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构思训练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构思训练

来源:筏尚旅游网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构思训练

(审题、立意、拟题、选材、结构)

1、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意思,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具体来说,要求考生对作文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全面审读、准确理解,不偏不倚地按要求作文,尤其要善于抓住\"题眼\",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构思与行文。

★审题要审的十个方面:

(1)审文体,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或是夹叙夹议类文体.或者其他。

(2)审范围,即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即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4)审关系,即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含等关系,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5)审写法,即根据题干中\"联系实际\"\"运用比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改写\"\"续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6)审人称,即用第几人称来写,是单数还是复数,等等。

(7)审情理,即文章是以情动人,还是以理服人,情味理趣基调怎样设置。

(8)审意境,即应该营造什么样的意境,幽雅、昂扬、空灵、平淡、浓烈等。

(9)审主旨,即赞扬什么,歌颂什么,反映什么,鞭挞什么,论证什么,批驳什么,等等。

(10)审字数,即不能少于规定的字数。

2、立意:立意就是你要通过文章告诉读者什么,或抒发某种情感,或阐述某种思想。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主要看它的主题如何。

★立意主要依从以下几个原则:正确、深刻、新颖、简约。

(1)正确:这是立意之本。命题或半命题作文题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此外,还应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立意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共鸣。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例如:\"我心中的歌\"和谐的美\"等,这类文题都是偏正短语,其中\"正\"的部分是\"歌\"\"美\",而\"我心中\"\"和谐\"是\"偏\"的部分。往往\"正\"的部分是写作对象,而表意的重心则在\"偏\"的部分,\"偏\"的部分体现着题目的写作范围、性质和特殊要求。例如:\"我心中的歌\"这个题目,写作应着力于\"心中\"。这类题目,\"偏\"的部分是文章的重心,即\"题眼\",应浓墨重彩地加以表现。

(2)深刻:主题的深刻在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

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件事,他独具慧眼地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的故事都删去了,却把平淡无奇的事例(如\"防空洞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对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这是深入开掘主题的典范。

(3)新颖:文章要写出新意,关键在于具备独创精神。例如∶写《读\"龟兔赛跑\"》这篇文章时,有的同学就想到了兔子其实是输给了自己,输给了自己的骄傲和轻敌,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从而认识到克服自身的弱点对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同学认为,兔子是故意输给乌龟的,因为兔子明白它与乌龟不在一个档次,赢了也说明不了什么,反而可能遭人非议,所以干脆领先后去睡大觉,以避开两难境地,聪明至极。上述两种立意新颖、独特,尤其是第二种立意,令人耳目一新。

(4)简约:简而明才称得上\"约\"。对于立意而言,简明、集中非常重要。要做到\"简约\",就需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不懂概括,就无法透过表象挖掘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的水平。只有思想内容上明确、集中,才可以将文章写得深刻,给人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

3.拟题:标题是作文的眼睛,一篇成功的习作离不开一个鲜活的题目,所以有\"题好一半文\"之说。不同题材、体裁的作文对题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想使文章的标题新颖鲜活起来,需要我们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探寻、掌握实用的拟题技巧。

★拟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鲜明:就是观点要明确,特别是议论文的标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从标题中

往往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要畏惧困难\"等。

(2)确切:就是标题同文章的内容必须吻合,既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又要吃透材料的精神,准确地体现主题,切合主旨。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常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不是题目太大,就是题目过小。

(3)生动:文章的标题不能千篇一律,好的标题往往通俗易懂而不晦涩难解,简洁流畅而不烦冗板滞,新颖出奇而不平庸俗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这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都是诚信惹的祸\"\"春风一夜花千枝\"等。

(4)简洁:就是要简练、干脆、高度概括。标题既简洁,又能体现文章的主题,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有的标题,根据内容的需要,字数较多,但这并不违反简洁的原则。例如∶\"平凡中的雄奇,渺小中的伟大\"。

4.选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宝库,只有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才能掌握这些鲜活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鲜活,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

