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煤矿“六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公司某某煤矿
二0一一年八月
目 录
前 言 ............................................................................................ - 3 - 第一章 紧急避险方案设计 ......................................................................... - 8 -
第一节 矿井采掘部署情况 ........................................................................................................... - 8 - 第二节 紧急避险系统类型 ............................................................................................................. - 9 - 第三节 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点依据 ............................................................................................. - 9 - 第四节 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 ....................................................................................... - 12 - 第五节 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 - 15 - 第六节 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 ......................................................................... - 18 - 第七节 维护与管理 ....................................................................................................................... - 26 - 第八节 紧急避险设施施工进度指标 ........................................................................................... - 29 - 第九节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 - 30 -
第二章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 - 42 - 第三章 供水施救系统设计方案 .............................................................. - 44 -
第一节 水源选择 ........................................................................................................................... - 44 - 第二节 管网铺设设计 ................................................................................................................... - 44 - 第三节 井下避险硐室供水施救系统 ........................................................................................... - 45 -
第四章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 - 47 -
第一节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 - 47 - 第二节 人员定位系统布置 ........................................................................................................... - 50 - 第三节 人员定位系统装备情况 ................................................................................................... - 55 - 第四节 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 - 56 - 第五节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办法 ................................................................................................... - 56 -
- 1 -
第五章 压风施救系统设计方案 .............................................................. - 59 -
第一节 压风施救系统基本要求、需风量计算及安装要求 ..................................................... - 59 - 第二节 压风施救系统安装情况 ................................................................................................... - 63 - 第三节 压风施救管理机构及职责 ............................................................................................. - 65 - 第四节 压风施救管理制度 ......................................................................................................... - 66 -
第六章 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 - 70 -
第一节 通讯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 - 70 - 第二节 通讯系统布置情况 ........................................................................................................... - 70 - 第三节 通讯系统装备情况 ........................................................................................................... - 71 - 第四节 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 - 71 - 第五节 通讯系统管理办法 ........................................................................................................... - 72 -
- 2 -
前 言
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发展的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某某煤矿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实施规划》和《压风施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系统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宏达煤业公司某某煤矿实际情况,特编本方案设计。
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施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宏达煤业公司为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一个全资质子公司,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行可证,矿井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面积0.9423km,井田内保有储量7618Kt,设计可采储量67.1 kt。
根据批准的某某煤矿初步设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Kt/a,采用平硐开拓,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达产共布置两个采区。
矿井从2009年7月初正式投产。目前,矿井建设的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2
- 3 -
一、瓦斯等级情况
某某煤矿于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通风系统情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方式,其最大通风风量可达9800m/min(现矿井总进风量3800m/min,矿井总回风量3860m/min)。
主要回风井均安设了两套同型号FBDCZ№27B型对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配10kV、220kW隔爆电动机)作为矿井主要通风设备,
33
3
能够满足矿井不同时期的用风量。用风主要来自主平硐、排矸上山,新鲜风流经+370m水平运输大巷、一采区上山系统、轨道和运输石门进入采掘工作面,泛风经回风石门、回风上山,最后由回风平硐和回风斜井排出地面。
二采区的用风主要来自+370m水平运输大巷,经二采区上山系统、轨道和运输石门进入掘进工作面,泛风经回风石门、回风上山,最后由回风大巷和回风斜井排出地面。
矿井抽、掘、采接替正常;矿井通风系统采用边界式通风式,采区进、回风巷贯穿整个采区,矿井通风系统中不存在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的现象;按照要求设置了采区专用回风巷,矿井采掘工作面和各硐室的风量分配合理,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不存在无风、微风、不合理串联通风现象。局部通风机按照规定要求完全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情况
矿井在2005年11月安装了KJ90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配备有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已进行了系统扩容和软件升级。
- 4 -
2009年与古叙煤田公司监控中心局域网联通,实现了全省计算机的联网工作。监控系统已经按照AQ1029-2007的标准进行了升级,各项指标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目前从省到公司到矿,相关部门和领导可以随时了解现场各地点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各监控地点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井下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等地点均按要求设置了瓦斯传感器,并能声光报警和自动断电。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安装、使用、维护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按照要求配备井下维修人员以及地面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装备齐全,数据准确,系统能实现声光报警,曲线、报表打印,瓦斯电闭锁、故障闭锁、风电闭锁等功能齐全,断电灵敏可靠,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四、排水系统情况
矿井排水系统为排水沟自然排水,矿井水通过各个区段排水沟至采区材料上山排水沟,最后通过+370m水平运输大巷排水沟直接排至井下主水仓,经矿井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利用或排放。
五、通信系统情况
某某煤矿通信网络有由一套华仁达通讯系统组成,此系统已连续运行多年,已经不能完全正常的保证调度指挥系统的要求。在正常工作时,调度员能随时与矿区井上、井下任何一部电话建立联系,不受被叫摘机、占线等,具备“强插”、“强拆”等调度功能,并可以随时与公司调度联系。只有一根通讯线路从地面通往井下,不能完全保证矿井通讯系统的安全性。
六、运输系统情况
宏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平巷运输由XK—2.5/48、
- 5 -
K2.5—6/48KBT、XK5—6/88KBT型蓄电池机车作为牵引动力进行运输;主要运输工具有MF1.1-6侧卸式矿车120辆,材料车(含炸药专用车、大小平板车、花车)10辆;采煤工作面采用胶带输送机或刮板运输机输送煤炭。
七、压风系统情况
根据井下各生产地区分布及需气量,某某煤矿于530工业广场安装有2台OGFD-220-8/40型地面固定式空气压缩机(排气量40m/min,排气压力0.8Mpa),每台空气压缩机配1台220kW、380V电动机。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检修。压风主管道为Ф150×6mm,压风分管道为Ф108×4.5mm,压风支管道为Ф25×2mm。
八、消防、防尘、供水施救系统情况
3
矿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有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矿井地面水池在570风井分别建有400m供水池两个,供水池通过主管使用Ф150×6无缝钢管,干管和支管使用Ф108×4.5和Ф25×2无缝钢管。供水管网除了采掘头面现在采用的Ф25×2无缝钢管不达标以外,其他的主管和干管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和生产用水需要,但是赤水和边供水的水泵已是服务多年,经常性的维修,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急需更换。且供水施救系统也将新增管路。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距离设置三通阀门。
