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射频设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使电路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匹配,在这两部分之间实现最大功率传输,这就需要在射频电路中加入阻抗变换器从而达到阻抗匹配的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中心频率为400MHz、频宽为40MHz的50~75欧姆T型阻抗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过程。文中概述了射频阻抗变换器的种类、用途及发展。在分析了阻抗匹配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论述了射频阻抗变换器的设计过程,然后通过ADS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射频;阻抗匹配;阻抗圆图;VSWR(电压驻波比);ADS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引 言 ............................................................ 2
1.1 概述 .............................................................. 2 1.2 射频阻抗变换电路的类型 ............................................ 2 1.3 射频阻抗变换器的用途 .............................................. 3 1.4射频阻抗变换器设计的发展 .......................................... 4 第二章 基本原理 .......................................................... 4
2.1 阻抗匹配 .......................................................... 4 2.2 史密斯圆图 ........................................................ 5
2.2.1 等反射圆 .................................................... 5 2.2.2 等电阻圆图和等电抗圆图 ...................................... 5 2.2.3 Smith圆图(阻抗圆图) ....................................... 7 2.3 电压驻波比 ........................................................ 8 第三章 T型阻抗变换器的设计 ............................................... 9
3.1 T型阻抗变换器(RS 表目录 -- -- 图1. 1 T型变换电路 .......................................................................................................... 3 图1. 2 Rs + jXs = RL - jXL时的共轭匹配 .......................................................................... 3 图1. 3 天线与接收端的阻抗匹配 .................................................................................... 3 图2. 1 传输线终端连接不同的ZL在等反射圆图的表示 .............................................. 5 图2. 2 等电阻圆 图2. 3 等电抗圆 ........................................... 7 图2. 4 smith圆图 ............................................................................................................... 8 图3. 1 T型匹配电路 .......................................................................................................... 9 图3. 2 T型匹配电路实际电路类型 ................................................................................ 10 图3. 3 T型阻抗变换器电路 ............................................................................................ 11 图4. 1 T型阻抗变换器仿真电路 .................................................................................... 