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十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十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来源:筏尚旅游网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精练(十七)

第十七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南京模拟)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图)。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 ( )

A.仁政 B.为政以德 C.兼爱、节用 D.克己复礼

2.(2012·苏州调研)“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3.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

1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4.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下面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①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②感叹人性本恶

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5.(2012·泰兴调研)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6.(2013·淮安模拟)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

2

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心即理也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7.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这里的“”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9.(2012·盐城一模)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3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11.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12.(2013·镇江模拟)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 ②黄宗羲强调民本 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

④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A.①③④ B.①②③

4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3·南通一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再答常乃德〈古文与孔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仁”。(4分)

5

(2)分别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指出其理论依据。(8分)

(3)据材料四,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价值作出了怎样的评论?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评论的合理性。(8分)

14.(2012·南通二模)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给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以重大影响。当今社会生活中,还有不少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传统社会心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

——《鲁迅全集》第1卷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孔子《论语》

多芷者厚亡,步高者易踬。故贵不如贱之常安,富不如贫之无虑。

——《菜根谭》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意事来,治之以淡”。

——《增广贤文》

材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6

材料三 原始儒家的君臣观中存在一些明显消极的因素,他们虽然在理论(人性论)上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却没有推而广之于政治层面,承认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他们没有否定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君臣、君民之间的从属关系。

——邵汉明《儒家哲学智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有哪些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传统社会心态? (4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中国传统社会心态和传统文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前营建社会积极心态和创造先进社会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意思是希望恢复西周

7

化的成因。

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保守的方面,D不符合题意,A、B、C都能体现重视民生的意思。故选D。 2.【解析】选C。《春秋》是儒家经典,‚不知《春秋》,不能涉世‛说明了儒家思想关注社会现实,C正确。A在材料中看不出,B是道家研究的范畴,D属佛家思想。

3.【解析】选A。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家从‘一夫’出发‛是指法家从君主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是指为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误区警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时代的产物,也使得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决定了各个流派必然要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不同利益。但它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百家争鸣‛有本质的区别。

4.【解析】选A。 由‚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可知,其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服从,故①错;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故②错;材料中未体现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③错。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可得出④正确。答案为A。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①中人文主义精神强调的是注重人,在汉代儒学中没有提及相关内容。‚民本‛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有体现,‚君本‛思想在汉代儒学的体现是‚君权神授‛思想,这是汉代儒学为适应‚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而进行的发展,故②③正确。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都是维护统治者统治的工具,

8

故④错误。

6.【解析】选C。本题易错选D,实际上通过对以上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朱熹并非反对人的所有欲望,而是反对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故正确选项为C,而不是D。A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故排除。

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天良‛的含义,再结合王阳明的思想进行分析比较。

【解析】选D。雍正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道德标准,即‚天良‛,每个人做事应符合自己心灵深处的‚天良‛。这与王阳明的‚致良知‛观点一致。

8.【解析】选C。本题考查明清思想活跃的局面。从材料的时间信息明清之际可排除A、D,此时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虽然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评,但他们并未脱离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故选C。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李贽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这种‚离经叛道‛是对正统儒学权威的挑战。故选D。A不正确,李贽并非彻底否定孔孟之道;李贽并没有倡导君民共主,可排除B;李贽批判道学家而不是批判道家学说,排除C。 10.【解析】选B。从材料中的‚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可见A正确;‚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9

此处的学校是一种议政咨询机构,可见C、D正确。黄宗羲并不主张废除君主制度,并没有提出新的近代社会方案。故选B。 【误区警示】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绝不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1.【解析】选D。顾炎武认为‚凡文之不关乎„„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研究学问应关心当务之事,关心国计民生,这就是经世致用的主张。

【变式备选】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哪种思潮(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考据学 D.经世致用之学

【解析】选D。题目中的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均是实用科技,因而与经世致用之学相符。

12.【解析】选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表明董仲舒神化君权,‚天下为主,君为客‛表明黄宗羲强调民本,‚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不能体现③,而三者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13.【解析】第(1)题关键是读懂材料;第(2)题的理论依据分别从二程和王阳明对理的认识角度考虑;第(3)题注意陈独秀对孔教、孔子

10

的区别对待以及对孔教在古代、近代不同作用的评价。 答案:(1)待人宽容;推己及人(帮助别人)。(4分) (2)主张:材料二,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级名分。 材料三,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4分) 依据:二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存在于万物之中。 王阳明,心外无理,理在心中。(4分)

(3)评论:认为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是有价值的;但是在现代却成了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2分)

合理性: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4分)宣扬封建纲常伦理,压制人的自由发展,维护统治,不利于近代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2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分析材料一中的天命思想、等级观念、中庸思想等;第(2)题有求知、进步、好学、诚信等传统文化内容;第(3)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主奴等级;尊天认命(宿命);知足乐世;中庸忍让。(4分) (2)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6分)

(3)小农经济盛行;长期的君主统治;儒家思想控制。(4分) (4)发展市场经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善于对待传统文化和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6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1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