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来源:筏尚旅游网


触动心灵链接生活

摘要: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主题:一个人的智能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构成。所以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这就需要每一学科的教师各尽其责,在培养德育的基础上教学。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真正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学生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主要

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好每一节课,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优秀的一堂课,课堂导入是关键,它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好每一节课,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课堂中许

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思”入境

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如:《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

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教师须讲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二、主体转变发挥实效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如何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

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三、发挥活动激发功能

科科出状元,活动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的好形式。开展课外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德育工作不但要有针对性、经常性,还应该有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为使学生的课余成为德育的空间地带,就要靠我们去占领、去捕捉。学校应积极组织各学科的课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为此学校应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成立合唱团、舞蹈队美术兴趣小组、礼仪队、鼓号队、演讲兴趣小组……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结合各种活动渗透养成教育,强化行为规范训练;

(二)结合各种活动渗透"五爱"教育,强化意志品格训练; (三)结合各种活动渗透艰苦奋斗的教育,强化自主自理能力的训练;

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特长的平台,同时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健康向上的艺术魄力和感召力是很大的。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积极发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因材施教。育人不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要学会苦口婆心,而不能急功近利。人的塑造绝非一日之功,帮助孩子树立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身心都处在 发展 初期的尚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我们应该永不言放弃,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同时以自己的真情去引导学生,这就是教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应肩负的职责体现。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

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积极发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因材施教。育人不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要学会苦口婆心,而不能急功近利。人的塑造绝非一日之功,帮助孩子树立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身心都处在 发展 初期的尚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我们应该永不言放弃,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同时以自己的真情去引导学生,这就是教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应肩负的职责体现。

参考文选:

1、《小学德育》各期杂志

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