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液体CO2操作规程

液体CO2操作规程

来源:筏尚旅游网


液体二氧化碳职位操作法

编写:

校核: 初审: 复审: 审定: 批准:

目 录

一、职位的任务及意义 ............................................................................................................................ 4 主要任务:....................................................................................................................................................... 4 职位意义:....................................................................................................................................................... 4 2、工艺流程概述 ........................................................................................................................................ 4 工艺流程 ........................................................................................................................................................... 4 生产原理 ........................................................................................................................................................... 5 冰机系统的开车: ......................................................................................................................................... 7 罗茨风机的开车 ............................................................................................................................................. 9 屏蔽泵的操作 ................................................................................................................................................ 10 、系统开停车 ................................................................................................................................................ 11 、正常生产时的操作 .................................................................................................................................. 14 、不正常情况原因及处置 ......................................................................................................................... 17 、安全技术要点及保安办法 .................................................................................................................... 22 4、附表和附图 ........................................................................................................................................... 25 、设备名称代号和性能一览表................................................................................................................ 25 4、二、分析化验项目频次 ....................................................................................................................... 27 、安全生产信号、联锁一览表................................................................................................................ 28 4、4、工艺指标一览表 .............................................................................................................................. 30 4、五、开停车操作票 ................................................................................................................................ 34 4、六、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见附图) ...................................................................................... 40 、原料气组分表 ........................................................................................................................................... 40 生产职位八项管理制度 ........................................................................................................................... 41 一、 职位责任制 ......................................................................................................................................... 41 二、 交交班制 .............................................................................................................................................. 42 3、 巡回检查制 .......................................................................................................................................... 43 4、 设备保护保养制 ................................................................................................................................... 43 5 安全生产责任制 ..................................................................................................................................... 44 6 质量负责制 ............................................................................................................................................... 45 7 班组经济核算制 ..................................................................................................................................... 46 8 职位练兵制 ............................................................................................................................................... 47

液体C02装置职位操作法

一、职位的任务及意义 主要任务:

本职位是利用低温甲醇洗装置的脱碳再生气(含CO2:%),采用氧化铁预脱硫、活性炭吸附脱醇、有机硫水解精脱硫及烃类氧化等工艺去除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微量杂质,生成高纯度(食物级)液体CO2(执行标准GB10621-2006)。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2万吨,是二氧化碳减排、综合利用环保项目。

职位意义:

本职位决定了液体CO2的产量和质量,是液体CO2生产协调和控制的核心职位,负责本职位的开车、停车的进程、正常生产的稳定控制。CO2紧缩机和冰机的操作,是整个CO2系统稳定的关键,含硫量、含烃量、水分和提纯塔放空量的控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本职位的协调与控制,决定系统的稳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消耗的高低、环保的达标。

2、工艺流程概述 工艺流程

从低温甲醇洗脱碳系统来的压力为的原料气,进入缓冲器(V6201)稳压缓冲后,与补充的空气一路进入四台预脱硫塔(T6201a/b/c/d,可串可并)中在常温下利用脱硫剂脱除H2S,进入吸附塔(T6202a/b,一开一备)利用活性炭吸附甲醇,再进入CO2紧缩机(C6101a/b)系统进行紧缩。CO2紧缩机采用二段紧缩,终端压力。原料气经紧缩机二段紧缩后,进入水解塔(T6203)利用水解剂将COS转化为H2S,气体进脱硫水冷器(E6201),经冷却水冷却降至常温后进入精脱硫塔(T6204),经精脱硫剂将H2S及微量COS脱除,进入净化塔(R6201)的原料气要求控制总硫含量≤。

脱硫后的原料气在净化预热器(E6202)被≤200℃的高温净化气预热后,从净化塔(RO101)上部主线进入(必要时部份气体由副线进入塔底供调节触媒温度用),在塔內换热器与催化剂床层来的净化气进行换热至约380℃,进入催化剂层进行催化氧化反映(若温度不足,则开电炉补充热量),反映后总烃<50ppm,苯<20ppb的净化气在塔内换热器与入塔气体换热至≤200℃出净化塔。出净化塔的净化气进入净化预热器(E6202)和原料气换热后,通过水冷器(E6203)冷却至常温,再经再冷器(E6204)利用提纯塔放空气冷却到≥5℃,分离并排出冷凝下来的水。通过再冷器(E6204)的原料气进入干燥塔(T6205a/b),经分子筛吸附剂进一步干燥,至水分含量≤20ppm;干燥塔一开一备,当水分接近指标,则启用备用塔,运行塔退出再生。(再生时引入经罗茨风机(C6201)加压,电加热器(F6201)加热至约250~300℃的空气进行再生,当再生气出口温度≥120℃时,再生结束。再用提纯塔放空气冷却到常温后备用)。干燥后的原料气大部份进入预冷器(E6205),利用气氨初步冷却原料气以回收冷量;另

一部份原料气进入提纯塔(T6206)塔釜盘管加热塔釜液体CO2;两部份气汇总后一路进入冷凝器(E6206)管程被液氨蒸发吸热,冷凝成液态,再进入提纯塔(T6206)中部。维持塔底温度在-15℃~-22℃,维持塔顶压力为~。进提纯塔的液体CO2与提馏段来的热气体进行传热传质,部份汽化,将低沸点杂质蒸发,进一步提纯;塔顶通过冷凝段用液氨蒸发吸热,将塔下部与杂质气体一路蒸发的二氧化碳从头冷凝、回流,以降低消耗,提高产率。从提纯塔底部出来的成品液体二氧化碳经流量计计量,调节阀减压后进入低温贮槽(V6401a)。提纯塔顶不凝气经再冷器(E6204)回收冷量后放空或作为分子筛、吸附塔再生降温冷却气源后放空。

按照塔内压力及产品纯度调节提纯塔顶部放空量,二氧化碳低温贮槽放空阀按照贮槽压力高低决定开启度。

所用冷却水由循环水系统供给;

冰机系统的液氨循环利用,只需按期补充。 生产原理

2.2.1 原料气的脱硫脱醇

本装置原料气含微量硫化氢,采用常温精脱硫工艺。二氧化碳原料气先经预脱硫塔采用T703型常温氧化铁精脱硫剂(Fe2O3 + 特种助剂与稳定剂)预脱除H2S,以减少对紧缩机的侵蚀,同时减少后面精脱硫的压力,确保出口H2S≤。预脱硫后的原料气经吸附塔再采用活性炭脱除气体中的微量甲醇;

脱除甲醇后的原料气进入CO2紧缩机加压到后,进入水解塔以使COS在水解催化剂作用下水解为CO2和H2S,再在精脱硫塔中利用T104精脱硫剂把H2S脱除,使原料气总硫≤;

主要反映如下:

COS+H2O → H2S+CO2 2H2S+O2 → 2S +2H2O 2.2.2 原料气的紧缩

本装置采用中压法生产液体二氧化碳,按照二氧化碳相图的热力学条件,纯二氧化碳只要能维持二氧化碳液化区的条件,就可以取得液体二氧化碳。本装置设计条件为,-19℃。

由于进本装置原料气二氧化碳纯度为%左右,其余为不凝性气体,同时为了减少提纯进程中的二氧化碳损失,原料气二氧化碳气经无油润滑紧缩机二级紧缩,把压力提至,用液氨在-25~-30℃下蒸发间接冷却至-19℃,使其液化。选用紧缩机型号为:2-28。

2.2.3 原料气的脱烃净化

为了知足CO2产品质量要求,原料气中的烃类物质必需除去。为此,选择含有Pt、Pd等贵金属的脱烃催化剂,并在400~500℃下与O2进行催化氧化反映,将烃类(如CH4、C2H4等)及CO、H2等杂质完全除去。确保脱烃后总烃含量≤50ppm。

反映方程式如下:

