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算量知识的自我总结
一.基础知识
1.HPB235指光圆钢筋1级钢筋 符号φ 在GGJ2009钢筋抽样中输入A
HRB335指余热处理钢筋 带肋钢筋 2级钢筋 在软件GGJ2009中输入B HRB400指余热处理钢筋 带肋钢筋 3级钢筋 在软件GGJ2009中输入C RRB400指余热处理钢筋 带肋钢筋 4级钢筋 在软件GGJ2009中出入D 4φ25 表示4根直径为25的钢筋1级钢筋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1级钢筋,直径为10,加密区间距是100非加密区间距是200,均为4肢箍
2.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
钢筋的重量=钢筋长度*根数 *理论重量(以T计算)。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 钢筋的理论重量表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Φ28=4.83Kg Φ32=6.31Kg
钢筋的每米理论重量=0.00617D²(其中D为钢筋直径单位毫米。)
3.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
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d≤25的8米一个搭接。d>25的6米一个搭接)
4.保护层
概念:混凝土保护层是指从钢筋的外边缘至构件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保护层厚应符合设计图纸中要求。一.表示室内正常环境 a.表示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非寒冷 b.表示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1
5.钢筋的锚固
概念:为了使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使钢筋不被从混凝土中拔出钢筋末端除了做成弯钩外,还需要把钢筋伸入支座内。(伸入支座的最小锚固长度为la或lae) (记住抗震 和非抗震的锚固表见03G101-1)
2
6.钢筋的弯钩长度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度 135度 90度弯钩时 180度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135度的每个弯钩长度=4.9d 90度的每个弯钩长度=3.5d
二.钢筋计算公式
第一章梁
首先看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问题,也就是谁是谁的支座的问题:基础是柱,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一).基础知识
梁平发施工图的表示方法: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 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注写与原位注写。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表示:2号框架梁,2跨,1端有悬挑 梁宽300 梁高650
箍筋为1级钢筋,直径是8,加密区为100非加密区为200均为2肢箍 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为25的3级钢筋 侧面构造筋为4根直径是10的3级钢筋
2.梁的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表示 2φ22+(4φ12) 表示2φ22为通长筋(4φ12)为架立筋。 (二).梁有那些钢筋
1.上部通长筋 下部通长筋 侧面纵向钢筋—构造筋或抗扭钢筋
2.左支座负筋 右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架立筋 箍筋(有箍筋就有拉筋) 3.附加钢筋:吊筋 次梁加筋 加腋钢筋
3
(三)框架梁的计算 框架梁
1上部通长筋的计算
上部通长筋的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锚固值的判断: 当hc-保护层>lae时 为直锚 取值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 支座锚固需要判断 直锚或弯锚 3.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的长度: 第一排端支座长度=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端支座长度=Ln/4+端支座锚固值 需要判断锚固是直锚还是弯锚 4 当hc-保护层>lae时 为直锚 取值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 架立筋与左右支座端各搭接150mm 架立筋=净跨长-左右两端负筋的净长+150mm*2 5.箍筋长度的计算 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b-2保护层+梁高h-2保护层)*2+1.9d*2+max(10d 75mm)*2+8D 箍筋根数的计算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加密度区长度 当为一级抗震时:取值max≥2hb≥500 (hb为梁截面高度) 当为二 三 四级抗震时:max≥1.5hb≥500 非加密区长度=净长-左加密区长度-右加密区长度 (一般都是2端加密) 6侧面纵向钢筋构造筋的计算 首先它存在的条件是:当梁腹板高>450时,就要配置侧面纵向构造钢筋 (梁腹板高是指梁高—板厚) 构造筋的锚固长度都为15d 需要有弯钩(如果是一级钢筋的话,弯钩长度为6.25d) 构造钢筋的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2个弯钩长 (如果是一级钢筋的话加6.25d) 构造钢筋的长度=净跨长+15d*2+6.25d*2 有侧面纵向构造筋时就要有拉筋 钢筋搭接长度=搭接头个数×钢筋的一个搭接长度 5 7拉筋的计算 拉筋的计算同柱子的4号钢筋的计算方法 拉筋的长度=(梁宽-2保护层)+2d+1.9d*2+max(10d 75mm)*2 拉筋的间距一般按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 二.非框架梁的计算 (非框架梁不用判断直锚或弯锚) 1上部通长筋的计算 上部通长筋=净长+左锚固+右锚固 锚固值为(hc-保护层+15d) 2下部通长筋的计算 下部通长筋=净长+左锚固+右锚固 当为直行非框架梁时,下部纵筋锚入主梁内取值非为1.光圆钢筋值为15d 2.带肋钢筋值为12d 左锚固=右锚固 例如钢筋为带肋钢筋泽下部通长筋为 长度=净长+12d+12d 当直锚长度不足时可做弯锚 光圆钢筋的弯锚值为15d 带肋钢筋的弯锚值为15d 3端支座负筋的计算 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hn/5+支座锚固 (支座锚固值为=hc-保护层+15d) 6 三.