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压力容器用封头

压力容器用封头

来源:筏尚旅游网
压力容器用封头

Formed heads for pressure vessels

(送审稿)

200X-XX-XX发布 200X-XX-XX实施

目 次

前 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符号 ……………………………………………………………………………………………… 4 型式参数及标记…………………………………………………………………………………… 5 材料 ………………………………………………………………………………………………… 6 制造、检验与验收 ……………………………………………………………………………… 7 出厂质量证明文件………………………………………………………………………………… 8 油漆、包装与运输………………………………………………………………………………… 附录A(资料性附录) HHA球形封头型式参数…………………………………………………… 附录B(资料性附录) EHA椭圆形封头型式参数………………………………………………… 附录C(资料性附录) EHB椭圆形封头型式参数………………………………………………… 附录D(资料性附录) THA碟形封头型式参数 ………………………………………………… 附录E(资料性附录) THB碟形封头型式参数………………………………………………… 附录F(资料性附录) SDH球冠形封头型式参数…………………………………………………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常见材料密度表…………………………………………………………… 附录H(资料性附录) 封头内表面积、容积、质量以及总高度(总深度)的计算公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 封头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

前 言

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代替JB/T 4746-2002“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

本标准与JB/T 4746-2002“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是:

——将封头用材从单纯的钢制,扩容至钢制、铝制、钛制、铜制、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用封头,相应增加了铝、钛、铜、镍及镍合金制封头在焊接、成形、热处理、无损检测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并据此将标准名称从“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更名为“压力容器用封头”;

——将封头类型从椭圆形、碟形、球冠形、锥形,扩容至半球形、椭圆形、碟形、球冠形、平底形、锥形,相应增加了半球形、平底形封头的制造、检验要求;

——将封头制造的方式方法从整板、拼板采用冲压、旋压、卷制,扩容至整板、拼板采用冲压、旋压、卷制以及分瓣成形,相应增加了对分瓣成形后组焊封头有关检查要求;

——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半球形、椭圆形、碟形、球冠形封头内表面形状公差的检查要求; ——增加了封头最小成形厚度与封头成品最小厚度的定义,进一步细化了封头标记的表示方法;

——在封头的常用型式参数中,取消了Ri=1.0Di、r=0.15Di的碟形封头,将Ri=1.0Di、 r=0.10Di的碟形封头分为以内径为基准、以外径为基准两种,并分别冠以代号THA、THB;

——取消了“封头成形厚度减薄率”的附录;

——取消了CHA、CHB、CHC等“锥形封头型式参数”的附录;增加了HHA“半球形封头型式参数”的附录;增加了附录G“常见材料密度表”。

——将球冠形封头的代号从PSH修改为SDH;并将原以Do为公称直径DN改为以Di为公称直径。

——将半顶角分别为30°、45°、60°三种锥形封头的代号从CHA、CHB、CHC修改为CHA(1)、CHA(2)、CHA(3)。并对其部分型式参数作了修改。

——增加了附录H“封头内表面积、容积、质量以及总高度(总深度)的计算公式” ——增加了附录I“封头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的所有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定式压力容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62/SC2)组织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负责解释。

GB/T ××××-200×

代替JB/T 4746-2002

压力容器用封头

(送审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制以及铝、钛、铜、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用封头的制造、检验、验收要求,同时给出了上述材料制压力容器用封头的常用型式与参数。

本标准给出的型式与参数适用于表1所列类型的整板、拼板采用冲压、旋压以及分瓣成形的压力容器用半球形、椭圆形、碟形、球冠形封头。

本标准表2所列类型适用于整板、拼板采用旋压、卷制以及分瓣成形的压力容器用平底形、锥形封头。

本标准规定的制造、检验及验收要求,既适用于表1和表2所列类型的封头,也适用于其他型式与参数的整板、拼板采用冲压、旋压、卷制以及分瓣成形的压力容器用半球形、椭圆形、碟形、球冠形、锥形与平底形封头。 上述材料制常压容器用封头亦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JB 12337 钢制球形贮罐

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T 4711-2003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 JB/T 4730.2 ~4730.5-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 4732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JB/T 4734-2002 铝制焊接容器

JB/T 4745-2002 钛制焊接容器 JB/T 4755-2006 铜制压力容器 JB/T 4756-2006 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颁布)

3 符号

A——封头内表面积,m2;

C1——材料厚度负偏差,按相应材料标准选取,mm;

DN——封头公称直径(按表1及表2的规定),mm;

Di——半球形、椭圆形、碟形、球冠形和平底形封头内直径或锥形封头大端内直

径,mm;

Do——椭圆形、碟形、球冠形封头外直径,mm; Dis——锥形封头小端内直径,mm;

H—— 半球形、球冠形、平底形封头及以内径为基准椭圆形、碟形封头总深

度,mm;

Ho—— 锥形封头及以外径为基准椭圆形、碟形封头总高度,mm; H'——锥形封头至锥顶总高度,mm;

h—— 半球形、椭圆形、碟形、平底形和锥形封头直边高度,mm; W—— 封头质量,kg;

Ri——半球形封头内半径、球冠形封头以及以内径为基准碟形封头球面部分内半

径,mm;

Ro——以外径为基准碟形封头球面部分外半径,mm; ri——平底形封头、以内径为基准碟形封头过渡段转角内半径以及锥形封头大端过

渡段转角内半径,mm;

rs——锥形封头小端过渡段转角内半径,mm;

ro——以外径为基准碟形封头过渡段转角外半径,mm; V——封头容积,m3;

——锥形封头半顶角,(); n——封头名义厚度,mm;

s——封头材料厚度,即制作封头时材料的投料厚度,亦即材料质量证明书中的

规格厚度,mm;

min——封头最小成形厚度,即设计要求的成品封头最小厚度,mm; 'min——封头成品最小厚度,即成品封头实测厚度的最小值,mm。

4 型式参数及标记

常用封头的名称、断面形状、类型代号及型式参数关系见表1和表2。

4.2 除表1所列类型的碟形封头外,还有如下常用的碟形封头:Ri =i、r=0.154Di; Ri =i、r=0.154Di;Ri =i、r=0.15Di;Ri =i、r=0.06Di;Ri =i、r=0.17Di;等等。上述碟形封头尺寸、内表面积、容积、质量的计算,可参照附录H提供的方法进行。 4.3 封头标记按如下规定:

①②×③(④)—⑤⑥

①——按表1与表2规定的封头类型代号; ②——数字,数字为封头公称直径,mm; ③——数字,数字为封头名义厚度n,mm;

④注——数字,数字为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封头最小成形厚度min,单位mm; ⑤——封头的材料牌号;

⑥——标准号:GB/T ××××。

注:如设计图样未标注封头最小成形厚度,则④按如下规定标注:

a)对于按规则设计的钢制封头以及铝制封头,④标注为封头名义厚度减去板材

厚度负偏差;

b)对于按分析设计的钢制封头以及钛、铜、镍及镍合金制封头④标注为设计厚度。

示例1:

公称直径2400mm、封头名义厚度20mm、封头最小成形厚度18.2mm、Ri内径为基准碟形封头标记如下:

THA 2400×20(18.2)—0Cr18Ni9 GB/T ××××

示例2:

公称直径325mm、封头名义厚度12mm、、材质为16MnR、以外径为基准的椭圆形封头标记如下:

EHB 325×12(10.4)—16MnR GB/T ××××

示例3:

大端直径2400mm、小端直径1000mm、锥半角60°、封头名义厚度14mm、、材质为Q235-B的锥形封头标记如下:

CHA(3) 2400/1000×14(11.6)—Q235-B GB/T ××××

Di、rDi、材质为0Cr18Ni9的以

表1所列各类型封头的尺寸、内表面积、容积、质量分别见附录A~附录F。

表1 类型代号 型式参数关系 名称 断面形状 半注 球 形 封 头 δnnδHHA RiDiDi=2Ri DN=Di H标准椭圆形封头 以内径为基准 DiEHA Di22(Hh)DN=Di hH δn以外径为基准 DoEHB Do22(H0h)DN=Do hHo碟形封头 以内径为基准 THA RiriDihHδn DN=Di 以外径为基准 R0r0D0hHoHδnTHB DN=Do Ri球冠形封头 Di(Do)SDH DN=Di 注:半球形封头包括三种型式:不带直边的半球、带直边的半球和准半球(接近半球)。