九、人员定位系统
3
某某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是由煤炭科学总院重庆研究院设计安装的KJ251A型。该系统传输方式采用快速工业以太网+现场通讯线路通过计算机网口和矿用光纤,采用数据、通讯速率可达到
- 6 -
1000Mpbs。分站8台,型号为KJ251-F8,安装读卡器50个,型号为KJF210。本系统于2011年2月开始安装,于2011年5月份正式投入运行,能够对井下各地区人员进行实时监控。
KJ251A型人员管理分站是以32位单片计算机为主要部件的智能化产品。具有无线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显示、断电控制、红外遥控及远距离通讯等功能。该产品是通过对远距离移动、静止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KJF210系列矿用读卡器可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监控分站或者直接传输给地面监控中心。
KGE116D型识别卡主要应用于煤矿井下的目标无线识别及通讯。识别卡基于煤矿井下传输特性好。整个电路设计为本质安全型。该识别卡功率发射功率低,对人体无害;天线增益高,实现信号的较远距离传输;工作平均电流低,可实现电池工作寿命长;采用有效的防碰撞算法,能够瞬间识别多张识别卡;外壳密封,满足煤矿井下潮湿、粉尘多等环境的应用要求。
十、供电系统
某某煤矿井下共有变电所4个,分别为:+370变电所、一采区变电所、二采区变电所、1193采面变电所。电源电缆从10KV地面变电所经1210m (MYJV22-3×70)运输大巷敷设引至+370变电所;+370变电所经620m(MYJV22-3×70、MYJV22-3×50)和1200m(MYJV22-3×70、MYJV22-3×50)运输大巷敷设分别引致一采区变电所和二采区变电所,所有变电所供电均为双回路供电。风井地面变电所主要负荷为主通风机、地面压风机、瓦斯抽放站、瓦斯发电站。
- 7 -
第一章 紧急避险方案设计
第一节 矿井采掘部署情况
根据某某煤矿2008年编制的《古叙矿区某某煤矿修改初步设计》,矿井在2009年7月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矿井
形成“两区两面”,即在一采区分别布置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和一个炮采工作面(残采面)。
矿井目前+370m水平以上一、二采区各主干系统已按初步设计
要求基本形成。矿井采掘布局为“两区两面”,目前正在生产的工
作面为一采区的1193工作面,准备工作面为一采区的1195回采工作面以及一采区的1194-2残采工作面,正在掘进的掘进工作面为一采区1241工作面运输顺槽及二采区2192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420石门掘进工作面、420和470底板抽放道南翼掘进工作面。
1193回采工作面回采走向长剩余约290m,开采方式为走向长壁式,开采方法为采煤机落煤、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控制采用全部垮落法对顶板进行管理,运输方式采用刮板输送机和皮带输送机联合运输方式,预计于2011年底采毕。
1194-2残采工作面回采走向长约100m,开采方式为走向长壁式,开采方法为炮采落煤采,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控制采用全部垮落法对顶板进行管理,运输方式采用刮板输送机和防爆电机车运输方式,预计于2012年第二季度采毕。
1195工作面运输巷和开切上山(回风巷为沿空护巷)掘进工程已经于7月中旬完成,剩余时间用于瓦斯灾害治理。
- 8 -
第二节 紧急避险系统类型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是矿井一、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建设,由于我公司矿井井下区域已施工的巷道在设计之初时未考虑摆放可移动式救生舱,造成已掘巷道断面尺寸不够,因此在此次设计中,只考虑了设计硐室作为永久避险硐室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第三节 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点依据
1、紧急避险设施布置依据
根据四川省安全监管局 四川煤监局转发《监管总局 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川安监[2011]244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和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第5条“永久避险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临时避险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的规定。另外考虑到避险硐室不宜设置在变
- 9 -
电所、火药库或者停车点,因为它们存在火灾隐患;避险硐室还应该远离各种地质构造区域,如断层、岩层断裂破碎带,大的地下位移如地震有可能破坏避险硐室及其内部设备;避险硐室的位置还要考虑不能设置在井下容易积水的地点,避免水患,要选择在足够强度的煤层或者岩层中,并且要有足够的非可燃物保护厚度。
2、矿井各采掘区域人员分布见表1~表3。
表1 一采区区域人员分布情况
序 工种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13 合计 掘进头作业人员 掘进头作业人员 工作面人员 电机车司机 把钩工 运输司机 绞车司机 维修工 放煤工 值班电工 充电工 主水仓水泵司机 爆破器材发放工 临时人员 早班 8 8 60 1 3 1 1 1 1 2 1 1 1 5 94 中班 8 8 20 1 3 1 1 1 1 2 1 1 1 5 夜班 8 8 26 1 3 1 1 1 1 2 1 1 1 5 60 分布地点 1241运输巷 1195运输巷维修 1193、1194-2工作面 +370m水平运输大巷中 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各中部车场 一采区轨道下山各中部车场 一采区绞车房 一采区煤仓 一采区煤仓 +370m水平变电所、一采区采区变电所 充电硐室 +370m水平运输大巷中 矿井爆破器材库 一采区区域内 出 勤 人 数 及 分 布
- 10 -
表2 二采区区域人员分布情况
序 工种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掘进头作业人员 掘进头作业人员 掘进头作业人员 工作面作业人员 配电工 值班电工 值班钳工 绞车司机 维修工 把钩工 临时人员 早班 8 8 8 0 1 1 1 1 1 5 10 44 中班 8 8 8 0 1 1 1 1 1 5 10 44 夜班 8 8 8 0 1 1 1 1 1 5 10 44 分布地点 2192运输巷 2192回风巷 二采区420标高石门 二采区变电所 二采区变电所 二采区变电所 二采区材料上山 二采区材料上山 二采区材料上山 二采区区域内 出 勤 人 数 及 分 布 表3 高档普采工作面人员分布情况
序 工种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跟班队长 跟班班长 采煤机司机 支柱工 验收员 瓦斯检查员 安全检查员 外围电工 端头工 皮带、溜子司机 看设备 生产班 1 2 3 4 1 1 1 1 4 3 1 检修班 1 1 2 3 1 1 1 1 2 3 1 生产班 1 2 3 4 1 1 1 1 4 3 1 分布地点 工作面 工作面 工作面 工作面 工作面 工作面 工作面 巡回 工作面 工作面 巷道中 出 勤 人 数 及 分 布 - 11 -
12 13 14 15 15 注水工 清煤工 乳化液泵站 巡回人员 合计 2 2 1 6 33 2 1 8 28 2 2 1 6 33 工作面 工作面 巷道中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一采区区域分布人数最多为94人,二采区区域内分布人数为44人,根据矿井每个上山车场、每个水平及采区各布置一个永久避险硐室的规定和按照井下作业人员就近避险、一人一位的原则,在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附近布置1个永久避险硐室,二采区运输大巷内布置1个永久避险硐室,能够满足一、二采区作业人员紧急避险需求。
从表3可以看出,高档普采工作面生产班人数为33人,工作面人数为27人,巡回人员为6人;检修班人数为28人,工作面人数为20人,巡回人员为8人。
第四节 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
据上,全矿井紧急避险设施共计划布置2个永久避险硐室。 在一采区利用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与材料上山间茅口灰岩岩柱建设1个永久避险硐室,二采区区域利用二采运输大巷建设1个永久避险硐室。具体位置见图1~图2:
- 12 -
图1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平面布置示意图
上山一采区底板材料一采区避险硐室β=25°26′Z=+366.6A井下变电所下部车场+370m水平运输大巷
- 13 -
图2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平面布置示意图
Z=+370.9219二采区回风
+370平m水输运石门区二采避险硐室二采区装车站上山 - 14 -
第五节 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一、永久避险硐室
考虑现在一采区有两个采煤工作面,将来要进行工作面的调整,一、二采区调整成各一个采煤工作面。因此,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险人数60人考虑,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险人数10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3m,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的使用面积计算:
1、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规格 (1)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占用面积 S生=1.3×60=78 m S过=3.0m
(2)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0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2.6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计算其长度:
a生=78×1.2÷4.0=25; a过=3.0÷2.6=1.15
a=a生+a过=25+1.15=26.15 m
(3)根据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0m和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2.6m时,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25 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26.15 m可满足要求。但是,考虑到硐室内设施、设备的布置占用空间,生存硐室按照33米,过渡室按照27.4米考虑设计。
2、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规格 (1)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占用面积
- 15 -
2
22
2
S生=1.3×100=130 m S过=3.0m
(2)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0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2.6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计算其长度:
a生=130×1.2÷4.0=39; a过=3.0÷2.6=1.15
a=a生+a过=25+1.15=40.15 m
(3)根据永久避险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0m和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2.6m时,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39 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40.15 m可满足要求。但是,考虑到硐室内设施、设备的布置占用空间,生存硐室按照45米,过渡室按照17米考虑设计。
具体参数见各永久避险硐室设计图。
二、永久避险硐室系统设计
2
2
永久避险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加装手动阀门。过渡室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永久避险硐室的系统主要组成包括第一道防护密闭门、第一道防爆密闭墙、第二道密闭门、空气循环系统、压缩空气幕系统及其附属系统。
1、第一道防护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
- 16 -
则。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000℃高温、1.0 MPa的爆炸冲击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
2、第一道防爆密闭墙
防爆密闭墙同样要求能够抵抗瞬时1000℃高温和1.0MPa的爆炸冲击波。通过采用C40强度的混凝土并配筋来实现要求。为了加强其抗冲击波能力,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3m,墙体设计施工成楔形,门前设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3、第二道密闭门
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4、空气循环系统
