排列的。决定原子壳层结构(即电子所处状态)的两条
准则为: 。 6. 一个核素要发生衰变,衰变前母核的质量必须 衰变后子核的质量
与氦原子质量之和。(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 β+衰变是母核自发地放出一个
和一个中微子而转变为子核的过程。
8. 铀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被其它核吸收又引起裂变,产生的第二代中子引起裂变
又产生第三代中子,等等,裂变持续进行下去,此过程叫做
。
9. 实现核聚变反应并获得能量增益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为:1)等离子体的温度足够
高;2)等离子体的密度足够大;3)所需的高温和密度必须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 质量为4.010A. 1.6610C. 2.65102 kg的子弹以1km/s的速度飞行,其德布罗意波长为: ( )
m; B. 1.6610m; D. 2.65102936m; m 。
33292. 玻尔理论用于氢原子,得到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13.6eV; B. 氢原子的能级为EnE1n2,n1,2,3;
C. 氢原子第一玻尔半径(最小半径)为r1a10.053nm; D. 氢原子的半径与主量子的关系为rna1n。 3. 关于不确定关系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E. 测量误差是造成不确定度的原因;
第 6 页 共 12 页
F. 粒子在客观上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 G. 企图得到比不确定关系更精确的测量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
H. 量子物理学中的测量必然影响到被测粒子,使被测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测量
越精确,影响就越大。
4. 关于核力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E. 短程性和饱和性是核力的两个重要特性; F. 核力是与电荷无关的强相互作用 G. 核力在极短程表现为斥力;
H. 原子核内核子间的核力大小有区别,质子与质子间核力最大,质子与中子间核
力较小,而中子与中子间核力最小。
5. 关于核素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C. C.
23392U、
23592U和23892U为同位素; B.
31H和2He为同位素;
321H和2He 为同中子异荷素; D. 以上三种陈述都是错误的。
36.关于核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核子结合为核时会释放部分能量(即结合能B),这是以质量亏损为代价的; B. 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反映了原子核中每个核子的贡献,它标志着核子结合的
松紧程度。
C. 原子核是一个均匀带电的旋转椭球; D. 核力与核的自旋无关。
7. 关于核裂变、核聚变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E. 快中子击中重核铀,将使铀核裂变持续下去,此即链式反应; F. 原子弹是利用快中子引起
23892U或
23994Pu产生链式反应而制成的武器;
G. 只要核原料足够,原子弹和氢弹都可以做得很大,其当量可达千万吨级; H. 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目前在技术上还有不少难题有待解决。 8. 关于放射性衰变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射线由高速氦核组成,射线是电子流,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第 7 页 共 12 页
B. 对于衰变来说,衰变能E0与粒子的动能相等;
C. 费米指出:β衰变的本质是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β衰变的本质是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质子与中子是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
D. 许多放射性核素经一次衰变后未达稳定,其子核接着衰变,直至稳定核为止,这称为级联衰变链。自然界中这样的衰变链有四个:钍系、镎系、铀系和锕系。
四、连线题(6分)
贝克勒尔 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J.J.汤姆逊 发现原子核的放射性 查德威克 发现电子 居里夫妇 发现中子
海森堡 发明热中子链式反应堆 费 米 提出不确定关系
得 分 评卷人 五、分析题(6分)
下图是质量为m、能量为E(E<V0)的粒子贯穿一维方势
22m(V0E)D垒的示意图。贯穿几率为Pe的下方。
。请对其进行分析,并将分析要点写在图
(x)能量 V0 E V=0 V=V0 Ⅰ Ⅱ Ⅲ 0x1x2 xV=0 方势垒贯穿
D0 x1 x2 x
方势垒贯穿过程的波函数
得 分 评卷人
六、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 8 页 共 12 页
1、计算D3/2的LS。
4
2、一个光子的波长为500nm,若测量此波长的精确度为关系xp
3、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V(x)2106,请依据不确定
2和德布罗意关系式,求此光子的位置的不确定量?