表2 类型代号 型式参数关系 名称 断面形状 平 底 ri≥3δn ri 形 H=ri+h FHA DN=Di Di封 头 Disri≥ 且ri≥3δn α=30° CHA(1) hH 锥 形 封 头 riαDiCHA(2) DN以Dis/Di表示 ri≥ 且ri≥3δn α=45° DN以Dis/Di 表示 ri≥ 且ri≥3δn rs≥ 且rs≥3δn α=60° DN以Dis/Di表示 H'(HO) hhDisrs(Ho)αriCHA(3) hDi 5 材料

制造封头的材料,除应分别符合如下标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图样或订货技术协议的要求:

规则设计的钢制封头:GB150; 分析设计的钢制封头:JB4732; 铝制封头:JB/T 4734-2002;

钛制封头:JB/T 4745-2002;

铜制封头:JB/T 4755-2006;

镍及镍合金制封头:JB/T 4756-2006;

封头用材应附有材料生产单位的质量证明书,封头制造单位应按质量证明书对材料进行验收,必要时还应进行复验。封头制造单位从非材料生产单位获得封头用材料时,应同时取得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否则应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的有关规定处理。如果采用来料加工的方式加工封头,应向封头制造单位提供经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材料责任工程师签字确认的材料质量证明书有效复印件。

5.3 对有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要求的不锈钢或镍合金制封头用材应有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合格证明,制成的封头也应按规定进行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合格。 镍合金制封头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按JB/T4756-2006附录D进行。

6 制造、检验与验收

6.1 总则

封头的制造、检验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图样或订货技术协议要求。 封头制造单位应建立健全符合国家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有关法规要求的质量体系。 封头的焊接应由持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相应类别的焊工合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封头的无损检测应由持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相应方法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凡制造封头的 材料应有用以检验和追踪的确认标记。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有确认标记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应于切割前完成标记的移植。确认标记的表达方式由封头制造单位规定。

对于不锈钢及复合钢板制封头,对于铝、钛、铜、镍及镍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制封头,不得在其耐蚀面采用硬印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和焊工标志。

钛材及钛钢复合板的标记、标志还应符合JB/T 4745-2002的有关规定。

对于钢制低温压力容器用封头及需要进行疲劳分析设计的封头,不得采用硬印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和焊工标志。

6.2 坯料制备

封头的毛坯厚度应考虑工艺减薄量,以确保封头成形后的实测成品最小厚度符合6.3.13的规定。

制造中应避免材料表面的机械损伤。对于尖锐伤痕以及材料防腐表面的局部伤痕、刻槽等缺陷应予修磨,修磨范围的斜度至少为1:3。修磨的深度及焊补要求,依设计方法和材料的不同,分别按如下规定:

.1 对于镍及镍合金制封头、铜制封头以及按规则设计的钢制封头,修磨深度应不大于材料厚度s的5%,且不大于2mm,否则应予焊补。对于复合板,其修磨深度不得大

于复层厚度的30%,且不大于1mm,否则应予焊补。

.2 对于按分析设计的钢制封头,其修磨后的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厚度,否则应予焊补。对于复合板,其修磨深度不得大于复层厚度的30%,且不大于1mm,否则应予焊补。 .3 对于铝制、钛制封头,其修磨深度应不大于该部位铝材(或钛材)厚度s的5%,且不大于2mm,否则应予焊补。 坡口表面要求

依材料的不同,其坡口表面应分别满足如下要求。 .1 钢材坡口表面要求

a) 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

b)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m>540MPa的钢材及Cr-Mo低合金钢材经火焰切割的坡口表面,应用砂轮打磨平滑,并应对加工表面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2 铝材坡口表面要求

a) 一般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坡口,厚度较大时也允许采用等离子、电弧或其他不会损伤铝材性能和影响焊接质量的切割方法。坡口采用热切割法制备后需采用机械方法去除氧化层;

b) 坡口表面不应有裂纹、分层、夹杂及影响焊接质量的其他缺陷。 .3 钛材坡口表面要求

a) 在钛材上划线应尽量采用金属铅笔,只有在以后加工中能去除的部分才允许打冲眼。钛钢复合板应在基层钢板上划线;

b) 一般应采取机械方法加工坡口,厚度较大时也允许采用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当采用热切割加工坡口时,应避免火花溅落在钛材表面,切割后需采用机械方法去除污染层。钛钢复合板在用机械切割时应将钢基层朝下,注意防止分层;

c) 坡口表面不应有裂纹、分层、夹杂及影响焊接质量的其他缺陷。 .4 铜材、镍及镍合金坡口表面要求

a) 一般应采用机械加工或水下等离子、超高压水切割等方法加工坡口。当采用热切割时,切割后需采用机械方法去除污染层。

b) 坡口不应有分层、折叠、裂纹、撕裂等缺陷。

先拼板后成形的封头,拼板的对口错边量b(见图1)不应大于材料厚度s的10%,且不大于mm。

拼接复合钢板的对口错边量b(见图2)不应大于复层厚度的30%,且不大于mm。

图1 图2

焊接材料; 焊接方法; 施焊环境; 被焊工件及坡口的清洁度要求;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接工艺规程、施焊记录与焊工识别标志的保存期要求,依设计方法与材料的不同,分别按如下规定:

.1 按规则设计的钢制封头应符合GB150的有关规定;

.2 按分析设计的钢制封头应符合JB 4732的有关规定;

.3 铝制封头应符合JB/T 4734-2002的有关规定; .4 钛制封头应符合JB/T 4745-2002的有关规定; .5 铜制封头应符合JB/T 4755-2006的有关规定;

.6 镍及镍合金制封头应符合JB/T 4756-2006的有关规定。

先拼板后成形的凸形封头内表面拼焊焊缝,以及影响成形质量的外表面拼焊焊缝,在成形前应将焊缝余高打磨至与母材齐平。

锥形封头成形前应将过渡部分内外表面的焊缝余高打磨至与母材齐平。

关于未打磨焊缝余高的要求,按规则设计的钢制封头、分析设计的钢制封头、铝制封头、钛制封头、铜制封头、镍及镍合金制封头应分别符合GB150、JB 4732、JB/T 4734-2002、JB/T 4745-2002、JB/T 4755-2006、JB/T 4756-2006的有关规定。 封头焊接接头表面不得有裂纹、咬边、气孔、弧坑和飞溅物。

应对钛制封头所有焊接接头在焊接完工原始状态的表面颜色进行检验,并按表3的规定判断是否合格与进行处理。

表 3 焊接接头表面颜色 银白色 金黄色(致密) 蓝色 紫色 灰色或暗灰色 灰白色 黄色粉状物 氩气保护情况 良好 尚好 稍差 较差 差 很差 极差 合 格 判 断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处 理 方 法 不用其他处理 可不用处理 去除蓝色 去除紫色,去不掉处应返修 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返修 返修 返修

封头焊接接头返修的要求,按规则设计的钢制封头、分析设计的钢制封头、铝制封头、钛制封头、铜制封头、镍及镍合金制封头应分别符合GB150、JB 4732、JB/T 4734-2002、JB/T 4745-2002、JB/T 4755-2006、JB/T 4756-2006的有关规定。 坯料割圆后,应对周边影响封头成形质量的缺陷进行修磨消除。 6.3 封头成形

依据封头的类型、规格、材质,可采用整板或拼板经冷冲压、热冲压、冷旋压、热旋压、冷卷、热卷等方法成形;也可分瓣成形后再拼焊成封头。

.1 封头加热炉的炉内气氛应呈中性或弱氧化性,加热的火焰不宜与工件直接接触。 .2 铝封头热成形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500℃。当工件温度降至300℃以下时,不宜继续热成形。

