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2l卷 第2期 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 Vo1.21 No.2 2011 区域用水结构演变规律与调控对策研究 王小军 , 张建云 ’ 贺瑞敏 , 王炎灿 '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2.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 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调整用水结构。本文以地处西jE干旱区的榆林市为例,通过收集榆林 市1990—2005年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量,结合信息熵原理,计算出不同年份用水量熵值及优势度动态演化情况。结果表明。榆林市 用水系统熵值由1990年的0.569增加至 2005年的0.667。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榆林市用水结构趋向无序。同时,系统的均衡度也呈 增加趋势,这表明当地用水系统在趋干无序发展的同时,用水系统的均衡程度有所提高,系统均衡性增强。从地区来看。南六县的用 水系统熵值要高于北六县,且南六县用水系统熵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北六县则在波动中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这与南六县长期从 事特色农业.产业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北六县主要发展工业,导致用水结构中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结构变化较大有关。最后,结合 榆林市实际。提出“南护水源,北抑需求”的总体调控思路。通过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立法和 执法监督,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园地制宴.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型低耗水产业、明确水权、建立水市场,制定合理水 价、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改变用水观念等措施。不断调整用水结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熵;用水结构;需水管理;榆林市 F323.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2-0061—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2.011 中图分类号1949年至2005年,我国用水总量由1 031×10 m 增 用水结构也会发生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J。鉴于此,笔者 以榆林市1990—2005年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量为依据, 将信息熵方法引入用水系统,并针对榆林市行政区域存在 明显差异的实际情况,结合榆林市、南六县、北六县不同年 到5 633×10 m 。与此同时,用水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 化。但总体来看,农业依然是用水大户,而部分地区灌水 方法十分粗放,灌溉水利用率低,这与我国严重的水资源 短缺局面极为矛盾…。要实现21世纪我国发展的战略目 标,必须有可靠的用水保证,但当前的用水效率低下,用水 结构不合理,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做相应的 调整。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做实例,分析总结用水结 构的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调控对策,对于实现区域社 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 份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实际情况,对榆林市以及南北六县 用水结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能源化工 基地长远规划,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行政区域提出具体调 控措施,以确保能源化工基地用水要求,做到未雨绸缪。 l 基于信息熵的用水结构演化分析 1.1信息熵的概念及其含义 熵最早是由R.Clausius于1865年引入热力学中的一 个物理概念,通常称之为热力学熵。后来L.Boltzmann赋 予熵统计意义上的解释,称之为统计热力学熵。为了与热 力学过程有所区别,1948年,Shannon为解决通信工程中 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 匀,加之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不佳,相关研 究亦较少。随着我国能源生产战略重点西移,榆林已成 为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的重要源头,被 誉为“中国科威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随 着基地“三个转化”战略的实施,当地经济结构将发生明 显改变,出于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演化的客观要求,当地 收稿日期:2010—07—16 作者简介:王小军,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规划研究。 通讯作者:张建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研究。 不确定性信息的编码和传输问题创立信息论,首先在信息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项目“气候变化对区域水安全影响及对策研究”;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利 影响的研究”(编号:XDS2008—01)。 -6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2期 论中引入了熵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信息熵。即对于一个不 确定性系统,用随机变量S表示其状态特征;对于离散型 2 榆林市用水结构演变规律与调控对策 2.1榆林市用水结构演变规律 榆林市下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 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共1区11县。由于矿产资源 随机变量,设X的取值为X={ 。, : ,……, },每一 个值对应的概率为P=Ip。,P ,P …一,P },存在∑P = 1,该系统的信息熵定义为: 的分布,地处北部的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六 ( )=一∑P( ) P( ) £=1 (1) 县(区)经济发展迅速,而地处南部的佳县、米脂、吴堡、绥 德、清涧、子洲六县仍处于落后状态,导致南北经济差异较 式中,H( )为系统信息熵;P( )为系统处于第i种 状态的概率 ’ 。