CH4 + 2O2 → CO2 +2H2O +Q C2H4 +3O2 → 2CO2 +2H2O + Q CH3OH + O2 → CO2 + 2H2O + Q CxHy +(x+y/4)O2 → xCO2 + y/2 H2O + Q 2H2 + O2 → 2H2O + Q 2CO + O2 → 2CO2 + Q 2.2.4 原料气的脱水

通过紧缩机二级紧缩的原料气被水汽饱和及脱烃反映生成的水,在二氧化碳液化前必需要进行除湿干燥。

a、知足液体二氧化碳产品水分≤20ppm的质量指标;

b、保证二氧化碳在液化及提纯进程中,不因二氧化碳气源中的饱和水分在低温下结冰堵塞管道及设备,而使生产不能延续。

为了节能、充分利用余冷、延长分子筛的运行周期,脱烃后的气体首先经净化水冷器冷却除去水分,然后进入再冷器,用提纯塔放空气再次冷却,分离出二氧化碳气体中饱和水。然后在干燥塔内利用分子筛吸附剂对水的吸附,将气体中的微量水脱除,确保经除湿干燥后的二氧化碳原料气水分≤20ppm。分子筛吸附饱和后加热再生,循环利用。分子筛塔采用一开一备形式。

2.2.5 原料气的液化、提纯及贮存

干燥后的CO2气先在预冷器中与气氨换热后,进入冷凝器顶用液氨在-25~-30℃下蒸发带走热量使CO2气冷凝成液体。液化后的CO2要进行提纯,采用复合型提纯塔,按照二氧化碳与杂质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低温精馏原理,在特定条件下将杂质加以分离,即提高二氧化碳纯度,取得合格的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进入塔顶的二氧化碳及不凝性气体,先用氨作为冷媒,控制出气温度,使部份二氧化碳气再次冷凝、液化、回流,以降低二氧化碳气耗。不凝性气体经提纯塔放空阀减压,回收冷量后高点放空。

在提纯塔塔釜中取得合格的液体食物级二氧化碳产品,进入液体二氧化碳储罐贮存。

成品二氧化碳按照需要由液体二氧化碳泵加压后充车或持续外送DMC装置利用。

3、操作方式

二氧化碳紧缩机开车 3.1.1 开车前的准备

电气仪表正常,循环水供给正常,各联锁打点正常,联锁全数投用,现场检查紧缩机操作面板上是不是具有起机条件,油箱油位正常。

3.1.2 二氧化碳紧缩机启动:(以C6101a紧缩机为例) 1) 扳动曲轴数转,检查机械运转有无障碍 2) 打开循环水阀,调节各路循环水流量

3) 启动油泵,向各润滑点供油。若油温小于5摄氏度时,应先加热润滑油 4) 全开回流阀v6106A及放空阀v6105A,关闭吸入口阀v6101A及排除阀v6104A

5) 现场检查控制柜上,观察是不是允许启动紧缩机,启动指示灯变绿后,现场启动紧缩机电机

6) 紧缩机启动后20秒放空阀v6105A自动全关,入口阀v6101A自动全开,慢慢关闭回流阀v6106A,此时排除紧缩机内部及管内空气,使结尾压力达到额定值或管网需要压力,打开排出阀v6104A

7) 通过调节v6124A、v6125A截止阀控制进入汽缸的水温在40±2度,以避免进入汽缸的饱和二氧化碳气体在汽缸进气阀前进一步冷却而析出水,通过调节二段出口气体冷却器E6102A循环水量来稳定紧缩机出口温度在60℃

8) 检查机械运转情况,确认机械运转正常后,可投入正常运转 9) 在机械运转进程中,应按时打开各冷凝水吹除阀吹除水分 3.1.3 停车

1) 缓慢全开紧缩机回流阀v6106A,使紧缩机卸载,末级排压降至常压 2) 关闭排出阀v6104A

3) 停紧缩机电机,停电后,放空阀v6105A自动全开,入口阀v6101A自动全关

4) 关闭进水阀,放尽各级气缸体内、冷却器内及所有水路内的冷却水 3.1.4 紧急停车:需紧急停车时,首先停电机,然后关闭排出阀v6104A 3.1.5 长期停车:紧缩机长期停车前,应先暂时停车,关闭吸入口阀v6101A以切断二氧化碳,然后再接通氮气管道,再启动机械,使干燥氮气进入汽缸和气路系统,然后再正式停车,这样以避免设备内部生锈。

注意:停车期间,每周至少启动紧缩机一次,用干燥氮气运转10min 冰机系统的开车: 冰机为螺杆式紧缩机组 3.2.1 冰机的制冷原理:

常温下的液氨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具有必然压力的液氨,经氨冷器加氨阀节流减压后,液氨吸热气化,变成低压气氨。若要氨循环利用,必需再将气氨升压并冷凝。气氨由气相转化为液相的进程称为液化。气氨在液化的进程中,必需将氨气冷却到冷凝温度(或称液化温度)。氨的冷凝温度与压力有关,随压力升高而升高,常压下的气氨不能用普通冷却水将其冷凝液化。而提高压力后,冷凝温度升高,当气氨的冷凝温度高于冷却水温度时,才能使其液化。

因此,气氨的液化要借助于紧缩机,先将气氨紧缩到必然压力,然后在氨冷凝器顶用循环冷却水将紧缩后的气氨冷凝,并送到氨贮槽中。再将贮槽中的液氨经节流阀减压后,送入氨冷器,在相应温度劣等焓蒸发,液氨蒸发时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介质取得冷却,自身由液态汽化为气态,然后再用由紧缩机其紧缩,

接着进入氨冷凝器被冷却水冷凝成液氨,完成一个循环。

3.2.2 冰机系统的试气密

冰机系统试压结束后(包括安全阀起跳、复位等),即可卸压放净空气。用真空泵对冰机进、出口系统设备内的空气进行抽真空。当抽至绝对压力小于15Kpa,停真空泵24h,压力回升不超过即为合格。可向两螺杆机油气分离器加油,向储氨器加充液氨,至储氨器液位至70% 。

3.2.3 运行前准备 1) 现场确认:

⑴ 循环水、电、仪表空气、消防水供给正常 ⑵ 氨气冷凝器的入口阀V6305全开

⑶ 贮氨器的进口阀V6307全开,出口阀V6309稍开

⑷ 螺杆机经济器液氨进口阀V6314/V631六、出口阀V6315/V6317全关 ⑸ 螺杆机的入口截止阀V6301/V6303全开,入口手轮全关,出口阀V6302/V6304全开

⑹ LV6201前后截止阀全开,旁通全关 2) 控制室确认:

LV6201动作正常,处于稍开状态

3) 向管壳式冷凝器供应循环水、油冷却器供应循环水和蒸发模块供入二氧化碳

3.2.4 螺杆机紧缩机的启动。 1) 手动启动模式:

现场螺杆机电议控制盘操作界面上,触摸油泵“启动”按钮,弹出油泵启动对话框。再触摸“肯定”键,油泵运行。按“取消”键退出。

触摸油泵和紧缩机的启停按钮之间的提示区域,会弹出紧缩机启动条件对话框。

紧缩机启动条件依次为: a、油泵已启动运行 b、油压高于排气压力至少 c、能量显示值小于 10% d、机组无端障报警,且已复位 e、反馈线路正常 f、外部设备允许启动

每当一个条件取得知足,其前面的“NO”会变成“OK”字样。

若是“紧缩机启动条件提示”都为“OK”,延时约 20 秒后,操作提示区域会出现“允许启动紧缩机”的提示。

这时可以点击紧缩机控制的“启动”按键,与油泵启动相同,在弹出的对话框内点击“肯定”启动紧缩机。

2) 螺杆机的自动运行模式

首先将运行方式切换到“自动”方式,依照 前面所述方式启动油泵,待“紧缩机启动条件提示”都为“OK”时,延时约 20 秒钟自动启动紧缩机。

3.2.5 螺杆机的加载

螺杆机启动后,现场缓慢全开螺杆机入口手轮阀和贮液器出液阀;控制室通过开大LV6201,对氨气系统进行保压,使氨气进行循环;点击操作界面的“能量”右边的操作箭头进行加减螺杆机运行能量,点击操作界面“内压比”右边的箭头进行加减负荷,待贮氨器液氨压力PG6306达到时,可开启螺杆机经济器的进口阀V6314/V631六、出口阀V6315/V6317,对高压液氨进行冷却,转入冰机系统正常运行状态。

