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为了教育的体内永远流淌着新鲜的血液。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课堂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如何摆脱传统的“满堂灌”、“低质量”、“低效率”的授课方式,打造一堂“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品课堂,便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简言之即“投入少,产出多”,提高教学和学习的双重效益。如何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下面我谈一谈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
教学设计要合理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探究,交流提高——巩固深化,拓展应用——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产生弄清求知的迫切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究,交流提高”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这一环节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巩固深化,拓展提高的基本形式是练习。只有经过充分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能力、开发智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一下评价,然后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比如,教师在设计《抛硬币》时,首先就要创设情景,让学生猜想,硬币抛下去,会出现几种情况,然后学生就会动手探究、验证、交流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的,使学生主动的、心甘情愿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 二、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1)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3)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4)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辨认方向>>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东、南、西、北这四个词描述物体的方向,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自己认识到,描述物体位置,只用这四个词是远远不够的,进而教师问:“谁知道用东南西北这四个字组成的两个字的表示方向的词?”这个问题简单易答,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自己就把知识学会了。 三、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 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数学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课件、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和动手操作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比如学习《辨认方向》一课时,辨认方向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由于学生缺少经验,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方向板来进行辨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联系情境,集趣味、能力与一身,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让四十分钟课堂真正的高效率,高质量。俗话说:“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长兴岛三堂小学 李芳 2010.3
高效数学课堂的点滴体会
长兴岛三堂小学
李芳 20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