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第2期 高教论坛 Apr.2008.No.2 Higher Education Forum 在职业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何 琳 ,黄国华。 (1.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2.广西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广西 南宁 530023) 摘 要:本文在说明关键能力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关键能力培养的意义,首次提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条 件,总结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关键能力;培养;重要条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08)02—0104--04 关键能力是一种超出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的跨 具体包括:①方法能力: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 职业的能力,不容易单凭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来实现,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需 所以把关键能力的内容通过职业课程加以渗透和培 求。②社会能力: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 养。它要求各学科的教师都应树立起培养关键能力 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等。 意识,在本学科的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 关键能力具有普遍性、工具性和可迁移性的特 法把各项关键能力融入教学内容口]。比如,把学生 征。(1)普遍性。如“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与人 的学习作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使学生成为 合作的能力”等,这都是作为一般社会人应具备的基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教师要改变传统 本能力,不是属于某一职业特有,而是许多职业共有 的角色,适应新的角色,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所 的。(2)工具性。这些能力都具有“工具”的特 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性——即运用它可以达到某种目的,它是一种能力 一、关键能力的涵义 和方法,在这种能力和方法的引导下人们可以利用 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专业问题。(3)可迁移 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联邦劳动力市场与职 性。基础性和普遍性赋予了这些能力广泛迁移性的 业研究所所长梅滕斯首先提出关键能力的理念,他 特点,即之前的能力或知识的获得将促成后面的能 认为,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 力或知识的获得,如“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外的能力,是一种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 的获得,将成为学生将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 能力[13。目前普遍认为,关键能力是超出职业技能 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前提。 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是劳动者能够迅速适应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键能力得到国际上 岗位的变化、顺利进行职业活动的一种能力。关键 的公认,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在发达国家和地 能力在更多的时候被人们冠以“素质”的面目出现。 区的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是就业需求的必备技能。 “关键能力”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 进入9O年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 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界开始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收稿日期:2007—12—11 收稿日期: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立项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使学生 项目(桂教高教2005l68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 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 学院资助. 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L2]。目前我国还没有对 作者简介:何琳(1964一),女,广西玉林人,理学学士。副教 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系统研究,而在职业教育中 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通过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培养高素质劳动力 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加强职业关键能力的培 10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养,使劳动者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 合作的能力、应用科技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创新的 指南。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把人作为社 会主体和中心,摒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 倾向,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扩充人的能 力、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 标。 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等,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对 我国未来劳动者素质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关键能力培养的意义 关键能力是人们获得成功的钥匙,是人们在经 济生活中获取财富的关键。没有关键能力,不可能 1.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要求 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生活中获取应有的财富,就 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不可能获取“满意”的 职业和拥有“幸福”的感觉来源。个人关键能力的发 展既是个人获得幸福的源泉,也是实现社会发展的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项工作往往 是某个群体共同努力完成的,单纯一个人不与他人 合作是行不通的。所以现代企业衡量一个学生是否 有用的标准除了要考察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外,更 注意于考察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 行各业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员工具有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适应现代化生产 岗位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纯体力的劳动将逐步被 机械化大生产所代替,而使用和操纵这些机器设备 就需要劳动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基础。而职业技 术教育正是为社会培养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 理的各种高素质的劳动者。 ・ 2.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职业教育现 状的要求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 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正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培育着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处在 发展的初级阶段,个别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 似乎十分的短视,急功近利,职业教育只注重技能培 养,而失轻于关键能力培养,“能力本位”的教学课程 往往只注重“技能胜任”的根本要求。随着职业教育 的发展,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对高等职 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 当代高职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 素质脆弱,生存发展能力差,不善于与人相处。在社 会这个大家庭中,做任何事情也都需要与不同类型 的人打交道,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所以必 须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尽快建立起 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其自 我价值。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具有团队精神,增强 与人合作的能力,要努力做到理解他人并为他人所 理解,支持他人并为他人所支持[2]。 3.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 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为 了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未来的教育发展应该 是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 根本手段。 三、在职业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 要条件 1.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培养掌握必需 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教 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 验和熟练的操作能力。因此,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就 必须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各高等职业院校应鼓 励技术基础理论课教师到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单位熟 悉技术的应用;要求技术专业理论课教师到相关专 业的企事业单位承接课题,搞科研和技术开发;把行 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课堂。 (2)建立具有“关键能力”的教师队伍。高等职 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 线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良 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 业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 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 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 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 体。这个群体高雅的举止、优良的作风本身就是一 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 将使学生数年受教,终身受益。 (3)建立善于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队伍。 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高校教师-r作中一项不可缺少 的-r作内容,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高 等职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 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等方面 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针对教学和管理-r作 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提炼出一些课题加以立项,发动 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 学实践。通过科研活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的整体水平。 2.实训基地建设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改 】0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革。教育部、财政部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加强高职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全国各高等职业 院校教育质量最关键的环节,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突 院校要为国家培养大量高技能专门人才,各高等职 破口”。通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来改变以往“黑板上 业院校首先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种田、黑板上开机器”的局面,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 四、在职业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途 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多为国家建设输送高技能专门 径 人才。