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一、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功的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都要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更怀这巨大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QQ音乐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招立竿见影,学生会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这是教师可以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QQ音乐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二、坚持以用促学,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
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
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计算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扩大、增强这一效果,当某个同学的作品比较完美时,借助多媒体网的优势,我通常会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提出表扬和鼓励。
三、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作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PowerPoint时,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的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
了,为了让课件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换,以及我没有讲到的各种媒体的使用,如三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坏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就可以制作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了。
四、注意适当奖励,强化成功的体验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奖励,获奖的事情往往令我们终身难忘。利用奖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成功的体验,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进一步肯定。把这种成功感牢牢地映入心里,对学生今后长期的学习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教师在奖励时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奖励的范围要尽量宽。每份奖品可以少一点,奖的人却要多一点,甚至可以对全班同学设定学习目标,进行奖励。其中,要注意多给后进生获奖的机会,而降低奖励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如设进步奖,以小组为奖励单位等)。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营造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
第二,在学习的不同内容上设奖,让学生的各方面的特长都能得到展示,也给了更多的学生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第三,奖励的方式多样。作为信息技术课,可以把奖品与学习相联系。比如奖励制作贺卡做得好的同学,可将贺卡打印出来;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优秀的学生多给上网时间;全班同学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后,我就集体奖励一段上网时间。
总之,计算机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