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护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压疮的病因和分类; 2.了解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3.掌握压疮的按摩和转移技巧; 4.学会压疮的伤口清创和敷料更换。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观看压疮的病因、产生原因的PPT介绍,加深学生对于压疮的了解。
(2)由教师问答交互,询问学生了解何为压疮、压疮的产生原因和发生部位等,引导学生进入全面思考压疮的问题。 2. 授课环节
(1)讲授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护理、密切观察压疮的情况、常规换位和床上休息等。
(2)通过界定合适的抬起、推床移位、扶护转移等操作方式,讲授压疮的按摩和转移技巧,并重点强调对于压疮患者的安全保护措施。
(3)提供基本的敷料清洁知识和敷料更换要点,讲解压疮的伤口清创和敷料更换的操作流程。 3. 操作环节
(1)实验操作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压疮护理操作演练。
(2)在演练中注重技巧锻炼和安全保障,通过实操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解答和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度。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次体验压疮按摩和转移技巧、伤口清创和敷料更换流程。
4. 总结环节
(1)教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再次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消化。
(2)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实际护理操作中,能够更加熟练、适应和优质地完成压疮的护理。 四、教学手段:
1. 压疮的PPT介绍、图片、视频教学等多媒体教学方式。 2. 演练器材:按摩器、擦伤垫、药品和消毒车等。 3. 仿真人体教材。
(1)生活护理:要保证患者的生活卫生和饮食,定时检查压疮,保持患者干燥、清洁和循环乐观的心情。
(2)密切观察压疮的情况:要密切观察压疮的形态、变化、血液输送和血液回流状况,进行及时处理。
(3)常规换位和床上休息:要保证患者定期翻身和换床,必要时采取轮流起身走动、进行轻度锻炼等,增加身体循环和免疫能力。
(1)按摩技巧:要配合适当的按摩器材,对于患者的重点部位、设备计时和按摩深度等方面进行精细操作,加强身体循环;
(2)转移技巧:在保证转移过程中没有撞击和折损,同时要注重患者稳定度和心理状态的平静,秉持着“用心呵护”的初心。
(1)伤口清创:首要要保证清创操作的安全和卫生,并在高速和低速旋转下进行适当的伤口清创,保证患者的伤口被充分消毒和更换药品。
(2)敷料更换:要保证敷料操作的规范和准确,避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对于所用的药品和敷料进行重点标注和更换时机的掌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