3.2.6 冰机系统的停车: 1) 正常停车:

在停紧缩机前,请先将能量减载到 10%以下,紧缩机停止后延时约 15 秒自动停止油泵,也可由人工提前停止油泵。

关闭螺杆机吸气截止阀V6301/V6303

油泵停止后,关闭出口阀V6302/V6304、经济器进口阀V6314/V631六、出口阀V6315/V6317;

延时5~10分钟,关闭管壳式冷凝器(水冷却式油冷却器)循环水进出口阀 2) 紧急停车

当操作现场出现严重安全隐患时,必需紧急停机。 按急停按钮,切断总电源;

依次关闭贮液器出液阀V6309、紧缩机吸气截止阀V6301/V6303、紧缩机排气截止阀V6302/V6304、经济供液阀进口阀V6314/V631六、出口阀V6315/V6317;

3.2.7 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期间应注意:

1)、观察贮氨器底部油位,当油位达到量程的1/2时,现场可当场开启集油器入口阀,当集油器内油位达1/2时,通过当场导淋进行现场排放。

2)、当贮氨器顶部压力缓慢升高时,可证明冰机系统不凝气集聚于贮氨器中,需要对不凝气进行排放,可当场打开空气分离器不凝气进气阀,液氨进气阀,不凝气进水池排放阀,进行排气(排放时间初步定为5分钟)。

3)、为避免制冷设备在意外中发生爆炸,故将贮氨器与紧急泄氨器相连,在紧急情况下可将紧急泄氨器出口阀与消防水入口阀打开,将液氨排入地沟内。

罗茨风机的开车

3.3.1罗茨风机的工作原理:电机通过窄V带带动风机,使从进气口吸入的气体通过一对三叶型叶轮的回转增压后从排气口排出。

3.3.2罗茨风机的开车:

1) 开车前准备

a.清理机内杂质及管线焊渣和铁块。

b.检查吸入和排出管线接头和管线支承是不是完好。 c.加装润滑油至2/3液面(或标线以上)。 d.手动盘车证明机内无问题。 2) 开车

a.打开出口阀及旁路阀。 b.启动电机。 c.检查出口压力。 d.检查机体有无振动。 e.电流是不是超限。

f.检查润滑油液位、温度(不得超过60℃)。 g.检查机体温度不能超过80℃。 3) 停车

停主电机,关闭出口阀。 屏蔽泵的操作 3.4.1、启动前的检查

1) 检查泵体各零件地脚螺丝是不是松动,连轴器是不是同心,接地线是不是良好。防护工具是不是齐全。

2) 打开泵的入口阀、气相线,关闭泵的出口阀,并打开压力表手阀 3) 检查机泵的密封状况 3.4.2、开泵

1) 按下启动按钮启动电机.

2) 当泵出口压力大于操作压力时,检查各部运转正常,逐渐打开出口阀。 启动电机时,若启动不起来或有异样声音时,应当即切断电源,检查、消除故障后方可再次启动。

3.4.3、停泵

1) 慢慢关闭泵的出口 2) 按下停止按钮切断电源 3) 关闭入口阀 4) 关闭压力表手阀. 3.4.4、注意事项 1) 泵的注意事项 a、严禁空转

b、运转前应完全清除装置内的固体异物 c、断流运转不得持续1分钟 d、不得持续逆运转

e、在发生汽蚀的状态下,不要运转

f、运转时发现异样声音或振动等,需迅速查明原因,采取对策 g、TRG表指示红色区域时,请不要运转

h、保护装置动作的情况下,没有查出原因时,不得运转 2) 管路其他的注意事项 a、罐中液体不准有气泡

b、为了使泵部发生汽蚀,液罐要有充分的安装高度 c、为避免产生涡流等,应设置适当的整流板 、系统开停车 3.5.1、开车前准备

1) 系统经吹扫、各塔装填净化材料、系统试压、冰机系统真空实验、充氨、联动试车、各动力设备单体试车与负荷试车通过单项验收后,已具有开车条件。

2) 检查电器、仪表是不是正常,系统自动控制调试合格、模拟实验全数通过,无异样现象。所有调节阀处于手动位置。

3) 检查紧缩机、冰机供油、供水、供电是不是正常。

4) 检查原料气、蒸汽、循环水、仪表空气供给正常。 3.5.2、 装置开车

1) 做好冰机启动的准备工作,如冰机系统的阀门调整,卧式冷凝器的提前开启,供水供电等。

2) 做好紧缩机启动的准备工作,如紧缩机系统的阀门调整,各级冷却器,分离器的进出水、排水阀的提前开启,供水供电等。

3) 脱硫系统及吸附塔系统的启动: a、现场阀门确认:

现场确认缓冲罐(V6201)入口阀V6207、预脱硫塔C入口阀V6217、V6218、出口阀V6216、出口管线放空阀V6220和预脱硫塔D进口阀V6221、V6222,出口阀V6223、出口管线放空阀V6224(由于预脱硫塔设计为十万吨,现生产气量为五万吨,故采用两开两备运行模式)、预脱硫塔A出口阀V6211、预脱硫塔A出口管线放空阀V6213、预脱硫塔B入口阀V6214及出口管线放空阀V6216全关,FV6201控制室全关,吸附塔再生系统阀门V6229、V6230、V6231、V6232全数关闭,吸附塔T6202B进口阀V6226、出口阀V6229关闭;缓冲罐(V6201)出口放空阀V6208、FV6201前后截止阀、FIC6201前后截止阀、预脱硫塔A入口阀V6209、脱硫塔A去预脱硫塔B阀门V6212、预脱硫塔B出口阀V6215全开,吸附塔T6202A进口阀V6225、出口阀V6227全开,各塔导淋吹除阀稍开,精脱硫后V6236全开,T6205a入口阀V62401出口阀V6244,再冷器前放空阀V6254全开;

b、 联系合成车间送原料气,现场做手动分析,检查含硫量在指标范围内(如超标严重可暂缓系统开车),现场人员开缓冲罐入口阀V6207,逐渐关小缓冲罐出口放空阀V6208,控制缓冲罐压力在左右,现场检查有无异样;

c、现场检查精脱硫后V6236的全开,手动做AP6202b分析≤2mg/m3,工艺气送至二氧化碳紧缩入口处,按照紧缩操作法启动紧缩机,调节紧缩后气体为≤开紧缩机出口将原料气进入水解塔,按照紧缩机出口冷却器循环水量来控制TI6202在60℃左右,投用脱硫冷却器E6201的循环水,调节循环水投用量,控制TI6203温度处于常温,手动分析测定精脱硫塔出口总硫含量,按照总硫含量调节FV6201,以保证脱硫反映用氧量,控制总硫含量<;

4) 净扮装置的开车 a、现场阀门确认:

现场确认预冷器E6205前旁通阀V6236全开,净化预热器B6202进气阀V6235全开,净化后工艺气出净化预热器B6202阀门V6237全开,干燥塔T6205a入口阀V6240、出口阀V6244全开(以干燥塔E6205A吸附为例),净化塔主线阀V6238全开,付线阀V6239全关,干燥塔E6205B进口阀v6241、出口阀v6245全关,再生系统所有阀门全关,循环水阀门全关;

b、装置的启动:

打开净化塔主线入口阀,关闭净化预热塔前旁通阀v6236,气体送至预冷器E6205前放空阀v6254处,关小放空阀v6254,控制净化塔压力;流程打通后,进行净化塔脱烃催化剂的升温活化工作。