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方筹措资金,加 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电工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l_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利用实训基地来开发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加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 操作训练的力度,采用项目开发、综合实训等新的实 受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 践教学方式,推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关 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学生自主积极 键能力。 学习,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 (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行职业资格证书 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方 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法的实施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寻找资料信息、验 的一项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证假设、分析和研究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规定:“实施职 题。例如,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提出“如何提高功 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 率因素?”问题,通过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分析研究、 小组讨论等,最终共同解决问题。在这期间,学生寻 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 找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并努力探求、理解问题的现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这一要求,全国许多高等 实意义,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 “双证书”制度[ 。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 力 ‘ y=与电气工程系在制订培养计划中,将教学内容与 在《电工基础》和《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充分 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规范和大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与电有关 强化实践环节,注重技能培养,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 的现象提出一些与所学知识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 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 生思考、讨论、分析。例如在讲解“中线的作用”后, 力。每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分教师,深 运用某地区的供电线路被盗后造成某些用户的电器 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 被烧坏的案例,"Lfz学生分析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 和要求,聘请部分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与相关学科 同时,学生通过电工实训三相负载的星型连接,最后 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制订针对性强、具有特色的 理解了中线的作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 培养计划,以提高学生关键能力。 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教学。现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工作能力 在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未来的需要,所以实训条件应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自己能学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 到知识,而且还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分享。 新工艺。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环节建设普遍 这种学习更具有可持续性。合作学习的做法是学生 存在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目前,最有效的解决 结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名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归 办法是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当善于建设和利 纳概括、讲解介绍给小组其他成员,并接受小组其他 用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利用实训基地与社会、 成员的提问。如果对组员提出的问题无法立即解 企业加强联系,发挥实训基地的窗口作用,有利于先 答,学生便有动力进一步深入学习,增加自己对知识 进技术的交流,有利于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 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一过程中,关键能力的很 学的针对性。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化工 多方面都会得到锻炼。例如,在《电工基础》和《电工 总厂的合作为例,柳州化工总厂电气分厂为广西工 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分组学习、讨 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长期实训基地, 论和实验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的能 为实训、实习提供固定场所。该院学生学习的课程 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 科目,经过与相关单位的行业专家共同研讨、论证之 性,"Lfz ̄生充分体会到在一个集体中充分合作、协调 后Yt=设。实践证明,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解决如 和沟通的重要性,从而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协调和 完全真实的职业环境、全程和深层次多方位的产学 沟通。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迅速的融人工 研合作等一系列校内实训基地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作集体中。 这不仅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供较好的环境,而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且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机会。 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塑造人”的品德教育,例如, 1O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在《电工基础》和《电工实训》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 职教师都应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的教育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良好思想意识和道 德情操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教 部门应主动配合各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开发培养学 生关键能力的课程,组织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关 键能力的有效方法。 育,培养学生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的良好 职业道德,以此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5.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职业教育不仅要学习劳动技能、前人经验,还要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 创造,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 力,一是要有创新教育思想,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 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能力、创新意识的现代教育思想。二是要建立以 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和创新意识、创新 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三是要创新教育内 容,创新知识要及时向教学过程转移,使教材内容不 断创新 ]。例如,在《电工实训》教学中,大胆改革, 关键能力具有适应性和转换性,不管在任何环 境都能体现、都可发挥作用。通过关键能力的培养, 劳动者获得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 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继 续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了责任意识和组织纪 律性。关键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解决加强劳动者适 应能力的必要手段,是国家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的关 键问题。 参考 文 献: [1]高宏,高翔.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研究的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6):69—73. [2]於健.陈秋妹.对关键能力培养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 学院学报,2006,27(1):56—58. 大胆实践,减少教师机械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讨论、 发言、辩论以及学生开展课堂训练的时间,启发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技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建设 还不够完善,应加大投入扶持高等职业教育建 设。从到地方,从各个高等职业院校到每位高 [3]刘风铃,卢欣.高职教育教学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 [J].辽宁高职学报.2006,8(6):28—29. [4]杨元穗.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 继续教育研究,2003,(4):74—75. (责任编辑:蒋国平) Fostering the Students’Key Abilities in th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E Lin ,HUANG Guo—hua (1.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Nanning 530001,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Science of Guangxi Normal College.Nanning 530023,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fostering the key abilities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key abilities.It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of fostering the key abilities in teaching for the first time and summarizes the ways of fostering the students’key abilities in teaching. Keywords:key abilities;foster;important conditions;ways (上接第94页) The Role of Active—Practice Idea on Enhancing University Students"Creativity CHEN Zhao—hui ,WANG Ying (1.Dept.of Management,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uzhou 545006,China: 2.Dept.of Economics,Wuzhou College,Wuzhou 543002,China) Abstract:University studentff creativity includes no only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but also personality develop— ment,that mean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ed with Active—Practice Idea.Lacking the Active— Practice Idea in our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 cause Standardized--Thinking and Inanimate knowledge.So,it’S need tO ere— ate an educational atmosphere from all sides in the course of guiding students’behavior of Active—Practice.tO form a new edu— cational model under the new idea. Keywords:creativity;active—practice idea:teaching reform;case design contest 1O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