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交官系列课程
外交家风采
教学目的:了解几个著名的外交家故事,了解外交人员的自身条件、交际能力与业务技能,认清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了解外交家故事,认清自己努力方向。
教学难点:对外交家素养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 介绍课程体系
我是外交官课程不仅是七年级的社团课,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小学部、初中、高中同时开课。本学期的课程主要由外交家风采、外交礼仪、演讲与口外、英语口语交际四部分组成。旨在提高同学们的比阿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第二语言驾驭能力以及灵敏的反应能力;教育学生们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尊重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养成他们的地球公民意识和素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
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二、 活动开展:“比一比,谁能让同学们最快记住我”。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同时比赛哪位同学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最有个性的介绍自己,教师趁此了解各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兴趣爱好。
三、 活动布置:我最喜爱的外交家
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同学选择一位最喜欢的外交家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应包含三部分内容:1.外交家事迹。2.为什么我们组选择这位外交家。3.我们应该向他/她学习什么。
准备时间为一周,要求必须制作ppt
【第二课时】
活动展示:我最喜欢的外交家
各组轮流展示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同时总结外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同学们今后的努力指明方向。
1、一般来讲,重视交际、善于沟通、待人友善这三点,可以说是对于外交人员的基本要求
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好本职工作的外交人员来讲,要做好交际工作,首先就必须从思
想上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真正地重视交际,才能够认真地对待交际,并自觉自愿地做好交际工作。外交人员积极地参与交际活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获得于己有益的信息,同时向交往对象传播必要的信息。外交人员应当明确的是,在外交活动中结交朋友、广交朋友,是自己的一项重要使命。
外交人员要真正做到善于沟通,应当努力学习有关沟通的技巧,并且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积极培养沟通的能力。不掌握沟通技巧,就难以实现双向沟通;而不积极进行实践,就难以提高沟通能力。
待人友善,通常都会作为对外交人员的主要要求之一。要求外交人员待人友善,是为了使其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而要达到这一标准,则要求外交人员在人际交往中,必须真正做到待人热情、友好、平和、宽容。
2、与其他职业相比,在业务技能方面,对于外交人员往往有着较高的要求。
1)擅长口才:纵观古今中外外交史,大凡功成名就的知名外交家,无论是富兰克林、梅特涅、俾斯麦、李维诺夫、丘吉尔、基辛格,还是苏秦、张仪、诸葛亮、周恩来、陈毅、乔冠华,无一不是擅长口才之人。客观地讲,擅长口才,是每一位外交人员均应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
2)掌握好外语:古希腊外交家德谟斯芬说过:外交官没有战舰、没有重兵、没有碉堡,他们的武器只是语言和机遇。外交活动中,一名外交人员不懂得外语,往往就会无形之中为自己平添许许多多的麻烦。
3)精通文史。主要是要求外交人员真正多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知
识,努力做到博古通今。对外交人员而言,精通文史,至少可以发挥下列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品位,使个人的文化素质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二,有助于开阔个人的眼界,使自己进一步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其三,有助于汲取历史经验,鉴古知今,更好地开展外交工作。
4)熟悉经贸。无论具体分工如何,外交人员都要尽一切可能学习经贸知识,尤其是熟知有关经贸方面的国际惯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外交人员所掌握的经贸知识应当多多益善。
外交礼仪
教学目的:建立外交礼仪的理念,掌握外交礼仪操作准则,提高个人素养。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礼仪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外交礼仪操作准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人无礼则不德,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一、礼仪和外交礼仪。
1、礼仪
礼?敬人也。
仪?表现形式。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是约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 的习惯做法。 礼与仪是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
礼仪的核心:
礼—尊重的原则:
“三A”规则:第一个A(accept)接受对方。第二个A(attiention)重视对方。第三个A(admire)赞美对方。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乔治·枚奥
兔子钓鱼
第一天,兔子钓鱼,空手而归;
第二天,兔子钓鱼,一无所获;
第三天,兔子钓鱼,鱼蹦出水面说: “?”