启动电加热器,按脱烃催化剂升温活化方案对净化塔催化剂进行升温活化。控制升温速度30℃/h,此时应保证气量≥600Nm3/h(监控紧缩机出口FIQ6201流量)以上,当触媒温度达150℃时恒温2~6小时,触媒温度达200℃时,调节FV6201增加仪表空气,手动分析净化工艺气中氧含量~%后,投用AI6201氧含量在线分析,不时监控氧含量在指标范围内,触媒温度达350℃时,恒温3~5小时,再以15℃/h升至415±5℃,手动分析净化塔出口气体总烃≤50ppm,苯含量≤20ppb时,投用AI6208总烃在线分析表,脱烃催化剂升温活化结束。(注意:电加热器开启的同时,必然要保证温度的稳定,严格控制气量≥600Nm3/h)

当净化塔冷却器出口温度TI6211≥40℃时,投用水冷器循环水进、出口阀;如遇工艺气量不足或紧缩机跳闸,则应将电炉电流快速降至零或停用电炉。

当脱烃催化剂升温活化结束,调节紧缩机负荷和预冷器E6205前放空阀,慢慢将工艺气提压至。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度稳定,调节工艺气总烃含量在指标范围内,测定净化气总烃含量稳定在≤50ppm,苯含量≤20ppb,干燥塔出口气水分≤20ppm ;

5) CO2冷凝器、提纯塔及液体贮槽的投用 a、现场阀门的确认:

二氧化碳冷凝器(E6206)出口阀v6257、提纯塔(T6206)顶部现场当场放空阀v6270、冷凝器气氨出口阀v6261、LV6202前后截止阀、LV6201前后截止阀、LV6203前后截止阀全开,提纯塔尾气排放再冷器后放空阀v6253全开;二氧化碳气冷凝器E6206入口阀v6257、提纯塔T6206加热段入口阀v6255、提纯塔下

部液体出口手动阀v6265及LV620二、贮槽进口阀v640一、v6402出口阀v6405、v6406、冷凝器进氨阀LV620一、贮槽放空阀v6415、v6416、v6417、v6418提纯塔冷却段液氨入口阀LV6203全关。

b、装置的启动:

打开冷凝器工艺气入口阀门v6257,关小预冷器前放空阀门v6254,工艺气体进入冷凝器及提纯塔,关闭提纯塔手动放空阀充压至,再打开提纯塔手动放空阀v6270卸压置换吹干,重复两次,置换结束。提纯塔继续充压,待充压至时,将压力调节阀PV6014设定为,投为自控;

打开提纯塔下部排液手动阀v6265及自调阀LV6202,贮槽入口阀v6401,关闭贮槽放空阀,将贮槽充压至,然后打开贮槽放空阀v6415卸压置换吹干,重复两次。置换合格后关闭放空阀充压至左右后,关闭提纯塔下部排液阀v6265及自调阀LV6202;

注意:贮槽第一次投用或贮槽内无压力时,不得直接进液,应将槽内用干CO2气体充压至≥时方可导入液体二氧化碳。

当提纯塔压力至时,按照冰机系统操作说明,启动冰机系统,稳定后开冷凝器加氨阀LV6201向冷凝器加氨,控制液位在40%,达标后改成自控,将气体二氧化碳温度降至约-15℃进行液化,并提前用LV6203向提纯塔顶部冷却段加液氨,液位控制在~40%,达标后改成自控。注意避免气氨带液。

当气氨总管压力开始上升后,调节冰机负荷,控制气氨压力。应

关闭提纯塔下部出液手动阀及自调阀LV6202,成立塔釜液位,液位设定在80%,保证塔底盘管能浸泡在液体二氧化碳中。取样分析手动分析液体纯度%以上,总烃含量稳定在≤50ppm,提纯塔下部出液手动阀,用LV6202调节液位,提纯塔转入自控操作,缓慢向贮槽排液体,通过阀门v6401向贮槽进入少量液体,慢慢冷却贮槽,此进程中及时调节贮槽放空阀,保证贮槽压力稳定;待贮槽预冷合格后,开启v6402,关闭v6401开始由底部向贮槽排液。

提纯塔塔底液位达80%时,提纯塔开始采出,产品经流量计计量后送往成品贮槽。贮槽压力控制在~左右,用贮槽放空阀控制压力。

正常生产时按照产品纯度及放空量大小,调节加氨量及塔底加热段二氧化碳气量。

3.5.3正常停车

1) 调节提纯塔顶部压力调节阀pv6014,保证系统压力,关闭LV620一、LV6203停止向冷凝器、提纯塔顶部氨冷却段加氨,降低冷凝器液位至下限,现场对提纯塔底部二氧化碳液体当场排放,视冰机入口压力停运冰机。停净化塔电加热器,并关闭FV6201停止加氧,关闭提纯塔出液阀LV6202;

2) 通知合成车间作好停送原料气的准备;

3) 稍开紧缩机回流阀、出口放空阀,关闭紧缩机出口阀,再开大出口放空阀卸压。按紧缩机操作说明书要求,停二氧化碳紧缩机,关闭入口阀、缓冲罐入口阀;

4) 调节提纯塔顶部放空阀和贮槽放空阀,以保证系统压力的稳定。 3.5.4紧急停车

若是停电、停气、停水或发生重大设备事故按紧急停车步骤:

1) 停净化塔电加热器,并关闭FV6201停止加氧、关闭LV620一、LV6203停止向冷凝器、提纯塔顶部氨冷却段加氨,关闭提纯塔排液阀;

2) 停止紧缩机运行,关闭紧缩机与系统连接阀门,用放空阀卸压; 3) 其余按短时间停车进行。 3.5.5长期停车

1) 停止向冷凝器、提纯塔顶部氨冷却段加氨,待液氨蒸发完全后,停冰机;冷凝器、提纯塔内液体二氧化碳液位压空、排尽。

2) 其余按短时间停车步骤进行。

3) 除贮槽、冰机系统外,全数用当场放空阀卸压。

注意:无论是短时间仍是长期停车,均须将提纯塔内液体二氧化碳全数放尽。 、正常生产时的操作 3.6.1预脱硫系统

由于预脱硫塔设计为十万吨,现生产气量为五万吨,故采用两开两备设计模式,正常生产控制出口H2S≤2 mg/m3。当第二塔出口H2S达到2mg/m3时,且第一塔已达到饱和硫容,要及时退出第一塔改换脱硫剂。

倒塔操作:首先T6210B塔与T6210C联通阀v6217、T6210C出口阀v6219全开,T6210C出口管线放空阀v6220全关;再打开T6210B入口阀v6214,关闭T6210A入口阀v6209,T6210A与T6210B联通阀v6212,完成倒塔工作。

注意:倒塔操作要遵循先开后停的原则。 3.6.2 水解精脱硫

按照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反映温度控制要求,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紧缩机三段水冷进水阀,稳定控制水解塔入口气体温度,利用前期控制在60℃,保证有机硫转化完全。

注意:在中、后期可通过手动分析水解塔出口COS含量,当水解效率降低时,调节二氧化碳紧缩机二段出口气体冷却器,慢慢提温至90℃,来达到水解效果,每次提温幅度≤5℃,严格控制水解塔出口COS含量≤、精脱硫出口总硫≤。

3.6.3脱烃净化

1) 严格控制进脱烃系统进气总硫≤,进气总烃或可燃物含量大于设计值时应引发高度重视,以避免催化剂床层超温。

2) 严格控制净化塔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波动范围±5℃,严禁骤升骤降和超

温运行。中、后期可按照脱烃后净化气总烃含量,慢慢提温至500℃,每次提温幅度≤5℃。

3) 时刻监控AI6206,确保净化塔出口二氧化碳气中O2含量在~%。 4) 调温以电炉调节为主,辅以付线阀调节,付线阀只有在电炉电流调至零而触媒温度仍较高时利用,且注意在净化塔塔壁温度不超标的情况下利用。