永久避险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是通过与地面贯通的钻孔实现的。进风系统将压风管路从地面钻孔中直接送入到永久避险硐室内。在避险硐室内部布置成弥撒式和防护罩式相结合的布气系统,最后通过单向排气管路实现避险硐室内的空气循环,整个避险硐室内始终保持不低于1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在无压风的情况下,可采用高压氧气瓶供氧方式。
5、空气幕系统
空气幕系统安装在两端防护密闭门处,目的是阻隔逃生人员进入避险硐室时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空气幕系统的动力采用高压空气,系统的启动与硐室密闭门相连动,使得在密闭门打开后,在门口形成气幕门。
6、附属系统
附属系统包括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联络系统、
- 17 -
供水施救系统、压风施救系统等,附属系统的安装不得少于2套,这些附属系统能保证避险硐室内部人员在救援队伍赶来之前保持良好状态,各系统的具体接入情况见“附图6.3紧急避险系统整体性设计”。
第六节 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
一、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 h。
1、自备氧供氧系统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
供氧量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供氧量计算: Q=A·t·B =60×24×60×0.5=43200 L Q——需配备的总氧气量,L;
A——永久避险硐室按最大人数60人计算,人; t——供氧量不小于24h计算,min; B——供氧量不低于0.5L/min·人;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供氧量计算: Q=A·t·B =100×24×60×0.5=72000 L Q——需配备的总氧气量,L;
A——永久避险硐室按最大人数100人计算,人; t——供氧量不小于24h计算,min;
- 18 -
B——供氧量不低于0.5L/min·人; 2、环境监测
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18.5%~23.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0%,甲烷浓度不大于1.0%,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0.0024%,温度不高于34摄氏度,湿度不大于85%,并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不低于100pa的正压状态。
配备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避险设施过渡室内的氧气、一氧化碳,生存室内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和避险设施外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行检测或监测。
3、供电照明
为确保各紧急避险设施内的正常供电,对避险硐室内供电系统方案设计如下:
(1)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内供电设计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从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与材料上山之间设计联络巷而成,考虑避险硐室内照明电源,视频监控电源及其他设备电源,根据避险硐室的设置位置,设计以井下变电所3#、4#低爆开关做为避险硐室电源控制开关。在避险硐室巷道两侧进、出口处一侧分别敷设1趟MY3×10+1×10型电缆,通过穿管预埋进入避险硐室,实现避险硐室内部双回路供电。在避险硐室内巷道顶板安装3盏照明灯,同时安装一台ZBZ-2.5型照明综保控制照明,并安装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当发生事故断电后采用备用电池箱做为备用电源。铺设电源均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在避险硐室内设计配备不少于额定人数的一体式矿灯。
- 19 -
(2)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内供电设计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为二采区运输大巷设计巷道作为永久避险硐室,与二采区运输石门相邻,考虑避险硐室内照明电源,视频监控电源及其他设备电源,根据避险硐室设置位置及入口位置,设计以二采区采区变电所1#变压器5#低爆开关做为避险硐室电源控制开关。在避险硐室巷道两侧进、出口处一帮分别敷设1趟MY3×10+1×6型电缆,通过穿管预埋进入避险硐室,实现双回路供电。在避险硐室内巷道顶板安装6盏照明灯,同时安装一台ZBZ-2.5型照明综保控制避险硐室照明,并安装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当发生事故断电后把备用电池箱做为备用电源。铺设电源均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在避险硐室内设计配备不少于额定人数的一体式矿灯。
4、人员生存保障
紧急避险设施内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千焦/天·人,饮用水不少于1.5升/天·人。
(1)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饮用水供给量计算: V=A·t·B =60×(96/24)×1.5 =360 L V——需供给的饮水量,L;
A——永久避险硐室按60人计算,人; t——按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计算,天; B——饮用水不少于1.5 L/d·人;
(2)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饮用水供给量计算: V=A·t·B =100×(96/24)×1.5 =600 L
- 20 -
V——需供给的饮水量,L;
A——永久避险硐室按100人计算,人; t——按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计算,天; B——饮用水不少于1.5 L/d·人; (3)矿用自救器
某某煤矿采用ZY30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该自救器主要在矿井或其它环境空气发生有毒气体污染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现场人员及时佩戴,保证人员正常呼吸并逃离灾区。根据某某煤矿灾变演练试验,该自救器正常工作时间能保持30min;避险硐室内配备的自救器为ZY30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有效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
5、永久避险硐室基本功能装置配备情况基本功能装置配备情况见附表(后附表4、表5)。
二、紧急避险系统整体性设计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为保证井下各区域和避险硐室提供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按照规定进行安装使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井下各地区的瓦斯、一氧化碳、温度、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参数的情况。紧急避险系统需要建设2个永久避险硐室,分别为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根据井下现有安全监控系统布置情况,分别对2个避险硐室的外部和内部设置氧气、二氧化碳、瓦斯、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对避险硐室内外的有关数据进行监测,保证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
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
- 21 -
量应在18.5%—23.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0%,甲烷浓度不大于1.0%,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0.0024%,温度不高于34摄氏度,湿度不大于85%。
(1)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在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内设置两台监控分站,监控分站配备监控分站后备电源,按照要求在避险硐室内、外设置各类传感器及配套设备,满足避险硐室的数据监测需要;设计从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车场的监控主线引出监控线路,两趟监控线路从避险硐室的入口进入,监控电缆通过穿管预埋方式铺设在巷道底板中,满足安全监测监控数据要求。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监控系统电源取自于井下变电所,在供电系统不能保证供电的情况下,使用监控分站后备电源;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监控分站,通过监控分站传送给地面监控中心;铺设两趟安全监测线路(一用一备),防止发生事故后损坏监控线路影响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保证安全监测监控数据实现连续监测。
(2)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为了满足避险硐室数据监测需要,在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设置两台监控分站,监控分站配备监控分站后备电源,按照要求设置各类传感器及配套设备;设计从+370m水平运输大巷的监控主线引出两趟监控线路,两趟监控线路从避险硐室的入口进入,监控电缆通过穿管预埋方式铺设在巷道底板中;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监控分站,通过监控分站传送给地面监控中心。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监控系统电源取自于二采区采区变电所,在供电系统不能保证供电的情况,使用监控分站后备电源;
- 22 -
避险硐室按照规定铺设两趟监测线路(一用一备),防止发生事故后损坏通信线路影响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保证安全监测监控数据实现连续监测。
2、人员定位系统
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要能够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某某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对各工作地区人员分布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紧急避险系统形成后,根据井下现有情况,分别对各避险硐室的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如下:
(1)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井下变电所安置有一台人员定位系统网络交换机,为提高人员定位系统通信功能运行的安全系数,设计从井下变电所安装两趟人员定位系统监测分站,通讯电缆通过穿管预埋方式铺设在避险硐室进口巷道底板下,在避险硐室内安装2个KJF210系列矿用读卡器,可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监控分站,通过监控分站传送给交换机再传输至地面,两趟监测线路一用一备,防止发生事故后损坏通信线路而影响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工作。
(2)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二采区采区变电所安置有一台人员定位系统网络交换机,为提高人员定位系统通信功能运行的安全系数,设计从二采区采区变电所,安装2趟人员定位系统监测分站。通讯电缆通过穿管预埋方式铺设在巷道底板下,在避险硐室进、出口安装2台KJF210系列矿用读卡器,监测人员进、出避险硐室信息。
3、压风施救系统
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矿井压风施救系统应
- 23 -
能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氧气,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m³/min·人。为满足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中对压风施救系统的要求,结合某某煤矿实际情况,对压风施救系统设计如下:
(1)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设置在+370m水平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中段。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压风施救系统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m³/min·人。某某煤矿井下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设计最多避险人数不大于60人,按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低于0.3m³/min计算,空气压缩机供风量应不低于18m³/min。压风管路采用Φ108mm无缝钢管1趟,经钻孔敷设至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硐室内。管路分两趟分别设置在巷道两侧的进口处,埋入巷道底板,提高管路的安全防护性能,满足压风系统的供风需求。
