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H瑰 林实 省田 基境 党书坡 叠与 (吉林省教育学院130022) 款策 【摘要】吉林省基础教育农村课改发展相对滞后,存在条件性保障、教师队伍和课程实施等方面的 诸多困难。需要从加强经费投入与保障、改革农村教师人事制度、注重农村教师培训、改革课程评价 育略 体系等方面,寻求克服困难的策略。 农设 [关键词】农村课改;困境;策略 为了解和掌握我省基础教育课 村曩 县(市)按比例分担,按小学每生每学 进行整合撤并。从2002年到2006年 改工作发展的现状,20ar7年l2月中 年280元,初中360元的标准补助农 5年间,全省共撤并农村中小学校 漂 旬,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省教育学院 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虽说我省农村义 2940所。布局调整一方面重新优化 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全省四个地区进 务教育经费有了保障机制,但近几年 配置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农村中小学 改 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全省课改 来,但同时也给偏远农村孩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计划生 的办学条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关键在于下一步 育政策呈现效果和农民生育观念的 子的就学造成了困难。一些学校没有 巾 如何推进和深化。由于吉林省农村基 转变,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农村学 寄宿条件(学校建寄宿制,就需筹措 还要 础教育占较大比重,鹃 农村课改一直是 校生源锐减。特别是一些村小,有的 资金增建校舍,增加管理人员,全省关注的重点,与城市相比,农村 学校仅有几十名、十几名,甚至于几 支付水电供暖等费用,政府虽提供部 课改进展较为缓慢,依然存在诸多困 名学生,若按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的 分资金,但资金缺口太大,学校难以 难和问题。 一、农村课改的现实困境 (一)条件保障方面 1.经费支持困难 校冬季供暖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 不论辍学与安全问题,通勤制度的直 经费投人不足仍是影响农村基 于农村中小学,由于学校自身经费短 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在校时间短,教学 课后没有巩固和消化 础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村税费改 缺,靠自身根本无法进行学校的基础 任务完成紧张,学生得不到教师的 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缺口很大, 建设,政府财政支持是学校改善办学 所学知识的时间,话,数量严重不足,加之学校基本上 承受_), 学生每天不得不走几里、十几 没有自主收费项目,又无创收渠道, 里、几十里路通勤上学。通勤制度也 学校日常办公经费难以保证,一些学 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姑且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而政府转移支付所能提供的支持力 条件的重要渠道,由于大部分县 及时指导,(二)教师队伍方面 度有限,投入总量不足。农村“费改 (区)、乡(镇)财力困难,对于学校的 税”后 特别是实行“一费制”后,农村 投入也往往有心无力。没有充裕的资 1.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 根据对几个地区的调研,我们发 学校经费“只够吃饭,难以发展”。从 金,学校在课改的软硬件建设和资源 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我省实施了 建设上难以保障。 现几乎每个地区都存在农村中小学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 2.布局调整后的两难境地 教师缺编现象。大多数被调研地区的 2002年,我省开展了农村中小 人事和教育部门还在按国办发 面免除了农村(包括县镇、县级市和 城区农村学校在内的)232万名中小 学布局调整工程,对办学条件差、学  ̄2001)74号文件规定的,农村中学 学生的学杂费,由中央和省、市(州)、 生数量少、18,农村小学师生比按1:23 教学水平低的农村中小学 师生比1:来配备教师。2004年8月4日,我省 由于农村学校受地域影响,交通 以地方课程根本没有开展教学。受农 颁发了《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 不便,信息沟通不畅,农村学校绝大 村基础条件和教师的能力等因素的 制核定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吉政 多数教师,多年来没有参加过省、市 限制,大部分教师认为“目前还不具 办发[2004]65号),文件规定我省普 级层面的学习与培训。大多数农村教 备开发能力”。由于教师负担过重,他 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按以下方法折 师参加的是由当地县(区)教师进修 们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开 算: 学校组织的培训,由于经过二级或三 发校本课程,即便是已开发出的校本 专任教师编制数=(在校学生数/ 级传递,农村教师培训中难免会有一 课程,大部分也存在质量差、水平低 标准班额)×班周课时数/教师周授课 个信息衰减的过程,导致教师对课改 等问题。 