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学术论坛 新媒介下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探讨 于笑梅 (通化广播电视台吉林通化1 34001) 摘要:该文基于新媒介特征探讨了新媒介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新媒介下如何优化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对激发新媒介有利 影响,形成正面的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效应,提升影响力与传播力,开创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有重要的实践意叉。 关键词:新媒介电视新闻节目 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ol5)02(b)一0232—01 伴随数字化、现代化信息传播的快速推 进,借助IP网络进行传播、展开视听信息互 情反映至节目组,使新闻信息量更为丰富。 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显现出了明显的交 同时节目组也不断扩充网络平台建设,收集 互性特征,大众意见反馈以及资讯交流均 动以及共享应用的多元化数字新媒体业务 丰富线索进而有效补充了新闻快速完结的 变成今后广播电视全面腾飞的重要标志。 缺陷。另外,借助新媒介,可通过视频网站或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于以往传统媒体形式 者网络电视系统播出电视新闻节目,大众则 产生了更大挑战。同时也为更多的谋求更新 可实时浏览点击。虽然,部分观众无法按时 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网络、数字化媒体 观看节目,却可根据需要利用网络系统随时 虽然体现了丰富的自身优势,然而原创性的 观看。同时可在网络系统之中浏览很久以前 文字新闻以及首发的内容相对不多,因此, 的节目,这样便明显延长了节目的传播力以 影响了受众规模。令新媒体同以往传统媒 及生命力。新媒介作用下,电视新闻节目拥 体的有机融合期盼更加迫切。新媒体时代, 有了更加丰富的推介途径,对优化新闻节目 传统成熟的新闻制作以及采访优势进一步 传播效果极为有利。首先,电视新闻可借助 得到了激励,其内在价值被大众们重新审 网站与主流媒体完成进一步的推介与广泛 视。因此,推动电视台积极同一些知名的网 的宣传,进而打响新闻节目知名度。其次,节 站加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完成资源的全 目评论人以及主持人则可借助微博同大众 面共享以及整体交互。这样一来,不仅使电 实时互动,并在交流阶段中获取更丰富的新 视覆盖范畴全面扩充,还令自身生存发展根 闻素材。针对电视新闻主持人来讲,新媒介 基进一步夯实与壮大 下,可利用塑造培养主持人完成品牌战略。 1新媒介特征 3新媒介下优化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 新媒介的发展同大众日益更新的需要 式 与社会经济快速提升紧密相连。加之技术 3.1有效转换电视新闻节目语态 更新,使应用新媒介完成信息传输变成较多 就传播本身来讲,人们之间面对面沟通 人的习惯 与传统媒介对比来讲,新媒介体 最为直接。在媒介介入后,为达到良好的效 现了明显的优势特征。首先体现了多元化以 果,应尽可能的贴近此方向。由于传统媒介 及开放化。新媒介为一类全新模式,大众可 之中,话语权仅仅为少数精英所掌控,因而 通过交流平台抒发自我观点,发起讨论,给 完成大众传播面临困难。新媒介下,为优化 更多人阐释想法的机会,并令话语权不会单 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应有效转变语态,在同 纯的限定于精英分子。另外,新媒介还呈现 受众沟通交流过程中,应尽可能创建形成同 出了传播快速及时的特点。由于受到现实状 受众进行对话的综合平台,营造更为理想的 况的影响,令传统媒介在空间以及时间上均 人际交流环境。播报电视新闻过程中应深 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然而,新媒介的出现 化大众需要,以平等姿态讲述新闻。主持人 则加快了信息传输效率,通常能够实现信息 则可利用形象生动语言凸显新闻节目的亲 的实时发布。特别在网络系统之中,各类突 民性以及娱乐性。 发事件或重要新闻的发布更加快速。新媒 3.2传播主体丰富化 介还有一类特点在于交互性。传统媒介采用 传统媒介之中,大众通常处在被动地 的为单向传播模式,接受信息一方通常处在 位,仅单纯接受信息。新媒介下,大众多少 被动状态,信息接收方与传播方无法实现畅 掌握了解了一定的高新技术手段。因此,该 通的沟通。而在新媒介之中两者地位相互 背景中,传播电视新闻节目应由单一面向多 重叠,体现了大众传播特点,还可完成多向 元化方向进行转变。制作新闻节目阶段中应 传播,并可就信息进行讨论。新媒介环境之 扩充信息来源,在开通热线、设立节目网站 中,基于媒介提供资讯丰富,大众应用新媒 基础上,还可通过官方微博、开设论坛等形 介的过程中,通常依据自身爱好选择想要阅 式紧密同受众进行联系,使他们由以往单纯 读的信息,并同与自己爱好兴趣相同的人群 被动的观看发展为积极主动参与。电视新 构成信息交流圈,使整体信息网络系统构成 闻节目传播阶段中,应借助丰富的新媒介做 信息星球。新媒介发布处理的信息量较为庞 好推广以及宣传,丰富节目内在功能,提升 大,可完成实时更新,进而令大众接受信息 传播实效性,打造电视新闻节目成为大众交 的过程中通常要在海量信息中自主搜寻,这 流思想、分享心得的综合平台。 样一来极易导致注意力稀缺的问题。 3.3由新闻宣传视觉发展为受众视觉 传统时期,寻找电视新闻素材通常为电 2新媒介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的影响 视人直接进行把关,这样一来媒介将享有 新媒介下,电视新闻受众同节目展开实 更多的电视信息控制权,较多信息内容由记 时互动交流,大众可应用网络系统将周遭事 者、编辑首先筛选后方能播出。而在新媒介 232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能够快速及时的反映于电视终端。该环境 之下,需要电视新闻节目更新定位,使之由 以往的宣传视觉合理的转变成受众视觉,更 加贴近广大受众。选择电视新闻节目具体内 容,应密切的联系大众日常生活,进而展现 出他们密切关心的新闻内容。再者,应积极 发挥新闻评论员在电视节目之中的有效作 用。他们不但可紧密的联系大众,还可为受 众提供更为精准的舆论导向。 3.4电视新闻节目应体现人性化 新媒介下,大众获得到的新闻信息内容 更加丰富。一些时候,相同信息在多家电视 台新闻节目中均进行了报道,因此,受众面 临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针对这一激烈竞争态 势,电视新闻节目要想获取良好的传播效 果,应全面体现人性化。在选择电视新闻节 目具体传播模式的阶段中,应顾及到大众的 切身体验。因此,报道模式应由以往的说教 模式合理的转变成评论以及情境再现等。 另外,还应利用目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 大众认可电视新闻节目后,会在即时通讯软 件、贴吧、微博、微信、论坛以及视频库之中 形成广泛的影响,因此,会有效的增加电视 新闻节目影响力、延长生命力。 4结语 总之,新媒介下,电视新闻节目具体传 播模式产生转变的同时,节目内容也持续更 新发展。该类变化的形成对电视新闻节目产 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消极作 用。例如新闻过度娱乐化。针对目前现代社 会发展环境,电视新闻节目不论进行制作 或是传播的阶段中,均应把握真实性,凸显 新媒介内在优势,关注其社会性,方能达到 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真正提升影响力与 传播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溟.社会化媒体浪潮中的媒介生态 重构与传媒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 2011(1):40-43. [2]朱启曼.新媒介生态环境下新闻专 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J】.新闻世界, 2011(6):239-240. 【3】张守信,孙瑜淼.媒介融合语境中电视 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J】.新闻传播, 2010(10):32 [4】姚必鲜.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新闻节目传 播模式[J].编辑学刊,2011(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