12 图4. 2 T型阻抗变换器电路仿真结果 ............................................................................ 13 第一章 引 言 1.1 概述 在处理RF系统的实际应用问题时,总会遇到一些非常困难的工作,对各部分级联电路的不同阻抗进行匹配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匹配的电路包括天线与低噪声放大器(LNA)之间的匹配、功率放大器输出(RFOUT)与天线之间的匹配、LNA/VCO输出与混频器输入之间的匹配。匹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信号或能量有效地从“信号源”传送到“负载”。 在高频端,寄生元件(比如连线上的电感、板层之间的电容和导体的电阻)对匹配网络具有明显的、不可预知的影响。频率在数十兆赫兹以上时,理论计算和仿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了得到适当的最终结果,还必须考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RF测试、并进行适当调谐。需要用计算值确定电路的结构类型和相应的目标元件值. 1.2 射频阻抗变换电路的类型 L型电路阻抗匹配:此型电路结构仅用两个电抗性元件提供了阻抗匹配,匹配电路的设计都基于Q因数。 型变换电路:在L型匹配电路中引入第三个电路元件,即在串联元件的另一个并联电纳,就可以把电路的Q作为一个设计参数,从而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灵活性。 T型变换电路:T型变换电路如图1.1所示,它是一个双重π型变换电路。然而在这个电路中,串联电抗X1首先把电抗提高到R,而余下的并联电纳降低电阻。 -- -- 图1. 1 T型变换电路 其余还有分支电容变换器、并行双调谐变换器(需精确控制宽带时使用)。 1.3 射频阻抗变换器的用途 阻抗变换器是使传输线阻抗和负载阻抗达到匹配,简单说就是使Z0=ZL。可确保传输到最终负载的电磁能量值或功率能达到最大量。要使信号源传送到负载的功率最大,信号源阻抗必须等于负载的共轭阻抗,即 Rs + jXs = RL - jXL 图1. 2 Rs+jXs=RL-jXL时的共轭匹配 在这个条件下,从信号源到负载传输的能量最大。另外,为有效传输功率,满足这个条件可以避免能量从负载反射到信号源,尤其是在诸如视频传输、RF或微波网络的高频应用环境更是如此。阻抗变换器经常应用在天线与低噪声放大器(LNA)之间的匹配、功率放大器输出(RFOUT)与天线之间的匹配、LNA/VCO输出与混频器输入之间。例如:天线的阻抗匹配就需要在天线与接收端之间加入射频阻抗变换器,电路图如图1.3所示。 图1. 3 天线与接收端的阻抗匹配 阻抗变换器还可应用于内阻抗匹配技术中,例如:管内阻抗匹配问题就需要内阻抗 -- -- 匹配技术,其中就用到了阻抗变换器。 1.4射频阻抗变换器设计的发展 射频阻抗变换器的设计方法由原先的手工计算、史密斯圆图法,发展到了现今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仿真。原先的手工计算是一种极其繁琐的方法,因为需要用到较长计算公式、并且被处理的数据多为复数。现今的计算机软件仿真使设计更为方便,而且通过其仿真结果可以得到电路的噪声系数、输入输出驻波比、增益及电路的稳定性等指标。射频电路设计的仿真软件也在不断的发展,之前射频电路仿真主要用ANSOFT、Microwave office软件进行仿真,现在的主流仿真软件为ADS仿真软件,此软件在射频电路的仿真分析与设计方面的应用更为方便。 第二章 基本原理 2.1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是电路学里的重要议题,也是射频微波电路的重点。传输线的阻抗匹配通常有以下两种类型: (1)信号源与传输线之间的阻抗匹配。由于信号源的内阻抗不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因而需要在信号源与传输线之间加入匹配装置。 信号源与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又有两种情况: ① 信号源的共轭匹配。信号源的共轭匹配是指负载得到最大功率的一种措施,实现 *方法是使负载阻抗Zin(即传输线入端的输入阻抗)等于信号源内阻抗的共轭值Zg,此时 负载吸收的功率为最大(可以证明PmaxEg/8Rg)。 ② 信号源的阻抗匹配。信号源的阻抗匹配是指选择信号源内阻使ZgZ0或g0,满足ZgZ0的电源称为匹配源,实用中ZgZ0的条件难以完全满足,为此通常在信号源后接一隔离器,吸收反射波。 (2)传输线与负载之间的阻抗匹配。由于负载阻抗Zl不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当传输波到达负载时将产生反射,因而需要在传输线与负载之间加入匹配装置,消除负载的反射,从而使传输线工作在行波状态。 负载与传输线之间的阻抗匹配方法很多。对这类匹配装置的基本要求是引入的附加损耗应可能小、频带宽、能适应各种负载。常见的基本匹配装置有三类:阶梯阻抗 4变换器、支节匹配器和指数线匹配器。 一般的传输线都是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负载,此负载可能是天线或任何具有等效阻抗ZL的电路。传输线阻抗和负载阻抗达到匹配的定义,简单说就是使Z0=ZL。