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四川宗教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来源:筏尚旅游网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四川宗教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摘要:四川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和宗教文化载体,它们在推动四川社会发展和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四川的宗教文化却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在此背景下,四川应着力加强宗教文化的自身建设、协调与旅游发展的关系以及加强政府扶持的力度,从而实现在发展的同时兼顾保护,促进四川宗教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关键词:宗教文化;新时代;保护;发展

宗教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文化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是四川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还在推动四川社会发展和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富裕的当下,四川宗教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对此,本文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下四川宗教文化保护与发展新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我国的宗教政策,其内容包括: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中国各种宗教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等方针。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宗教文化作为四川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得到必要的保护和发展。然而,四川宗教文化正日益遭受着来自其它文化以及现代社会风气的入侵和破坏,时代在赋予四川宗教文化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是该保护还是发展的两难选择。

二、当下四川宗教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困境

(一)四川宗教文化自身发展的瓶颈。四川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囊括了宗教语言、文字、医学、建筑等各式各样的宗教文化形式和载体,但正是由于宗教文化形式和载体的独特性,使其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宗教语言文字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宗教建筑维护的高投入性以及宗教僧侣教育的不系统性,使得四川宗教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很难有效地解决人员流动以及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等问题给其带来的影响。

(二)四川宗教文化保护和旅游观光的冲突。四川拥有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道教圣地青城山、佛教圣地峨眉山等都是四川宗教旅游地的代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从物质生活消费向享受性消费转变,其中,四川宗教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五湖四海的游客。但四川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并不科学,许多宗教旅游地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缺乏旅游衍生品的开发以及宗教文化载体的维护,使得宗教旅游地的环境和载体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着四川宗教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对四川宗教文化发展重视不够。由于宗教问题的敏感性以及其作用发挥的双向性,使得在四川有些地方对宗教文化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顾虑。尤其是在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各种矛盾凸显,任何问题处理不当都可能引起不良的后果,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四川许多

宗教场所的资金来源也比较单一和缺乏,许多宗教场所都依赖于旅游观光所带来的经济收入,政府投入以及社会资助较为有限,从而导致了四川宗教文化发展受到了来自人们意识和现实物质的双重考验。

三、解决四川宗教文化保护和发展困境的措施

面对上述问题和现状,本文认为不能片面割离宗教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强调其保护和发展的对立和冲突,相反,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其中可以涉及以下一些方面。

(一)加强四川宗教文化的自身建设。宗教语言文字对于传承和发展宗教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四川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环境可以实行在宗教民族地区采取双语制教学以及非宗教民族地区采取免费培训的形式,依托四川部分民族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中的优秀教师资源,将系统的、规范的寺院教育教授给四川宗教场所中的僧侣们,从而加强其自身的宗教文化素养。其次,在宗教建筑方面,除了需要政府加大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外,还需要宗教人员时时作好维护和记录工作,采取自查和外补的形式突破四川宗教文化自身保护和发展的瓶颈。

(二)正确处理四川宗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目前,我国多数宗教文化的发展依赖于宗教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然而这种经济效益却是建立在对宗教旅游资源的一次性消费或对宗教旅游场所的盲目开发和破坏的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政府机关应该加大对宗教场所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力度,改变其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和唯一性缺陷;另一方面,作为宗教文化场所也应该加强对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例如,开发一些宗教旅游资源的衍生品,创办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活动,此外,还可以加强宗教风俗宣传、宗教历史起源介绍等,改变其对物质环境的依赖和对宗教旅游资源一次性消费的现状,真正实现四川宗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和谐与可持续性。

(三)加强政府对四川宗教文化的扶持力度。其实四川各级政府以及宗教局等一直对宗教文化的发展都十分的重视,尤其是对典型的地区、典型的宗教文化传统形式的扶持力度更为突出,不仅拨付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对宗教建筑进行了维护和翻新,而且对宗教场所的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还时常与国内外的各大宗教场所进行了联系与交流。但当我们环视四川宗教整体发展状况时也不难发现,政府除了应该继续加大对典型地区的典型宗教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同样也应该坚持扩大扶持面,增强扶持力度,强调扶持质量,提升整体宗教文化水平的方针,使四川的宗教文化得到全面、普遍的保护和发展。

宗教文化是四川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时代背景和机遇下,四川应该抓住契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四川宗教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梁景之.传承.保护和利用[J].西藏大学学报,2007(2).

[2]田富强.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及对策试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 [3]许晓光.旅游与宗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