该式称为Shannon公式,用其定义的 嫡为广义熵或泛嫡,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体系或物质运动的 大,用水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 得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此,笔者通过收集榆林市1990— 混乱度和无序度。 1.2信息熵在用水结构中的引人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应用信息论概念和方法解决水 资源系统建模、优化、模拟、预测、评价、决策等方面做了大 量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 。针对用水结 构演变过程的阶段性,即由以农业用水为主的初级阶段发 展到农业、工业、生活用水趋于合理的高级阶段,这一演变 过程可以近似假设为系统的不可逆过程,故可将其纳入信 息熵的数学模型中。随着认识的深入,信息熵在反映区域 用水结构演变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基本原理如下: 设在一定时间尺度内,用水系统中总用水量 ,共有n 种用水户类型{ 。, ,……, ,每一个用水户用水量为 {Wl,W2,……,W },贝0 W= 1+W2+……+W ,各部门用 水量比例为P =wl/W,满足∑P =1。根据信息论的原 理,参照Shannon公式,可以定义用水结构的信息熵为: H=一∑Ji=1 P。 P (2) 式中,H表示用水结构的信息熵,通过对逐年信息熵 值的计算来反映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比例的分配状态, 从而更直观地反映用水结构的演变过程1 4,5j。 但是,由于不同时间尺度,用水户类型有多有少。如 假设处于极端状态,整个用水系统只有一个用水户,即仅 满足自身生活用水的状态,此时Hm =0,相反,若W =W。 一…一W =W/n,即用水系统结构最无序时,H…= (n)。实际中,这两种极端情况不会出现,信息熵一般会 介于二者之间,即 。 ≤ ≤H…。因此,针对不同用水户 对信息熵的影响,基于Shannon公式,引入均衡度E,见下: E=一∑P InP / (n) (3) i l 式中,E为用水系统的均衡度,是用水系统实际信息 熵日与最大信息熵 的比值,取值范围为E [0,1],其 值越大,表示用水系统中单一用水类型的优势性越弱,用 水系统结构越复杂,用水系统的均衡性越强,系统越稳定; 当E=0时,用水系统结构复杂程度最低 。 ・62・ 2005年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量,将信息熵引入榆林市用 水系统,计算出榆林市不同年份用水量熵值及优势度动态 演化情况见图1、图2。 >、 2 -岂 上_ 鋈 图1 榆林市用水系统熵值变化过程 Fig.1 Changes of entropy for water use in Yulin city O 7 O 6 8 暮 三 0 兰 0 霖 0 l 0 1990 1992 l994 l996 l998 2000 2002 2004 年份Year 图2榆林市用水系统优势度变化过程 Fig.2 Changes of dominance for water use in Yulin city 从图1可以看出,榆林市用水系统熵值由1990年的 0.569增加到2005年的0.667,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榆 林市用水结构趋向无序。同时从图2可知,系统的均衡度 也呈增加趋势,这表明当地用水系统在趋于无序发展的同 时,用水系统的均衡程度有所提高,系统均衡性增强。 从地区来看,南六县的用水系统熵值要高于北六县, 且南六县用水系统熵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北六县则在波 动中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南六县用水结构逐渐有 序的趋势,而北六县则有序度较低,这与南六县长期从事 王小军等:区域用水结构演变规律与调控对策研究 特色农业,产业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北六县主要发展工业, 导致用水结构中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结构变化较大有关。通 过调查,榆林市南六县1990年用水量为6 984 X10 m ,其中, 生活用水量为1 814 X 104 ITI ,农业用水量为4 399×104 m ,工 体系,同时不断依靠技术进步,挖掘老企业和大企业节水 潜力,实现产业结构由传统型向节水经济型过渡,即“南护 水源、北抑需求”的总体调控思路。 2.2.2调控措施 业用水量仅为770 X 104 m ;至2005年,用水总量仅增加了310 ×104 m3总量为7 294 X104 m ,而行业间亦有一定变化。与 ,(1)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推进水管理体 制改革。健全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是实施高效水资源 管理的基本保障,要做好榆林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 理、配置、节约、保护,必须强化水资源管理。但长期以来 此相反,北六县用水总量增加了1.4倍,其中,工业用水增幅 达2.9倍,生活用水为1.45倍,传统的农业用水增幅较小,三 者用水量趋于均衡,故用水系统熵值增加明显。分析表明,这 与榆林市目前能源基地建设实际相符。目前,榆林市国民经 我国水资源管理较为混乱,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 为了加强榆林市的水资源管理,榆林市政府明确由市水务 济各部门的发展处于起步状态,各行业仍然是扩大规模加速 发展,从而造成用水量的行业变化差异较大,用水结构因此而 更加无序。 2.2榆林市用水调控对策 引入信息熵对榆林市用水系统分析表明,榆林市用水 结构时空差异较大。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 加速,榆林市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榆林市历年人均水资源量呈明显减少趋势,由1980年的 1 373 m 下降到2005年的910 m ,年均递减1.6%。榆林 市人均水资源量已经接近国际公认的缺水标准。由于榆 林市易于开发的水源已经基本得到开发,开发新水源的技 术难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将成为主要限制条件。在当 地水资源系统自身的约束和现有技术条件下,依靠传统的 增加供水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已成为难题。要解决当 前日益严重的用水危机,必须根据新的形势,转变观念,提 出新的调控对策。 2.2.1总体调控思路 面对日益严峻的用水危机,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需水 管理的方式对用水需求进行调控和管理,并逐渐被世界各 国普遍接受” “’” 。