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焦虑的成因

教师焦虑的成因

来源:筏尚旅游网


教师焦虑的成因

教师的个人问题可能引发教师的焦虑,他们是教师的收入低、教师的心理特点、工作量太大、学生难教育、升学压力大、教师之间竞争激烈等成为教师产生过度焦虑的主要原因。

钱,是一个主要的问题,那么教师的经济又会引发出什么呢?教师已往的形象是给人们以清高不求报酬,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教师的工资只够温饱,在沿海发达地区,中小学的教师一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元,与整体的经济发展很不协调,在许多人的眼里仍旧是穷教书匠的形象。美国教育协调人员通告委员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ducational Negotiators Bulletin)在1981年的报告中就指出当时的美国教师薪水增加有限,在学校里教师遭受言语或人身的攻击的现象,在中国的现状,也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教师的待遇只能图温饱,很难满足时代转型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相对的,社会经济地位自然停滞或下降,使得教师连起码的精神要求也难以实现,又谈何论及传统的教师尊严呢?

工作环境是另一重要问题:教师处于教育阶段,在平时的教学之余,还要做好大量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辅导工作。第一、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过长。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研究认为,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与我国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相比,要高出1.67小时,许多的劳动付出还没有计算在内,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在学校就要工作10小时,而批改作业、备课、查资料、写论文等工作只能拿到家里去做,用时也在四五个小时以上。第二,升学、评比压力重。中小学教师面临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所以在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将作为重要的权重指标。第三、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在教师的的工作项目中,第四、教师承受着多重角色的压力。教育和培养孩子也不同于其他的职业,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在课内和课外投注大量的精力,由此其工作量是无法用时间和数量来量化计算的。教师工作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

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一些不恰当的教育行为。

自我的正确认识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所必需的,一个人在其一生要扮演多个角色。而这些“角色”,可以说是社会团体期许于某一特定类别的人所应表现的行为模式。自我认同的迷失就是角色的混淆,一个人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达到心理平衡,必须了解自我,接纳自我。研究表明:一个人越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与本身的实际情况愈接近),就越能接受自己,社会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就会产生紧张不安的焦虑心理。当然,一个人要了解自己是相当困难的,再有社会的剧变,更会造成角色的混淆和冲突。苏轼有言:“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说明知人难,知己更难。长期过度焦虑已经构成了危害当代教师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首先必须塑造人格健全的教师,必须帮助教师摆脱焦虑的困境。

每一份职业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马克思曾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体现人的较为本质的特点是人际交往,但教师队伍由于各种原因,其人际关系显得单纯。与社会的大都数人相比显得孤独,但自尊感又很强,挫折后又会转化成较大的自卑感。工作的复杂性,使得教师患得患失,心神不安。“文人相轻”,校内的剧烈竞争都给教师带来不健康的因素。

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心理影响,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并不是随意的人能够胜任的,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文明进步,各项不断的改革,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促使新事物层出不穷,作为教育者经常会感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条件的落后,产生不断培训的迫切需求,但又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同时又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在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已经出现了饱和的现象,在刚刚召开的全国十届会议上提到失

业率居高不下,使得教师的工作岗位竞争更趋剧烈。加之目前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不是很理想:社会转型、上级要升学率、学生难管、收入不高、负担不轻,导致许多教师的心态经常处于不平衡中。

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掌握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把我就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了。教师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由于身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三重任务,一向崇高,受人尊敬。但在数字经济时代,许多家长和学生面对虚拟的现象,传统的价值观已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教师首先要把握教育的正确价值观,不断地调整自身的价值体系,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现阶段,在中小学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同时又出现许多单亲家庭,家庭的结构与从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成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中小学时期是否能够受到好的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一生的发展,并由此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