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星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 , 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注,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東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 (2)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________。它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想象ー下,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 云彩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 【答案】 (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水洼;镜子 (3)高山 ;骏马 ;巨人
【解析】【分析】(1)寻找文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写出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水洼 ;镜子 (3)高山;骏马;巨人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写想象内容注意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héng kuà)________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shè jì)________,在建桥史上是一个(chuàng jǔ)________,既减轻
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上写词语。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的第二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好在哪里?请分别用双横线和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5)“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 )
A. 拱手; B. 肩膀向上耸;
C. 向外钻或顶 D. 建筑物上呈(chéng)弧(hú)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侧低。
【答案】 (1)横跨;设计;创举 (2)赵州桥非常雄伟。 (3)举数字
(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D
【解析】【分析】(1)回忆原文可知,语段描写了赵州桥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还配有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筑史上是一个创举。
(2)语段描写了赵州桥很长、很宽。第一句话总写赵州桥的特点,是语段的中心句。
(3)“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里面有具体的数字,所以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阅读可知,语段先介绍了桥长和桥宽。接着介绍了桥洞的奇特设计,这中奇特语段中有具体的描述,那就是“这种设计”指代的内容。好处则是“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部分内容。
(5)拱,指两手相合、环绕、建筑物成弧形的等。“拱形” 就是弧形结构。
故答案为:(1)横跨、设计、创举(2)赵州桥非常雄伟。(3)举数字(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5)D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读、拼写能力。先读一读语段,回忆原文内容,看缺少了哪些词语,然后结合音节的声调、声母、韵母确定具体是哪些词语。注意“横”属于多音字。
(2)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辨析能力。说明文一般是围绕说明对象的某个特点组织材料的。读一读语段,看哪句话包含说明对象,还总写了它的特点,那么这句话就是语段的中心句。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找到这段话的第二句,看有没有具体数字、具体事例、引用的名人名句等说明方法的标识,然后具体分析判断即可。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提问,“这种设计”指的是前面描述的那种设计情形;“这种设计的好处”应该是在后面进行了描述。
(5)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汉字一般都有好几个义项,在不同的词语中会表现出来。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拱”有哪几个义项,再对照语境具体确定是什么意思即可。
3.课内阅读。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有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2)这段话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几种动物。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远程—________ 忽然—________ 旅游—________ 一般—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请你简要地写下来。 【答案】 (1)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
(2)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 (3)长途;突然;旅行;普通
(4)旗鱼的背上长着一块长长的翅,就像一面旗。旗鱼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唯一的一种游动不是靠弯曲身体来产生动力的鱼!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故答案为:(1)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2)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3)长途;突然;旅行;普通;(4)旗鱼的背上长着一块长长的翅,就像一面旗。旗鱼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唯一的一种游动不是靠弯曲身体来产生动力的鱼!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相关知识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悄然降临。我们看到秋风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
落。那时,道路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鸟儿为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来回忙碌。
(1)上文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是个________句,请你也来写一句:________
(3)仿写词语: ①金黄色:________ ②翩翩起舞:________
【答案】 (1)树叶;蝴蝶;鸟儿
(2)拟人句;蜜蜂辛勤地在花丛中着采花蜜。
(3)①碧绿色、浅蓝色、淡紫色;②翩翩起舞:依依不舍 勃勃生机 洋洋不睬
【解析】【分析】(1)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把“蝴蝶”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这是拟人句。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①“金黄色”是表示颜色的三字词语。②“翩翩起舞”是AABC式结构。
故答案为:(1)树叶;蝴蝶;鸟儿;(2)拟人句。蜜蜂辛勤地在花丛中着采花蜜。(3)①碧绿色、浅蓝色、淡紫色;②依依不舍、勃勃生机、洋洋不睬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只见满山坡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黄色的花朵,好看极了。野菊花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常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可到了秋天,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们没有迷人的芬芳,更没有富丽华贵的姿色。但它们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腿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顿时觉得清清凉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炎止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前穷人家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外伤,可管用了。外婆又说,野菊花还是一种中药,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居然这么有用。
我回北方上学之前,一下子摘了不少野菊花带回家。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枣茶、绿茶,可从来没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它们平凡、朴素,却又那么顽强。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我愿做一朵小小的
野菊花。
(1)认真读短文,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喜爱——________ 盛开——________ 顽强——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4)读了短文,你知道野菊花有哪些用途了吗? (5)人们需要学习野菊花的什么精神?