我国当前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应用 和实施还需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榆林市 供需矛盾尖锐,用水结构时空变化差异较大,为此,笔者从 需水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南部地区的马莲河、蒲河、洪河 及北洛河源均自于白于山南麓,水资源较难以开发利用; 同时又是无定河、八里河等主要河流的源头,对于保证下 游用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可持续 发展的前提下,应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同时借助独具地 方特色的农副土特产品,以小米、马铃薯、酥梨、红枣、粉 条、羊子为主,在保护水源的前提下,走持续发展农业道 路;北部地下矿藏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资源品位高、易开采,而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均得到了国 家的大力支持,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煤炭、油气产业 群,而由于风沙滩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必须建立水权交 易市场,发挥水价杠杆的调节作用,推进水的市场化运作 局主管全市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水利部门已基本上 对全市水资源实行了统一管理。因此要尽快进行机构改 革,实现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成立市县(区)用水管理机 构,并建立市、县(区)两级水资源需求管理体系,确保水 资源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做到各行业的发展建设 要与水利相协调,并且发展与治理并重,为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2)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水 资源管理是社会行为,政府和流域机构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对于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榆林市 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水资源管理的法 规、标准、技术规范等支持需水管理,流域机构在进行流 域水资源的总体规划时,要对需水管理的目标、实施对 象、技术手段、资金的筹措方式等进行综合考虑,推动需水 管理的应用。对于南北不同地区,在保护和节水领域分别 实行以鼓励性为主的政策,在财政、货款、税收、价格等方 面制定鼓励性条款。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取水许可 管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水资源节约保护等配套法规,健 全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3)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 型低耗水产业。结合当前形势,要充分认识资源禀赋差异 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客观因素,也是造 成用水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榆林北6县(区)地下矿 藏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品位高、易 开采,而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均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起步早,市场化程度高,这是北部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 也是用水较大的直接原因。而南6县则以农业为主,虽 然也发现了岩盐、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但由于受资金、技 术、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开发步伐依然滞后。榆林正处于 工业化前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其显著特点就是资源密集型 产业占主导地位,产出依赖于资源品与能源品的消耗。对 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榆林市来说,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 势,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主线,以南北互联互动为纽带,以 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依托优势资源,快速推进工业化进 ・63・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2期 程,构筑北部煤炭、油气产业群,更要依靠技术进步,挖掘 老企业和大企业节水潜力,实现产业结构由传统型向节水 经济型过渡。同时着力发展南部以红枣、小杂粮、蚕桑、劳 务输出等为主的特色经济,压缩粮食种植面积,限制和淘 3结语 (1)长期以来,用水结构不合理与我国严重的水资源 短缺局面极为矛盾。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做 汰高耗水作物,积极推广科技含量高、耗水低的作物品种, 优先发展低耗水的经济作物,找准路子,扬长避短,实现水 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应调整。本文以地处西北干旱区的榆林市为例,分析总 结当地用水结构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能源化工 基地长远规划,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行政区域提出具体调 控措施,以确保能源化工基地用水要求,做到未雨绸缪。 (4)明确水权、建立水市场,制定合理水价。有效的水 资源需求管理主要是通过水价激励来实现,而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水价体系不健全、水价过低,已使其失去了应有 (2)通过收集榆林市1990—2005年国民经济各行业 用水量,结合信息熵方法原理,计算出的榆林市不同年份 的经济杠杆作用,因此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水价 体系势在必行。通过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使水价真正 能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抑制用水增长,缓解水资源供需 矛盾 ”’” 。目前榆林市城市综合水价平均为2.75 m ,与榆林的水资源紧缺状况和供水成本还不相称。 对于南部地区,理顺灌区水价形成机制,既是市场经济的 要求,也是理顺灌区管理体制的关键,要在充分考虑用水 户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坚持以供水成本为基础核定水价, 根据物价变动和供水保证率及时调整水价;北部应不断完 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建立适应市场 经济规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产权 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基层水利制度,按照成本核 算的办法理顺水价体系,实施水权管理。同时应不断探 索新的机制,如可尝试在水价中设立管理基金,将水费中 的一部分剥离出来,作为节水基金,以此向购买低耗水设 备者提供低息贷款、设备购买折扣补助,或允许低耗水设 备使用者水费赊欠等,鼓励农户进行节水措施尝试,为需 水管理项目提供补贴。同时,榆林市可通过南北地区间的 水权转换,解决用水矛盾。 (5)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改变用水观念。