在阻抗匹配的环境中,负载端是不会反射电波的,换句话说,电磁能量完全被负载吸收。因为 -- -- 传输线的主要功能就是传输能量和传送电子讯号或数字数据,一个阻抗匹配的负载和电路网络,将可确保传输到最终负载的电磁能量值能达到最大量。 最简单的阻抗匹配方法是设计负载电路使其满足ZL= Z0的条件。可惜这是理想的情况,在设计实务上,因为负载电路必须先满足其它必需的条件,否则负载电路就无法提供应用所需的性能,这通常都会影响它和传输线的阻抗匹配。解决方案是在传输线与最终负载之间加入阻抗匹配网络,加入此网络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传输线和此网络之间的电波反射作用。如果阻抗匹配网络是无耗损的,而且其输入阻抗ZL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则能量将可以透过它全部到达负载端。 2.2 史密斯圆图 Smith圆图是解决传输线、阻抗匹配等问题的有效图形工具。 2.2.1 等反射圆 等反射圆是一组同心圆,半径为0~1。等反射圆可以用来表示向量形式的反射系数。 传输线的反射系数Γ0的表达式为 0ZLZ00rj0i0ejL (2-1) ZLZ0其中 θL=arctan(Γ0i/Γ0r) 。 图2. 1 传输线终端连接不同的ZL在等反射圆图的表示 2.2.2 等电阻圆图和等电抗圆图 1.归一化阻抗公式 -- -- 一端连接负载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可表示为 Zin(d)Zo1rji (2-2) 1rji 式中,Z0为特性阻抗。 对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 Zin(d)/Z0Zinrjx1(d)1rji (2-3) 1(d)1rji式中,Zin为归一化阻抗。 用分母的复共轭乘以上式的分子和分母,得到 Zin1r2i22ji (2-4) rjx(1r)2i2可分别求得归一化电阻r和电抗x的表达式为 1r2i2 (2-5) r22(1r)ix2i (2-6) (1r)2i2 重新排列后得 (rr212)i2() (2-7) r1r1(r1)2(i121)()2xx (2-8) 2.等电阻圆和等电抗圆 公式(2-7)和公式(2-8)分别表示直角平面r和i上的两组圆,等电阻圆如图2.2所示,等电抗圆如图2.3所示。 -- -- 图2. 2 等电阻圆 图2. 3 等电抗圆 (1) 等电阻圆 对于等电阻圆有 1 半径: r1 圆心:rr,i0 1r r的范围是0≤r<∞。当r=0时,圆的中心在原点,半径为1。当r=1时,圆的中心向正r方向位移1/2单位,半径为1/2。当r→∞时,圆的中心位移收敛到+1点,圆的半径→0。 (2) 等电抗圆 对于等电抗圆 1 半径: x 圆心:r1,i1 xx的范围为-∞<x<+∞,x可为负(即电容性),也可为正(即电感性)。所有的圆的中心都在过r1点并垂直于实数轴(r)的线(虚线)上。对于x=∞,可以得到一个半径为零的圆,即是位于r1和i0的一个点。当x→0时,圆的半径和圆的中心沿着垂直于实数轴(r)的线(虚线)的位移趋于无限大。从图3可以看出,代表电感性阻抗的正值位于平面的上半部分,代表电容性阻抗的负值位于平面的下半部分。 2.2.3 Smith圆图(阻抗圆图) 将等电阻圆和等电抗圆组合在一起,在1的圆内可得到如图2.4所示的Smith圆图。在Smith圆图中,上半部分x为正数,表示阻抗具有电感性,下半部分为x为负数, -- -- 表示阻抗具有电容性。水平轴表示的是纯电阻。圆图上的任何一点描述的是电阻和电抗的串联,即z=r+jx形式。 图2. 4 smith圆图 2.3 电压驻波比 两频率相同、振幅相近的电磁波能量流面对面地相撞在一起,会产生驻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粒子在空间中是处于静止状态的,此暂停运动的时间长度比两电磁波能量流动的时间要长。因为驻波的能量粒子是静止不动的,所以,没有能量流进驻波或从驻波流出来。上述叙述较抽象,但是这里举个类似的例子,就可说明什么是驻波:做个物理实验,将两个口径、流速都相同的水管,面对面相喷,在两水管之间将会激起一个上下飞奔的水柱,这个水柱就是驻波。如果是在无地心引力的空间中,这个水柱将静止在那里不会坠地。 电磁波在传输线流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遇时就会产生驻波。在阻抗不匹配的情况下, 馈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加为最大电压振幅Vmax ,形成波腹;而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减为最小电压振幅Vmin ,形成波节。其它各点的振幅值则介于波腹与波节之间。这种合成波称为行驻波。 反射波电压和入射波电压幅度之比叫作反射系数,记为,即 反射波幅度 (ZL-Z0) Γ=───────=─────── 入射波幅度 (ZL+Z0) -- -- 波腹电压与波节电压幅度之比称为驻波系数,也叫电压驻波比,记为 VSWR 波腹电压幅度 Vmax (1 + ) VSWR =────────=──────── 波节电压辐度 Vmin (1 – ) 终端负载阻抗ZL 和特性阻抗Z0 越接近,反射系数越小,驻波比VSWR 越接近于1,匹配也就越好。当VSWR=∞时,表示电磁波能量完全无法传递到负载上,传输线阻抗完全不匹配。 第三章 T型阻抗变换器的设计 3.1 T型阻抗变换器(RS 步骤2:依图3.1中所示及下列公式计算出XS1、XP1、XP2、XS2。 