.3 钛封头应尽量采用热成形;也可采用冷成形(钛封头的冷成形指加热温度低于300℃的成形),冷成形后应尽量采用热校形。

钛封头的热成形分为低温热成形(工件加热温度约为300℃~400℃)和高温热成形(工件加热温度可提高到约650℃,但不应超过800℃)。冷成形后的热校形温度可为

100℃~350℃。

热成形温度在600℃以上时,工件表面应采用耐高温涂料或其他防护措施防止表面氧化污染;热成形温度为500℃~600℃时是否需表面高温防护由制造单位依具体情况确定。必要时应留有清除表面氧化层的裕量。

.4 不锈钢、铜封头、镍及镍合金封头热成形时,宜采用电热炉加热,也可采用燃气炉、燃油炉加热,而不应采用焦碳或煤加热炉加热。

.5 对于热成形的镍及镍合金封头,当采用燃气炉加热时,燃气中的硫含量应低于/m3;当采用燃油炉加热时,燃油中的硫含量应低于0.5%。加热前应去除工件上所有含硫的油、油污、油漆、铅笔标记、润滑剂等。

由成形的瓣片和顶圆板拼接制成的封头(图3)以及先拼板后成形的封头,封头上各种不相交的拼接焊缝中心线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封头材料厚度n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s且δ3≥mm010δs≥3≥且≥mm100

成形封头的端部应切边,作为尺寸形状检测的测量基准,不允许毛边交货。当端部需加工坡口时,坡口的形状与尺寸由供需双方在订货技术协议中确定。

椭圆形、碟形、平底形、锥形封头的直边倾斜度确定方法见图4,倾斜度以符合表4为合格。测量封头直边倾斜度时,不应计入直边部分增厚量。 增厚量=成形后直边实测厚度-封头材料厚度

图 3

图4

注: 封头切边后,在封头端面直径方向拉一根钢丝或放一直尺,用直角尺的一直角边与拉紧的钢丝或直尺重合,另一直角边与封头接触,在直边部位测量直角尺与封头间的最大距离即为封头的直边倾斜度。

封头与筒体对接是以外圆周长还是以内直径为基准,由供需双方订货技术协议确定,外圆周长公差与内直径公差应符合6.3.5.1和6.3.5.2要求。

表4 mm 直边高度 h 25 40 倾 斜 度 向 外 向 内    

.1 以外圆周长为对接基准的封头切边后,在直边部分端部用卷尺实测外圆周长,外圆周长公差应符合表5的要求。外圆周长的设计值为:Do或(s2Di),其中取3.1416。

当公称直径DN或钢材厚度s超出表5包容的范围时,其外圆周长公差由供需双方在订货技术协议中确定。

表5 mm 钢材厚度s 公称直径DN 外圆周长公差 2≤s<4 300≤DN<600 4≤s<6 6≤s<16 4≤s<6 -4~+4 -6~+6 -9~+9 -6~+6 -9~+9 -9~12 -9~+9 -9~+12 -12~+18 -9~+9 -9~+12 -12~+18 -9~+12 -12~+18 -9~+12 -12~+18 -12~+18 600≤DN<1000 6≤s<10 10≤s<22 6≤s<10 1000≤DN<1600 10≤s<22 22≤s<40 6≤s<10 1600≤DN<3000 10≤s<22 22≤s<60 10≤s<22 22≤s<60 12≤s<22 22≤s<60 16≤s<60 3000≤DN<4000 4000≤DN<5000 5000≤DN<6000

.2 以内直径为对接基准的封头切边后,在直边部分实测等距离分布的四个内直径,取其平均值。内直径公差应符合表6的要求。

当公称直径DN或钢材厚度s超出表6包容的范围时,其内直径公差由供需双方在订货技术协议中确定。

公称直径DN 300≤DN<600 表6 mm 钢材厚度s 内直径公差 2≤s<4 4≤s<6 6≤s<16 4≤s<6 -2~+2 -3~+3 -2~+2 -3~+3 -3~+4 -3~+3 -3~+4 -4~+6 -3~+3 -3~+4 -4~+6 -3~+4 -4~+6 -3~+4 -4~+6 -4~+6 600≤DN<1000 6≤s<10 10≤s<22 6≤s<10 1000≤DN<1600 10≤s<22 22≤s<40 6≤s<10 1600≤DN<3000 10≤s<22 22≤s<60 10≤s<22 22≤s<60 12≤s<22 22≤s<60 16≤s<60 3000≤DN<4000 4000≤DN<5000 5000≤DN<6000 封头切边后,在直边部分实测等距离分布的四个内直径,以实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封头的圆度,封头的圆度应不大于0.5%Di,且不大于25mm;当s/Di0.005,且s12mm时,应不大于0.8%Di,且不大于25mm。

封头切边后,在封头端面任意两直径位置上放置直尺或拉紧钢丝,在直尺或钢丝交叉处垂直测量封头总深度(封头总高度),封头总深度(封头总高度)公差为(-0.2~0.6)%Di。 整板成形及先拼板后成形的凸形封头,成形后按封头标准断面形状线向内缩进一定尺寸(视封头大小而定,以不影响测量形状公差为宜)作为间隙样板轮廓线,如图5所示。检查时应使样板垂直于待测表面。半球形、椭圆形、碟形、球冠形封头内表面的形状公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样板与封头内表面间的最大间隙:外凸不得大于1.25%Di;内凹不得大于0.625%Di。

b) 样板轮廓曲线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 按GB/T 1804-2000中的m级的规定。

间隙样板间隙样板轮廓测量基准线封头

图5 图5

碟形封头、锥形封头和平底形封头过渡段转角内半径分别不得小于表1或表2以及图样规定值。

半球形、椭圆形、碟形、平底形与锥形封头的直边部分不得存在纵向皱折。封头切边后,用直尺测量椭圆形、碟形、平底形与锥形封头的直边高度,当封头公称直径DN≤2000mm时,直边高度h宜为25mm;当封头公称直径DN >2000mm时,直边高度h宜为40mm。半球形封头是否需要直边,或是否是准半球,应由供需双方约定。 平底形封头的平面度可由供需双方约定。

分瓣成形后组焊的封头,其顶圆板与瓣片的形状、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半球形、球冠形封头的顶圆板与瓣片形状尺寸要求应符合GB12337的规定。 .2 其他型式的封头的顶圆板与瓣片形状尺寸要求由供需双方约定。

.3 瓣片表面不允许存在裂纹、气泡、结疤、折叠和夹杂等缺陷,也不得有分层。 .4 分瓣组焊的要求

a)、组焊的错边量b:对于钢制压力容器,不得大于其相应压力容器建造规范对A类焊接接头的错边量要求;对于铝、钛、铜、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不得大于其相应压力容器建造规范对B类焊接接头的错边量要求。

拼接复合钢板的对口错边量b不应大于复层厚度的30%,且不大于mm。

b)、组焊后焊接接头棱角的要求:用弦长等于1/6内直径Di,且不小于300㎜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其E值不得大于(δs/10+2)㎜,且不大于4㎜,检查时应使焊接接头在其样板中间部位。

c)、 分瓣成形的封头可由封头制造厂组焊,也可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完成组焊。组焊后的封头形状、尺寸等要求,由供需双方在订货技术协议中确定。

' 根据制造工艺确定封头的投料厚度,以确保封头的成品最小厚度min分别符合以下规定:

'.1按规则设计的钢制封头,其成品最小厚度min不得小于封头名义厚度n减去钢板厚

'度负偏差C1,但当设计图样标注了封头最小成形厚度min时,可按成品最小厚度min不小于最小成形厚度min验收。

'.2按分析设计的钢制封头,其成品最小厚度min不得小于封头设计厚度。

'.3铝制封头的成品最小厚度min不得小于封头的名义厚度n减去铝板厚度负偏差C1;

