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食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天的食物》是《食物》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发现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的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活动要从一天的食物开始,表现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要以分类为手段,紧密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要合理搭配食物,为孩子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建立膳食营养搭配原则,建立健康饮食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包括“记录一天的食物”与“给食物分类”这两个活动,这两个活动之间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后者对前者进行整理。
学情分析
对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这些体验都会构成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但孩子们对于食物的认识常常是零散的,甚至可以说是熟视无睹的,留在他们脑海里的烙印大多是米饭、水果、鱼、肉等这些食物的具体形象,想到和遇到的问题最多也不过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即使涉及到营养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关于食物的种种话题根本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与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让他们尝试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去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评价任务
1.能够按要求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2.会按多种标准给食物分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参考教科书第42页)和分类记录单(参考教科书第43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一)记录一天的食物。
1.师:在过去的一天中,你吃过什么食物呢?(以此激发孩子对一天所吃食物的回忆)如果我们只是靠口头说,能把一天的食物记下来吗?
2.我们就按照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把你昨天一天的食物记录下来。想一想,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记录呢?学生讨论并汇报记录方法。
(适当引导把食物分开记录,如像“鸡蛋炒西红柿”这道菜记作“鸡蛋”和“西红柿”两种食物。)
我们就按早餐、午餐、晚餐和其他的顺序将我们一天吃的食物记录到一天食物记录表中。记录前,请大家看一下要求:(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按一日三餐来记录。
(2)记录要实事求是,吃过多少食物记多少,像“鸡蛋炒西红柿”这道菜记作“鸡蛋”和“西红柿”两种食物。
(3)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4)把你们的发现,写在表格下方。
3.学生记录并在小组内汇总:我们小组昨天一天的食物。
4.小组汇报汇总情况。
5.师生共同汇总:我们班昨天一天的食物。(小组长记录)
6.学生统计:我们一天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教师引导归纳什么是主食,什么是副食。)每天,我们都要吃很多的米饭,面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粮食,我们可以称为主食。其它的食物我们称为副食。
(二)给食物分类。
1.主食、副食分类。
从字面上理解一下,什么是主食,什么是副食?现在我们就把自己午餐吃的食物按照主食和副食进行分类。(生口头回答)
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主食、副食搭配。
小结:我们一天吃的食物很丰富,这些食物可以分为主食和副食,我们常常是主副食搭配着吃的。
2.师:除了这种分类方法,你还可以怎样分类?
(1)探讨分类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2)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分类方法)
(主要讲解以下两种分类:A.食物的来源分类;B.生食和熟食分类)
3.按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按什么给食物分类?(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引导学生再
看一看记录表,看我们一天中吃过哪些食物,还可以怎么分类?)
师小结: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食物按它的来源进行分类,把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称为植物类食物,也称为荤食;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又称动物类食物,也称为素食。
师:那现在谁愿意说一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属于植物类食物?动物类食物呢?(学生汇报)通过分类,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吃的时候是荤素搭配的。)板书:荤食、素食搭配。
小结:我们吃的这么多的食物,除了可以分为主食和副食外,还可以分为荤食和素食,平时啊,我们吃的食物中,很多都是荤素搭配的。
4.按生食和熟食分类。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按什么给食物分类?想一想,晚餐的食物中哪些是生食,哪些是熟食,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吃食物的时候,往往是生食熟食搭配。)
5.师小结:我们一天吃的食物是这么的丰富,我们可以把这些食物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不管怎样分,只要在同一次分类的过程中保持分类标准的统一性都是可以的。我们发现,生活中,我们是主食和副食,荤食和素食,生食和熟食等等搭配着来吃的。
三、总结延伸
师:我们可以把食物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是一种重要
的研究手段,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好的研究食物。因为食物中蕴含着很多学问,比如,我们吃哪些食物好?食物会给我们提供哪些营养?……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有关食物的问题。
教学反思
就本课而言,学生记录一天的食物是一项耗费时间的活动,但是并不难,教师稍做引导即可解决。由于食物的数量很多,如何交流和描述,如何进行整理,并且整理的内容可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利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简约的教学活动中,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做“记录”且务实高效地完成。于是,我摒弃了教参中关于应用卡片教学的方法,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讨论。困难出现在学生给食物分类上。课前估计学生分类的标准和名称更多来源于生活中对食物的分类,实际体现在以下几下问题: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后的子项有重叠现象,不是并列关系。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逐层指导加深:我一组一组引导帮助,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改正,随后讨论交流,重视学生间的倾听、点评,洞察细微。需要强调的是分类作为科学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四年级学生掌握还是很不扎实的,因此分类的要求不必要太高。只要让学生感受到了分类标准的确定意义很大,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对已知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就足够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