0,0xa ,(如图示)。 ,x0,xaV(r)]E求阱内波函数。
21)据定态薛定谔方程[2m2)求当粒子处于2时,几率密度取极大值和极小值的位置。
V(x)
0 a x 卷别:C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J.J汤姆逊被誉为“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他因发现电子而获
19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
12. 对于黑体辐射问题,维恩公式在高频部分与实验相符,但在低频部分与实验有显
著偏差。这就是所谓的“紫外空难”。 ( )
13. 玻尔理论为解决氢原子的稳定性问题,认为氢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一系列分立的
第 9 页 共 12 页
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且无电磁辐射,即原子有一系列定态。( )
14. 设一个速度为v的粒子在宽为d的刚性盒子中作一维运动,用量子观点分析,此
粒子要在盒内永存,其德布罗意波必为驻波,x0,xd必为波节。其波长必满足n2( ) d,n1,2,即盒子宽至少为半波长。
15. 海森堡不确定关系提示了一条很重要的规律:粒子在客观上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
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 )
16. 中子因为不带电而穿透能力很弱。( )
17. 核磁子N比电子的玻尔磁子B大3个数量级。( ) 18. 核力是短程性的强相互作用。核力与核子是否带电有关。( ) 19. 维持自持链式反应的条件:中子的再生率≥1。( )
20. 太阳发生的热核聚变反应。依靠的是惯性约束。( )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0. 原子内部的电子是按壳层排列的。决定原子壳层结构(即电子所处状态)的两条
准则为:
。
。
11. 当某原子的n2时,它的核外电子可能具有的状态数为
12. X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时,被散射的X射线中有 增长的成分出现,
这就是康普顿散射。
6013. 核素27Co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
。
14.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表明其 也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15. 在三种放射性衰变类型产生的射线中,穿透本领最强的是 射线。
16. β+衰变是母核自发地放出一个 和一个中微子而转变为子核的过程。 17. 一个核素要发生衰变,衰变前母核的质量必须 衰变后子核的质量
与氦原子质量之和。(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 实现核聚变反应并获得能量增益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为:
1)等离子体的温度足够高; 2)等离子体的密度足够大;
3)所需的高温和密度必须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第 10 页 共 12 页
1. 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和核式结构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提出以核为中心的概念,承认高密度核的存在; B. 核的线度约为原子线度的万分之一,但质量却占原子质量的99%左右; C. 核式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再生性。
D. α粒子散射这种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对近代物理学有着重大影响。
2. 质量为4.0102kg的子弹以1km/s的速度飞行,其德布罗意波长为: ( )
A. 1.661035m; B. 1.661029m; C. 2.651033m; D. 2.651029m 。 3. 关于光谱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光谱方法是研究微观领域的一种重要方法; B. 按光谱的结构分类,原子光谱是连续光谱;
C. 氢原子光谱分为5个线系,它们有共同的光谱项; D. 氢光谱的5个线系中,只有巴耳末系在可见光区。 4. 关于不确定关系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量误差是造成不确定度的原因;
B. 粒子在客观上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 C. 企图得到比不确定关系更精确的测量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
D. 量子物理学中的测量必然影响到被测粒子,使被测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测
量越精确,影响就越大。
5. 关于核力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I. 短程性和饱和性是核力的两个重要特性; J. 核力是与电荷无关的强相互作用 K. 核力在极短程表现为斥力;
L. 原子核内核子间的核力大小有区别,质子与质子间核力最大,质子与中子间核
力较小,而中子与中子间核力最小。
6. 关于核素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D.
23392U、
23592U和23892U为同位素; B.
31H和2He为同位素;
3第 11 页 共 12 页
C.
21H和2He 为同中子异荷素; D. 以上三种陈述都是错的。
37. 在核反应中,( )
I. 质量数A、电荷数Z以及动量、能量均守恒; J. 质量数A、电荷数Z守恒,但动量、能量不守恒; K. 质量数A、电荷数Z不守恒,但动量、能量守恒; L. 质量数A、电荷数Z以及动量、能量均不守恒、 8. 关于放射性衰变的以下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称为衰变常数,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
它特定的,故是放射性核素的“手印”,可据此辨别核素; B. 对于衰变来说,衰变能E0与粒子的动能相等;
C. 射线由高速氦核组成,射线是电子流,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D. 许多放射性核素经一次衰变后未达稳定,其子核接着衰变,直至稳定核为止,
这称为级联衰变链。自然界中这样的衰变链有四个:钍系、镎系、铀系和锕系。
四、连线题(6分)
伦琴 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 发现中子
查德威克 发明热中子链式反应堆 费 米 发现X射线 玻 恩 提出电子自旋假说 乌仑贝克、古兹米特 对波函数作出统计解释
六、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计算pBeLi的反应能,并指明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
M(H)1.007825u;M(Be)9.012183u;M(Li)6.015123u;M(He)4.002603u;641996(可能用到的相关数据:
)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