'当图样标明最小成形厚度min时,则成品最小厚度min应不小于最小成形厚度min。

'.4 钛、铜、镍及镍合金制封头,其成品最小厚度min不得小于封头的最小成形厚度min(当图样标明最小成形厚度min时)或设计厚度。

.5封头成形后,用超声测厚仪检测封头的成品厚度。具体测厚部位与数量,依封头的

形状与规格,可由供需双方订货技术协议确定,但封头上易发生工艺减薄的部位为必测部位。

封头成形前按6.2.6打磨的拼焊焊缝表面,封头成形后在符合下列全部条件时,可低于相邻母材表面:

a) 焊缝部位实测的最小厚度,应符合6.3.13的规定; b) 焊缝表面不得低于母材表面。 6.4 热处理 热处理炉

.1 封头热处理时,热处理炉的炉内气氛应符合6.3.1.1的要求。

.2 不锈钢封头、铜封头、镍及镍合金封头热处理时,热处理炉的种类应符合6.3.1.4的要求。

镍及镍合金封头热处理时,加热介质中含硫量的要求以及工件表面清洁度的要求应符合.5的规定。 焊后热处理

.1 钢制封头的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a) 对需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钢制封头,根据供、需双方的约定,可在封头制造单位或封头用户单位进行。

b) 需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条件、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方法与操作,根据封头所采用的设计标准,应分别符合GB150或JB 4732的相应规定。

.2 除图样另有规定外,铝制、钛制、铜制封头一般不要求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当铜制封头在规定的介质条件下可能产生应力腐蚀开裂时,应按图样规定进行退火处理或消除应力退火处理。

.3 除下述情况外,如图样未做规定,镍及镍合金制封头一般不要求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a) NS111、NS112、N08811(或其相应牌号)制封头,当设计温度高于538℃且需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时,应于焊后按图样规定进行固溶处理或稳定化处理。处理操作规范按JB/T 4756-2006的有关要求。

b) 镍钼合金制封头,如需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时,应于焊后按图样规定进行固溶处理。处理的操作规范及检验合格指标按JB/T 4756-2006的有关要求。 .4 焊后热处理应在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检验合格后进行。

钢制封头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热处理,应根据设计技术文件要求所制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母材的热处理试板与封头同炉热处理。对热成形的封头,母材的热处理试板还应与封头有相同的加热工艺。

当钢板供货与使用的热处理状态一致时,则热成形封头在热成形过程中不得破坏供货时的热处理状态,否则应重新热处理。

对供货与使用热处理状态均为正火的钢制封头,若其热成形的终止温度不低于材料的正火最低温度,热成形后可不再进行正火处理。 封头热成形后的热处理

.1 铝制封头热成形后,如图样要求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的加热温度按JB/T 4734-2002的有关规定。当封头热成形的终压温度超过350℃并随后空冷时,可免于单独进行退火处理。

铝镁硅合金制封头热成形后如要求固溶时效状态的性能,应进行固溶时效处理。 .2 钛制封头热成形(指热成形温度大于等于300℃)后是否应退火处理由图样确定。当热成形的终压温度超过550℃并随后空冷时,可免于单独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的操作规范按JB/T 4745-2002的有关要求。

.3 除非图样另有规定,铜制封头热成形后可不进行退火处理。

对于要求退火处理的铜制封头,当封头热成形的终压温度超过650℃时,可免于单独进行退火处理。

.4 含铬或(和)钼的镍合金封头在400℃以上热成形时,如有耐晶间腐蚀要求,应进行固溶处理。纯镍及镍铜合金热成形的封头,如有耐应力腐蚀要求时,应进行退火处理。上述热处理操作规范,应符合JB/T 4756-2006的有关要求。 封头冷成形后的热处理

.1冷成形的钢制半球形、椭圆形、碟形封头、以及平底形封头,应于成形后进行退火或正火处理,热处理规范由封头制造单位确定:

除图样另有规定,冷成形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半球形、椭圆形、碟形封头、以及平底形封头,成形后可不进行热处理。

.2 铝镁合金及铝镁硅合金制椭圆形、碟形、锥形封头冷成形后符合表7条件时应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规范应符合JB/T 4734-2002的要求。

表7 铝封头冷成形后应进行热处理的条件 封头名称 椭圆形封头 碟形封头 锥形封头 封头类型代号 EHA、EHB THA、THB CHA(2) CHA(3) 封头名义厚度 ≥ 1.2%封头公称直径 0.7%封头公称直径 1%封头公称直径 0.7%封头小端直径

.3 钛制椭圆形、碟形、锥形封头冷成形(指成形温度低于300℃)后,符合表8条件时应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操作应符合JB/T 4745-2002的有关要求。 表8 钛制封头冷成形后应进行热处理的条件 封头名称 椭圆形封头 碟形封头 锥形封头 封头类型代号 EHA、EHB THA、THB CHA(2) CHA(3) 封头名义厚度 ≥ TA0、TA1、TA9 1.2%封头公称直径 0.7%封头公称直径 1%封头公称直径 0.7%封头小端内径 TA2、TA10 0.85%封头公称直径 0.5%封头公称直径 0.7%封头公称直径 0.5%封头小端内径 .4 黄铜(H96除外)制椭圆形、碟形、锥形封头,冷成形后应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

消除应力退火处理的操作应符合JB/T 4755-2006的有关规定。

黄铜、青铜与白铜等铜合金制椭圆形、碟形、锥形封头,冷成形后如符合表9条件时应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的操作应符合JB/T 4755-2006的有关规定。

表9 铜合金封头冷成形后进行退火处理的条件 封头名称 椭圆形封头 碟形封头 锥形封头 封头类型代号 EHA、EHB THA、THB CHA(2) CHA(3) 封头名义厚度 ≥ 1.2%封头公称直径 0.7%封头公称直径 1%封头公称直径 0.7%封头小端内径 当冷成形的黄铜制封头已进行退火处理,则可不再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

.5 由平板冷成形的镍及镍合金制椭圆形、碟形封头,当变形的纤维伸长率超过下列数值时应进行热处理。其中纯镍及镍铜合金进行退火处理,含铬或(和)钼的镍合金进行固溶处理。热处理操作应符合JB/T 4756-2006的有关规定。 纤维伸长率按下式计算

75平板厚度 纤维伸长率= (用%表示)

成形截面的最小半径

a) 纯镍成形后需焊接 5%

纯镍成形后不焊接 10% N10001、N10665(及相应牌号) 7% N10629、N10675 10%

N06617、N08800、N08810、N08811(及相应牌号) 设计温度大于675℃ 10% f) 其他镍合金 15% 6.5 无损检测

先拼板后成形的半球形、椭圆形、碟形、球冠形封头,以及分瓣成形后组焊封头中先拼板后成形的顶圆板成形后其拼接焊接接头,应采用图样或订货技术协议规定的方法,按JB/T4730.2~4730.3-2005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铜制、镍及镍合金制封头应进行射线检测), 合格级别应符合图样或订货技术协议规定。

平底形封头、锥形封头以及分瓣成形后组焊的半球形、椭圆形、碟形、球冠形封头的A、B类焊接接头,应分别按下列各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图样或订货技术协议规定的方法,按JB/T4730.2~4730.3-2005进行100%或局部射线或超声检测(铜制、镍及镍合金制封头应进行射线检测),其合格级别应符合图样或订货技术协议规定。当采用局部无损检测时,焊缝交叉部位以及锥形封头的过渡段部位必须全部检测,其检测长度可计入局部检测长度之内:

b) c) d) e)

a) 规则设计的钢制封头按GB150;

b) 分析设计的钢制封头按JB4732; c) 铝制封头按JB/T 4734-2002; d) 钛制封头按JB/T 4745-2002; e) 铜制封头按JB/T 4755-2006;

f) 镍及镍合金制封头按JB/T 4756-2006。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钢制封头,应采用图样或订货技术协议规定的方法,按JB/T4730.4~4730.5-2005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检测结果I级为合格: a) 封头堆焊表面;

b) 复合钢板制封头的复合层焊接接头;

c)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m>540MPa 的钢板及Cr-Mo低合金钢板制封头经火焰切割的坡口表面以及该封头的缺陷修磨或焊补处的表面;

d)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m>540MPa 的钢板及Cr-Mo低合金钢板制旋压封头,其拼焊焊接接头的内、外表面。

