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ARCHITECTURALEDUCATIONI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 Vol118No.52009
43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
对策
郭树荣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摘要:自1998年颁布的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6中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以来,增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加,成为热门专业。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设立本专业的高校类型及数量多、培养方案差异大、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和学科建设缓慢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知识体系搭建以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719;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09)05-0043-04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西部大开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加快能源、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将持续增长。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认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研究培养建设领域所需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高级管理人才,是摆在工程管理教育界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数量多、类型多
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大幅度增加。自1998年颁布的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6中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以来,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如雨后春笋,逐年增加。据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统计
[1]
,1999年设
置工程管理本科院校70所,2001年新增22所,2001年新增25所,2003年增至255所,截止至2008年4月,包括本科目录外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国内高等学校中已有283所设置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
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类型繁杂。设置工程管理的高校既有各类综合性大学,又有建筑与土木工程类专业院校、矿业类专业院校、电力类专业院校,以及财经类专业院校等。近几年设置工程各类专业的还有农业、林业、师范类专业的院校及独立的二级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值得业界关注。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差异大
由于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类型不同,导致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中技术背
收稿日期:2009-08-30
基金项目:山东理工大学校级教学研究立项课题(4009-103047)
作者简介:郭树荣(1963-),女,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和项目管理研究,
(E-mail)zbshur@sina.com。
44 高等建筑教育 2009年第18卷第5期
景差异较大。中国大多数高校设置的技术背景为一般的土木工程,部分高校分别以公路工程、铁路工程、矿山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等作为技术背景。技术背景的不同还会导致工程管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的差异。甚至有的院校把工程管理办成了无技术背景的纯管理或纯经济的专业
[22
第二次会议上,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呼吁建立工程管理一级学科,2007年4月于广州,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委员会发起/2007工程管理论坛0,以书面形式提出积极申请工程管理一级学科。但时至今日一级学科审批还难于预测。主要原因与工程管理自身的发展有关。虽然近10年来招生工程管理的院校和在校生人数持续增长,但学科建设相对落后,目前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工程管理学者、专家也在深入研究工程管理的学科体系,但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是有技术、经济、管理及法律等学科组成的交叉专业,自身的学科特色不明显,致使工程管理只能依托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或者依附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甚至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作为专业方向。这与快速发展的工程管理专业不符合,也与工程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符。
二、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2008年工程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为8万余人,据不完全统计,省属和独立学院占到总人数的近70%。可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在211高校之外的省属院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建设领域培养不同层次的工程管理人才。
(一)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定位20世纪末,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国内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办学格局。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学校的定位是紧密相连的。学校定位包括确定学校的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学科结构(理工农林医文管经等)、培养人才的层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和学科类型(研究型、应用型、研究应用型)等方面。综合考虑学校定位和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研究型、复合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人才。
应用研究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由/2110一类重点高等学校培养,它们为工程管理研究生培养提供后备军。由于各重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招生数量少,师资力量雄厚,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企业的决策管理层。培养过程中应强化专业理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领导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3]
。据统计全国38所财经类本
科,目前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20所中,具有土木类专业的只有2所,其他18所无技术背景。2008年11月在东南大学落幕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的第四次会议上,制定了/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草案)0,是以土木工程为技术背景下的工程管理专业为依据制定的,但这难以形成一个带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工程管理的专业规范。另外,由于各学校的办学背景、办学理念的不同,也使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等差异较大。
(三)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差异大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办学水平和学生来源各不相同。近10年来,新办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两类:一是省属二类院校,这类院校办学历史相对长(多为50年代成立);二是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及新办的地方院校。由于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办学历史不同,办学条件的差异,办学定位的不同,导致了学生来源差别较大。这些学校无法与办学历史长的/2110学校相比,使得最后输出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有很大不同。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师力量差别大。专业教师年轻化现象十分突出,且其职称偏低,多数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工程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通过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来完成。但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实践经费不足,实习多流于形式,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较落后等现象。一些设置有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还没有工程技术实验室。由于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稳定性差,这就使得实践环节的教学难于保证。最后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专业意识较差,工程实践能力较弱。