RRRsmallQ21,XS1QRS, XP1 QRR,XS2Q2RL Q21,XP2QRL2 图3. 1 T型匹配电路 步骤3:根据电路选用元件的不同,可有4种形式。如图3.2(a)、(b)、(c)、(d)所示。其中电感、电容值的求法为: X1L,C 2fC2fCX -- -- Cs1Cp2Lp1Ls2Ls1Cp1Lp2Cs2 (a) (b) Ls1Cp2Cp1Ls2Cs1Lp1Lp2Cs2 (c) (d) 图3. 2 T型匹配电路实际电路类型 3.2 T型阻抗变换器的设计过程 设计一中心频率为400MHz,频宽为40MHz的50~75ΩT型阻抗变换器(Rs50, RL75)。 步骤1:决定工作频率fC400MHz,负载Q值=400/40=10,输入阻抗RS50及 输出阻抗RL75。 求出:RsmallminRs,RL50 步骤2:根据图3.1所示及下列公式计算出XS1、XP1、XP2、XS2。 RRsmallQ215050 XS1QRs500;XP1Q2R18.145 RLR505 QXP2R620;XS2Q2RL610.8 Q2步骤3: 根据电路选用元件的不同,有4种组成形式。如图3.2所示,选用图3.2(C)所示电路,其电感、电容值的计算如下 XLS1X1198.9nH 2fC1 CP10.79pF 2fCXP1-- -- LS2 CP2XS2243nH 2fC10.64pF 2fCXP2 将计算出的LS1、CP2、LS2、CP2所对应的元件代入图3.1中,便可得到T型阻抗变换器电路,如图3.3所示。 L1L2199nHZ=50Ohm243nHZ=75OhmC1C20.79pF0.64pF 图3. 3 T型阻抗变换器电路 第四章 阻抗变换器电路仿真 4.1 ADS 软件简介 ADS – Advanced Design System,由美国Agilent公司推出的微波电路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是当今业界最流行的微波射频电路、通信系统、RFIC设计软件;也是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IT公司使用最多的软件之一。其功能非常强大,仿真手段丰富多样,可实现包括时域和频域、数字与模拟、线性与非线性、噪声等多种仿真分析手段,并可对设计结果进行成品率分析与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复杂电路的设计效率,是非常优秀的微波射频电路、系统信号链路的设计工具。主要应用于:射频和微波电路的设计,通信系统的设计,RFIC设计,DSP设计和向量仿真。 4.2 T型阻抗变换器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本文设计仿真所用软件为ADS软件,ADS软件在射频电路的仿真分析与设计方面的应用非常方便,对信号特性可进行S参量仿真,设计仿真电路如图4.1所示 -- -- 图4. 1 T型阻抗变换器仿真电路 对上图所示电路进行S参数仿真,结果如图4.2所示 -- -- 图4. 2 T型阻抗变换器电路仿真结果 从仿真结果图中可看出,S(1,1)代表电路反射系数,S(1,1)波谷的频率为电路工作中心频率400MHz,此时反射系数为最小值,从电压驻波比角度分析可知终端负载阻抗ZL和特性阻抗Z0 越接近,反射系数越小,驻波比VSWR 越接近于1,匹配也就越好。S(2,1)代表电路的传输系数,S(2,1)波峰的频率也为电路工作中心频率400MHz,此时传输系数为最大值,说明此电路可确保传输到最终负载的能量和传送电子讯号或数字数据能达到最大量。还可由图看出S(1,1)波谷的频率和S(2,1)波峰的频率同为电路的工作频率400MHz,说明此时电路既能达到最大值的输出又能最大量的减少反射。并且在电路要求的频宽(40MHz)范围内也有较大的传输系数和较小的反射系数。由以上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可说明此T型阻抗变换器的电路设计和元件数值计算是正确的。 -- -- 第五章 总结 本论文研究的是射频阻抗变换器,目的是使电路的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相匹配,具体实现的是一中心频率为400MHz,频宽为40Mhz的50~75欧姆T型阻抗变换器。本设计具体总结如下: (1)概述了射频阻抗变换器的种类、用途及发展。 (2)对基本理论的论述,其中主要阐述了阻抗匹配、阻抗圆图、电压驻波比的基本 知识。 (3)对T型阻抗变换器的电路进行设计,文中介绍了T型阻抗变换器的设计基本 步骤,并对元件的数值进行了详细的公式计算,然后确定了T型阻抗变换器的电路类型。 (4)对所设计的T型阻抗变换器电路进行软件仿真,通过电路仿真结果分析电路 设计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更深一步理解电路所实现的功能。 本次设计虽然经过了反复的设计、计算及仿真,但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满足了设计要求并实现了电路功能,从这一点上说此设计是成功的。然而本设计中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仓促,此设计没有进行硬件测试,这是我要在日后继续完善之处。总之本次设计让我收获很多,它不仅让我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它是我从学习走向工作的桥梁!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