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筏尚旅游网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6期乡 村 振 兴

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公元勤

(高台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甘肃高台 7343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须农业首先振兴,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实现机械化运作,这是现代农业的保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策。近年来,高台县依托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积极发展农机化事业,有力助推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的实施和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制约发展因素;建议1 高台县农机化发展现状1.1 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升

高台县按照农机装备时刻服务现代农业的思路,加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高效、低耗、智能的农机装备,为高台县的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1]。到2019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33万kW,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0.1%,粮食作物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小麦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5%,玉米机械化水平已达93%,农业生产方式全面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机作业服务范围也逐步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全面拓展到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1.2 农机化作业面积稳步扩大

高台县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供给水平,探索完善全程托管、保姆式、“智慧农机”、全程机械化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引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2019年完成机械耕整地3.59万hm2、机耕率90%,机播种3.13万hm2、机播率78%,机械收获2.27万hm2、机收率5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80.1%。玉米机耕达到96%,机播达到95%、机收获达到77%,全县各乡镇推广应用机械化深松整地3 733.33 hm2,保护性耕作2 800 hm2,秸秆还田面积5 180 hm2。农机作业信息化监测步伐加快,深松深翻作业补助面积信息化监测率超过65%。马铃薯、果蔬、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全县农业机械化全程作业迈出了新步伐。1.3 农机社会化服务取得新成效

高台县通过购机补贴政策倾斜、农业科技示范引导、政府企业上下联动等措施,不断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服务主体。2018年全县农机合作社发展到50个,农机大户达到61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助推器,通过他们,实现了农业机械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同时,围绕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机培训,多元化开办培训班,开展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强化“机艺融合”,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机手。这批新型农机手已经融入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村有力促进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2 制约高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农业生产进入到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机具技术供给,农田农艺配套,政策管理创新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一是

新型农机技术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需求融合不够,群众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思想认识滞后,应用程度较低,存在“人忙机闲”的现象。二是农机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细碎化,田间道路狭窄不平,农机下田作业难问题依然突出,直接影响农机化发展。三是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当前高台县畜牧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为56%,畜牧养殖机械普遍为大型机械,价位高,仅适宜大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大棚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仅限于耕整地等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而这一部分又恰恰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在一定程度制约着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四是农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农机驾驶员持证率偏低。农机监理人员又没有上路权,无法进行日常巡查和纠正违章活动。无证驾驶问题依然突出,为农机安全作业埋下隐患。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增强工作的精准性、协调性和有效性,通过与各个农业口的协调配合,瞄准问题开药方,真正做到“靶向治疗”,紧盯发展目标,寻找办法求突破,释放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潜力、活力。

3 高台县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3.1 不断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深入乡镇村社,通过“科技下乡、现场演示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方式,让广大农户亲眼目睹、亲身体验新型农机具的优越性,从而自发、自觉地应用农机新技术。多方位争取农机推广项目。利用农机化项目资金购置引进先进农机具,组织示范、试验、创新、定型,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经费保障和支持,推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一些不法商贩在农机推广的过程,用劣质机械以次充好,涌入农村,伤农误农,让农民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印象全盘否定,出现敬而远之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农机化的推广应用。对于全县农机销售市场和销售网点,农机监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核检,继续坚持执行好对已销售的农机的回访制度,保证在三包期内农机具的产品质量,对于购机户反馈的问题,要及时上门进行解决。县农机部门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做好全县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经营销售、农业机械租赁公司三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大家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技术协作,让对手就为伙伴,从而使高台县农机资源更为有效地为农民和有农机需求的产业服务3.2 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一是不断壮大农机服务主体。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及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担保政策,探索建立融资租赁模式,政府要为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当好服务员;二是创建全新服务模式。引导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与家庭农场、各类种植大户结对子“联亲家”,在农业产业链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发展、协同发展、良性发展,实现服务主体、经营主体和农业发展的共赢;三是优化服务业态。县农机部门要在有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完善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实现全县9个乡镇的全覆盖,为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

[2]

(下转第11页)