(四)工程管理一级学科建设缓慢
2004年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郭树荣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45
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程管理实践问题的专业能力。
复合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由省属院校和独立设置的三类地方院校培养,这类院校是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此类院校工程管理的培养定位应主要为企业培养执行管理层人才,此类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复合知识的学习,即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类基本理论与工程管理、经济、法律知识有效地融合,更注重强化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全过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专业能力。
职业应用型人才主要对应一些职业特点明显的一线工作,其培养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本文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研究,此类不再赘述。
(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搭建
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草案)0(以下/规范0)明确规定了知识体系总体框架,由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部分的相关知识体系。同时分别对3个知识体系包括的内容和对应的课程体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规范0还存在以下不足:专业的技术背景仅针对建筑工程而言,没有涵盖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铁路工程、矿山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工程技术类、经济类、管理类和法律类专业基础等知识领域,知识和课程之间的融合度不够;对工程管理专业所独有的特色内容和课程体系提炼不够等。
由于各高校设置工程管理专业技术背景的不同,制定/规范0时,可在满足教育部要求的通识教育内容之外,其他部分按在知识体系中所占比例的方式确定,不必把工程技术类知识内容规定死,使不同技术背景下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设立技术知识,各高校应精心提炼突出其办学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
(三)提升工程管理学科定位
[4]
一是学科归属不统一,在各高校办学中工程管理专业分别归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和矿山工程等不同的一级学科之下,不明确的学科归属,必将影响工程管理学科发展规划编制,学科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二是工程管理学术地位提升困难
[1]
。
目前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和建设,国家级课题的申报均需要以学科背景为基础,其申报渠道、审批程序和验收评估等也强调学科体系和归属管理。工程管理学科建设的滞后,导致了课题申报、研究基地的建设等缺乏相应的渠道,制约了工程管理学科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工程管理的学术地位提升困难。国家学科设置应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反映学科的固有属性和发展态势,应加快设立工程管理一级学科。同时还需要逐渐建设工程管理的学科体系,使工程管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有明确的价值趋向和过硬的学术梯队。
(四)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建设
首先要加大控制规模。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认清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形式,控制新上工程管理专业的数量,同时加大专业评估力度,对达不到办学条件的工程管理专业应取缔,保持工程管理专业招生数达到合理的规模。
其次要加大实践投入。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把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实践途径建设,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教育教学,提前介入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从而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第三要加强师资建设。要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提高年轻教师的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其次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如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定期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争取横向科研课题形式,提高年轻教师为企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机会,接触工程,提高工程意识。另外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应定期举办师资培训班,
学科建设是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建设的过程。
目前工程管理学科地位很难提升,其主要原因:
46 高等建筑教育 2009年第18卷第5期
邀请/9850学校的优秀教师,传授核心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水平。
三、结语
自1998年高校统一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工程管理专业从规模、数量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热门专业。但工程管理专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设立本专业的高校类型及数量多、培养方案差异大、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工程管理学科地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今后还应在培养目标确定、知识体系的建立、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任宏1工程管理概论1M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李靖华.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分析1J2.高等建筑教育,2006(1):43.
[2]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定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草案)0[Z].2008年全国高校第四次工程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会议,2008.
[4]陆军.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概念的讨论1J2.清华大学教学,2004(6):13.
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
fortalenttrainingofengineeringmanagementspecialty
GUOShu-rong
(ArchitecturalandCivilEngineeringInstitute,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255049,P.R.China)Abstract:SincetheengineeringmanagementspecialtywasestablishedinthepromulgatedOrdinaryCollegeUndergraduateSpecialtyDirectory,itwassetupinmoreandmoreuniversitiesandbecameapopularspecialty.Nowadays,therearemanyproblemsinitstalen-ttrainingsystemincludingthatexcessiveuniversitiesandcollegeshavesetupthespecialtybothintypesandquantities,trainingsystemsarevarious,talen-ttrainingqualityisdiffer-en,tandthedisciplineconstructionisslow.Tosolvetheproblems,weexploredanddiscussedaboutthetalen-ttraininggoa,ltheknowledgesystem,thedisciplineconstruction,andthespecialtyconstruction.
Keywords:engineeringmanagementspecialty;talenttraining;disciplineconstruction;specialtyconstruction
(编辑 周虹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