水资源管理 不仅是政府的职责,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长期以 来,大多数人形成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根 深蒂固,由此导致用水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尤其南部农业 农田灌溉,仍采用大水漫灌,用水效率十分低下;北部多为 高耗水企业,用水浪费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 增加了水污染,这与榆林市的水资源危机极为矛盾。因 此,要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公报、简 报等媒介的作用,特别注重利用新兴传播渠道和方式,加 大《水法》等法律法规和现阶段我国基本水情的宣传教 育,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 识,提高全社会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自觉性,形成学 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要对在开发、利用、节 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等方面成绩 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64・ 用水量熵值及优势度动态演化情况。结果表明,榆林市用 水系统熵值由1990年的0.569增加到2005年的0.667, 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榆林市用水结构趋向无序。同时, 系统的均衡度也呈增加趋势,这表明当地用水系统在趋于 无序发展的同时,用水系统的均衡程度有所提高,系统均 衡性增强。从地区来看,南六县用水系统熵值要高于北六 县,且南六县用水系统熵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北六县则 在波动中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南六县用水结构逐 渐有序,而北六县则有序度较低,这与南六县长期从事特 色农业,产业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北六县主要发展工业, 导致用水结构中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结构变化较大有关。 (3)结合榆林市用水结构时空变化差异的实际情况,提 出“南护水源,北抑需求”的总体调控思路,通过建立权威、高 效、协调的管理体制,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立法和执法 监督,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 构,大力发展生态型低耗水产业、明确水权、建立水市场,制 定合理水价、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改变用水观念等措施,不断 调整用水结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编辑:田 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普特,冯浩,牛文全,等.中国用水结构发展态势与节水对策分 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1—6.[Wu Pure,Feng Hao, Niu Wenquan,ete,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Tendency of Water Distribution and Water—Saving Strategie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3,19(1):1—6.] [2]张士锋,贾绍风.黄河流域近期用水特点与趋势分析[J].资源科 学,2002,24(2):1—5.[Zhang Shifeng,Jia Shaofeng.Features and Tendency of Water Use in Yellow River Basin in Recent Years[J]. Resources Sciences,2002,24(2):1—5.] [3]刘宝勤,姚治君,高迎春.北京市用水结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 析[J].资源科学,2003,25(2):38—43.[Liu Baoqin,Yao Zhijun, Gao Yingehun.Trend and Driving Forces of Water Consumed Structure Changes in Beijing[J].Resources Sciences,2003,25 (2):38—43.: [4]马黎华,康绍忠,粟晓玲.西北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 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干旱地区农、I 研究,2008.26(1): 王小军等:区域用水结构演变规律与调控对策研究 125—1 30.[Ma Lihua,Kang Shaozhong,Su Xiaoling.Study on Evolut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of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of [8]耿海青,谷树忠,国冬梅.基于信息熵的城市居民家庭能源消费 结构演变分析:以无锡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2): Shiyang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arid areas[J].A 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08,26(1):125—130.] 257—262.[Geng Haiqing,Gu Shuzhong,Guo Dongmei.Analyses on Evolution of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Based on [5]刘燕,胡安焱,邓亚芝.基于信息熵的用水系统结构演化研究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6):141一 Information Entropy[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4,19 (2):257—262.] l44.[Liu Yan,Hu Anyan,Deng Yazhi,etc,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Water Resource Structure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J].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e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9]谭永忠,吴次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J].自然 资源学报,2003,18(1):112—117.