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0-01-19T09:59:29.373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上供稿 作者: 蒋开屏 黄秋枫
[导读] 与核心主城区相比,重庆近郊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相对比较落后,但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重庆北碚乡村嘉年华的思考蒋开屏 黄秋枫
(1.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80032.重庆市北碚区地方税务局重庆400700)
[摘要]与核心主城区相比,重庆近郊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相对比较落后,但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结合北碚区乡村嘉年华的案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主城近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完善我市近郊区乡村旅游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促进主城近郊区经济发展作了探讨。[关键词]乡村旅游 SWOT 主城近郊区 乡村嘉年华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加之紧张而快捷的城市生活节奏, 都市的喧嚣和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愿意利用节假日走出城市, 走进宽敞舒适的农家小院,呼吸清新自然的田园气息,品味纯朴宁静的乡村风情,享受快乐单纯的农家生活,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调节自己的身心。而从2008年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调整后,一年中除 “十一”和春节这二个大假外,更多是“三天小长假”,还有50余个周末假期。对这些假期,特别是短期假期的利用,人们更希望参加一些近距离的旅游活动,避免在来回路途中耗去宝贵的假期时间。因此,乡村旅游逐渐成了很多游客的首选。
一、重庆主城近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地理优势
2、旅游资源优势。 (二)劣势分析
与全国发展较早的其他省市相比,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基本上是以农业产业为主的乡村旅游, 即农业旅游。主城近郊区由于交通便利,打造出了一些不错的乡村旅游地如缙云山的金果园和南山的“泉水鸡”一条街等。但是总的来说,我市的乡村旅游产品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去年趁着闲暇时间,走访了一些近郊区乡村旅游代表景点,观察乡村旅游地所处的区位、自然环境、设施设备和项目活动,并亲身体验;对部分经营者和旅游者等不同群体进行了走访调查,询问情况和了解感受,发现阻碍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质不高,无特色,无品味。不论是缙云山的金果园还是南山的“泉水鸡”一条街,其主要形式仍是农家乐,而且大多数农家乐产品雷同,品位不高, 特色不鲜明,无外乎就是吃农家饭、打牌、卡拉OK、烧烤等。
2、布局散乱,交通不便捷。许多乡村旅游的景点未经统一规划,依势而建,处于公共交通覆盖网络的死角,这给当下很多没有私家车的旅行者带来了不便。
3、环境脏乱差。许多乡村旅游景点存在着“脏、乱、差”的问题,开发过程中城市化、庸俗化、商业化现象严重,使旅游者找不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
4、基础设施差。尽管相关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重庆许多乡村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 5、宣传力度不够。资金劣势可以说是阻碍我市乡村旅游的最大瓶颈。尤其是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区,既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
(三)机会分析 1、的支持
重庆作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正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这过程中,市高度重视对周边旅游的开发和运转,把乡村旅游作为重庆的旅游品牌之一重点打造。去年,重庆市 “2008乡村旅游年”的主题。前不久出台的《重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中,也提到要“鼓励国内外资本参与三峡和渝东北、渝东南等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加快建设旅游码头、机场和通往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高速公路,为旅游业大力发展打好基础”,这些新的实施将对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旅游观念的改变
时下,人们的旅游观念正悄然改变,奔波于各著名景点‘走马观花式’的大众化‘假日赶集’逐渐降温,逸情山水与运动健身相结合的个性化‘亲近自然’成为时尚。 3、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重庆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做出新的调整,第三产业不断走强。重庆近郊区经济的发展中,旅游产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威胁分析 1、环境污染问题
城乡一体化进程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破坏和污染成为破坏重庆近郊区乡村旅游形象的罪魁祸首之一。尽管重庆市为改变生态环境质量,做了极大的努力,但达到环境优美还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 2、产业效益问题
乡村旅游理应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源和加速器, 但目前,重庆市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还不高, 产业效益不高,所占比例偏低;乡村旅游经济联动效应不明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不够充分。 二、我市近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美丽乡村嘉年华”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重庆市民已不满足于仅能提供食宿的“农家乐”饭店,重庆市着力对传统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形式进行改造,打造出以“美丽乡村嘉年华”游乐园为代表的高水平乡村旅游景区。其集民俗文化观赏、民间游戏娱乐、乡村风情体验、特色厨艺和民间工艺品展示为一体受到了欢迎。
(一)“美丽乡村嘉年华”的概况
“美丽乡村嘉年华”位于北碚区静观镇双塘村,是“美丽乡村休闲谷”的功能组团之一,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开发建设资金逾3亿元人民币。“美丽乡村嘉年华”是一项集休闲、度假、会议、体验型于一体的新乡村旅游项目,以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为主导,以山地农科城的种植基地为依托,以乡村风貌为特色,集高新农业展示、新产品引进、乡村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是以5000年农耕文化为基础,以体验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为主要内容的农俗主题园区。 (二)“美丽乡村嘉年华”模式特色 1、景区布局有特色
北碚“乡村嘉年华”在景区布局方面做得不错:乡村旅游住宿等建筑与农村整体氛围和谐统一;园内的农村家常便饭体现了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让游人充分感受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 2、配套服务功能完善
“乡村嘉年华”精心营造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体验乡村诗意生活、文化空间的田园逸居;设施完备的生态度假酒店,拥有众多花卉主题套房,一个套房蕴涵一个花意;还有大型会议中心、宴会厅、露天观景茶楼、娱乐包房等,可充分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享受需求;新农村建设展览馆、风情食街、生态停车场等多个综合接待服务区域为游人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3、突出展现乡村文化