2005对其焊接接头表面进行渗透检测,检测结果I级为合格: a) 堆焊层;

b) 衬里层及复合板覆层的焊接接头; c) 焊补焊缝表面;

d) 卡具、拉筋等临时固定连接焊缝拆除后的焊痕表面。

对已成形的复合板制封头应作超声检测,其复合质量(结合状态与结合面积)应不低于相应标准规定的原复合板的要求,或按图样要求。

7 出厂质量证明文件

封头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应符合附录I封头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的有关规定。

8 油漆、包装与运输

封头出厂前,应采用喷漆或其他不损伤封头表面质量的方法,于封头外表面标注封头如下特性:

a) 封头类型代号及材料牌号; b) 制造厂名称及制造许可证号; c) 封头热处理状态及制造日期。

封头的涂敷与运输包装按JB/T 4711-2003的有关规定,且应符合用户的要求。

对于不能整体运输的已成形的各类封头,允许成形后在适当位置切割分别运输,重新焊接装配后,其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的各项有关要求。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HHA球形封头型式参数

A.1 HHA球形封头的总深 度、内表面积、容积见表A-1,封头质量见表A-2(计算中计入直边:DN≤2000mm时,h=25mm;DN>2000mm时,h=40mm)。

表A-1 HHA球形封头总深度、内表面积、容积

序号 公称直径DN (mm) 总深度H(mm ) 内表面积 2A(m) 容积 3V(m) 序号 公称直径总深度内表面积 2DN (mm) H(mm ) A(m) 容积 V(m3) 1 2 300 350 175 200 34 35 2900 3000 1490 154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25 250 275 300 325 350 375 400 425 450 475 500 525 575 625 675 725 775 825 875 925 975 1025 1090 1140 1190 1240 1290 1340 1390 1440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3100 3200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4400 4500 4600 4700 4800 4900 5000 5100 5200 5300 5400 5500 5600 5700 5800 5900 6000 1590 1640 1690 1740 1790 1840 1890 1940 1990 2040 2090 2140 2190 2240 2290 2340 2390 2440 2490 2540 2590 2640 2690 2740 2790 2840 2890 2940 2990 3040 表A-2 HHA球形封头质量 (kg)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公称直径DN(mm)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2 3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表A-2 HHA球形封头质量(续)(kg) 序公称直封头名义厚度δn(mm) 号 径DN(mm) 28 2300 29 2400 30 2500 31 2600 32 2700 33 2800 34 2900 35 3000 36 3100 37 3200 38 3300 39 3400 40 3500 41 3600 42 3700 43 3800 44 3900 45 4000 46 4100 47 4200 48 4300 49 4400 50 4500 51 4600 52 4700 53 4800 54 4900 公称直序径号 DN(mm) 2 3 4 5 3 6 8 691.5 10 26 12 14 16 18 20 3867.0 22 2 24 26 28 59 30 39 32 表A-2 HHA球形封头质量(续)(kg)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2 3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5000 5100 5200 5300 5400 5500 5600 5700 5800 5900 6000 2927.7 551 1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EHA椭圆形封头型式参数

B.1 EHA椭圆形封头的总深 度、内表面积、容积见表B-1,封头质量见表B-2。

表B-1 EHA椭圆形封头总深度、内表面积、容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公称直径DN (mm)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总深度H(mm ) 100 113 125 138 150 163 175 188 200 213 225 238 250 263 275 300 325 350 375 400 425 450 475 500 525 565 590 615 640 665 690 715 740 内表面积 A(m2) 容积 V(m3) 序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 公称直径总深度内表面积 DN (mm) H(mm ) A(m2)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4400 4500 4600 4700 4800 4900 5000 5100 5200 5300 5400 5500 5600 5700 5800 5900 6000 - 765 790 815 840 865 890 915 940 965 990 1015 1040 1065 1090 1115 1140 1165 1190 1215 1240 1265 1290 1315 1340 1365 1390 1415 1440 1465 1490 1515 1540 - - 容积 V(m3) 193 - 表B-2 EHA椭圆形封头质量(kg) 公称直序径号 DN(mm) 1 300 2 350 3 400 4 450 5 500 6 550 7 600 8 650 9 700 10 750 11 800 12 850 13 900 14 950 15 1000 16 1100 17 1200 18 1300 19 1400 20 1500 21 1600 22 1700 23 1800 24 1900 25 2000 26 2100 27 2200 序公称直封头名义厚度δn(mm) 2 3 4 5 21 6 9.7 8 10 12 14 16 18 166.0 458.1 20 22 24 26 28 30 96 32

表B-2 EHA椭圆形封头质量(续)(kg)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号 径DN(mm) 28 2300 29 2400 30 2500 31 2600 32 2700 33 2800 34 2900 35 3000 36 3100 37 3200 38 3300 39 3400 40 3500 41 3600 42 3700 43 3800 44 3900 45 4000 46 4100 47 4200 48 4300 49 4400 50 4500 51 4600 52 4700 53 4800 54 4900 公称直序径号 DN(mm) 2 3 4 5 6 8 10 12 14 16 744.5 2 18 20 22 24 26 1435.6 28 30 32 4207.8 5 表B-2 EHA椭圆形封头质量(续)(kg)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2 3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5000 5100 5200 5300 5400 5500 5600 5700 5800 5900 6000 352 6386.7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EHB椭圆形封头型式参数

C.1 EHB椭圆形封头的总高度、内表面积、容积和质量见表C-1。

表C-1 EHB椭圆形封头总高度、内表面积、容积和质量 总 高 名 义 厚 内表面积 容 积 公 称 直 径 DN(mm) 度H(mm) 度δn(mm) A(m2) V(m3) 4 5 159 65 6 8 5 29 219 80 6 8 6 8 273 93 10 12 6 8 325 106 10 12 8 10 377 119 12 14 8 10 426 132 12 1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质 量(kg) 40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THA碟形封头型式参数

D.1 THA碟形封头的总深 度、内表面积、容积见表D-1,封头质量见表D-2。

表D-1 THA碟形封头总深度、内表面积、容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内表面公称直总深度积 径DN H(mm ) 2(mm) A(m) 300 83 350 93 400 103 450 112 500 122 550 132 600 141 650 151 700 161 750 170 800 180 850 190 900 199 950 209 1000 219 1100 238 1200 258 1300 277 1400 296 1500 316 1600 335 1700 354 1800 374 1900 393 2000 413 2100 447 2200 466 2300 486 2400 505 2500 524 2600 544 2700 563 2800 583 容积 V(m3) 序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 内表面公称直总深度积 径DN H(mm ) 2(mm) A(m) 2900 602 3000 621 3100 641 3200 660 3300 679 3400 699 3500 718 3600 738 3700 757 3800 776 3900 796 4000 815 4100 834 4200 854 4300 873 4400 893 4500 912 4600 931 4700 951 4800 970 4900 989 5000 1009 5100 1028 5200 1048 5300 1067 5400 1086 5500 1106 5600 1125 5700 1145 5800 1164 5900 1183 6000 1203 - - - 容积 V(m3) - 表D-2 THA碟形封头质量(kg) 序公称直径号 DN(m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 3 4 5 6 8 10 40 12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14 16 18 20 22 534.5 24 26 28 30 32 表D-2 THA碟形封头质量(续)(kg)

序公称直径号 DN(mm)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4400 4500 4600 4700 4800 4900 2 3 4 5 6 8 513.3 10 14 12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14 16 18 20 1555.7 22 24 26 28 30 32 106 2024.3 3228.3 表D-2 THA碟形封头质量(续)(kg) 序公称直径封头名义厚度δn(mm) 号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DN(mm) 5000 5100 5200 5300 5400 5500 5600 5700 5800 5900 6000 2 3 4 5 6 8 10 12 14 3512.0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8122.9 32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THB碟形封头型式参数

