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1_难忘的泼水节08

来源:筏尚旅游网
11 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号,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学情分析:

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打算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初步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养成善于观察、乐于积累、自主识字、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在读中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像。(边放录像,老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

傣族人身穿节日盛装,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 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形多读几遍) 2.识记生字

1) 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2) 指名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3) 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

荐好的方法。

3.指名读课文

(三)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

2.师渲染: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次的泼水节来到了,今年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他们多么高兴啊!谁能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四)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名朗读

(五)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2.读第4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读这一段。 (六) 学习课文第5、6、7段

1.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请同学自由读第五段。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出示图。谁能看图说一说? 3.老师引读,学生接读。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手拿着……,向人们……,为人们……。傣族人民一边……,一边……,祝愿……。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七) 朗读全文,教师小结 (八) 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估计只有少数学生知道) 3.老师发补充资料,让学生阅读。

补充资料: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白天他们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围坐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

牧民们穿着盛装,起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便开始了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4.交流阅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复习巩固生字 1.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人组词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重点指导“凤”“凰”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横折弯

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3.注意“恩”与“思”的区别。“泼”不能漏掉最后一笔点。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天空。

鲜红的地毯 敬爱的总理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座( ) 3.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火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4.照样字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板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教学流程:

一、舞蹈《金孔雀》导入

1.师跳舞蹈《金孔雀》:小朋友,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吗?(傣族)傣族的节日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其中最盛大的节日是------板书:泼水节,指名读“泼水节” 。

2它是傣族人民的新年,就和我们小朋友过春节那样开心 、热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板书:欢乐)的泼水节 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读。

2小组内合作朗读,检查自读情况,有错误互相纠正。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演示课件:你们看(西双版纳图片),凤凰花开了,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你听,欢乐的象脚鼓点正在空中回响。这时,傣族人民正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3、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今天,我们就和美丽的傣族姑娘一起来参加泼水节,你高兴吗?

1(媒体出示课文)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这一段有几句话?该怎样把每句话读好?

(生自由朗读。) 生:这一段共有5句话。 (出示第一句)

师:谁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组织评价。)

重点指导把“早早地”“端着”、“提着”这几个词读好。

师(问指名读的学生):你读得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是一边读着,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着这个情景。

师:是啊,边读边想是读好书的有效方法!谁还想早早地来泼水?

(指名多人读,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动作。)

师:大家来得可真早啊!可是,离泼水开始的时间还早,你们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想早点儿到街上,等泼水的时候一到,就可以尽情的玩耍了!

生: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我要多准备好一些香水、花瓣,让街上的水又多又香!

生:我要找到我的朋友们,大家一起来庆祝这个欢乐的节日。

师:是呀,大街上的人们越来越多,大街的两旁——(生接读第二句)

师:如果加上动作来读这句话就更好了!谁能来试试?

生:我,我! (生边加动作边读)

师:带头鼓起掌来,读得真好!谁还想来为大家准备一些清水?

(许多同学加动作读。) 师:街上的花香越来越浓,赶来的人潮如流,大家说着、笑着、等着、盼着,终于,开始泼水了!谁先来泼一泼? (依次指名若干人读) 师:谁再来泼得欢一些? (自告奋勇合作读。)

师:老师看着你们泼得这么快乐,也想来泼一泼,好吗?

生:好!

(师范读,生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

(看媒体播放泼水节实录片段。) 师:让我们走进泼水的人群,一起来泼一泼吧!

(群生边加动作边读课文,师相机板书:湿淋淋——笑开了花?)

师(走近一个学生):这位小姑娘,你全身湿淋淋的,怎么还这么开心呢?

生:今天是我们傣族人民的新年,我又长大一岁了,当然开心呀!

师(走近另一个学生):这位老爷爷,您年纪大了,身上都是水,赶紧回家换衣服吧!

生:年轻人,你不知道啊,我们傣族人都喜欢过泼水节,谁身上泼的水多,谁来年得到的幸福就多,我才不怕衣服湿了呢!来,我再给你泼盆水!

(说着,朝老师做了个端盆泼水的动作,众生大笑。)

师(若有所思的):哦,原来是这样! 生:课文中也是这么说的! (生读最后一句话,师相机板书:清水——吉祥如意!)

(连读整段,练习背诵,略。)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 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句子,读一读。播放课件“象脚鼓、赛龙舟”。

4、练习:大家唱着( )的歌,跳着( )的舞,赛起了( )的龙舟,放起了(

)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并说说。

四、总结课文,熟读成诵。

1、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2、齐读课文,让欢乐难忘的泼水节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3、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第一课时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2)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

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火红火红——特别红;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体会“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火红只是客观地描写凤凰花的颜色,而火红火红则

倾注了作者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的感情。)

(3)读第一自然段。先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再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体会

作者的感情。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

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

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

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

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

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

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开心”是什么意思?“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傣族人民这么开心?1961年的泼水节

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3)熟读,尝试背诵第六——八自然段。

(4)背诵五——八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五——八自然段。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1、随着《欢乐锣鼓》乐曲,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段,体会当时欢乐的气氛。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3、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欢呼)什么叫欢呼?同学们反复诵读体验。想象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1、用电脑显示画面,指导学生看图,周总理是怎样打扮的?周总理的心情是怎样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几个人。周总理为什么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2、同学们,你们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样跟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吗?请一个同学朗读5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做动作,老师配上音乐。你们想周总理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会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