屋面框架梁的计算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锚固取值为=(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第二章板 一.基础知识 楼面板LB 屋面板 WB 悬挑板XB 7 B表示下部 T表示上部 板负筋 二.板的钢筋主要有 1.受力钢筋 板的受力钢筋与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一样,主要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它一般沿着板的跨度方向在受拉区布置。 (受力筋还分为 单向 双向 单层 双层) 2分布钢筋 3负筋 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 洞口附加钢筋) 5支撑钢筋(双侧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三.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筋长度的计算 钢筋长度=净跨长+伸进长度*2+弯钩*2 (如果是一级钢筋弯钩长度是6.25d) 8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的判断 分4中情况: 支座为梁时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度/2 5d) 支座为剪力墙时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度/2 5d) 支座为圈梁时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度/2 5d) 9 支座为砌体墙时 伸进长度=max(120 板厚h) 板底钢筋的根数计算 根数计算=(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计算有2种方法 布筋范围=(净跨长-50*2) 布筋范围=净跨长+梁保护层*2+左支座梁角筋1/2直径+右支座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2板负筋长度的计算 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入长度=锚固长度la 板内净尺寸=图纸上标注的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 10 第三章柱 一.基础知识 柱平法表示方法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 Kz 框架柱 kzz 框支柱 xz 芯柱 lz 梁上柱 Qz 剪力墙上柱 柱 b*h 柱的纵筋包括: 1基础插筋 2中间层纵筋 3顶层柱纵筋 4柱插筋 柱的箍筋包括: 1箍筋组合方式 2箍筋长度 3箍筋根数 柱角部附加筋 柱钢筋计算所需要的条件 二.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11 柱箍筋的拆分(组合形式) 12 三.柱子钢筋的计算 1纵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长度Hn/3+搭接长度Lle (如果是50%的搭接Lle=1.4lae 如果是25%的搭接Lle=1.2lae) 另外注意:弯折长度a的判断 柱基础插筋特列1: 当伐板厚>2米时,插筋只伸入板中层筋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2+非连接区长度hn/3+搭接长度Lle 柱基础插筋特例2: 基础或独立基础特别厚时中部插筋不伸入基底 13 2地下室(-1层)柱纵筋的计算 纵筋长度= (—1层层高)-(—1层下端非连接区长度hn/3)+(1层非连接区长度hn/3)+搭接长度 地下框架柱和首层框架柱下端非连接区长度是1/3净高 上层的非连接区长度为(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取大值 3首层(1层)柱纵筋的计算 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长度hn/3)+(上层非连接区长度max(hn/6 hc 500)+搭接长度lle 14 4中间柱子纵筋的计算 注意非连接区的长度=max(hn/6 hc 500) 钢筋长度的计算=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lle 5顶层柱子分中柱 角柱 边柱 1顶层中柱的计算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12d 15 非连接区长度=(hn/6 hc 500)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梁高 2顶层边柱的计算 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 高+锚固长度 锚固的分析 16 锚固长度的分析 1号的锚固值为 1.5lae (65%伸入支座内) 2号的锚固值为 梁高-保护层+柱宽-2*保护层+8d 3号的锚固值为 梁高-保护层+柱宽-2*保护层 4号的锚固值为 梁高-保护层+12d 5号的锚固值为 梁高-保护层 3顶层角柱的计算 角柱比边柱 多一面1号筋 多一面2号筋 其余的都是4号筋 17 四.箍筋的计算 箍筋长度的计算 1号筋长度=(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 2号筋长度=[(b-保护层*2-D)/6*2+D]*2+(h-保护层*2)*2+8d+1.9d*2+ max(10d,75mm)*2 D为纵向钢筋直径 3号筋长度=[(h-保护层*2-D)/6*2+D]*2+(b-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2 D为纵向钢筋直径 4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 (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4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只勾住主筋) 18 -- -- 箍筋根数的计算 (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相平时) 1基础箍筋根数的计算 箍筋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 ,且≥2根 2 -1层箍筋根数的计算 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 箍筋计算根数=(-1层层高-50)/加密区间距+1 19 3 1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焊接计算时) 箍筋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4中间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焊接计算) 20 箍筋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5顶层箍筋的计算 (按焊接计算) 箍筋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