6.【答案】 (1)小燕子 (2)乌黑发亮;清亮圆润
(3)秧苗;柔柳;桃花;小燕子
(4)亮晶晶;白花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5)春雨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春雨;烟、雾 (6)窜;掠;跃;射 (7)晴天;活泼;略。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7)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绿莹莹”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从给出的词语“无声无息”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6)考查对动词的掌握,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找出即可。
故答案为:(1)小燕子(2)乌黑发亮;清亮圆润(3)秧苗;柔柳;桃花;小燕子(4)亮晶晶;白花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5)春雨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春雨;烟、雾;(6)窜;掠;跃;射(7)晴天;活泼;略。
【点评】(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7)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7.【答案】 (1)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也比喻一下子领悟了某个道理。
(2)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把书放在锅里煮;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透。;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
(3)读很多书,写文章时就能才思敏捷,把文章写得特别生动。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也比喻一下子领悟了某个道理。 (2)①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②把书放在锅里煮;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透;③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3)读很多书,写文章时就能才思敏捷,把文章写得特别生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8.【答案】 (1)jiàng;jiē
(2)猎人不知道它是神鸟,把它当成了凶禽 (3)人们非常害怕
(4)在正月十五日,人们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解析】【分析】(1)降,读 jiàng 时,意思是落下;读 xiáng 时,意思是投降、使驯服。
结,读 jié 时,意思是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读 jiē 时,意思是长出(果实或种子)。
(2)不知情,根据文章内容,是指猎人不知道那是一只神鸟,反而把它当成凶禽射死了。
(3)从响雷、不知如何是好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害怕。
(4)成功,根据上下文,是指人们通过爆竹、张灯结彩等形式制造火灾的假象骗过天帝,保全了生命安全。
【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所以根据词义判断读音很有必要。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词语的基本义在语境中会有具体的体现。比如,不知情,在选文中指猎人不知神鸟的真实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理解句子指的是把握作者的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意思,或者想要表达出人物的思想、行为、感情
(4)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既要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也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以及特殊含义,这样才能明白词语的表达意义。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都给。”“买去。”季先生发话说:“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获是无价之宝。”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他也一笔一画地签了600本。
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在掏名片准备递给季老的一刹那,季老就站起来,弯腰等着。白岩松掏名片的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后两次采访季羡林时,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做人做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划线词语“架子”的意思是( )
A. 由若干材料纵横交叉地构成东西,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或安装工具等
B. 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C. 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D. 架势、姿势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季羡林外貌的句子。
(3)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季老是个( )的人。(多选)
A. 生活简朴 B. 平易近人 C. 关心青年人成长 D. 待人接物周到有礼
【答案】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C;(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4)ABCD
【点评】(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怎么去奶奶家 我们怎么去奶奶家?
是骑自行车 还是坐火车 或者乘公交车 还是坐飞机?
当然了,要是我们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就会骑着驴或者马
去看望奶奶 要是我们生活在未来 我们就可以坐火箭去 顺便在我们的太空服口袋里 装一颗星星送给奶奶 怎么去奶奶家? 我们还可以坐轿车去 不过我们还是走着去吧
奶奶就住在 马路那头的 另一个街区里
(1)奶奶家离“我们”________(远 不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________”画出来。
(2)“我”想了哪些去奶奶家的方法?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不远;奶奶就住在马路那头的另一个街区里
(2)很久很久以前,可以骑驴或者马;未来,可以坐火箭;现在,可以坐轿车和走路。
(3)“我”是个有奇思妙想的孩子。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不远、奶奶就住在马路那头的另一个街区里 (2)很久很久以前,可以骑驴或者马;未来,可以坐火箭;现在,可以坐轿车和走路。(3)“我”是个有奇思妙想的孩子。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