为了让旅游者全面而深刻的感受到乡村文化,“乡村嘉年华”通过宏大而庄严的祭天仪式展现对农耕文化的理解;设置风车、石磨、手推水车等多样多样农业生产用具的展示,配合对古老的农业文化和农业历史的解说,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卖点;在民俗节假日内开展主题游园活动等等。 4、以感性营销为支点
“乡村嘉年华”试图寻找导致消费者情感变化的敏感点, 并激发其积极的情感, 使消费者的求美心理和浓郁的人情味都得到满足。 5、以体验营销做支撑
“乡村嘉年华”很好地利用了时下流行的体验营销的模式,以消费者的体验为中心,注重消费过程中的经历对感觉、内心和思想的触动, 从而把企业、品牌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舂米、打麦、摇纺车、推石磨等多项体验活动;参与原汁原味的生产作坊,亲身体验米酒、豆花、面食、酱菜的生产过程,让游人全方位体验巴渝五千年农耕文化之精髓。 三、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促进近郊区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
我市近郊区乡村旅游依托于主城,同时又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乡村旅游地。如何完善我市近郊区乡村旅游的功能,拓展其层次,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对我市近郊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统一、科学地规划,依托各级的支持
首先应把主城近郊区乡村旅游纳入到重庆的城市总体规划,特别是环城休憩带的统一规划中,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树立“科学、合理、统一规划”的意识,做好主城近郊区乡村体验旅游开发规划,按照实际,设计近、中、远期的规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地进行旅游项目的建设以及旅游活动的组织。规划设计先行避免了重复建设、一哄而起等问题,并且有利于保持乡村的原始风貌与配套建设相互协调,实现城乡间的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主城近郊区乡村旅游健康稳定地发展。
其次要依托各级的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支持,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投入等来扶持其成长,改善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近郊区发展乡村旅游,道路改造和公交网络的铺建是最重要的。交通便利了,必将促进近郊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所必需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也要依靠之力来大力改善。 (二)突出特色,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品牌。
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认识到乡村旅游对旅游者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体现在乡村文化上,只有注重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才可能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只有突出乡村文化的特色,才能打造精品,才能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的景区(点)的总体布局要反映出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浓浓乡情,相应的休闲、游乐设施设置要与乡村特色贴近,娱乐方面要以各种民间表演形式为主,并尽量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其次,为了让旅游者全面而深刻的感受到乡村文化,应加强对农耕文化、农业生产和民间习俗的展示。北碚“乡村嘉年华”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对以上几方面的成功打造。 (三)注重参与,运用“体验营销”提升旅游产品档次。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被动性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获得一种愉悦的经历,强调一种参与、一种体验。在旅游中增强参与性和知识趣味性是吸引游客的有效途径。因为只有广泛参与到农村生活方方面面中去,才能体味到乡村旅游的魅力。所以要以体验营销为指导,促使整个重庆主城近郊乡村体验旅游的创新发展。 (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发展乡村旅游就要努力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目前我市近郊区乡村旅游又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的状况。这就要求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在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增加与环境协调的相关配套设施,如健身、娱乐等设施。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有赖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市近郊区旅游从业人员从质量、数量、结构和布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旅游开发管理者通过对他们思想意识、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地方风情和异域文化、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等方面进行的全面培训,尤其是通过培养他们掌握细微化、延伸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使乡村旅游适应市场的需求,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满意的情感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并形成良性循环。 (五)提升乡村旅游营销水平,开拓客源市场。 1、进行客源调查分析,针对性满足旅游者需求
目前,重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水平不高,对目标市场分析不够造成众多乡村旅游项目定位不清晰,及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们必须针对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需求分析,把握旅游者消费心理,针对不同细分市场进行营销,提高营销水平,不断地扩大市场覆盖面。 2、利用互联网营销
在电脑普及、网络发达、网民众多的今天,互联网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作用不可小觑。主城近郊发展乡村旅游的各区县都应加快完成乡村旅游信息网或旅游网中乡村旅游板块的建设工作,同时可以链接相关区县的信息,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相关旅游网站进行植入式营销。 3、举办博览会
每年都要举行农产品博览会,有条件的乡村旅业组织可申请举办,让经营者相互间交流经验,也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加深了解。即便只是在农产品博览会上设置一个乡村旅游的展台,也能为乡村旅游、为当地经济带来宣传机会,特别是针对从外地来的旅游经销商,一定要突出乡村旅游的本地特色。 4、运用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并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机会,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形成一种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营销手段。重庆近郊乡村旅游可以借助目前“森林重庆、健康重庆”的建设,通过打造具体案例来推销自己健康、绿色的旅游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伟、向辉. 体验营销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J].天府新论,2008年12月.
[2]张宏祥,罗有贤.重庆乡村旅游产业定位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五期. [3] 赵立增.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区位模式选择[J].经济论坛,2006.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