(2)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设置在二采区运输石门前。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压风施救系统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m³/min·人。井下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设计最多避险人数不大于100人,按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低于0.3m³计算,空气压缩机供风量应不低于30m³/min。压风管路采用Φ108mm无缝钢管一趟,经钻孔敷设至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内。管路分两趟别设置在巷道两侧的进口处,埋入巷道底板,提高管路的安全防护性能,满足压风系统的供风需求。
4、供水施救系统
- 24 -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结合矿井目前供水施救情况,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能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为满足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中对供水施救系统的要求,结合某某煤矿供水施救实际情况,对矿井供水施救系统设计如下:
(1)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供水系统设计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能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为了满足避险硐室供水施救系统的要求,在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的矿井供水施救主管路上的三通阀门处连接到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内,将供水施救管路埋设在巷道底板中,在埋入底板中的供水施救管路需要采取保护装置,保证供水施救管路安全性,将供水施救管路设置为单向供水管路,并在管路上安装手动阀门,保证供水施救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2)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设--组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为了满足避险硐室供水施救系统的要求,在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正前的矿井供水施救管路上分支到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内,将供水施救管路提前预埋巷道底板中,在埋入底板中的供水施救管路需要采取保护装置,保证供水施救管路安全性;将供水施救管路设置为单向供水管路,并在管路上安装手动阀门,保证供水施救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 25 -
5、通信系统
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应延伸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内应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某某煤矿井下共设计2个永久避险硐室,矿通讯电缆途径永久避险硐室和临时避险硐室的位置入口处。在施工永久避险硐室时,提前分别在通讯电缆的主线道上分支出两趟通讯线路,并穿管后埋设在巷底。避险硐室建设完成后安装防爆电话机即可投入使用,可直通矿调度室电话,同时为保证通讯联络系统的可靠性,计划在各避险硐室内另外建设一套应急通讯设施,各安设一套直通矿调度室的固定电话,使各避险硐室内通信系统实现双线路、双通讯。
6、各安全避险系统的设计要求
(1)压风、供水、供电、监控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险硐室前埋设于巷底,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距离不得低于200m。
(2)在井下通往避险硐室的入口处设“避险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
第七节 维护与管理
1、建立管理制度
公司在建立和完善紧急避险系统的同时出台《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通防部和机电组负责安排人员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配备的各项紧急避险设施上配备有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并且组织员工对各项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说明进行学习,
- 26 -
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正确、顺利的使用各项紧急避险设施。
2、定期维护和检查
公司由安监处牵头,机电组、通防部、生产技术部配合,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且按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要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的时间。通防部每月对配备的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机电组每一月对配备的设备电源(包括备用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确保各机电设备完好。各专业部室每年在安监处牵头下对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经检查发现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相关部室要及时维护处理,安监处负责复查。若采掘区域的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安监处应责令其立即停止采掘作业。
3、建立紧急避险设施技术档案
生产技术部编制的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区设计及作业规程中要包含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内容。各专业部室要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准确的记录紧急避险设施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的相关信息。
4、培训与应急演练
矿山安全培训是矿山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培训工作可有效地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使得矿工更加熟悉井下作业环境以及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针对某某
- 27 -
煤矿的井下紧急避险体系,应编制与其相适应的矿山安全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编制以矿山原有的培训教程为参考,内容应涵盖井下紧急避险功能特性、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设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不同类型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方法以及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培训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全员培训。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完善后,对所有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新工人培训的重点内容中;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熟知避灾路线和各种灾害的标示图标;采掘工作面人员必须按照一人一位的原则,熟知自己在几号硐室几号位;所有井下人员必须了解救生舱、避险硐室的结构、功能、操作标准和操作程序。
(2)分批组织。矿井要先培训一批技术人员做为兼职教师,培训完毕后矿以科室、队为单位,分批组织集中培训,以完成覆盖全矿的安全避险体系培训。
(3)专业维护。安装维修人员主要以厂家为主,矿井配备专业的日常维护人员,对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实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
公司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将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并且要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熟练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的基本常识。凡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严禁入井。公司每年由总经理组织,各专业副总参加,各专业部室配合开展一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并且建立应急演练档案。
- 28 -
第八节 紧急避险设施施工进度指标
1、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确定各紧急避险设施施工进度指标,施工进度指标如下表所示(表6):
紧急避险设施类型 生存室掘进断面m 2生存室净断面m 过渡室掘进断m 2过渡室净断面m 总工程量(m) 循环进尺(m/d) 日循环数(个) 日进尺(m) 施工时间 施工工期(d) 22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10.45 9.88 6.36 5.77 60.4 1.0 3 3 2011.9.1—2011.10.1 30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10.45 9.88 6.36 5.77 76 1.0 3 3 2011.7.25—2011.9.1 38 2、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实施情况
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实施一次性进行:
某某煤矿设计的2个永久避险硐室建设以及硐室内的相关配套设施完善计划在2012年6月前完成用于矿井总体工程验收。
- 29 -
第九节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主体工程计划投资42.08万元,各系统配置计划投资273.57万元,总投资315.65万元;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主体工程计划投资53.86万元,各系统配置计划投资278.09万元,总投资331.95万元;
经过本次估算,某某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总需投入资金为: 315.65+331.95=7.6万元 附:
1、各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装置配备情况表(附表4、5) 2、某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附表7、8) 3、各紧急避险施工设计图(附图3、图4)
- 30 -
表4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基本功能装置配备情况表
序号 产品名称 避险硐室空气再生与净化系统 煤矿救生仓用防爆空调装置 避险硐室防爆门 高压氧气瓶 空气过滤器(SKQ型) 技术参数与功能 清除人体夹带和人体活动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等 制冷压缩机 1.8m×0.8m ×16mm钢板 数量 其他 1 1套 2 3 4 5 1个 2个 57600L 国家质检总局(CIQ)认证。 空气(氧气、氮气)过滤器用于洁净、祛水、祛油的压缩空气、氧气、1个 氮气等的除尘、除菌过滤。 10箱 6 食物 甲烷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氧气、空气减压器 空气流量器 保温隔热材料 消声器 7 各2台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颜色洁白、尺寸规整,集耐火、隔热、保温于一体耐温为950-1400℃。 消除井下压风管声音。 各1个 1个 根据使用面积确定。 1个 2个 400L 2个 1个 60盏 120个 1个 1台 1台 1台 2台 10个 矿用本质安全型信号灯 硐室指示灯 饮用水 便携式马桶 急救箱 LED矿灯 隔绝式自救器 工具箱 矿用防爆兼本安电控箱 本安型检测控制系统 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 矿用红外摄像仪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设计不少于320L,配备400L 硐室照明 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
- 31 -
表5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基本功能装置配备情况表