★具体来说,选择运用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要紧扣中心: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文章的主旨一旦确定,就要根据它来选择材料。材料要受主旨的约束和限制,必须紧紧围绕主旨来选择。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种生活环境,写到的人有\"我\"、长妈妈、闰土的父亲、私塾里的先生和同学等,写到的事情有园中捕鸟、拔何首乌、长妈妈讲故事、入学、读书、逃课、画画等,反映了\"我\"童年生活的许多方面。整篇文章

找不到一个贯穿始终的事件,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文章杂乱无章,原因就在于作者已经把这些材料恰当地组织起来,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旨,那就是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儿童的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文中所写的人、事、物,不是从正面揭示这一主旨,就是从侧面揭示这一主旨。因此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紧紧围绕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才会使各方面的材料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共同突出文章的主旨。

(2)材料要生动形象:文章要想打动读者,所选的材料必须生动形象。何谓\"生动形象\"?即所选的材料具体、富有活力、跃然纸上,形似和神似兼备,让读者有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如果材料不生动、不形象,势必会使文章干瘪无味,就更谈不上打动读者了。

(3)材料要有新鲜感:材料贵在新颖,只有新颖的材料才能吸引读者,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材料陈旧,或是别人早就用过的,或是没有挖掘出旧材料的新内涵来,这样的文章是没有办法吸引读者的。

新闻界有种说法: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垃圾。新闻在材料上的这种要求,同样也适用于文章写作。像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美贸易战、新时代乡村振兴等,这些新鲜的材料能让我们的文章充满浓浓的时代气息。

(4)材料要真实自然:只有把打动了自己的材料用到文章中,才能真正打动读者,所以我们在选材时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不可道听途说且不加核实,也不可随意编造。我们可以选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来写,这样能够保证把人写活,把事写具体,材料运用也才会得心应手。

(5)材料要体现思想性:(积极、健康、向上)鲜活的材料,是成功的基础。为了使文章思想更深刻,在得到好的材料后,还得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得将材料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我们要学会从所熟知的小事出发,挖掘出材料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6)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只有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材料,才能使有限的文章内容尽可能充分地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不管材料是否典型,不管它与中心思想有无关系,就一股脑堆到文章里去,那么其结果是不但不能表现中心,反而会削弱或淹没中心。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选取那些能揭示事物本质、有代表性和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7)材料要恰当安排:选材时,我们不要以为将好材料罗列在一起就行了,得有一定的度。处理好这个\"度\"的有效方法就是讲究材料的取舍与详略,对重点内容要做到\"泼墨如云\",对次要内容则可一笔带过。一般来说,记事的记叙文只选择一件事,详细地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事件中人物的言行及态度表现主题;写人的记叙文要选择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论述类的议论文也要选取两例或两例以上的事实做论据来证明论点。这些事件经过\"选材关\"筛选以后,已是能够体现中心的典型材料了,但这些材料不能杂列并陈,应按其内容的主次轻重,有顺序地进行安排。

这就要求:一要讲究详略,二要讲究角度。

5.结构:结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是指对材料具体恰当地组织安排,如果把中心思想比喻为文章的灵魂,把材料比喻为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

写作时,在确定好所用材料之后,还要把这些材料合理地组织起来。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怎样过渡,哪个材料在前,哪个材料在后,都要考虑清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布局谋篇。我们可以从开头、结尾、过渡段或段落的顺序、写作的角度、所用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考虑。

各种文体的框架大体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如∶

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给材料作文∶引述材料—分析材料—引出论点—举例论证—联系实际—总结全文。

当然,布局谋篇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文章也是各有不同的,写文章要做到结构合理,就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完整统一:文章的结构是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主题表现的依托。文章的各个局部要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除了需要有内在的联系外,还需要有巧妙的外在组织,不能\"各自为政\",更不能损害整体,而是要以一定的线索和顺序来组织材料,使文章内容浑然一体。

(2)层次井然:安排文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顺序,要想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过渡,要有条不紊地构建起文章的框架。大到段落,小到句子,在文中都要有一定的次序。要严密地安排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文章层次清晰,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严谨周密:文章的结构应该是严谨的,不能在内容安排上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否则就会影响整篇文章的表现力。

(4)灵活创新:文章结构\"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文章结构都是一样的,我们也没有必要把文章结构安排得都类似。应根据题材的特点进行布局谋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