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来源:筏尚旅游网
浅谈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经贸系学前教育教研室 赵艳娟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在技工院校相继开设起来,作为培养学生直接手段的教育教学关乎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学校的发展。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如果技工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想在激烈的是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适合应社会的要求,那么做好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 技工院校 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个高校、师范院校都在相继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而技工院校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有些也增设了该专业!但是怎么样把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专业办好,都是各个院校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技工类院校,任务更加艰巨!要想让技工院校的教育类专业能够生存发展,并且得到社会认可,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 教学改革提出的背景:

1、 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浪潮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始出现,到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将幼教改革形成了正式的文件和材料,开始在各大幼儿园实施。

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技工院校随之进行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2、 社会、幼儿园、家长的要求

社会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到今天的素质教育的提出、创新教育的实施,“一切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口号的提出,对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幼儿园里,各种特长班、如钢琴、舞蹈、心算、围棋等五花八门的课外课程让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更多的专业技能知识。暂且不用去评论我国的教育把我们孩子的身上压上了多少大山,但是在市场竞争中要想生存,幼儿园似乎就需要这样去做。而作为为社会直接输送人才的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就要结合社会及幼儿园的要求去对学生进行课程安排。

另外随着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尤其是现在孩子家长基本上都是80后,她们的素质相对来说比较高,相应的她们就需要自己孩子的教师文化层次比较高。这需要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具备更广博的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幼儿教师的院校需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这在高等院校还要好一些,但是对于生源素质较低的技工院校来说就要通过教学改革来不断地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毕业生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 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先有教育目标再有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就像指挥棒一样指导着教师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广度和就业后单位的认可

1

程度的高低。

有些毕业生反映:到幼儿园里有些需要的知识在学校里没有学到,而所学的在幼儿园里有些又用不到。有些用人单位也反映:学生在某些方面我们要重新培养。

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目标和用人单位脱节。而任何一所技工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与师范类毕业生平分秋色甚至是超过她们,用人单位的认可是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院校的相关部门与用人单位做好“校企合作”的长期办学战略目标。人家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给人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不是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让人家接受什么样的人才。只有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改变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紧密的与用人单位挂钩,才能让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2、 合理安排课程,完善教学计划

定位好了培养目标,就要依靠教学这个手段去完成,而教学计划是我们教师上课的依据。因为教学计划一旦制定在一段时期内是固定的,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合理安排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是个特殊的专业,既有很强的教育性,同时又有很强的技能性,所以在课程设置时要做到合理安排,兼顾到各门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

2

在课程设置时,要尽量做到针对学制合理分配课时。在技工院校一般都具有高级和中级两种学制,学制不同所学课程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公共基础课要涉及的课程广泛一点,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必须要开设的一些课程:语文、英语、德育、数学、政治、计算机等科目。但是要根据学制合理安排,但是公共课的开始学时不能比技能课多。

专业理论课要做到合并一些相似学科,适当压缩专业教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比例。重新审视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教学计划三大模块的比例关系,改革并不是要求课程超载,而是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幼儿教育史”少外国幼儿教育史”少中外教育史”这三门课可以整合为一门课;有高师将六门教学法合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门课,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笔者以为目前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过多,如幼儿卫生学、儿童营养学、儿童生活护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咨询等,这些课程之问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有必要作适当的删减。

专业技能课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所以技能课程的开设有一直持续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因为很多高校并不是很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所以技工院校要求教师狠抓学生的技能课程,为学生将来就业增加了很大的一个砝码。

(2)教师参与制定教学计划

3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任课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最为了解,应该用多少学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应该在什么时候可设此门课程,多少学时的课程,这样才不至于让教师在上课时很被动。

3、 注重教育见习、实习

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技工院校开设教育实践课程,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所以必须要在学生的正常教学计划内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去实践,能让他们与自己的将来工作的单位直接接触,能找到自己再学习中的不足。当然,如果要想不让见习、实习流于形式,要求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见习计划,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见习,然后每天写见习实习总结。

三、 学院在教改方面应该给予的支持

1、 配套的硬件设施

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需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撑:如钢琴、舞蹈房、电钢琴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教学设备满足学生的正常教学,才能然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最大的提高。对于使用率较高的电钢琴,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维修和零件的更换,否则成为摆设之后就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就需要学院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 师资队伍的建设

4

好的教师团队,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尤其是技工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有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因为教师只有走出去,走进用人单位去学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足,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整天在学校里闭门造车。这也需要学院给予教师提供机会,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3、 多渠道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

技师院校学生的学历层次相对来说不高,但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有好的发展,学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这就需要学院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增加其就业的含金量。例如:成人高考、电视大学等方法。

以上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希望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技工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能有所发展和提高,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赵玉慧《幼儿园活动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石筠弢 《学前教育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