序号 产品名称 避险硐室空气再生与净化系统 煤矿救生仓用防爆空调装置 避险硐室防爆门 高压氧气瓶 空气过滤器(SKQ型) 技术参数与功能 清除人体夹带和人体活动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等 制冷压缩机 1.8m×0.8m ×16mm钢板 数量 其他 1 1套 2 3 4 5 1个 2个 57600L 国家质检总局(CIQ)认证。 空气(氧气、氮气)过滤器用于洁净、祛水、祛油的压缩空气、氧气、1个 氮气等的除尘、除菌过滤。 10箱 6 食物 甲烷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氧气、空气减压器 空气流量器 保温隔热材料 消声器 7 各2台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颜色洁白、尺寸规整,集耐火、隔热、保温于一体耐温为950-1400℃。 消除井下压风管声音。 各1个 1个 根据使用面积确定。 1个 2个 700L 2个 1个 100盏 120个 1个 1台 1台 1台 2台 10个 - 32 -
矿用本质安全型信号灯 硐室指示灯 饮用水 便携式马桶 急救箱 LED矿灯 隔绝式自救器 工具箱 矿用防爆兼本安电控箱 本安型检测控制系统 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 矿用红外摄像仪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设计不少于600L,配备700L 硐室照明 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
附表7
某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项目 1 2 3 硐室生存室 S掘=10.45m2 过渡室及外围 S掘=6.36m2 通风钻孔 Ø150 小 计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素喷20mm支护+贴面砖。 素喷20mm支护+贴面砖。 钻孔套钢管 单位 m m m 数量 33 27.4 59 单价(元) 7287 09 80 投资估算(万元) 24.05 17.56 0.47 42.08 主体工程单价 (万元/m) - 33 -
附表7
某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避险硐室空气再生与净化系统 煤矿用空调机浇封型压缩机 避险硐室防爆门 高压氧气瓶 空气过滤器(SKQ型) 食物 二氧化碳传感器 氧气、空气减压器 空气流量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 小 计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单位 套 个 道 L 个 箱 台 个 个 台 台 数量 1套 1 2 57600 1 10 2 1 1 2 2 单价(元) 612000 200000 112000 300000 2000 10000 300000 100000 8000 10000 投资估算(万元) 定额、指标编号 61.2 20 22.4 0.08 30 2 2 30 10 1.6 2 181.28
- 34 -
附表7
某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项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甲烷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保温隔热材料 消声器 矿用本质安全型信号灯 饮用水 便携式马桶 急救箱 LED矿灯 自救器 工具箱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小 计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单位 台 台 根据使用面积确定。 个 个 L 个 个 个 个 个 个 数量 2 2 1 2 400 2 1 60 120 1 10 单价(元) 8000 8000 8000 5000 2 9000 13000 400 300 500 500 投资估算(万元) 定额、指标编号 1.6 1.6 10 0.8 1 0.08 1.8 1.3 2.4 3.6 0.05 0.5 24.73 - 35 -
附表7
某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项目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监控分站 监控电缆 钢管 矿用防爆兼本安电控箱 本安型检测控制系统 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 矿用隔爆型电动风扇 煤矿救生仓用防爆空调装置 矿用防爆日光灯 矿用红外摄像仪 小 计 合计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Ф100mm法兰盘钢管等装置 单位 台 m m 台 台 台 台 台 盏 台 数量 2 500 400 1 1 1 2 1 3 2 单价(元) 40000 10 100 120000 120000 80000 25000 120000 200 30000 投资估算(万元) 定额、指标编号 8 0.5 4 12 12 8 5 12 0.06 6 68.1 273.57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建设总资金估算为42.08+273.57=315.65万元
- 36 -
附表8
某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项目 1 2 3 硐室生存室 S掘=10.45m2 过渡室及外围 S掘=6.36 m2 通风钻孔 Ø150 小 计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素喷20mm支护+贴面砖。 素喷20mm支护+贴面砖。 钻孔套钢管 单位 m m m 数量 45 21+10 150 单价(元) 7287 09 80 投资估算(万元) 32.79 19.87 1.2 53.86 主体工程单价 (万元/m) - 37 -
附表8
某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 38 -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单位 套 个 个 L 个 箱 台 个 个 数量 1套 1 2 57600 1 10 2 1 1 单价(元) 612000 200000 112000 300000 2000 10000 300000 100000 投资估算(万元) 定额、指标编号 61.2 20 22.4 0.08 30 2 2 30 10 177.68 避险硐室空气再生与净化系统 煤矿用空调机浇封型压缩机 避险硐室防爆门 高压氧气瓶 空气过滤器 (SKQ型) 食物 二氧化碳传感器 氧气、空气减压器 空气流量器 小 计
附表8
某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项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一氧化碳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 甲烷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保温隔热材料 消声器 矿用本质安全型信号灯 饮用水 便携式马桶 急救箱 小 计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根据使用面积确定。 个 个 L 个 个 数量 2 2 2 2 1 2 700 2 1 单价(元) 8000 10000 8000 8000 8000 5000 2 9000 13000 投资估算(万元) 定额、指标编号 1.6 2 1.6 1.6 10 0.8 1 0.14 1.8 1.3 21.84 - 39 -
附表8
某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项目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Ф100mm法兰盘钢管等装置
单位 个 个 个 个 台 m m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00 120 1 10 2 300 700 1 1 1 2 1 - 40 -
单价(元) 400 300 500 500 40000 10 100 120000 120000 80000 25000 120000 投资估算(万元) 定额、指标编号 4 3.6 0.05 0.5 8 0.3 7 12 12 8 5 12 LED矿灯 自救器 工具箱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监控分站 监控电缆 钢管 矿用防爆兼本安电控箱 本安型检测控制系统 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 矿用隔爆型电动风扇 煤矿救生仓用防爆空调装置
32 33 矿用防爆日光灯 矿用红外摄像仪 小 计 合 计 盏 台 6 2 200 30000 0.12 6 74.59 278.09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建设总资金估算为53.86+278.09=331.95万元 附图3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设计图 附图4 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设计图
- 41 -
第二章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矿井办公楼在2005年11月安装了KJ90 NA型监控系统,主机、备
用主机各一台,LJ2000打印机一台、UPS电源一台。配备有专门人员进行
维护和管理,已进行了系统扩容和软件升级。2009年与古叙煤田公司监控中心局域网联通,实现了全省计算机的联网工作。监控系统已经按照AQ1029-2007的标准进行了升级,各项指标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目前从省到公司到矿,相关部门和领导可以随时了解现场各地点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各监控地点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井下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等地点均按要求设置了瓦斯传感器,并能声光报警和自动断电。井下主要联络巷风门均安设有风
门开关传感器,在回风巷及总回风巷设有甲烷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在引风硐内设有负压传感器。
矿井建立有KJ90型通风安全监控系统设有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水位、烟雾、风门开闭、设备开停等传感器共88台,详见附表9。另瓦斯抽放管路系统还设置有流量、压力、温度等传感器。目前各设备运行正常,并能起到及时监控气体和设备运行情况。 附表9 矿井监测设备使用表
型号 KFD-3 监测分站 KFD-3X KG9701(低) 瓦斯传感器 KG9001B(高) 风速传感器 KGF-15 开停传感器 KTC-90 风门语音传感器 风门传感器 GML KG92-1 设备名称 在籍台数 14 3 57 10 5 31 12 12 应装台数 10 2 41 7 3 20 8 8 使用台数 10 2 41 7 3 20 8 8 备用台数 4 1 16 3 1 11 4 4 - 42 -
水位传感器 KG9901 2 1 1 3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安装、使用、维护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按照要求配备井下维修人员以及地面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装备齐全,数据准确,系统能实现声光报警,曲线、报表打印,瓦斯电闭锁、故障闭锁、风电闭锁等功能齐全,断电灵敏可靠,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不需要再进行改造。
- 43 -
第三章 供水施救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节 水源选择
某某煤矿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水源以570风井和主平硐地面高位生活水池蓄水作为永久避灾硐室供水施救水源,并在主平硐井口设置输送液态物质三通及闸阀。
第二节 管网铺设设计
增设一趟引自主平硐场区专用供水施救管网和更换采掘头面支管,具体如下:
一、专用供水施救管网
1、管径选择:从主平硐生活用水下水主管路上以三通形式搭接供水施救主管路,在搭接处设置闸阀,供水施救主管路为Ф108×4.5 mm无缝钢管,支管路为Ф50×3mm无缝钢管。
2、铺设路线 (1)主管路铺设路线
+370m水平运输大巷→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与+370m水平运输大巷岔口处(长度1400m)→二采区进风石门与+370m水平运输大巷岔口处(长度1100m)
(2)支管路铺设路线
a、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与+370m水平运输大巷岔口处(长度1400m)→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b、二采区进风石门与+370m水平运输大巷岔口处(长度1100m)→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 44 -
3、铺设方式
井下供水施救主管路及其支管路在进入避险硐室之前均采用埋地铺设形式,埋地深度不得低于500mm,铺设时应尽量水平、牢固,在埋地之前必须对铺设好的管路进行管路系统压力实验,实验达到要求以后才能进行埋设,祥见附图6。
二、采掘头面支管更换
1、管径选择:从井下干管管路上以三通形式搭接供水支管路,在搭接处设置闸阀,供水支管路为Ф50×3 mm无缝钢管。
2、铺设路线:生产用支管路铺设路线 二采区各石门→各采掘头面(长度约2500m)
三、某某煤矿供水施救系统建设项目投资见估算表(附表10)
附表10
某某煤矿供水施救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投资估算(万元) 100 50 50 12 212 主体工程单价 (万元/m) 1 2 3 4 Ф108×4.5mm无缝钢管 Ф50mm×3mm无缝新增供水管路 钢管 Ф50mm×3mm无缝更换供水管路 钢管 新增供水管路 水泵 小 计 m m m 台 2500 2500 2500 3 400 200 200 40000 第三节 井下避险硐室供水施救系统
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分别采用供水水网系统由Ф108×4.5mm无缝钢管主供水管路从主平硐地面经+370m水平运输大巷至井下各个采区,再由采区预留三通阀门接Ф50×3mm无缝钢管至永久避
- 45 -
险硐室,在各个供水施救只管路末端(避险硐室端)安设减压阀门以保证供水施救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新购置的三台水泵布置在赤水河边作为整个矿区的水源供给,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维修。
