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27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超越遏制
正确答案:1989年布什政府上台后,针对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苏联、东欧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超越遏制”的外交新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实行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促使苏联削减军事力量和国内政治“多元化”,最终把苏联融入西方社会。与遏制战略相比,超越遏制战略目标更大、空间更广手段更多。 涉及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 【占田制】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通史真题;苏州大学2014年中国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正确答案: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又称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把占田制和田税制结合在一起,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课田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占田数是国家准许农民占有田地的数量,课田是国家征收田租亩数,每亩纳粮八升。晋武帝的占田制是以西周的井田制为模式的,在当时的土地私有制下是行不通的,其限制兼并的用意也难以实现。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3. 【陆九渊】清华大学199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
正确答案: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对理的理解与朱熹不同,主张“心即理”,因而有心学之称。陆九渊把儒家思孟学说和佛教禅宗思想结合起来,并承袭和发挥了“天即理即心”的观点,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明代王守仁发展其学说,遂形成陆王学派。其著作有《象山先生全集》,后经整理为《陆九渊集》。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4. 府兵制
正确答案:府兵制创始于西魏、北周时期。当时的府兵是职业兵,兵士皆人军籍,不属州县地方管辖,家属亦随营居以编为军户,不属民户。开皇十年(590),隋文帝改革府兵制,令军人除原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又与家属都属州县,编人民籍,与一般民户同样依均田令分得田地。军人有较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时生产,每年轮番应征宿卫。这样就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形成了兵农合一的新制度。唐太宗时期,府兵制发展到极盛期,于全国各地设置折冲府。统军改称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府兵平时耕种,战时出征,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军费开支,又防止了将帅手握重兵、专权跋扈的弊病。唐玄宗时期,府兵制遭到破坏,代之而
起的是募兵制。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
5. 难陀王朝
正确答案:古印度摩揭陀的王朝。据《往世书》中记载,难陀王朝的创建者是摩诃坡德摩.难陀。他篡夺了摩揭陀国卡拉索卡的王位,创建了难陀王朝,建都华氏城。摩诃坡德摩.难陀先后占领了羯陵伽、拘萨罗、俱卢、迦尸等国,将印度的大部分领土统一在单一的王权之下,可算是印度史上第一个帝国建造者。公元前324年被孔雀王朝的创造人月护王所推翻。 涉及知识点:古代印度文明
6. 【五四运动】南京大学2002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真题:黑龙江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
正确答案:1919年的5月4日.北京发生的以青年学生的学牛运动为主,以及市民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事件起因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当时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学生们要求惩办的官员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相继被免职。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合约上字,“五四运动”对我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
7. 利玛窦
正确答案:明朝,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万历十年(1582),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到澳门,在广东、南京、南昌、苏州等地传教。1600年,他同宠迪我由南京来到北京,向明神宗进献天主像、圣母像、圣经、十字架、万国地图、自鸣钟、西洋琴等诸方物。神宗大喜,令利玛窦在北京宣武门内居住,并允许设堂传教。利玛窦在北京生活10年,根据中国的情况,开创新的传教方式,取得了很大成功,教徒增至数万。他于59岁病死后,葬于北京阜成门外滕公栅栏,后发展为北京传教士公墓。利玛窦以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传教的门径,由于这些科学知识有实用价值,可补中国之不足,因而得到了官府和士大夫们的信任。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8. 【《凡尔登条约》】2007年历史学统考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世界史真题;云南大学2016年世界史基础真题
正确答案: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的条约。查理曼死后,帝国趋于解体。查理曼的三个孙子为争夺帝位,进行混战。843年三人在凡尔登缔结条约,约定罗退尔承袭皇帝称号,并分得意大利以及莱茵河和罗讷河沿岸地区;秃头查理分得莱茵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来法国、
德国和意大利政治版图的基础。 涉及知识点: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9. 郑国渠
正确答案: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的修建本来是其他诸侯国削弱秦的一项计策,但此后秦国的关中地区变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解析:郑国渠是先秦时期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考生需注意先秦时期农业技术,尤其是水利灌溉,冶铁等技术的进步对农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 知识模块:综合
10.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正确答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全名《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简称《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10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欧洲共同体的首脑会议上通过,规定了实现欧洲联盟的目标和步骤。1993年10月各成员国最终完成批准程序。在“欧共体”第十次特别首脑会议上宣布该条约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生效。