注意:一旦气量不足或二氧化碳紧缩机跳闸,均应将电炉电流调至零,以避免烧坏电炉。

5) 开停车时,催化剂升温速度应控制在40℃/小时以下。 6) 开停车时,起落压速度≤分,避免起落压过快造成内件损坏。 3.6.4 吸附塔再生操作

按照原料气甲醇含量,按期进行再生。当吸附塔出口手动分析甲醇接近指标10ppm时,则退出运行进行再生。调塔时,先缓慢开启备用的吸附塔的出口阀,进行充压,待两组吸附塔压力相同后,打开备用吸附塔的入口阀,全开备用塔出口阀投入运行。然后关闭需再生的吸附塔进、出口阀,并开再生放空阀卸压至常压。至此,调塔工作完成

打开需再生的吸附塔的再生气入口阀,全开再生气出口管上导淋阀,先开蒸汽管道分支阀v6250,用蒸汽进行再生,再生合格的标准是再生气出口温度升到≥120℃,在合格后关闭蒸汽阀,关闭罗茨风机出口阀门,打开提纯塔放空去电加热器阀门,打开电加热器出口阀门,打开电加热器出口至吸附塔阀门,再关闭提纯塔放空阀门v6292,然后启动电加热器慢慢将电加热器出口气体温度提高,将吸附塔的吸附剂除去水分,直至再生放空气温度≥120℃,停电加热器。打开吹冷阀门,关闭提纯塔放空去电加热器阀门、电加热器出口阀门。用低温提纯塔放空气将吸附塔的吸附剂降为常温,吸附塔再生结束。打开提纯塔当场放空阀v6253,关闭吹冷阀,关闭吸附塔再生气入口阀、再生气放空阀,再生气放空管线的导淋阀备用。

3.6.5分子筛再生操作

通过在线水分分析仪控制干燥塔出口二氧化碳气水分≤20ppm,当干燥塔出口气水分接近20ppm时,则退出运行进行再生。调塔时,先缓慢开启备用的干燥塔的出口阀,进行充压,待两组干燥塔压力相同后,打开备用干燥塔的入口阀,全开备用塔出口阀投入运行。然后关闭需再生分子筛塔进、出口阀,并开再生放空阀卸压至常压。至此,调塔工作完成。打开电加热器进、出口阀,关闭电加热器放空阀,再打开需再生塔的再生气入口阀,即可启动罗茨风机,向需再生的分子筛塔通空气,严禁憋压,然后启动电加热器,慢慢将电加热器出口气体温度升至250~300℃进行再生,直至再生放空气温度≥120℃,再生结束。停电加热器,1分钟后停罗茨风机,关闭电加热器进、出口阀,打开电加热器放空阀,打开分子筛吹冷阀,关闭提纯塔当场放空阀。用提纯塔放空尾气将分子筛塔降至常温后,再打开提纯塔当场放空阀,关闭吹冷阀,关闭干燥塔再生气入口阀、再生气放空

阀备用。

3.6.6冷凝器

二氧化碳液化进程在此进行,调节液氨液位和氨蒸发压力可调节冷凝器的工况,来达到液化二氧化碳温度,知足系统生产需要要求。正常情况下以稳定冷凝器液氨液位为主,用调节冰性能量控制氨蒸发压力(冰机入口压力)为主,尽可能控制低的液氨出口温度,避免温度太高造成二氧化碳液化不好,提纯塔放空量大,影响产量和安全。注意控制冷凝器液氨液位,避免液位太高造成冰机带液。

3.6.7提纯塔

1) 控制好塔底液位,保证为全浸式操作,调节入塔釜气体二氧化碳流量来控制塔底温度在-15~-20℃,来达到液体产品的纯度。

2) 通过调节塔顶冷却段氨液位和氨蒸发压力可降低塔顶温度,降低放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消耗,提高提取率。

3) 按照产品质量及产率调节塔顶压力,以肯定适合的工作压力。

、不正常情况原因及处置 序号 1 不正常现象 精脱硫塔后总硫超标 常见原因 1.原料中硫含量超标 2.水解塔进气温度偏低 3.脱硫剂失效 1.干燥塔再生切换不及时,2 水分超标 再生不达标 2.露点仪样气不畅通引起滞后 提纯塔下部液位过高 1.调节阀失灵 2.提纯塔与贮槽压差偏小 3.提纯塔放液管堵 1.放空调节阀失灵 4 提纯塔超压 2.塔底温度过高 3.惰性气含量高 4.冷凝器出口温度偏高 化 1.调节阀拆检,开旁路阀 2.减少塔底加热段进气量,加大塔顶回流氨量 3.提高原料气纯度,加大放空量 1.调节阀拆检,开旁路阀 2.提高提纯塔压力,贮槽适当放空 3.在弯头、阀门处用水或蒸汽,将干冰熔1.分子筛塔再生切换要及时,再生要达标 2.加强露点仪样气流量的监控 处理方法 1.与前工序联系,降低硫含量 2.提高水解塔进气温度 3.更换脱硫剂 3 4.加大冰机负荷,提高系统操作压力,利用停车时间对氨冷器煮油。 1.原料气突然减少 5 净化塔床层温度突然升高 2.原料气中总烃及可燃物浓度突然增大 3.温度表失灵 1.原料气突然增加 2.加空气量突然减少 3.温度表失灵 1.脱烃塔进口温度升高 7 脱烃塔塔壁温度升高 2.脱烃塔副线阀开得过大 3.床层温度升高 4.脱烃塔内件保温层损坏 1.床层温度低 8 产品总烃含量不合格 2.氧气量不足 3原料气总烃含量高 4.脱烃触媒活性下降较快 1.立即将电炉电流降至零再联系处理 2.立即降低电炉电流,加大副线开启度,并联系原料气输送岗位进行处理。或降负荷运行。 3.联系仪表人员处理 6 净化塔床层温度突然下降 1.加大氧气加入量并用电炉控温 2.适当增加空气量 3.联系仪表人员处理 1.适当降低CO2加热器出口温度 2.适当关小副线阀 3.查明原因处理 4.待停车处理,修复保温层 1.适当提高床层温度(在气量允许的前提下,用电炉提温) 2.适当增加氧气流量 3.适当提高床层温度并适当增加氧气加5.净化、液化工序操作不当 入量 4.检查是否有油水入塔,降低进口硫的含量,提高热点温度,视情况更换触媒。 5.联系前后工序处理 产品纯度不够 1.开车置换不彻底 2.前面净化度不合格 4.塔底温度不合理。 1.氨冷凝器液位过高 2.氨液位不准 1、当压缩机任何一级有泄漏及异常阻力时,因此引起该压11 二氧化碳压缩机力不正常 吸气与排气压力及温度异常 2、如果发生阻塞,则该级排气压力升高,排气温度也升高 3、排气活门不密封,吸入泄漏气再经压缩排出也使温度更换泄漏零部件或排除阻塞 1.重新置换 2.适当调整提纯压力、温度 3.强化前期净化度 4.调整塔釜温度 1.严格控制氨冷凝器液位,防止跑高。 2.开氨冷器液位计导淋阀排除积水,防止假液位。 9 10 冰机带氨 升高 1、由于活门片破裂,弹簧拆断,碎屑卡住 2、由于活塞环、气缸套磨损过大,丧失密封作用 12 二氧化碳压缩机气缸漏气 3、由于密封器、密封环磨损过大,丧失密封作用 4、安全阀、放空阀关闭不严 5、活门座与气缸配合面不密合 13 二氧化碳压缩机气缸进水 1、缸盖及气缸受伤而发生裂纹 2、上一级冷却器漏水 1、曲轴箱油位低于规定高14 二氧化碳压缩机度 润滑油压低 2、油过滤器堵塞 3、泵或压力调节阀损坏 检查漏水点,进行更换或者补漏 更换活门片、活塞环、密封环等损耗件,以及研磨密封配面 4、进、排油管有泄漏 15 二氧化碳压缩机润滑油压高 1、压力调节阀设定值过高 2、油管路受阻 1、压缩机机身 A、主轴承或连杆轴承磨损后间隙过大 B、十字头与导轨间隙过大 C、十字头磨损 16 二氧化碳压缩机发生撞击声 D、连杆螺栓松动 2、气缸 A、死隙太小 B、活塞连接件松动 C、杂物进入气缸 D、活门片破裂或弹簧损坏 E、活塞环与槽之间间隙过大 调节间隙,紧固螺母,排除杂物进入等