[Tan Yongzhong,Wu Cffang.The Laws of he hfTformation Entropy Values of Land Use Composition[J]. Journal ofNaturla Resources,2003,18(1):112—117.] [1O]Zhang Hailun.Strategic Study for Water Management in China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6,34(6):141—144.j [6]王小军,蔡焕杰,张鑫,等.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镇化关系研 究:以榆林市为例 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3):108—111. [Wang Xiaojun,Cai Huanjie,Zhang Xin,et al,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a [M].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Nanjing,2005. [11]Stephenson D.DemandManagement Theoy[J].Warter SA,1999, 25(2):115—122. Region:Taking Example of Yulin City[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8,15(3):108—111.] [12]Wang Xiaojun,Zhang Jianyun,Liu Jiufu,etc,Water Demand Management Instead of Water Supply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7]王小军,张建云,刘九夫,等.以榆林市工业用水为例谈西北干旱 地区需水管理战略[J].中国水利,2009,60(17):16—19. [Wang XiaojHB,Zhang Jianyun,Liu Jiufu,et al,Discussion on  ̄'ater Demand Management in Northwestem China:Taking Yulin’s Yulin City in Northwestern China,in:Proceedings of JS.3 at the Joint IAHS&IAH Convention,Hyderabad,India,September 2009.IAHS Pub1.330,2009. [13]Savenije H,van der Zaag P.Water as an Economic Go0d and Demand Management Paradigms with Pitfalls [J].Water Industrial Water Consumption as an Example[J].China Water Resources,2009,60(17):l6—19.] International,2002,27(1):98—104. Study on the Evolution Law of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Regulating Approach in Yulin City WANG Xiao-jun 一ZHANG Jian—yun 一HE Rui—min 一WANG Yah—can ' (1.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Jiangsu 2 10029,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MWR,Nanjing Jiangsu 210029,China; 3.Department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Hohai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 10098,China) Abstract China has serious water shortage because of low efficiency of water use,water pollution and unreasonabl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in the past years.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water consumption.In this paper,we take Yulin Ci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law of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by information entropy method through collecting water consumption form 1990 to 2005.Results showed that entropy value of water consumption system was 0.569 in 1990,and increased to 0.667 in 2005;this indicate that water utilization stucture irn Yulin City has an disordered tendency,and the entropy is distinct in different areas.Six counties in southern part of Yulin City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ern part,and is related to economic structure.Six counties in southern part mainly depend on a cuhure and their economic stucture is rrelatively stable,while the six northern counties mainly engage in industrial sectors,resulting in great changes in the water using stucture irn agriculture and domestic life in the past years.Finally,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water utilization in Yulin City,we put onvard tfhe regulating approaches of water conservation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Yulin City through a wide range of instuments rinclud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legislation,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water allocation between sectors,and improving public awareness,then to realiz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environment,ecology and human—being. Key words information entropy;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water demand management;Yulin City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