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只交答案卡和第Ⅱ卷)

第 Ⅰ 卷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1. (上海生物)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

A.下丘脑 B.延髓 C.大脑 D.小脑

2.(上海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下图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闪电 B.电解饱和食盐水车间 C.根瘤 D.合成氨车间

3.(上海生物)一杂合体植株(二倍体)的下列部分,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

可获得纯合体的是( )

A.根 B.茎 C.叶 D.花粉

4.(天津理综)下列关于动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肝脏细胞可以将多余的脂肪合成为脂蛋白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肌肉细胞可以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元 C.糖类分解时可以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D.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不含氮部分可以合成为脂肪

5..右图是利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处理幼茎切段,记录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后绘制的

曲线。分析曲线后你能说明下列 哪一项 ( )

A.植物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B.植物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C.植物激素间的反馈调节作用 D.植物激素间的连锁调节作用

6.(广东生物)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7.(江苏生物).某生物小组进行无土栽培实验,观察不同矿质元素对南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4组单因素缺素培养实验中,他们观察到其中一组的表现为老叶形态、颜色正常,但幼叶颜色异常,呈黄白色。该组缺乏的元素是( ) A.K B.P C.Mg D.Fe

8.(四川理综)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贮存 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 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9.(江苏生物)下列关于人体健康与营养物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是食物种类过于单一 B.脂肪肝的形成与脂肪摄人多少无关

C.低血糖早期症状可通过及时补充糖含量多的食物来缓解 D.大病初愈者适宜进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10.(理综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11.(宁夏理综)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12.(山东理综)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13.(江苏生物)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2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14.(广东文基)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 / 6

15.(上海生物)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16.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设计验证Ni是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实验时,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是 ( C )

17.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是时,体内酶活性、耗氧量及尿量的变化依次为 ( ) A.降低、减少、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少

C.不变、增加、增加 D.增加、减少、减少

③氨基酸→(脱氨基、合成)糖类、脂肪;④氨基酸→(氨基转换)新氨基酸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广东理基)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23. (江苏生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 )

A.根瘤菌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C.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物,根瘤菌供给豆科植物NO3 D.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生长素

2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

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

-

18.(广东生物)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

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 (理综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20.(理综I)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

反应,其中有( )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21. (由肠道吸收到体内的氨基酸可能有的各种变化是( )

①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②氨基酸→(脱氨基、分解)尿素、二氧化碳和水;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 (广东理基)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医药.农药等领域。下列叙述中,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

①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

②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种、合理密植、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 ③在细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础上,开发人工“肾”治疗尿毒症

2 / 6

④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上海生物)下列细胞内的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各种膜)上的是( )

A.DNA复制 B.暗反应 C.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 D.氨基酸脱水缩合

27.(上海生物)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花药、胚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 B.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外植体是指用于培养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D.外植体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28.(天津理综)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29.(上海生物)人们采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若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现有生产46吨酒精,理论上需要玉米(原子量:C—12,H—1,O---16)( )

m90180

A.吨 B.吨 C.吨 D.90m吨

90mm

30.(天津理综)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

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吸吸吸吸 收 H20 收 H20收 H20收 H20 NO3- NO3- Ca2+ NO3- NO3- Ca2+ Ca2+ Ca2+

O O O 时间 O 时间 时间 时间 A B C D

(1)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家禽的细胞,对鸡注射禽流感弱毒苗后连续喂用15N标记的氨基酸10天,几天后检测其血清成分中15N有明显增高的物质是_________。六个月时,在其排泄物的化验中,仍能发现含有少量

15N

标记的物质,这种成分是______,其产生途径依次是

[ ]______、[ ]_______和[⑩]转变等过程。

(2)如果该图表示的是人体细胞,糖尿病人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的主要原因是:[②]、[⑧]、[⑦]等过程发生障碍,_________和_______分解加强。 (3)如果该图表示的是食谷类哺乳动物的细胞。给该动物饲喂用

14C

标记的淀粉质饲料,不久在

从唾液取得的消化酶中发现有放射性,该酶是在附着于_________上的_______(细胞器)中合成的,经过加工、运输和释放到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试分析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的问题: (1)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人体大量饮水后,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________,尿液浓度会________________。 (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_调节。 第Ⅱ卷

31.(9分)下图方框内是动物和人体细胞内物质代谢图解,据图回答: 3 / 6

(4)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5)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6)人体肾脏重吸收功能的调节方式是 ( )

A . 二氧化碳调节 B. 体液调节 C . 神经调节 D. 水分调节

33.(重庆理综)(21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0 22.1 10 23.3 20 25.8 30 37.6 40 50 60 70 80 90 28.6 40.5 47.4 .7 68.9 45.3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 / 6

座号

※ ※ ※

高中第二次月考生物

第Ⅱ卷答题卡 7.10

31.(9分)(1) 、 、 [ ] 、 高

中第二1 A 2 D 3 D 4 C 5 A 6 B 7 D 8 B 9 B 10 D 11 C 12 D 13 A 14 B 15 A ※ [ ]

※ 题 ※ (2) 、 (3) 、 ※号 学线 理 答 32.(10分)(1) 、 处 弊 (2) 、 、

作 纪 违 要 (3) 、 (4) 按 的 (5) (6) 符 不 33.(21分)

或 号 不写 场订 不 (1) 号 学 (2) 、 内号 (3)实验原理:

场 、 ①

名 姓 、 线 ② 级 名 班 实验步骤:

姓 ※ 第二步:

装订※ 第三步: ※ 第四步: ※ 装 ※ 实验结果: 级 ※ (4) ,班 ※

、 次月考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生物参

C C A A D D C A A C C A D B C

第 Ⅰ 卷

Ⅱ卷

31.(9分)(1)抗体(免疫球蛋白) 尿酸 ⑤蛋白质分解 ⑥脱氨基 (2)脂肪 蛋白质 (3)内质网 核糖体 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小泡→细胞膜

32.(10分)(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2)垂体(后叶) 减少 下降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反馈 (4)生长 (5)下丘脑 (6) B C

33.(21分)

(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 (2)不含淀粉酶

(3)实验原理: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5 / 6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4)唾液淀粉酶

代谢变化是: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