、安全技术要点及保安办法 3.8.1 二氧化碳

装置所用原料气为甲醇生产中低温甲醇洗脱碳装置的再生气,产品为食物级液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窒息性气体。本装置生产进程采用封锁式流程进行操作。因此,装置属安全、环保型装置。

但本装置有排出物,在提纯塔顶部有高浓度二氧化碳及不凝性气体通过余冷回收后排入大气。二氧化碳虽无毒但属窒息性气体,比空气重,因此,排出口需有必然高度,使气体能在大气中迅速扩散,不能对下风口产生污染。

3.8.2 氨

辅助冷冻系统,制冷剂为液氨。二氧化碳气体的冷凝、液化、提纯、过冷由液氨蒸发吸热(提供冷冻量),气氨则送入冰机。由于氨有强烈刺激性臭味,在空气中浓度为<m3就可以够识别气味,因此很容易发现泄漏点,并采用有效办法排除泄漏点。

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必然要认真学习它的物化性质、爆炸极限、允许浓度、中毒症状及救护方式。

1) 氨的物化性质:

氨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密度为0.588g/l,极易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700体积的氨。氨的水溶液叫氨水。氨极易液化,在常温下加压到7~8个大气压就凝聚为无色液体。液氨密度为0.617kg/l,沸点为33.33℃。而当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致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常常利用作制冷剂。

2) 氨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3)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30mg/m3 4) 中毒症状:

a 低浓度的氨刺激粘膜,高浓度可致组织坏死,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b 急性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小,呼吸道粘膜脱落,窒息,可有肺水肿和肝损伤。

5) 安全注意事项:

a 持安全作业证上岗,持动火证动火。

b 杜绝生产中的跑冒滴漏,当有氨泄漏时必需检修。设备、阀门或管道少量泄漏时应做明显标示。工作时站在上风口或戴防毒面具,并有专人监护。

c 设备检修前,必需排净残留液体,且用水置换完全。 d 熟悉防火规程,会利用干粉灭火器,气体着火先切断气源。 e 厂房通风良好,有毒物质应在允许浓度之下。发现有人中毒,应当即便中毒者离开中毒区,移至空气新鲜处抢救。

f 进入设备内检修要做安全分析,办证合格后方可进入,并有专人监护。

g 氨制冷共有二台动设备,每一个泵都有防护罩,避免造成人身伤害。

h 氨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因此,当出现比较大的泄漏点时,可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若是液氨、氨水溅入眼内,应当即大量清水冲洗,清洗时应掀开眼睑,使水冲在睑球结膜穹窿部完全冲洗。

i 皮肤被氨灼伤时,应将被污染的衣服迅速脱掉或剪开撕掉,并用大量清水冲洗。

6) 氨的饱和蒸汽压及液氨的物理性质一览表:

氨的饱和蒸汽压 温度 (℃) -30 -25 压力 (大气压) 蒸发热 (kcal/kg) 氨的物理性质 密度 (kg/l) 氨蒸汽 (大气压)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4、附表和附图

、设备名称代号和性能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数量 设备位号 名 称 型号或规格 (台/套) V6201 T6201a/b/c/d T6202a/b T6203 T6204 T6205a/b T6206 E6201 E6202 E6203 E6204 E6205 E6206 F6201 缓冲器 预脱硫塔 吸附塔 水解塔 精脱硫塔 干燥塔 提纯塔 脱硫水冷器 净化预热器 水冷器 再冷器 预冷器 冷凝器 电加热器 φ2000×4905 φ2400×11063 Φ1800×12326 φ1600×11725 Φ1600×11725 Φ1000×8130 Φ500/800×16680 Φ500×5703 Φ700×4403 Φ600×4387 Φ500×4201 Φ500×4201 Φ1000×4273 Φ550×3575 1 4 2 1 1 2 1 1 1 1 1 1 1 1 15 16 序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R6201 V6401a 净化塔 液体CO2低温球罐 名 称 Φ800×10325 V=650m3,Φ10700 型号或规格 R44-316H4BM-0201T1B1-B R44-416H4BM-0506T1-F WKB-150 2-28型 1 1 数量 设备位号 (台/套) P6401a/b P6402 C6201 C6101/C6101a E6101/E6101a E6102/E6102a S6101/S6101a S6102/S6102a E6103/E6103a D6101/D6101a D6102/D6102a P6101/P6101a CO2输送泵 CO2装车泵 再生风机 CO2压缩机 一级冷却器 二级冷却器 一级分离器 二级分离器 压缩机油冷却器 一级进气缓冲器 二级进气缓冲器 齿轮油泵 2 1 1 2 2 2 2 2 2 2 2 2 8 29 30 31 32 33 C6301a/b V6301 V6302 E6301 S6301 冰机 贮氨器 集油器 卧式冷凝器 紧急泄氨器 W-FJLLG20IIITA250 撬块 JY500 WN300 JX159 2 2 1 1 1

4、二、分析化验项目频次

序号 1 2 3 4 5 6 7 取样点名称 预脱硫塔出口 水解塔出口 精脱硫塔出口 净化塔出口 净化塔出口 净化塔出口 干燥塔出口 分析项目 H2S COS H2S H2S 总烃 O2 H2O 分析频次 临时 临时 2次/班 临时 临时 临时 临时 分析方法 总硫分析仪 总硫分析仪 总硫分析仪 总硫分析仪 总烃分析仪 奥氏气体分析仪 微量水分析仪 取样方法 现场 现场 现场 现场 现场 现场 现场 指标 ≤ ≤ ≤ ≤50ppm ~% ≤20ppm 8 9 提纯塔出口 球罐 C02 C02 2次/班 2次/班 C02纯度分析仪 C02纯度分析仪 现场 现场 ≥% ≥%

、安全生产信号、联锁一览表 4.3.1、冰机报警、联锁表 指标名称 吸排气气压压力 力 85℃ 60℃ 25℃ 85℃ 85℃ 135℃ 135℃ 135℃ 90℃ 65℃ 20℃ 90℃ 90℃ 145℃ 145℃ 145℃ (L)PG6302 (H)PG6304 油滤压差(H) 油压 差(L) 排气温度(H) 油温(H) 油温(L) 油精压差高 前轴承温度高 后轴承温度高 定子1温度高 定子2温度高 定子3温度高 报警值 联锁值 主机电流(H)

4.3.2、紧缩机系统

项目 一级进气压力PIAS6111 一级排气压力 PI6112 末级排气压力 PIAS6101 润滑油供油压力PIAS6102 一级进气温度TI6111 一级排气温度TIA6112 二级进气温度TI6121 二级排气温度TI6122 末级进气温度TI6101 压缩机主轴承温度TIAS6160 TIAS6161 TIAS6162 润滑油供油温度TIA6103 电机主轴承温度TIAS6163 TIAS6164 100% 110% 正常值 备注 ≥ MPa 报警 ≤ MPa 报警 ≤ 停车 ~ MPa MPa ~ MPa 常温 <120℃ <40℃ <150℃ 40℃ ≥ MPa 报警 ≥ MPa 停车 ≤ MPa 报警 ≤ MPa 联锁 ≥120℃ 报警 ≥150℃ 报警 ≥70 ℃ 报警 ≥75 ℃ 联锁 ≥50℃ 报警 ≥75 ℃ 报警 ≥80 ℃ 联锁 70℃ <50℃ 75℃