E.1 THB碟形封头的总高度、内表面积、容积和质量见E-1。表中内表面积以A表示,单位为(m);容积以V表示,单位为(m);质量以W表示,单位为(kg)。

2

3

表E-1 THB碟形封头总高度、内表面积、容积和质量 序号 公称直径DN(mm) 总 高 度H(mm) A V W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2 3 4 5 050 912 6 0 0.3279 8 42 736 0.218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A 1 300 83 V W A 2 350 93 V W A 3 400 103 V W A 4 450 112 V W A 5 500 122 V W A 6 550 132 V W A 7 600 141 V W

A 8 650 151 V W A 9 700 161 V W A 10 750 170 V W A 11 800 180 V W A 12 850 190 V W A 13 900 199 V W A 14 950 209 V W A 15 1000 219 V W A 16 1100 238 V W 602 8 48.7 0.7073 158.1 A 17 1200 258 V W A 18 1300 277 V W A 19 1400 296 V W A 20 1500 316 V W A 21 1600 335 V W A 22 1700 354 V W A 23 1800 374 V W A 24 1900 393 V W A 25 2000 413 V W A 26 2100 447 V W A 27 2200 466 V W A 28 2300 486 V W A 29 2400 505 V W A 30 2500 524 V W A 31 2600 544 V W A 32 2700 563 V W A 33 2800 583 V W A 34 2900 602 V W A 35 3000 621 V W A 36 3100 641 V W A 37 3200 660 V W A 38 3300 679 V W A 39 3400 699 V W A 40 3500 718 V W A 41 3600 738 V W A 42 3700 757 V W A 43 3800 776 V W A 44 3900 796 V W A 45 4000 815 V W A 46 4100 834 V W A 47 4200 854 V W A 48 4300 873 V W A 49 4400 893 V W A 50 4500 912 V W A 51 4600 931 V W A 52 4700 951 V W A 53 4800 970 V W A 54 4900 989 V W A 55 5000 1009 V W A 56 5100 1028 V W A 57 5200 1048 V W A 58 5300 1067 V W A 59 5400 1086 V W A 60 5500 1106 V W A 61 5600 1125 V W A 62 5700 1145 V W A 63 5800 1164 V W A 64 5900 1183 V W A 65 6000 1203 V W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SDH球冠形封头型式参数

F.1 SDH球冠形封头的总深度、内表面积、容积见表F-1,质量见表F-2。

表F-1 SDH球冠形封头总深度、内表面积、容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公称直总深度内表面径DN H mm 积 A(m2) mm 300 40 350 47 400 54 450 60 500 67 550 74 600 80 650 87 700 94 750 100 800 107 850 114 900 121 950 127 1000 134 1100 147 1200 161 1300 174 1400 188 1500 201 1600 214 1700 228 1800 241 1900 255 2000 268 2100 281 2200 295 2300 308 2400 322 2500 335 2600 348 2700 362 2800 375 容积 V(m3) 序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 内表面公称直总深积 径DN 度H mm mm A(m2) 2900 389 3000 402 3100 415 3200 429 3300 442 3400 456 3500 469 3600 482 3700 496 3800 509 3900 523 4000 536 4100 549 4200 563 4300 576 4400 589 4500 603 4600 616 4700 630 4800 643 4900 656 5000 670 5100 683 5200 697 5300 710 5400 723 5500 737 5600 750 5700 764 5800 777 5900 790 6000 804 - - - 容积 V(m3) - 表F-2 SDH球冠形封头质量(kg)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公称直径DN(mm)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2 3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表F-2 SDH球冠形封头质量(续)(kg) 序号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公称直径DN(mm)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4400 4500 4600 4700 4800 4900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2 3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表F-2 SDH球冠形封头质量(续)(kg) 序号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公称直径DN(mm) 5000 5100 5200 5300 5400 5500 5600 5700 5800 5900 6000 封头名义厚度δn(mm) 2 3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常见材料的密度表

G.1 常见材料的密度见表G-1(括号中属UNS中材料牌号)。

G-1 常见材料的密度表 序号 1 材料名称(牌号) 碳钢 1Cr18Ni9 1Cr18Ni9Ti 00Cr18Ni14Mo2Cu2 0Cr18Ni11Ti 0Cr18Ni12Mo2Ti 1Cr18Ni11Si4AlTi 0Cr18Ni12Mo2Ti 1Cr19Ni9 0Cr18Ni9 00Cr19Ni11 0Cr13 1Cr13 2Cr13 3Cr13 4Cr13 00Cr17Ni14Mo2 0Cr17Ti 0Cr17Mn13Mo2N 0Cr17Ni12Mo2 二号、三号纯铜(T2、T3) 二号无氧铜(TU2) 一号脱氧铜(TP1) 二号脱氧铜(TP2) 96黄铜(H96) 80黄铜(H80) 68黄铜(H68) 62黄铜(H62) 59-1铅黄铜(HPb59-1) 77-2铝黄铜(HAL77-2) 70-1锡黄铜(HSn70-1) 62-1锡黄铜(HSn62-1) 85A加砷黄铜(H85A) 68A加砷黄铜(H68A) 5铝青铜(QAL5) 9-4铝青铜(QAL9-4) 3-1硅青铜(QSi3-1) 19普通白铜(B19) 10-1-1铁白铜(BFe10-1-1) 30-1-1铁白铜(BFe30-1-1) 10-3铝青铜(ZCuAl10Fe3) 5-5-5锡青铜(ZCuSn5Pb5Zn5) 10-10铅青铜(ZCuPb10Sn10) 工业纯钛(TA0,Tal,TA2,TA3) TA9 TA10 密度(t/m3) 序号 材料名称(牌号) 1060、1200、5456等 2014、2024 3003 5052、6063 5083、5086、5154 N6,N7(N02200) N5(N02201) NCu30(N04400) (N04405) (N06002) (N06007) (N06022) (N06030) (N06045) (N06059) (N06200) (N06230) NS335(N06455) NS312(N06600) (N06617) NS336(N06625) (N06686) NS315(N06690) (N06975) (N06985) NS143(N08020) (N08028) (N08031) (N08320) (N08367) NS111(N08800) NS112(N08810) (N08811) NS142(N08825) (N08904) (N09825) NS321(N10001) (N10003) NS334(N10276) (N10629) NS322(N10665) (N10675) (N12160) (R20033) (R30556) (R31233) 密度(t/m3) 5 铝 2 不锈钢 6 镍 3 铜 4 钛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封头内表面积、容积、质量以及总高度(总深度)的计算公式

附录A~F给出了本标准正文中表1所列型式封头内表面积、容积、质量以及总高度(总深度)的计算结果,供使用者在工作中参照选用。对超出附录A~F范围的封头(如公称直径大于6000mm的封头),使用者可参照本节所示的相应计算方法自行计算。此外,本节还给出了表2所列型式封头内表面积、容积、质量以及总高度(总深度)的计算公式,供使用者在工作中参照选用。

在附录A~E中各类封头计算时其直边高度h均按如下原则确定:当封头公称直径DN≤2000mm时,h为25mm; DN>2000mm时,h为40mm。

由于封头材料种类很多,密度也各不相同,本标准附录A~F所列封头质量是以密度为7.85吨/立方米碳钢为基准计算而得,不同材料(密度不同)的封头质量应分别进行计算。为了方便计算,常见材料密度在附录G中列出, 供大家在工作时参照选用。

本标准的计算结果均为理论净值。

以下列出本标准表1和表2中所列型式封头的内表面积、容积、质量以及总高度(总深度)的计算公式, 所使用的符号意义同标准正文。符号为封头材质密度(t/m3)。

⑴ 球形封头(HHA) ① 内表面积(㎜2):