1、一采区永久避险硐室供水系统设计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能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为了满足避险硐室供水施救系统的要求,在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的矿井供水施救主管路上的三通阀门处连接到一采区底板材料上山下部车场永久避险硐室内,将供水施救管路埋设在巷道底板中,在埋入底板中的供水施救管路需要采取保护装置,保证供水施救管路安全性,将供水施救管路设置为单向供水管路,并在管路上安装手动阀门,保证供水施救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2、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设--组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为了满足避险硐室供水施救系统的要求,在二采区+370m水平运输大巷永久避险硐室正前的矿井供水施救管路上分支到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内,将供水施救管路提前预埋巷道底板中,在埋入底板中的供水施救管路需要采取保护装置,保证供水施救管路安全性;将供水施救管路设置为单向供水管路,并在管路上安装手动阀门,保证供水施救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6:某某煤矿供水施救系统示意图
- 46 -
第四章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节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一、人员定位系统系统设计依据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是依据四川省安全监管局 四川煤监局转《监管总局 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川安监[2011]244号文件设计完成。
二、人员定位系统系统功能要求
1、人员定位系统具有强大实用的双向井下人员应急救援功能 (1)当井下人员遇险时,可触发求救按钮,地面将及时报警,并查询显示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求救;
(2)在井下某区域有危险需要撤离人员时,在地面监控主机可向井下需撤离人员群发紧急撤离通知,井下人员即可通过声音和指示灯及时得到撤离消息;
(3)在地面需要查询某人,并通知其回电话时,可在地面对其发送呼叫,井下人员知道后即可电话回话。
2、识别卡卡号应至少由十二位数组成,其编码规则为:前8位数是所在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后8位,后4位是矿井从业人员编号。并将识别卡号同该从业人员的身份证号绑定,以实现煤矿从业人员信息查询。
3、对井下人员可实时跟踪监测,位置自动显示。在监测到识别卡时读卡器具有声、光提示,系统应配备移动式读卡器,能对井下携卡人员进行探测。
4、可实时跟踪查询、打印当前及某时间段井下人员数量、活动轨迹、
- 47 -
轨迹再现及分布情况。
5、标识卡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在嵌入式软件的控制下,实现睡眠、唤醒、解码、编码、通信及信息碰撞处理等功能。
6、标识卡超低能耗设计,并采用间歇式工作方式,电池寿命:≥1年(可更换电池)
7、系统能方便实现识别范围的调整,识别距离0-100米可调。 8、系统能可靠识别静态或≤80Km/h的快速移动目标。
9、乘车出入的工作人员无需下车,在车辆进入监测区域后,就可自动完成人员定位及考勤功能。
10、识别区域无方向性、无盲区,对人体没有伤害。
11、目标识别器和标识卡具有完全的发射与接收部件,其核心技术均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软件组成。
12、单台目标识别器可瞬间同时识别200个以上的人员标识卡。 13、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分站与地面中心站失去联系时,分站仍能工作,自动存储人员监测数据,当通讯恢复后监控主机可提取数据自动完成数据修复。
14、系统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时,可进行记录、显示、查询、编辑、人工录入、网络通信等。
15、分站具有显示人员编码和时钟功能。
16、系统可实现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17、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可以联网运行, 使网上所有终端在使用权
- 48 -
限范围内都能共享监测信息,查询各类数据报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接入县级煤矿安全监控平台,并能将煤矿当班下井人员总数、特种作业人员情况、下井带班矿领导情况(姓名、职务、出入井时间)与煤矿安全监控数据一起向县级煤矿安全监控平台发送。
18、煤矿企业安装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每三年委托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
19、矿井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20、系统软件必须使用实测矿图,并能够灵活导入CAD等图形。矿图每月必须至少更新一次,采掘头面变化时,必须及时更新。系统软件必须在实测矿图上显示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和所处位置。
三、人员定位系统构成
KJ251A型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计算机、系统软件、传输平台、人员定位分站、动态目标识别器、人员标识卡和传输线路等组成。
1、监控中心站:负责整个系统设备及人员检测数据的管理、分站实时数据通讯、统计存储、屏幕显示、查询打印、画面编辑、网络通讯等任务。
2、系统软件:完成人员信息编码采集、识别、加工、显示、存储、查询和报表打印。
3、传输平台:RS485/DPSK/光纤。
- 49 -
4、人员定位分站:通过与动态目标识别器的有线通讯,实时获取人员编码数据,负责与监控主机通讯。
5、动态目标识别器:接收标识卡发出的无线人员编码信号。 6、人员标识卡:承载唯一的人员编码信息,当被无线信号激活后,将编码数据发送给动态目标识别器。为移动目标提供识别身份的编码标示(标识卡号);能将标识卡对应的电子信息在可调的距离范围内以无线方式发射给KJF210B型矿用读卡器;标识卡携带者身处危险时,可进行紧急求救呼叫;标识卡携带者能够接收来自地面的有关信息。
第二节 人员定位系统布置
一、按照川安监[2011]244号文件中第二条第13款的规定,读卡器的安装位置要求:
(a)出或入井处
矿井出或入井应分别设置2个读卡器以识别携卡人员的出或入井,读卡器D1应设置在井口处,读卡器D2应设置在井底处,D1、D2分别与井口、井底的距离小于L,D2与D1的距离应大于2L(L:最大识别距离,指在常态、开放式环境下识别卡能被读卡器正确识别的最大距离,单位:米)。如附图7中D1、D2所示;
附图7 出或入井的读卡器位置
- 50 -
(b)巷道与岔口
①当巷道长度大于1000m时,必须在巷道中部增设读卡器; ②巷道内出现岔口,应在巷道各分支内距离岔口F(F:读卡器最小安装距离,应满足L (c)采煤工作面 ①U形通风工作面,在工作面运输巷距采区进风巷F处,设置读卡器D1;在工作面回风巷距采区回风巷F处,设置读卡器D2。如图9a所示。 ②W形、Y形通风工作面中读卡器的设置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如图9b、9c所示。 - 51 - 附图9 采煤工作面中读卡器的设置 - 52 - (d)掘进工作面 ①单巷掘进工作面在距离岔口F处安装读卡器D1。如图10a所示。 ②双巷或多巷掘进工作面的读卡器设置应在掘进巷道与采区进、回风巷的岔口距离F处各设置一个读卡器,如图10b中D1和D2所示。 ③双巷或多巷掘进工作面的读卡器设置应在回风巷的岔口距离F处各设置一个读卡器,如图10c中D1和D2所示。 附图10 掘进工作面中读卡器的设置 - 53 - (e)硐室 ①硐室长度大于2L时,在硐室进出口栅栏门与防火门间或栅栏门与密闭门之间设置读卡器。如图11a中D1和D2所示; ②硐室长度小于2L时,在硐室中的居中位置设置读卡器。如图11b中D3所示。 附图11 机电、避灾等重要硐室中读卡器的设置 (f)区域 ①各区域,如采空区、盲巷等必须做密闭处理; ②对于无法密闭的各区域,必须在进出区域处,设置读卡器。 二、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区域要求。 三、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四、某某煤矿目前共有12个作业点,其中8个掘进巷(四掘四备)、2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钻孔施工点等地点。及+370m水平运输大巷、回风大巷、运煤上山、材料上山等及人员经过的地点均要安设目标读卡器。 - - 第三节 人员定位系统装备情况 一、各类设备用量的确定 分站、读卡器备用量要满足使用的20%。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下井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 二、人员定位系统的所有设备及所需资金附表 附表11 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清单 序号 1 单位:万元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单价 合价 监控主机 研祥双核2.4G /2G/250G/DVD/1000M*2/19寸液晶彩显/声卡/音响 Windows 2003 server 中小企业版 KJ251A 瑞星杀毒单机版 Dobu1e Switch KJ251-F8 KJF210B KGE116D FDY50 KHD90 山特2KVA\\2小时 双基色 Φ3.75 2m*2m 联想ThinkCentre M6100t 标称主频(MHz):2800\\标准内存容量(MB):4G\\硬盘容量:500GB MHYV1*4*7/0.43 MHYVP1*4*7/0.52 MY 3×4+1×4 HP1008 JHH-2-A JHH-3-A 技术服务费 运输费 合计 台 1 0.730 0.7300 备注 含数据库 2 3 4 5 6 7 8 9 11 13 14 操作系统 人员定位软件 杀毒软件 人员双机软件 定位分站 双向读卡器 双向识别卡 矿用移动式读卡器 电源避雷器 UPS电源 井口LED显示屏 套 套 套 套 台 台 张 台 台 台 块 1 1 1 1 8 50 500 1 1 1 1 1.100 2.500 0.035 1.500 1.050 0.450 0.011 0.300 0.135 0.680 3.400 1.1000 2.5000 0.0350 1.5000 8.4000 22.5000 5.5 0.3000 0.1350 0.6800 3.4000 15 16 17 18 19 20 21 LED控制计算机 分支电缆 主传输电缆 电源电缆 打印机 二通接线盒 三通接线盒 台 KM KM KM 台 个 个 1 3.72 5 1 1 50 25 0.700 0.410 0.730 1.860 0.160 0.004 0.005 0.7000 1.5250 3.6500 1.8600 0.1600 0.2000 0.1250 3.0000 1.0000 60.0000 - 55 - 第四节 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一、管理机构 组 长:总 经 理——周升明 副组长:总工程师——贺明均 安全矿长——邓学林 生产矿长——柯杰 机电矿长——林栩 分管负责人为总工程师,分管部门为通防部和机电组,通风副总、机电副总、通防部、机电组具体负责该部门的成员日常管理工作。监测班负责监测设备的日常安装检修工作。 二、岗位职责 1、组长负责提供足够的生产安全费用,加大安全投入,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保证建设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科学组织施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2、副组长负责认真执行组织布置的一切任务,并及时向组织汇报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3、通风副总、机电副总、通防部、机电组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方案,明确通讯系统的建设完善的目标、任务、措施及进度安排。负责制定通讯系统的相关制度,并严格监督落实。 4、监测班负责所有通讯系统设备的安装、检修工作。负责按公司要求作业及填写好相关记录、表格等。 第五节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办法 - 56 - 1、系统设备在使用前,必须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调试合格,监测(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必须实行挂牌管理。 2、系统设备在井下(取局扇)机房取电源的开关,监测班应挂“监测电源、严禁停电”的警示牌。人员离开时,严禁将开关把手打到零位。否则对责任人罚款50元/次。 3、搬迁、更换、检修系统设备取电源开关时,应提前通知通防部,严禁搬迁、更换开关时甩掉系统设备不用,否则对责任人处罚300元/次。 4、通防部应定期组织巡回检查系统设备的监测及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巡回检查记录保存备查,并建立相关台帐及报表。 5、监测班负责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检修工作,负责系统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此项严格按照AQ1048-2007《煤矿井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及有关规定执行。 6、井下系统设备的调试应经过专门培训的监测电工进行,严禁其他人员调动,否则对责任人处罚300元。 7、员工下井时应佩戴自己装有标识卡的矿卡或腰卡(识别卡),不得将自己的灯卡或腰卡(识别卡)转借他人及私自撤除标识卡,私自撤除标识卡者处罚300-1000元,私自携带他人的处罚500元,转借他人处罚500元、不佩戴识别卡的处罚300—1000元。 