4、4、工艺指标一览表 位号 TE6201 TE6202 TE6203 TE6204 TE6205 TE6209 TE6210 TE6211 TE6214 TE6211 TE6213 TE6215 TE6214 TE6217 TE6218 TE6216 TE6222 TI6101 TE6220 TE6220-1 TE6220-2 TE6220-3 TE6221 控制点名称 吸附塔再生气出口温度 水解塔进口CO2温度 脱硫冷却器出口CO2温度 精脱硫塔出口CO2温度 净化预热器出口CO2温度 净化塔出口净化气温度 净化预热器出口净化气温度 水冷器出口CO2温度 再冷器出口CO2温度 电加热器出口气温度 干燥塔再生气出口温度 预冷器出口CO2温度 冷凝器出口CO2温度 提纯塔塔底温度 提纯塔出口CO2温度 提纯塔顶部 总管蒸汽温度 循环水进水总管温度 净化塔触媒层温度1 净化塔触媒层温度3 净化塔触媒层温度5 指标 150℃ 70℃ 50℃ 50℃ 150℃ 200℃ 120℃ 50℃ 25℃ 300℃ 120℃ 20℃ -25℃ -25℃ -25℃ -12℃ 160℃ 30℃ 550℃ 550℃ TE6221-1 TE6221-2 TE6221-3 PG6101 PG6201 PG6203 PG6204 PG6205a PG6205b PG6207 PG6208 PG6209a PG6209b PG6210 PG6211 PG6214 PG6211 PG6215 PG6214 PG6302a PG6302b 净化塔触媒层温度2 净化塔触媒层温度4 净化塔触媒层温度6 循环水进总管压力 缓冲器进口CO2压力 蒸汽总管压力 液氨总管压力 吸附塔A压力 吸附塔B压力 压缩机二段出口总管压力 精脱硫塔出口CO2压力 干燥塔A CO2压力 干燥塔B CO2压力 干燥塔出口CO2压力 进提纯塔液体CO2压力 进球罐液体CO2压力 提纯塔顶压力 冷凝器气氨压力 压缩空气压力 冰机A入口气氨压力表 冰机B入口气氨压力表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0~ ~ ~ PG6304a PG6304b PG6401a PG6401b PG6402 PT6202 PT6206 PT6213 PT6214 PT6217 PT6301 PT6303 FT6101 FT6202 FT6203 FIT-6201 LIT-6201 LIT-6202 LIT-6203 冰机A出口气氨压力表 冰机B出口气氨压力表 二氧化碳输送泵A出口压力 二氧化碳输送泵B出口压力 二氧化碳装车泵出口压力 缓冲器进口CO2压力 压缩机二段出口总管压力 提纯塔顶压力 压缩空气压力 总管蒸汽压力 冰机入口气氨总管压力 冰机出口气氨总管压力 压缩机总管流量 成品CO2流量 蒸汽总管流量 补空流量 冷凝器液氨液位指示、变送 提纯塔釜液位指示、变送 提纯塔冷却段液氨液位指示、变送 0~ 0~ 0~14000Nm3/h 0~10.0m3/h 0~800kg/h 63~630 Nm3/h 0~1200mm 0~1500mm 0~1500mm GT-6301 AT6206 AT6207 AT6208

冰机厂房氨气泄漏检测 干燥塔出口水份含量分析 干燥塔出口总烃含量分析 干燥塔出口氧含量分析 0~200ppm ≤20ppm 10~50ppm %~% 4、五、开停车操作票 4.5.1、二氧化碳紧缩机开车票

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序号 一、 1 件 2 联系电、仪人员,确认电、仪信号正常,电、仪信号指示状态一致。现场测试电机绝缘合格 3 检查并确认进口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出口、回流阀全开 4 5 现场人员进行手动盘车 通知调度循环水准备投运。投运循环水系统,打开各冷却器倒淋、回、上水总阀,待各倒淋有水排出后关闭倒淋阀。 6 7 检查、确认油箱油位正常(油位位于液位计的2/3以上) 确认油箱油温(≥32℃),若油温低于20℃,启动电加热器进行加温,若油温≥45℃时停电加热器。 8 9 10 1在压缩机运行正常后,现场人员用回流阀进 检查、确认油路正常,启动备用油泵,待油压稳定后,控制柜上显示电机允许启动 现场人员通过控制柜启动电机 待油压稳定后,停备用油泵 通知仪表人员确认现场仪表及DCS正常,确认仪表空气投用。预脱硫系统满足压缩机启动条 开车前的条件确认 内 容 确认值 执行 时间 备注 1 行负荷的调整,直至满足生产的需要

4.5.2、紧缩机系统停车票

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序号 1 2 3 4 5 6 对压缩机前后工段进行确认,防止因压缩机停止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现场缓慢全开回流阀,逐渐关小压缩机出口阀,直至全关,将压缩机负荷降至最低 在现场控制柜上停压缩机电机 确认压缩机停止后,停循环水 如长期停车,应对压缩机通入氮气,以防止生锈 冬季停车后,执行车间防冻方案 内 容 确认值 执行 时间 备注

4.5.3冰机系统开车票

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序号 一、 1 件 2 3 4 5 联系电、仪人员,确认电、仪信号正常,电、仪信号指示状态一致。现场测试电机绝缘合格 检查并确认所有阀门处于关闭位置 现场人员进行手动盘车正常 通知调度循环水准备投运。投运循环水系统,打开各冷却器倒淋、回、上水总阀,待各倒淋有水排出后关闭倒淋阀。 6 7 检查、确认油箱油位正常(油位位于氨气分离器上油试镜的一半) 检查、确认油路正常,启动备用油泵,待油压稳定后,依次检查控制柜上电机是否允许启动 ,现场手动打开二氧化碳冷凝器的氨气出口阀 9 10 11 现场控制柜电机允许启动条件都“OK”后,现场人员通过控制柜启动电机 现场人员缓慢打开螺杆机的入口阀,迅速打开螺杆机的额出口阀、氨气冷凝器的入口阀以及贮氨器的进出口阀、经济器的进出口阀 根据二氧化碳工况的需要,手动向提纯塔及二氧化碳冷凝器进行加氨,待液位达到40%后, 通知仪表人员确认现场仪表及DCS正常,确认仪表空气投用。二氧化碳系统具备冰机启动条 开车前的条件确认 内 容 确认值 执行 时间 备注 停止加氨,在此过程中,要在控制柜上及时通过调整螺杆机的能量及内压比来调整螺杆机的负荷,以满足冰机系统加载的要求

4.5.4、冰机系统停车票

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序号 1 2 3 4 5 6 7 确认前后工段具备停车条件 将螺杆压缩机降至最低负荷 现场控制柜上手动停止电机的转动 关闭螺杆机的入口阀 在油泵停止后,关闭螺杆机的出口阀,经济器的进出口阀 十分钟后停止氨气冷凝器及油冷却器的循环水 冬季停车后,执行车间的停车方案 内 容 确认值 执行 时间 备注

4、六、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见附图)

、原料气组分表

组分 CO2 CO H2 流量 kmol/h 4 0 0 0 0 0 流量 Nm3/h 0 含量 % (v/v) 质量 kg/h CH4 N2 AR H2S COS MEOH H2O

生产职位八项管理制度

一、 职位责任制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生产职位责任制的内容标准及检查考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倒班职位。 完本钱职位承担的任务。

明确本职位管辖的范围,做到尽职尽责。 职位职责

1.4.1 职位操作人员应接受班长(代表车间)和值班调度的双重领导。

1.4.2 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技术规程、职位操作法和工艺操作安全技术规程。

1.4.3 严格执行以职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八项管理制度和文明职位标准,按规定做好预检,顶牌巡检和程序化操作。

1.4.4 增强职位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勤检查、勤调节、将各项工艺指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安全生产。

1.4.5 按时、准确填写记录报表做到仿宋化、标准化。 1.4.6 严格遵守职位纪律,做到不串岗、不睡岗、不闲谈、不看书、不看报、不打闹、不做与生产无关的事,有事离岗请假。