“你再用胡萝卜做诱饵,我一巴掌打死你兔崽子”。
仪—规范性原则。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
2、所谓外交礼仪,就是人们在涉外交往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标准化、正规化的做法。
二、外交礼仪的内容
日常交际礼:
衣着服饰礼仪——涉外人员应当使自己的衣着得法,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搭配技巧。涉外人员应懂得依照自己所处的具体场合,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服装。公务场合:庄重保守。社交场合:时尚个性。休闲场合:舒适自然。涉外人员应当使自己的衣着得法: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正确方法。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搭配技巧。
仪态举止礼仪,
交谈的礼仪——外事活动七不谈:不泄露国家机密与行业机密,不对自己国家、民族或政府横加非议,不对交谈对象的内部事务随意干涉,不对他人说三道四,不宜涉及格调不高的话题,不宜议论交谈对象本人的弱点、短处,不宜触及有关交谈对象的个人隐私。渡边淳一写道:在美国如果称呼不认识的老年妇女为“老奶奶”,对方是不予理睬的。如果你还继续这样称呼对方的话,还会挨对方的白眼,并且被告知:“我的名字不叫老奶奶!”若是碰上一个爱讽刺挖苦的人,说不定还要挨数落:“我可没有像你这样的孙子。”
宜涉及的交谈内容:交谈双方所正式拟议的内容,有助于对方进一步了解我方情况的内容,对对方的国家、民族及本人表达敬意的内容,对方本人确有所长的内容,举世公认的格调高雅的内容,人人欢迎的轻松愉快的内容。
“如何说”注意的问题:第一要细语柔声。第二要善于跟交谈对象互动。第三要尊重对方:四个“不”。 不打断对方,不补充对方,不纠正对方,不质疑对方。
外交仪式礼仪:
迎送仪式,
庆典仪式,
宴请、凭吊和慰问,
授勋仪式,
谒陵仪式,
签字仪式,
会谈仪式
外交标志礼仪:
国旗仪式,
国徽仪式,
国歌仪式
三、外交礼仪的通则
维护形象原则
热情有度原则:把握好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第一,关心有度。不影响对方的个人自由,不令对方感觉不便,不使对方勉为其难。第二,批评有度。批评的内容,批评的方式,批评的场合。第三,距离有度。私人距离,社交距离礼仪距离,公共距离。第四,举止有度。不要随意采用某些过分热情的动作,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第五,交往有度。不妨碍对方的工作,不妨碍对方的休息,不妨碍对方的生活。
谦虚适当原则:要善于肯定自我,要展现自己的实力,要突出自己的业绩。 “伟大就是伟大,不凡就是不凡,没有必要过分自我贬低。” ——德国·叔本华
尊重隐私原则:尊重所有人的隐私,主动回避与他人隐私相关的问题。主动保护隐私。涉外隐私九不问:其一,收入支出。其二,年龄大小。其三,恋爱婚姻。其四,身体健康。其五,家庭住址。其六,个人经历。其七,信仰政见。其八,所忙何事。其九,生活习惯。
入乡随俗原则
以右为尊原则
规格对等原则
仪式从简原则
内外有别原则
女士优先原则:尊重女性,照顾女性,体谅女性,保护女性
求同存异原则
讲究次序原则
实例解析:
中国一位青年妇女在美国,身上穿着一件漂亮的服装。当别人对她说“你这件衣服真雅致,颜色美极了”。这位中国青年妇女很高兴,但有些不好意思,就按中国习惯回答说:“这是件普通的衣服,我在中国国内买的”。
一位中国学者刚到美国,到一所大学去参加招待会。女主人是他的老朋友。两个人正在谈话,女主人的一个熟人走过来。她对那个人说:“罗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陈先生,他是杰出的物理学家,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陈先生同刚走过来的人握手,看看女主人,笑着说:“您说的话叫我脸红呢,还是跟他说您只是开了个玩笑吧。”
在这两个例子里,两位中国人的回答都可能被人误解。别人也许以为青年妇女的回答是说对方不识货,对一件普通衣服如此大惊小怪,可见美国妇女鉴赏能力有问题。那位姓陈的物理学家的回答,如果不是带着笑,别人可以认为他的意思是:“你这么说,不过是表示客气,不是真心话。”第一例中说对方鉴别能力差,第二例中说女主人言不由衷。二者都有责备赞扬者的意味,说话人的意图和所传达的信息之间有很大差距。
四、外交礼仪的意义
在国际交往中,礼仪不仅是一个人内在素养、文明程度的反映,更是关涉国家尊严、民族利益的大事,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民素养与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准。遵守国际礼仪,是我们走向世界与国际社会交往必备的一种素质。对我们在国际社会中展示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作用等诸多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 讲好礼仪塑造领导者良好形象
(一)讲好礼仪是展示领导者美的风度,提升领导者威望的重要
途径之一。举例——周恩来:脸容瘦削,神采奕奕、双目炯炯。目光:坚定又安详、谨慎又充满信心。穿着:简单朴素,优美。举止:娴雅庄重、外驰内张、钢铁般的自制力。
(二)讲好礼仪是领导者事业成功的条件之一。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
(三)讲好礼仪可以进一步展示领导者所在组织的良好 形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