1ADi2Dih -----------------------------------(1)

2② 容积(㎜3):

11VDi3Di2h -----------------------------------(2)

124③ 质量(kg):

111132WDi2nDi2nhDi3Di2h106 -------(3)

441212④ 总深度(㎜):

DHih -----------------------------------(4)

2注:上列各式中的±号取法为:当为带直边的半球,计算时取正号;当为准半球时,计算时取负号,此时为近似计算值;当为不带直边的半球,h为零。

⑵ 椭圆形封头(EHA)

设a、b分别为封头内壁椭圆的长和短半轴,则有:

2baaAaaln1+2ah -------------(5)

2bba1b2Va2b+a2h -------------------(6)

32222Wan(bn)anha2ba2h106 -------------(7)

33对于标准椭圆封头,有:a=Di/2,a=2b,于是: ① 内表面积(㎜2):

213 A1ln23DiDih0.345Di2Dih ------------------------(8)

463

② 容积(㎜):

244③ 质量(kg):

Di252WnDinn2Dinh106 ----------------------------(10)

336VDi3Di2h -------------------------------(9)

④ 总深度(㎜):

D Hih ---------------------------------------------(11)

4⑶ 椭圆形封头(EHB)

设a、b分别为封头外壁椭圆的长和短半轴。 如果 a以(a-δn)、b以(b-δn)分别代入式 (5)、(6)、(7),即得: ① 内表面积(㎜2):

2anbnanAananln1+2anh 2bnbnan1bn---------------------------(12)

3

② 容积(㎜):

222Vanbn+anh -----------(13)

3③ 质量(kg):

2222Wa2ba2hanbnanh106 ---------(14)

33对于标准椭圆封头,将a=Do/2,a=2b,代入各式即得EHB封头内表面积、容积和质量。 ④ 总高度(㎜):

Do Hh ------------------------------------(15)

4⑷ 碟形封头(THA)

Diri2设:arccos,(θ为弧度) Riri为表达方便,引入下列各式:

sin C14sincosC2sin

2sin3C32sinsincos

322sin1sinC4

3① 内表面积(㎜2):

D A2Diriri2sinRi21sinih ------------------------(16)

223

② 容积(㎜):

Di22233 V -----------------------(17) CDrCDrCrCRh2ii3i4i1ii4③ 质量(kg):

式(17)中以(ri+δn)代ri,以(Di+2δn)代Di、以(Ri+δn)代Ri,即得设外壁所包体积为Vo,则封头质量为:

WVoV106 ------------------------------------------------(18) ④ 总深度(㎜):

H1sinRirisinh --------------------------------------------(19) ⑸ 碟形封头(THB)

D0ro2 设:arccos,(θ为弧度) Roro① 内表面积(㎜2):

D2n22A2Do2nronronsinRon1sino22-----------(20)

② 容积(㎜3):

2D22233on VC1Do2nronC2Do2nronC3ronC4Ron4h

h -----------------(21)

③ 质量(kg):

另有:

2Do2233VoC1DoroC2DoroC3roC4Ro4h ----------------------(22) WVoV106 -------------------------------------------(23)

④ 总高度(㎜):

H1sinRorosinh -------------------------------------------(24)

⑹ 球冠形封头(SDH) ① 内表面积(㎜2):

A23Di2 --------------------------------------------(25)

② 容积(㎜3):

21V2343Di3 -------------------------------------------(26)

24③ 质量(kg):

球冠封头所占体积为V物:

133V物1Di322 233 Di3222231Di3Di32343Di3 ---------------------(27) 2424WV物106 -----------------------------------------(28)

④ 总深度(㎜):

Di23Di -----------------------------------(29) HRiR142⑺ 平底形封头(FHA) ① 内表面积(㎜2):

2i ADiri2riDih ------------------------------------------(30)

23

② 体积(㎜):

151 VDi2ri1Diri2ri3Di2h ----------------------------(31)

43244 以ri+δ代ri,Di+2δ代Di即得Vo ③ 质量(kg):

WVoV106 ------------------------------------------(32) ④ 总深度(㎜):

Hrih ------------------------------------------(33)

⑻ 锥形封头CHA(1)、CHA(2) 设:θ是α的弧度。

注:此处计算忽略了锥体小端几何变化。 ① 内表面积(㎜2):

222 A2+Dih D21cosrDDrrsiniiisiii24sin--------------------------------------------(34)

3

② 容积(㎜):

Di233223D21cosrD VC1DiriC2DiriC3ri+ hiiis24tg4-------------------------------------------(35)

③ 质量(kg):

Di2n2 223VoC1Di2nrinC2Di2nrinC3rinh4132cos+(Di2n)2h iiis4 ------------------------(36) WVoV106 -----------------------------------------(37)

+

D21cosr2cosD24tg3④ 总高度(㎜):

1DiDisH1cosrrinsinh -----------------------(38) itg22⑼ 锥形封头CHA(3) 设:θ是α的弧度。

大端小弧:

大端内壁小弧段内表面积为A1;大端内壁小弧段所包围的体积为V1;大端外壁小弧段所

包围的体积为V1

2A12Diririsin ------------------------(39)

2V1C1Di2riC2Diri2C3ri3 ------------------------(40) 以ri+δ代ri,Di+2δ代Di即得V1:

223V1‘C1Di2nrinC2Di2nrinC3rin -----------------(41) 锥体:

锥体内壁表面积为A2;锥体内壁锥体所包围的体积为V2:锥体外壁锥体所包围的体积为V2’

A2D21cosr4sinii2Dis21cosrs --------------------(42)

2V2V2'D21cosrD24tg3iiis21cosrs --------------------(43)

33isD21cosr2cosD24tgii21cosrs2 ---------(44)

3小端圆弧:

小端内壁小弧段内表面积为A3;小端内壁小弧段所包围的体积为V3;小端外壁小弧段所包围的体积为V3’

2A32Disrsrssin ------------------------(45)

2223V3C1DisrsC2DisrsC3rs ------------------------(46)

23Disrssin2sinsincosrs2rs2sin rCDrCr1iss2iss3s -------------------------(47) 大端直边段:

大端直边段的内表面积、内壁容积、外壁容积分别以A4、V4、V4’表示。

A4Dih ----------------------------------------(48)

1V4Di2h -----------------------------------------(49)

41V4'(Di2n)2h ----------------------------------------(50)

4小端直边段:

小端直边段的内表面积、内壁容积、外壁容积分别以A5、V5、V5’表示。 A5Dish --------------------------------------------(51)

12V5Dish ----------------------------------------(52)

41V5'(Dis2)2h --------------------------------------------(53)

4① 内表面积(㎜2):

A=A1+A2+A3+A4+A5 -------------------------------------------(54) ② 容积(㎜3):

V=V1+V2+V3+V4+V5 --------------------------------------------(55) ③ 质量(kg):

2V3CD外壁所包围的总体积设为Vo,

’’’’’

Vo= V1+V2+V3+V4+V5 --------------------------------------------(56) 则有:

WVoV106 -----------------------------------------(57)

④ 总高度(㎜):

1DiDisH1cosrsnrirsnsin2h 1cosritg22 -------------------------------------------(58)

附 录 I (资料性附录)

封头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

订货编号 产品编号 封头类型及规格 投料厚度 封头图号 制造许可证编号 质量保证师 印章 法定代表人印章 签发日期 年 月 日 制造单位名称及基本联络信息: 资料附件目录: 订货单位 材料牌号 制造标准 材料来源 制造完工日期 封头出厂状况:□整体出厂□整体成形后分割出厂□分瓣出厂 该封头经质量检验,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本标准以及设计图样和订货技术协议的要求。 质量检验员 年 月 日 质量检验专用章 年 月 日