8、井口检身站人员必须对员工的标识卡认真检查核对,对未携带标识卡或人、卡不符的严禁入井。 9、员工经井口检身站时,必须询问携带标识卡情况,卡不正常时,应立即到监测班检查处理,严禁携带坏卡下井,否则对责任人处罚50元/次。 - 57 - 10、员工在井下工作中应爱护系统设备严禁对标识卡进行敲打、撞击,更不能人为损坏、丢失。发生标识卡丢失时,应立即向所在单位汇报,到通防部重新领取。如发生人为损坏标识卡时,对责任人处以500元/次重罚,并赔付修复时材料费100元每卡,不能修复时赔偿材料费300元每卡,丢失标识卡赔偿材料费300元每卡。 11、井口检身站人员必须加强下井人员带卡情况检查,通防部、安监处、综合部、工会等部门应不定期抽查下井人员携带标识卡的情况,查出下井人员未携带标识卡,对责任人处罚100元/次,对井口检身站人员处罚20元/次。 12、井口检身站值班人员必须保证检卡系统24小运转,如出现问题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非专业工作人员关闭检卡主机或显视设备的责任人处罚200-500元。 13、监测(人员定位系统)分站、交换机、识别(读卡器等实行区域负责制由在该区域工作的值班队干、瓦检员、变电工、绞车(皮带)司机负责,每个小班对设备进行外观完好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电话向矿调度室汇报,发生设备被人为破坏,而未发现或举报破坏者,由所在区域责任单位按设备价值赔偿材料费,并处罚200-1000元/次,同时处罚该区域单位主要领导50-200元。 14、对于人为损坏监测(人员定位系统)分站、交换机、识别(读卡器、信号线路等责任人处以1000元/次重罚,并赔付修复材料费及人工费,不能修复时按原价进行赔偿。 附图12:某某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示意图 - 58 - 第五章 压风施救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节 压风施救系统基本要求、需风量计算及安装要求 一、压风施救系统基本要求 1、压风施救系统的防护袋、送气管的材料应符合MT 113的规定。 2、压风施救装置配有面罩时,面罩用材料应符合GB 2626的规定。 3、压风施救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4、压风施救装置的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5、压风施救系统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6、压风施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7、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施救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8、压风施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 MPa,在0.3 MPa压力时,每台压风施救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 L/min范围内。 9、压风施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dB(A). 10、压风施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压风施救主管路(矿井一翼主压风管路)为φ150mm及以上;压风施救干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为φ100mm及以上;回采、掘进工作面支管为φ50mm及以上。 二、压风施救装置需要风量的参数计算 530地面安装OGFD-40/8型空压机2台,用于掘进工作面风动工具动力和压风自救系统空压机。 1、压风自救系统需风量 按照三条线要求在地面安装压风自救系统,事故状态时,掘进已 - 59 - 停止用风,此时空压机只供压风自救系统用风,每人供风量按0.3m3/min计算,按一个采煤工作面最大班90人计算需风量: qm= a1 a2 Y ∑qini=1.12×1.15×1×(0.3×90)=34.78(m3/min)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井下有4个炮掘机装工作面,炮掘工作面使用两台风动凿岩机,巷道均为锚喷支护,压缩空气需要量及计算见附表12。 附表12 压缩空气需要量表 风动工具使用地点 掘进工作面 喷桨机 合 计 耗气量 风动工具名称 气压 (Mpa) 0.5 0.4 耗气量(m3/min) 3.2 7 计算需算量 使用台数 耗气量(台) 同时系数 (m3/min) 8 2 0.9 1 23.04 14 25.52 YT28型凿岩机 CP-5 在掘进工作面进行喷桨作业与打眼是交叉进行的,计算总需风量时,只按凿岩机所需风量计算。 qm= a1 a2 Y ∑qiniki qm=1.12 ×1.15×(1+0.375×1%)× 23.04×1×1=23.79 m3/min 由以上计算可知,压风自救系统需风量大于所有掘进工作面的风动工具用风,以压风自救系统需风量配置空压机,所需风量大于35 m3/min。 主要技术参数:OGFD-40/0.8型固定风冷低噪声螺杆式空压机,全自动控制方式,Q=40m3/min,P=0.8MPa,电机功率:220kW。 该系统能保证矿井灾害时能满足(40×0.9×0.8×0.95=33.78/0.3=112)人同时用风>矿井最大班的90人,满足“三条线”的要求。 - 60 - 三、压风施救系统安装要求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突出煤层掘进或开采时,工作面必须安装矿井压风施救系统。矿井压风施救装置是一种固定式永久性自救装备,用于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煤矿井下救灾防护,主要安装在避险硐室、人员工作的场所及人员流动的巷道内,以及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突出前有预兆出现时,工作人员可以就近进入自救装置内,打开气压阀供风避灾。 1、压风施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压风施救主管路为φ150毫米及以上;压风施救分管路为φ100毫米及以上;采掘进工作面的支管路为φ50毫米及以上。 2、压风施救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7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1.2m-1.4m。压风施救装置的每台自救器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 m/min。 3、煤巷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头25m-40m应设置一组压风施救装置,其数量不少于8台,然后每200m-250m设置一组压风施救装置,每组数量为5-8台(安装图见图13);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100m-130m应设置一组压风施救装置,其数量不少于8台,迎头向外每隔300m和放炮撤人地各点安装一组压风施救装置,每组数量为5-8台。 4、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采面回风巷上安全出口以外25m-4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施救装置,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数多2台,向外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压风施救装置,其数量为5-8台;进风巷在距采面下安全出口以外50m-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施救装置, - 61 - 3 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员数量多2台;工作面回风巷反向风门外放炮警戒位置和机电设备(如耙岩机、绞车等)附近各安设一组压风施救装置,其数量为5-8台。 附图13 压风施救装置安装图 1、三通 2、气管 3、弯头 4、接头 5、球阀 6、气管 7、自救器 8、卡子 9、防护袋 5、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压风管路最多每隔6m固定一次,岩巷段采用金属托管配合卡子固定,煤巷段采用钢丝绳吊挂。压风施救装置的支管不少于一处固定,压风施救装置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 6、在主送气管路中要装集水放水器。在供气管路进入与自救系统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后边紧接着安装汽水分离器。 7、所有矿井均应在地面设置固定式空气压缩机。采用井下移动式压风机作辅助压风时,移动式压风机应安装在其供风水平以上两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空气压缩机供气量应能满足井下人员使用,并保证能在10min内启动。 8、压风施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能保证系统正常使用。进入采 - 62 - 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 9、压风施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施救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压风施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兆帕,在0.3兆帕压力时,压风施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范围内。压风施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分贝。 10、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险硐室,并设置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m³/分•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11、井下压风管路应敷设牢固平直,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进入避险硐室前20米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在底板埋管或采用高压软管)。 第二节 压风施救系统安装情况 目前,某某煤矿在530工业广场安设了2台OGFD-220-8/40型地面固定式空气压缩机,(排气量40m/min,排气压力0.8Mpa),每台空气压缩机配1台220kW、380V电动机。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检修。 在压风机出气端均安装了装置有减压阀、节流器、消音器、过滤器和开关等。 矿井压风系统拟用主压风管路为D150×6的无缝钢管。分管为D108×4.5的无缝钢管,支管为D50×3的无缝钢管,并在各个门框架位置安装气水分离器,管路安设符合要求规定。 - 63 - 3 为保证压风施救器的安装符合规定,我矿在编制措施及规程时,严格按照《矿井压风施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要求,安装各个压风施救器的位置及相关要求。并要求在所有防突掘进工作面距碛头25~40米安装一组压风施救器、在起爆点安设压风施救器、在各个避灾硐室也必须安设一组压风施救器,所有安设压风施救器的位置其数量均在8个及以上;主管路每隔200m设置一个阀门。 截止目前我矿总共需要安设压风施救器80组,其中一采区安设压风施救器40组,二采区安设压风施救器40组;现有主管路D150×6的无缝钢管不变,将现有的分管路Ф50mm×3mm无缝钢管改为Ф108mm×4.5mm无缝钢管,共计增加Ф108mm×4.5mm无缝钢管2500m,主要包括采区上山、石门和370运输大巷;用更换下来的Ф50mm×3mm无缝钢管替换采掘工作面的D25无缝钢管压风支管路。某某煤矿压风施救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见下表(附表13) 附表13 某某煤矿压风施救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描述 Ф108mm×4.5mm无缝钢管 包括活接、阀门、压风施救器、放水器、三通、汽水分离器等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投资估算(万元) 100 主体工程单价 (万元/m) 1 更换分管路 m 2500 400 2 压风施救设备、配件 套 500 2000 100 小 计 200 - - 第三节 压风施救管理机构及职责 1、管理机构 组 长:——总 经 理——周升明 副组长:——总工程师——贺明均 ——安全矿长——邓学林 ——生产矿长——柯杰 ——机电矿长——林栩 分管负责人为总工程师,分管部门为通防部和机电组,通风副总、机电副总、通防、机电组组长具体负责该部门的成员日常管理工作。 2、职责 (1)组织负责提供足够的生产安全费用,加大安全投入,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保证建设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科学组织施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2)副组长负责认真执行组织布置的一切任务,并及时向组织汇报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3)分管负责人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方案,明确自救系统的建设完善的目标、任务、措施及进度安排。负责制定自救系统的相关制度,并严格监督落实。 (4)各组成员在副组长及所在部门领导带领下,严格执行本矿有关自救系统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并负责对系统的日常检查及维护。 - 65 - 第四节 压风施救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矿井安全防护水平,确保压风施救系统的使用可靠,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压风施救管理制度: 1、井下采掘工作面压风施救系统的安装标准(包括管路直径、安装组数、每组个数、吊挂高度),随规程措施一并下发贯彻。机修厂负责管路的加工,各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压风施救系统由现场施工队负责安装。 