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一、填空

1、350÷2,能够读作( ),还能够读作( ),它的商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2、在□÷8=5……□,余数最大是( ),这时的被除数是( );余数最小是( ),这时的被除数是( ).

3、367的4倍是( ),1200是8的( )倍。

4、一个数除以8,商是24,余数是6,那个数是( )。 5、6096÷6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

6、假如被除数是四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至少是( )位数.。 7、算式“◇÷6=13……★”, ★表示的数最大是( ),这时◇表示的数是( )。

二、判定对错

1、一个四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四位数。 ( ) 2、在一道有余数除法中,除数是8,余数最小是0。 ( )。 3、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任何数也得0。 ( ) 4、460÷6的商的末尾一定有1个0。 ( )

5、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或两位数。( ) 三、运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6分)

130×5= 340+600= 900÷3= 3000÷6= 500×9= 700-40= 232×3= 80÷5=

16+16×9= 100-100÷5= 66×0×7= (170-170)×9= 2、竖式运算,选择你喜爱的两道题验算。(20分) 233×5= 8500÷7= 3212÷4= 8003÷4= 1025×8= 6470÷7= 3、脱式运算。(12分) 460-405÷5 32×3+738÷6 742÷7+530×6 900×4-125×8

4、文字题

1、1456是7的多少倍? 2、一个数的8倍是280,那个数是多少? 3、6除726的商是多少? 4、356的4倍是多少?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四、应用题

1. 三年级买回1440个桔子,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有8个组,每个组可分得多少个?

2、元旦节公园运来240盆花,预备摆2行,每行放4个花坛 。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