订货编号

产品编号

制造标准

封头类型及规格

公称直径 投料厚度

材料牌号 毛坯尺寸 数量

加工方法 封头简图及坡口详图

检验员: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单件号 1 2 3 4 5 6 1 材料厂编号 2 表面质量 3 外圆周长 4 最小值 5 内径 最大值 6 平均值 7 圆度公差 8 成品最小厚度 9 总深度(总高度) 10 形状公差 11 直边倾斜度 12 焊缝余高 13 焊缝表面质量 14 直边高度 16 17 18 19 20 21 22 检验责任工程师: 日期:

产品编号 封头类型及规格 材料牌号 制作 示意图: 检验员: 日期:

报告编号:______________ 产品编号 试板号 拉伸试验 试样号 弯曲试验 试样号 冲击试验 试样号 试样尺寸 缺口型式 试验温度(℃) 冲击功(J) 侧向膨胀值(mm) 试样类型 弯曲直径/试样厚度 弯曲角度(α°) 试验结果 屈服强度Rel(MPa) 抗拉强度Rm(MPa) 伸长率A(%) 断面收缩率Z(%) 材料牌号 规格 材料入厂编号 炉批号 热处理状态 化学成分 % C Si Mn P S Cr Ni Mo Ti Al 其他试验 试验结论: 试验员 日期 审核 日期

I5.热处理报告

报告编号:_____________

热处理制度: 热处理类别:□退火 □正火 □固溶 □淬火 □其他: 项 目 工艺要求 实际操作 入炉温度 ℃ 升温速度 ℃/小时 保温温度 ℃ 保温时间 分(min) 降温速度 ℃/小时 冷却方式 (或时间) 出炉温度 ℃ 操作记录: 开炉日期 热电偶编号: 有效期: 升温开始时间 保温开始时间 降温开始时间 出炉时间 测温方式 □实体 □炉膛 □其他 热处理设备 热处理产品: □无试板 □随炉试板数量、编号: 产品编号 封头类型及规格 投料厚度 材 质 附件:热处理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图 热处理结果: □热处理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图符合工艺卡要求 □热处理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图不符合工艺卡要求 □合格 □不合格 □其他处理 备注: 操作者 日期

检验员 日期 热处理责任工程师 日期 I6.射线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___________ 产品编号 mm mm □Pb □Fe前屏后屏 mm KV 管电流 mA 曝光时间 min □AB □ □自动 □手工 时间 Min 温度 ℃ □Ⅰ级 □Ⅱ级 □Ⅲ级 □20% □100% □ Ⅱ级 Ⅲ级 Ⅳ级 相交焊缝 一次 检测结果 二次 三次 总长 检测时机 ○成形前 ○成形后 返修长度) 共计(张) Ⅰ级 备注: 射线检测位置示意图(可另附)。 工件 封头类型及规格 材料牌号 焊缝长度 设备型号 焦点尺寸 胶片规格 胶片牌号 缺陷及返修情况说明 1. 本台产品焊缝质量符合 级的要1. 本台产品返修共计 处,同一处最高返修次数 次。 求,结果合格。 2. 超标缺陷部位返修后经复验合格。 2. 检测位置及底片情况详见上图或焊缝射3. 返修部分原缺陷情况见焊缝射线检测底片评定表。 线底片评定表及射线检测位置示意图(另附)。 报告人(资格) 年 月 日 审核人(资格) 年 月 日 监督检验员确认 年 月 日 无损检测专用章 年 月 日 器材及参数 增感方式 L1(焦距) 透照方式 管电压 曝光量 象质计型号 射线检测技术 要求丝号 冲洗条件 显影条件 技术条件 标测标准 合格级别 检测比例 底片黑度

报告编号:_____________ 产品编号 工件 器材及参数 技术要求 焊缝编号 评定结果 焊缝长度㎜ 最终检测长度㎜ 检测结果 扩检长度㎜ 最终 级别一次返修 部位数长度㎜ 检测结果 1.本台产品焊缝质量符合 级的要求,结果合格。 2.检测部位详见超声检测位置示意图(另附),各部位检测情况详见超声检测评定表。 返修情况 一次返修 部位数(处) 长度㎜ 超次返修 部位数(处) 长度㎜ 备注 检测标准 封头规格 表面状态 检测区域 仪器型号 探头型号 试块型号 耦合剂 扫描调节 检测比例 □水 □机油 □甘油 □工业浆糊 检测工艺编号 投料板厚 材料牌号 焊接方法 坡口型式 检测方法 评定灵敏度 扫查方式 表面补偿 检测面 合格级别 级 dB dB ㎜ (级) (处) 缺陷返修情况说明 1.本台产品返修部位共计 处,同一处最高返修次数 次。 2.超标缺陷部位返修后经复验合格。 3.返修部位原缺陷情况见焊缝超声检测评定表。 报告人(资格) 年 月 日 审核人(资格) 监督检验员确认 年 月 日 无损检测专用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报告编号:__________ 制造单位 产品编号 封头规格 检测部位 渗透剂种类 器材及参数 技术要求 序 号 检测部位缺陷情况 检测结论: 1.本产品符合 标准的要求,评定为合格。 2.检验部位及缺陷位置详见检测部门示意图(另附)。 报告人(资格) 年 月 日 审核人(资格) 年 月 日 监督检验员确认 年 月 日 无损检测专用章 年 月 日 焊缝 (工件) 部位 编号 缺陷编号 缺陷类型 缺陷迹痕尺寸㎜ 性质 缺陷处理方式及结果 打磨后复检缺陷 痕迹尺寸㎜ 性质 补焊后复检 缺陷 痕迹尺寸㎜ 最终评级(级) 渗透剂 清洗剂 材料牌号 表面状态 检测方法 乳化剂 显像剂 渗透时间 乳化时间 显像时间 合格级别 检测工艺编号 工件 渗透剂施加方法 □喷 □刷 □浸 □浇 乳化剂施加方法 □喷 □刷 □浸 □浇 显像剂施加方法 □喷 □刷 □浸 □浇 工件温度 检测比例 检测标准 ℃ 对比试块类型 □铝合金 □镀铬 级

报告编号:__________ 产品编号 工件 封头规格 检测部位 器 材 及 参 数 技术要求 仪器型号 磁粉种类 磁县液浓度 磁化电流 磁化时间 检测比例 检测标准 焊缝 序 (工件) 部位 号 检测部位缺陷情况 检测结论: 1.本产品符合 标准的要求,评定为合格。 2.检验部位及缺陷位置详见检测部门示意图(另附)。 报告人(资格)

审核人(资格)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监督检验员确认 年 月 日 无损检测专用章 年 月 日 编号 ㎜ 质 编号 类型 尺寸性磁痕尺寸㎜ 性质 磁痕尺寸㎜ (级) 缺陷缺陷磁痕打磨后复检缺陷 补焊后复检缺陷 最终评级 缺陷材料牌号 表面状态 磁化方法 灵敏度试片型号 磁化方向 提升力 触头(磁轭)间距 合格级别 检测工艺编号 缺陷处理方式及结果 N ㎜ 级

报告编号:___________ 材料牌号 工件 材料入厂编号 检测部位 仪器型号 器 材 及 参 数 检测灵敏度 技术要求 检测标准 检测级别 序号 检 测 结 果 检测结论: 1.检测结果符合 级要求的钢板(锻件)编号为 2.检验部位及缺陷位置、缺陷尺寸详见钢板超声检测评定表及超声检测部位示意图(另附)。 报告人(资格) 年 月 日 审核人(资格) 年 月 日 监督检验员确认 年 月 日 无损检测专用章 年 月 日 钢板编号 dB 表面补偿 检测比例 检测工艺编号 缺陷情况 评定级别(级); 备注 探头型号 试块型号 试块厚度 钢板炉批号 钢板规格 表面状态 检测方法 扫查方式 扫描调节 ㎜ 藕合剂 □水 □机油 □甘油 □工业浆糊 dB ㎜

产品编号: 序号 焊缝编号 底片编号 相交焊缝接头 底片黑度(D) 像质指数 板厚(㎜) 缺陷性质及数量 评定级别(级) 一次透 照长度(㎜) 备注 初评人(资格) 年 月 日

复评人(资格)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