时数 理念消化上存在偏差和误读。培训中 二、农村课改的策略设想 (一)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 的教职工基本编制数基础上,增核 到的,培训内容理论性过强。事实上, 的投人 3%左右的编制。尽管如此,因生源减 农村教师拒斥空洞的理论,而更关注 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加大农村 少,现在许多村小变成了不完全小 操作层面的教材培训和课堂教学培 教育的投人,提高教育投入中政府公 学。按这一折算方式,也不能解决农 训。由于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 共投入所占比例,提高教育经费的使 村中小学教师缺编问题。因为一方 性,严重脱离农村实际,导致教师参 用效益。经费不足是影响农村新课程 面,按目前的编制标准,农村小学教 加课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经费不 改革的重要因素,建议省市财政为农 并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在核定 的经验性成果也多是从城市学校得 师严重超编,有的学校平均每位老师 足,农村教师外出学习机会有限。与 村新课程改革建立专项经费,用于农 教四五个学生,许多教师会无课可 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视野和思维 村教师培训、教研、科研和资源建设 上;另一方面,农村教师队伍学科结 相对狭窄,专业发展缓慢。 构不合理,普遍存在结构性缺编。新 (三)课程实施方面 等。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课程改革经费 划拨渠道的畅通,要完善教育经费管 课改实施以来,许多农村中小学外 1.部分国家课程开设困难 理使用制度,以保证经费专款专用, 语、计算机、体音美等课程因无教师 本次课改要求小学从三年级起 确保经费及时拨发,杜绝经费被挪用 而无法开设,或只能由主科教师兼 开设英语课。由于缺少师资,农村相 的现象。加大对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 任。 当一部分小学英语课开设困难,尽管 学校的经费投入,为实施农村课改保 有的地区通过让有一定英语基础的 驾护航。 2.教师整体水平偏低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 其他学科教师培训后任教英语课,但 调研结果来看,我省整个农村教师队 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这就造成中小学 (--)改革农村教师人事制度 在教师的编制数量方面,无论是 伍学历偏低,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不 英语教学衔接不好,给初中英语教学 国家还是省里,对农村教师队伍编制 足30%,许多农村教师第一学历仍 带来极大困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 的设定不能仅按师生比进行,还要考 以中师为主,民办教师转正较多,代 学举步维艰。原因一是缺少师资;二 虑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学校规模及国 课教师在许多地区数量较大。由于编 是没有经费保障;三是没有实践的场 家对课程门类的开设要求等因素,为 制已满,很多农村中小学多年来教师 所,社会环境和氛围对课改支持不 农村学校配备合理的教师编制。在编 队伍得不到补充。加上农村教师待遇 够,安全问题一票否决,综合实践活 制核定工作中,既要考虑财政承受能 偏低,年轻的优秀教师外流严重,一 动开展存在阻力;四是由于课时紧 力,又要确保农村教育发展需要,从 些大、中专师范学校毕业生即便回到 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费 根本上解决教师既缺编又超编的问 家乡,也很少能够占编进入学校,部 时费力,学校和教师害怕得不偿失。 题。2007年江西省对中心小学以下 分只能代课,其他人只能另谋生路。 这些原因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 的教学点,实行按班额配备编制,确 因此,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 实际教学中难以落实。 保每个班有1.5名教师编制,这一做 现象甚为严峻,整个农村教师队伍的 2I新的课程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法值得借鉴。为保证农村学校开全开 专业发展缓慢、观念落后,素质较低。 要原因。 在一些农村学校,地方课程和校 齐课程,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计算 这也是导致农村教育水平落后的主 本课程存在形式化的情况。许多农村 机、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要尽可 学校虽然订了地方课程教材,由于没 能配备专任教师。 有师资,又缺乏相应的教研指导,所 此外,可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农村 3.教师培训效果不佳 2OO8 熏蓍舯 翌±^ ■■■■■■■■■■ !苎!兰■■■■■■■■●■■■■■■■● .■■■■■9■●●■r 霉 断 涩 魉 哟黻 感 郑志辉刘义兵 (重庆西南大学教育管理学院400715) 骐 【摘要】课程实施中由于对教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忽视,导致一些教学新问题的出现。