·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6期农 业 装 备

在使用期间的各项性能,以及与农户的生产生活是否完全匹配,若是产生不匹配的情况,需要定制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该种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向农户传授相应的操作常识,保证农户在操作时候的安全性,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针对于农户手中的农业机械设备,若是出现了故障,需要在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对于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以防止耽误农户生产,在维修完成之后,还要对于故障情况进行记录并上报,将此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对于提高农业机械的综合性能具有极大的帮助,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优化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实用性,全面提高当地的农业经济效益。3.4 根据当地情况销售相配套的农业机械

在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于当地的生产情况做出充分的调研工作,并且掌握人们在生产中经常用到的生产方式,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向人们提供更加适宜当地使用的农业机械。所以,工作人员需要事先做好实地勘察工作,查看在当地可以使用何种类型的农业机械,以及本身品牌的农业机械到了当地能否完全适用,若是在不适用的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改善,例如对于本身的农业机械进行改造。同时在销售的过程中还要想农户说明农业机械的使用方式以及保养要点,并且向农户介绍我国在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提高农户在购置农机期间的满意程度。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可以使我国的农村地区实现大面积农机化,并且优化农户生产方式,为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占比,全面助力我国机械化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德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探讨[J].农

业开发与装备,2017,(4):109.

[2] 王东兵.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探讨[J].农

机使用与维修,2019,(6):34.

[3] 朱峰哲.乡镇农机站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建议与对策[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8):64.

(上接第7页)

服务;四是提升服务效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零距离沟通优

势,建立全县农机互联网应用平台,使服务与需求信息能通过服务平台及时送达对方,进而提高农机服务效率。3.3 努力培育新时代农机人才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发展,以用为本、质量为先,创新机制、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农机人才整体素质,抢抓农机手冬闲时节,开展农机安全政策法规、互联网应用以及农机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让过去培训的一些老机手更换新知识,了解新技术、适应新形势。同时,要立足全县实际,积极争取项目援助,分批次、有计划的组织热爱农机事业的人才,尤其是年轻农手机到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运用超前进的地区如山东、河南等地以及先进农机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一方面提供了农机手与外界进行技术交流合作的机会,同时也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提振了发展农机事业的信心。二是营造良好的农机事业发

展环境,提供农机队伍建设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在执行好现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调研,健全完善农机工作领域的体制机制,逐步规范农机工作者的权力和义务,不但使农机工作有法可依、工作有序、整合有规,而且还要创建必要的权益保障机制,使农机工作者要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重点,加强农机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快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层从业人员再教育协调发展、有序衔接的人才队伍体系,全面开创农机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东峰.创新农机推广思路服务现代农业建设[J].吉林农业,

2017,(16):109.[2] 巴拉提·阿斯木,袁晓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农机购置补

贴政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1,(1):29-33.

(上接第9页)

针对农业机械设计数据缺乏,以及产品质量不足等现象,通过土

壤—机械—作物系统的规律,以及相关装置技术的研究,重点分析构建基于网络化的农田土壤力学参数和农业机械物理特性指标、农业机械荷载及结构力学、工程材料和农业机械通用组件数字化设计数据库等,以此来为农业机械智能化的设计基于支持。2.3 将知识重用作为动力的建模技术

以农业机械生命周期为角度,做到多系统、多层面、多环节的数据共享以及知识重用所需集成的产品建模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建模技术有本体建模和MBD技术建模等,在航天、船舶中都有着普遍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化设计和智能化生产的契合程度,特别是MBD技术,有效改善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模式,确保设计数据的可靠性,降低了针对其他信息的依赖性,促进了产品设计、产品加工与制造、产品销售的进一步交流。所以,农业机械生命周期视角下,开发农业机械产品TDP,以及拥有统一化设计理念的农业机械产品模型,利用知识重用和生命周

期流程的集成,以及信息共享则是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未来主要的研发方向[2]。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农业机械,通过将先进智能化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充分融合,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的功能性与效率性,推动了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针对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至关重要,决定了未来农业机械的发展,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岳峰,傅生辉,毛恩荣,等.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技术发展现

状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19,50(9):1-17.

[2] 陈福云.农业机械智能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农业科技与装

备,2018,(5):78-79.

·1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