解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为欧洲联盟实现统一货币规定了时间表,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增强了欧盟的整体实力,使欧盟在国际格局中成为强大的一级。 知识模块:世界近现代史
11. 【军财抱合】
正确答案:二战前日本军部与资本家的联盟。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持续萧条的日本经济遭到新的打击。为了摆脱危机,日本统治者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于是,通货膨胀与军需相结合,形成“军需通货膨胀”,财阀与军阀进一步结合,称作“军财抱合”。军需通货膨胀政策是日本法西斯构筑“总体战”体制的组成部分,日本民间企业被加速纳入军事轨道。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
12. 【《蒙巴顿方案》】武汉大学2003年世界史真题
正确答案:1947英国政府制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两国均获自治领地位,各土邦可自己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7月,英国国会通过《印度独立法》。8月印巴分别成立自治领,正式实行分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不过《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
13. 冷战
正确答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两方都尽力避免发生一场全面的“热”战。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直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德国可以算是冷战中最主要的争端焦点,特别是柏林。“冷战”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遏制、破坏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的一种重要手段。 涉及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14. 《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正确答案:英国学者达尔文的著作。出版于1871年,书中指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从某种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的。 涉及知识点:史前人类
15. 西塞罗
正确答案:西塞罗(前106~前43)是古罗马共和时代晚期著名的政治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生于骑士家庭。公元前63年任执政官。恺撒死后热衷于恢复共和政体,发表反安东尼演说14篇。后三头同盟成立时被杀。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国家篇》和《法律篇》。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是人们在正义的原则和求得共同福利的合作下所结成的集体;君主、贵族和民主三种政体都是单一政体,这三种单一的政体难免会分别蜕变为暴君制、寡头制和暴民制,唯有三种正常政体互相联合而成的混合政体,才是富有协调、均衡能力的理想政体。他认为罗马共和国是最理想的政体。另外,他认为自然法是真正的法律,在他看来,自然法、上帝与理性是同一的,正义、善、成文法均为它们的体现。所有的人在自然法面前都是平等的,但不是财产的均等,而是理性的共有。其思想直接影响过帝国时期的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并进一步影响了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 涉及知识点:古代罗马文明
16. 布匿战争
正确答案: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故得名。布匿战争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前241)的导火线是“墨西那事件”。经过20年的较量,迦太基战败求和,罗马获得了3200塔兰特的赔款和西西里岛以及意大利半岛之间所有的岛屿。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前201),迦太基统率汉尼拔取得了特列比亚河畔战役、特拉西美诺湖畔战役、康奈城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古代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但在札玛城的决战中,汉尼拔战败,迦太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北的全部领土,赔款10000塔兰特。迦太基事实上成为罗马的附属国。第
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经过三年的围攻,罗马最终灭了迦太基。 涉及知识点:古代罗马文明
17. 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
正确答案:1688~1697年法国与英、荷、奥、西等国的联盟进行的争霸战争。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不断扩张领土,对其他国家形成了极大的威胁,成为共同反对的主要对象。1686年,荷兰联合奥地利和布兰登堡组成反法的奥格斯堡联盟,英国、西班牙、萨伏依、瑞典、巴伐利亚、萨克森等随后也加入联盟,法国虽在陆战取得胜利,但海战败于英国,被迫签订《莱斯威克和约》,退回了从西班牙手中夺去的许多土地,其殖民势力遭到打击。英国则巩固了在地中海的地位,并同法国签订了有利于英国的商约。 涉及知识点: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18. 绿营兵
正确答案:绿营兵是清军入关后,收编和新招的汉人部队,因为他们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他们的任务是配合八旗兵拱卫京师和驻防各地。在京师者为巡捕营,隶属步军统领。在各省者,有都、抚、提、镇诸标,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所统辖(抚、提、镇诸标皆受总督节制)。标下设协,由副将统领。协下设营,每营500人,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统领。另外,还有军标(设在四川、新疆,由将军统辖);河标(河道总督统辖)、漕标(漕运总督统辖)等。八旗兵和绿营兵交错分布,既便于防御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又便于八旗兵监控绿营兵。 涉及知识点:明清
19. 胡三省
正确答案:字身之,宋亡隐居,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作了294卷的《通鉴注》。《资治通鉴》内容繁富,需要训释之处较多,胡三省的《通鉴注》是后人读《资治通鉴》必不可少的一部参考书。 涉及知识点:宋辽西夏金元
20. 苏芬战争
正确答案:二战爆发后,苏联致力于巩固西部边防,建立一条东方战线。1939年,苏联建议靠近列宁格勒地区的芬兰边界向北推移20~30公里,苏联以卡累利阿东部两倍于此的领土作为交换,要求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租借芬兰的汉科半岛30年。芬兰政府表示坚守中立立场,拒绝了苏联的建议。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经过3个多月的激战,芬兰战败求和。1940年3月12日,两国签订和约,靠近列宁格勒地区的苏芬国界向北移动150公里,芬兰将苏芬边界中部的一块领土割让给苏联,苏联共获得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外,芬兰以30年为期将汉科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苏联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所谓的“东方战线”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涉及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