面对这些新问 题,我们必须意识到从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转换的必然性。复杂性思维把教学目标视为一个有 机的整体,将教学过程视为计划中生成的过程,而教学方式则被看做环境的产物。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教学思维方式;转换 课程实施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 鸣。 一教学变革。正是由于这种从思维方式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新问 解读新课改的缺失,事件。作为一种过程性的存在,课程 导致了我们的新 实施必然蕴含着诸多问题,有些问题 题:用简单思维解读新课程 课改,尤其是实践中的教学改革,出 我们事先能够加以预测,而有些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其 现了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去消解 却是我们无法预知的。而且,作为过 在课堂教学的体现而言,是要消解传 传统教学中的简单性的做法,这主要 程性的存在,课程实施还意味着在问 统教学中教学目标过于注重认知、教 体现在: 题的解决过程中丛生更多的新问题。 学过程过于重视教师的预设、教学方 (一)教学目标——喜新厌旧 当前的新课程实施,尤其是就教学而 式过于偏重讲授、教学评价过于看重 新课程改革原本是为了改变以 言,正处于这样一种在解决教学观念 结果等一些弊端。新课改对传统课堂 往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认 转换问题之时又丛生出更多意想不 的消解,我们可以从观念上去理解, 知发展而忽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 到的教学问题的阶段。这是任何一项 也可以从行为技术层面去理解;不 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的开发的弊 改革都会面临的必然,也是任何一项 过,笔者以为,蕴藏在新课改里面的, 端,然而,在当前的一些课堂教学中, 改革的本质所在。面对这些新问题, 更在于它对传统教学中那种简单思 些教师在开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正视这 维方式的消解。然而,由于思维方式 度价值观这些新的教学目标时,却淡 些问题,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 的“隐蔽性”,很多教育实践工作者仅 化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一新课程的切实推进作出一些贡献。本 仅是从行为技术的层面去理解新课 『案例11曾听过一堂语文公开课 文正是基于此目的而探讨新课程实 改,并没有从教学信念,尤其是思维 “景阳冈”,教师把教学重点确定在主 施中的一些教学新问题,以期引起共 方式变革的角度去解读新课改中的 人公在什么情况下打虎?分别打在什 学校教师轮岗制度,通过乡镇、农村 理解新课程,减少培训过程中的信息 现发展。 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培 轮回调配,使城镇优秀教师在农村学 流失,要扩大高水平教师培训的规 校中起引领作用,对所在学校教师进 模,尽可能多地提供农村教师参加省 训,把工作的重点和重心下移到学 行帮扶,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再者,鼓 市级培训的次数,为农村教师提供外 校,切实做好专业引领,帮助农村学 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给予一定 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免除培训费用, 校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目前,在全省 的优厚条件,规定服务期限,推动农 对交通费和食宿费给予一定的补助。 各地形成的以区域为单位,多个学校 由省、市(州)、县(区)出面分层次有 组成的联片教研、教研教改基地校方 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 重点地组织专家和骨干教师大面积、 式,无疑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校本培训 师队伍素质 长时段、多轮次地送教下乡、送课到 和校本教研的好办法。它可以弥补单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是影响 校,帮助农村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 个学校师资参差不齐的缺陷,有利于 新课程改革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 平。实施城镇骨干教师与农村教师、 形成教研合力,提高教研活动效益, 必须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 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制度,帮助 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互促互 帮助农村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 农村教师提高素质,帮助农村学校实 进,应当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