2、煤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25~40m的距离;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安装一组(5-8个袋)压风施救装置;放炮撤人地点要安装一组压风施救装置(撤人点5-8个袋,岗哨位1-2个袋)。安装距离超过规定,对责任单位负责人罚款50元,少安装一个压风施救袋对责任单位负责人罚款100元。 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采面上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20个;向外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5-8个)压风施救装置;进风巷在距采面下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20个;工作面回风巷反向风门外放炮警戒位置设一组(5个)压风施救装置。安装距离每超距1m,对施工单位罚款50元,每少一个压风施救袋罚责任单位100元。 4、压风施救袋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按距底板1.2~1.3m,自救袋的安装高度按自救袋的袋底距底板0.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达不到要求,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掘进工作面的压风 - 66 - 施救系统由在该区域的施工队管理维护,丢失照价赔偿。安装压风施救袋时,压风施救袋的支管不少于一处固定,压风施救袋阀门扳手要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压风施救袋上的煤尘要及时清理,经常保持清洁,一处不合格对责任单位罚款50元。压风施救系统下面或管路上不得堆放杂物,否则每外对责任单位罚款50元。 5、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压风管路每间隔3m吊挂固定一次,岩巷段采用金属托杆配合卡子固定,煤巷段采用钢丝绳吊挂,管路吊挂不符合要求,每处罚责任单位50元;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中间每200m设置一个分阀门,每缺少一处阀门,罚责任单位100元。 6、各采掘队必须保证所负责区域内压风施救系统完好性和安装的规范化,凡压风施救系统存在有无气、漏气、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1~5处(个)罚责任单位50元,5个以上加罚100元。 7、凡压风施救系统存在残缺(缺少阀门、阀门损坏或不起作用、无减压阀等)、出气量不足(检测标准为:手握自救袋下出气口,打开进气阀门,7~10秒钟内气袋充满为合格)及压风施救系统下面有水沟无盖板或盖板不齐全等,每处(项)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 8、采区上、下山φ100㎜(包括φ100㎜)以上的压风管路由安装队负责管理、维护;已交付使用巷道及车场内的压风施救系统随巷道移交,由机电队负责管理、维护(掘进队使用的由掘进队负责管理、维护)。不再使用的压风施救管路由施工单位负责拆除、回收,运到指定地点,每推迟一天罚安装队50元。 - 67 - 9、各掘进工作面安装后但不再使用的压风施救系统要及时拆除,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拆除回收的管路要靠帮摆放整齐,压风施救装置要清洁卫生后妥善保存,不得吊挂于任何地方的巷帮之上,否则每项对施工队罚款100元。凡发现拿压风施救袋辅垫进行坐卧的,对责任人罚款50元/个,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个,如造成压风施救袋损坏的,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加倍处罚。 10、机电队要确保地面压风机的正常运转,若出现无计划停风,对机电队罚款500元。安装队要保证井下抽放主管路上安装的气水(油)分离器的良好性,避免压风施救系统内存水,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凡压风施救系统有水影响正常供风的,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次。 11、回采工作面回采期间进、回风巷巷道如需扩修时,施工队要采取措施保护压风施救系统,因扩修导致管路落地,扩修结束后要按原安装标准及时恢复,否则对施工队罚款50元/米,导致了系统的损坏,按价赔偿。因扩修导致系统的损坏,致使扩修段里侧无风影响压风施救装置正常使用的,对施工队罚款500元。 12、回采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由采煤队负责对上、下巷道压风管路进行维护管理,按标准吊挂。 13、各采掘工作面现场瓦斯检查员是现场压风施救系统的管理监督员,每班的瓦斯检查员必须对所负责区域的压风施救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细致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施工单位联系,责令整改,向通风调度汇报,并作好记录。压风施救系统存在问题,瓦斯检查员又没有 - 68 - 采取措施(以记录为证),对当班瓦斯检查员罚款50元。 14、运输队往各采掘工作面运送物料时,不得将所运物料卸放在压风施救系统下面,否则每次对队罚款100元;运送物料时撞坏压风施救系统的,按系统的损坏情况照价赔偿,造成停风,对责任单位罚款200元/次。 15、各相关施工队对领取或回收上来的压风施救管路、自救袋及阀门要妥善保存(包括损坏的系统),如果丢失,按价赔偿。 16、由施工队负责管理的压风施救系统若不再使用时,需移交由通防部,并办理书面手续,通防部、井巷部、施工队、各单位留底备份。 17、各采掘工作面的压风施救系统需要停风时,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经调度室、通防部、机电组批准,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18、压风施救管路及压风施救装置均由安装单位领取(包括机修队进行加工的压风管路配件)。 19、机电队加工成的压风管路及附件,各相关单位领取时,必须到通防部办理领取手续(一式二份),否则,机修队不得发放,无手续发放的,每次对机电队罚款50元,造成管路无下落的,按价赔偿。 20、应对入井人员进行压风施救系统的使用培训,每年组织一次压风施救系统使用演练,确保每位入井员工都能正确使用压风施救系统。 附图14:某某煤矿压风施救系统安装示意图 - 69 - 第六章 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节 通讯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某某煤矿需要在调度室机房增设一台KTJ101-200自动矿用交换机,从中国电信引入8门中继,实现地面电话与井下电话的汇接。由矿用交换机引3-5对电话至调度室,设置强插,群呼、通话监听等功能,经保证调度室与井下的调度通讯畅通,加强调度功能。由矿用交换机引2对电话至运输队,实现运输队与矿调度室的相互通话。井下电话进行功能设定,实现交换机内电话间相互通话,井下与调度室的通话,设置快键方式,只需按一个数字即可与调度室实现通话。 第二节 通讯系统布置情况 1、在主通风机房、瓦斯抽采泵房、瓦斯发电厂、井底车场、运输队、地面变电所、井下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压风机房、爆炸品材料库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井下主运输皮带转载点、移动变电站、巷道分支处、溜煤眼处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井下运输大巷、石门及其他人员通行的主要巷道,主运输大巷长度间隔1500米,应安设电话。 2、掘进工作面距端头30米~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煤工作面距两端10米~20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顺槽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顺槽中部应安设电话。 3、在井下避险硐室、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变电所和采掘工作面、爆炸品材料库、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救护队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4、 在关键节点应有通信线路和设备的冗余量及热备用量。 5、井下基站、基站电源、电话等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围 - 70 - 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第三节 通讯系统装备情况 1、各类传感器备用量的确定。根据我矿通讯系统各要点使用的情况, 考虑一定的备用量,矿用电话机和耦合器为使用量的 20%。 2、组成该系统的所有设备。 附表14 某某煤矿通讯系统设备清单 单位: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矿用电话机 调度机 调度键盘 电话耦合器 保安配线箱 矿用通信电缆 矿用通信电缆 矿用通信电缆 矿用通信电缆 矿用通信接线盒 矿用通信接线盒 矿用通信接线盒 矿用通信接线盒 矿用通信接线盒 矿用通信接线盒 二通接线盒 三通接线盒 规格型号 KTH-104 DH-2000 DH-TKB KTA103 HXP-01 MHUYVP-20×2×0.8 MHUYVP-10×2×0.8 MHUYVP-5×2×0.8 JHH-100 JHH-50 JHH-20 JHH-15 JHH-10 JHH-5 JHH-2-A JHH-3-A 合计 单位 部 台 台 只 台 数量 70 1 1 100 1 495 2 5 5 7 2 2 2 4 8 80 40 单价 0.0400 10.000 0.5000 0.0200 0.1000 0.0120 0.0100 0.7300 0.4100 0.1000 0.0800 0.0500 0.0400 0.0300 0.0200 0.0040 0.0055 合价 2.8 10 0.5 2 0.1 7.02 0.02 3.65 2.05 0.7 0.16 0.1 0.08 0.12 0.16 0.32 0.22 30 备注 1 2 3 4 5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21 米 米 千米 MHUYVP-1×2×0.28 千米 只 只 只 只 只 只 个 个 第四节 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一、管理机构 组 长:总 经 理——周升明 - 71 - 副组长:总工程师——贺明均 安全矿长——邓学林 生产矿长——柯杰 机电矿长——林栩 分管负责人为总工程师,分管部门为通防部和机电组,通风副总、机电副总、通防部、机电组具体负责该部门的成员日常管理工作。监测班负责监测设备的日常安装检修工作。 二、岗位职责 1、组长负责提供足够的生产安全费用,加大安全投入,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保证建设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科学组织施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2、副组长负责认真执行组织布置的一切任务,并及时向组织汇报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3、通风副总、机电副总、通防部、机电组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方案,明确通讯系统的建设完善的目标、任务、措施及进度安排。负责制定通讯系统的相关制度,并严格监督落实。 4、监测班负责所有通讯系统设备的安装、检修工作。负责按公司要求作业及填写好相关记录、表格等。 第五节 通讯系统管理办法 1、井下电话必须安设在进风流中,各甩道硐室、磨盘、变电所、绞车房、水仓、炸药库、放炮点,特殊地点需要安装时,必须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总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安装。 - 72 - 2、井下电话应悬挂在不被淋水、干燥、便于接听的位置,并在旁边附上本公司的井下电话号码对应表。 3、当掘进(采煤)巷道长度超过1000米时,中部增加安设1部电话。 4、变电所、炸药库、水仓、抽风机房、压风机房的电话号码必须独用,不得和其他电话串联使用。 5、地面中心站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维护。 6、监测班在接到处理通讯故障的通知后,必须在2个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7、井下新安设或修改了电话,完成后必须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得到汇报后,必须要向相关单位通报。 8、通讯电缆悬挂必须合乎质量标准化要求且无破皮现象,如发生破皮或悬挂不合乎要求,立即进行处理,再次检查不合格罚款该班组或责任人50元/次。 10、通讯线的接线盒、胶圈、喇叭嘴不能有失爆现象,一但发现罚该班或个人50元/次。 11、施工单位不能私自更改电话安设位置,一经查出处罚相关单位100—200元/次。 12、施工单位负责巷道范围内,有破皮等失爆现象的,应及时汇报调度室,经监测班处理后,处罚施工单位50元/处;若未汇报调度室,一经查出,经处理恢复后,处罚施工单位100元/处。 13、监测班在接到新安装任务时,必须按规定及时完成安装工作,如果没及时完成,每拖延一班,罚款100元。 - 73 - 14、监测班在接到故障通知后,如果未按时处理,罚款100元。处理时间超过1小时,应向调度室汇报。 15、发现在井下打与工作无关的电话时,罚款50元。 16、打、接电话后,应将电话归位放好,直到信号灯熄灭,没按要求挂电话,发现一次罚款50元。 1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并接和移动通讯电话位置,否则处罚100—200元。 附图15:某某煤矿通讯系统示意图 附表15 某某煤矿“六大”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总表 项目 投资估算(万元) 井下避险硐室 7.6 压风施救 200 人员定位系统 60 供水施救系统 212 通讯系统 30 总投资估算(万元) 1149.6 - 7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