1.4.7 做好设备检修前的工艺安全处置工作和设备检修后的试车验下班作。

1.4.8 弄好职位卫生、消除跑、冒、滴、漏和不安全因素,做到文明生产。

1.4.9 正确管好,用好消防、气防、电讯器材等工具。 1.4.10 发现问题或生产不正常,应踊跃处置并及时向班长车间和值班调度汇报,事故状态要坚守职位、正确判断、果断处置、紧

急情况可先处置后汇报。

1.4.11 有效抵制违章指挥和禁止违章作业,禁止非职位人员乱动阀门和仪表、电器等设备。

1.4.12 对本职位培训、实习人员有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指导的责任。

考核与奖惩

1.5.1 本标准由车间进行考核。 1.5.2 本标准由车间进行抽查。 二、 交交班制 主要内容及适应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生产职位交交班制的内容、标准及检查考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倒班职位。 交交班制的内容和标准

2.2.1 交交班前做好职位现场、机械设备的打扫卫生工作。 2.2.2 交班前应将本班生产情况、工艺指标执行情况、机电设备仪表运行情况、备车情况、设备检修和试车情况、跑、冒、滴、漏情况、发生事故及处置情况等,和领导指示,记入生产值班日记中,并详细交给下一班。

2.2.3 值班记录和生产报表的书写要规范标准、仿宋统一、严禁乱涂、乱画、乱撕。

2.2.4 发生事故不能交班,待事故处置完后方可交班。若是交班者同意交班,事故扩大造成的后果由交班者负责。

2.2.5 交班后参加班后会,总结一班的生产情况和经验教训。 2.2.6 无人交班时,应坚守职位,并向班长汇报,待有人交班后,才可离岗。

2.2.7 交班者应认真执行预检制度,提前到职位,对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向上班要过预检牌,在开班前会前将预检牌交给班长,班长在交班前将预检牌送回各职位。

2.2.8 交班者必需按时参加交班会,听取上班班长介绍生产情况和本班应做的工作及注意事项,同时接受本班班长布置分派当班

任务。

2.2.9 交班者应对职位消防、气防、电讯器材及其它工器具、职位卫生进行检查。如发现有不符合交班规定的项目,可暂时不交班。交班后若是遇紧急事故,可与交班者一路处置,交班者必需听从当班者指挥。

2.2.10 职位情况交接后,交交班人员要在生产值班日记和报表中签名。

考核与奖惩。

2.3.1 本标准由车间检查考核。 2.3.2 本标准由车间抽查。 3、 巡回检查制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生产职位巡回检查的内容标准及检查考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倒班职位。 巡检内容

3.2.1 工艺指标执行情况。 3.2.2 设备润滑运行情况。

3.2.3 安全生产跑、冒、滴、漏情况。 巡检方式

3.3.1 用看、听、摸、嗅等方式来判断情况、发现问题。 3.3.2 要按时、定点、定线路、定内容。

3.3.3 一般部位每小时检查一次,要害部位和有缺点的部位要常常检查。

3.3.4 要按时巡检顶牌和调牌。 3.3.5 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并详细记录。 考核与奖惩

3.4.1 本标准由车间进行检查和考核。 3.4.2 本标准由车间调度室进行检查。 4、 设备保护保养制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生产设备保护保养的内容、标准及检查考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倒班职位。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设备保护保养制的内容和标准。

4.2.1 设备开停车和正常运行、要严格依照职位操作法和生产操作安全技术规程进程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4.2.2 按时巡检,弄好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保护保养好设备。

4.2.3 严格交交班制度,做好设备的运行检修记录,已处置和没处置的缺点都要记录清楚。

4.2.4 发现设备不正常,应当即查找原因,及时向车间领导和值班调度汇报。

4.2.5 弄好设备、管道、仪表盘、地面、厂房和建筑物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跑、冒、滴、漏做到文明生产。

4.2.6 备用设备要做到不潮、不冻、不侵蚀、常常维持清洁,传动设备要按规定盘车。

4.2.7 开展全员设备管理维修活动,实行专机专责制和以化工为主的化、机、电、仪工人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都要有人负责。包机组要有负责人,有活动计划,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

考核与奖惩

4.3.1 本标准由车间进行检查考核。 4.3.2 本标准由车间、调度室进行抽查。 5 安全生产责任制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标准及检查考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倒班职位。 内容和标准

5.2.1 进厂的新学员和外单位来厂培训、实习人员,必需经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不然不准进入生产职位。

5.2.2 职位操作人员必需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严格执行职位操作法和生产操作安全技术规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制止违章作业。

5.2.3 严格遵守职位纪律,不串岗、不睡岗、不看书、不看报、不干与生产无关的事情、有事离岗请假。

5.2.4 严格工艺纪律,精心操作做好各类记录。交交班时,必需交接清楚安全生产情况。交班者要为交班者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条件。

5.2.5 按时巡检,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班长和值班调度汇报。

5.2.6 按要求着装,持证上岗、珍惜和正确利用防护用具和消防器材。

5.2.7 对安全装置,不得随意调试和拆除,发现失灵当即向车间和值班调度汇报。

5.2.8 对交出的检修设备,必需进行工艺安全处置。

5.2.9 发生事故要当即向车间和值班调度汇报。紧急情况下,可先处置后汇报,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并详细记录。

5.2.10 对安全生产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设备增强保护保养,职位做到整洁文明。

5.2.11 外来参观人员,必需在本厂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或佩带参观证,不然职位人员有权谢绝参观。

考核与奖惩

5.3.1 本标准由车间进行考核。 5.3.2 本标准由车间进行抽查。 6 质量负责制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负责制的内容标准检查考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倒班职位。 内容和标准

6.2.1 实行定岗、定人、定责、以确保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和工作质量。

6.2.2 凡两人以上的职位(含两人)都必需有明确的分工或实

行按期轮换制,以利于检查考核

6.2.3 严格执行工艺指标、产品质量指标和产品包装质量标准。 6.2.4 增强质量自检、密切配合专职人员弄好质量查验工作。 6.2.5 认真对待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要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置,并上报有关部门。

6.2.6 要按期召开班组管理会,研究制定提高工艺指标合格率,提高成品、半成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技术管理办法。

考核与奖惩

6.3.1 本标准由车间和班长进行检查考核。 6.3.2 本标准车间进行抽查。 7 班组经济核算制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生产班组要设兼职核算员,要成立核算记录,班组核算内容及考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倒班组。 内容及标准 7.2.1 班组核算内容

7.2.1.1 产量计划完成率=实际产量/计划产量×100% 7.2.1.2 合格品率=合格品数量/总产量×100%

7.2.1.3 原材料节约或超支数量=实际消耗量—定额消耗量 定额消耗量=实际产量×单位消耗定额

7.2.1.4 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应出勤天数=日历天数—礼拜天数—法定节日天数 7.2.2 核算指标以实物核算为主,以金额核算为辅

7.2.3 每一个月召开一次班组经济活动分析会,分析会的内容要具体灵活,可以专题讨论,一事一议,可以采取“三比”、“两找”、“一落实”的分析方式。(“三比”:本期实际与计划比、本期实际与上月、上年比、本班与兄弟班组比。“两找”找成绩和问题,找经验和教训。“一落实”: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具体办法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7.2.4 班组经济核算要与职位责任制相结合,要与劳动竞赛相

结合,要与车间、车间相结合,要与专业核算相结合,每一个月要发布一次。

考核及奖惩

7.3.1 本标准由车间考核。 7.3.2 本标准由车间进行抽查。 8 职位练兵制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生产职位练兵制的内容标准及考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倒班职位。 内容及标准

8.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产与培训相结合,把生产项目看成练兵项目。

8.2.2 以练大体功为主,即练习实际操作的大体功,大体技术和对各类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真正做到“四懂”(懂设备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利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运用自如。

8.2.3 以职位互教互学为主,以请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讲解为辅。 8.2.4 练兵形式灵活多样,可利用练兵卡片,也可写在黑板或笔记本上,或请技术员出题、或班长出题、或大家轮流出题。

考核与奖惩

8.3.1 本标准由车间进行检查考核。 8.3.2 本标准由车间进行抽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