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同志主张简化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并以身作则,全身心、高效率的投入到人民的事业中去。当他到某乡搞调查时,发现乡党委书记和乡长正忙得团团装。原来是县直一机关一个上午就往这个乡里派了三批人马,调查了解同一个问题,还都点名书记乡长接待。看着满天飞的钦差大臣,脸上露出愠色。在办公室,他又看见县直某局一周之内发了两期简报。这一下,他火了:“给局长打电话,先把打字机封了,再让他们重学县委有关规定!”为人民服务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当年远见和作为,到如今仍然时刻警醒着我们,“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便是当时的写照。
“惟知之深,故爱之切”,在撰写的《我爱自己的第二故乡》一文中,他写到,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正定人民是可爱的人民,正定人民具有刚强智慧的素质,勤劳朴实的传统,更有不甘现状、勇于开拓、发愤图强的雄心。 从正定期间的爱民之心到20xx年新年贺词中“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有一根红线紧紧相连,在时光流逝中,永不褪色,这根红线就是“知民爱民”。
细读此书,深受启发:爱,若流于形式,很快会流失。知,若只停留于书本上,总会让人厌恶,最终遭唾弃。作为人民公仆,从来就不是喊喊口号的事;为人民办实事,也从来不是发发文件就能完成的。为民情深,必须是在深彻地了解国情之后,才能以“三严三实”标准,办好事办实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因为只有这样的情感才能因地制宜,知行合一,才能刻骨铭心,感人肺腑。
我们一定要把学习领会《知之深爱之切》这部著作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于内心深处真正知晓、明了,并融入真感情。与此同时,要将此与学习落实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不断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成为“四铁干部”。
爱,是个人的行为,是一个人的内心很深切的情感。这情感绝对不是别人要求怎样,就能怎样的。情感,从来都是真切才动人的。只有自然流露的真情,才有可能惊天地泣鬼神,而虚假的眼泪只会让人嗤之以鼻。
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理解,爱的教育是欣赏,爱的教育是尊重,爱的教育是期待。爱的教育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爱的教育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宽厚与博大;爱的教育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悉心呵护;爱的教育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美好情景;爱的教育更是人生“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刚正与崇高。
从习的书中也让我想到了中国有句古诗:“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而“乐其道”,“行之坚”,便是乐其道的保证。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真正的师爱需要我们用心去完成。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爱,那就不可能有教育。”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懂得要去关心爱护学生,那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情感动向,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人生疑难问题的人。俗语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何处来?知之深便是“水”的无尽源泉。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贯彻习“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的要求,让自己的知识成为川流不息的长流水,才能满足时代教育的需要。时代不同,造就不同的人才,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就不同。作为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习从1982年来正定,到1985年离开,也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年纪。通过《知之深,爱之切》一书37篇文章、书信,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刚改革开放不久的春风中,带领正定人民奋斗的一位年轻的县委书记。而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肩负着祖国新一代建设者的教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们有决心、有勇气去探索教育的真谛,去诠释理想的教育。这正是我们对习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精神地学习与实践。让我们用爱和智慧书写教育,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吧!
《知之深爱之切》一书重点收录了在正定工作期间的36篇讲话和文章,是当年在正定工作轨迹的生动记录、从政品格的真实写照、思想方法和实践探索的集中展现。
从当年在正定县吃、住、行方面的生活小事说起,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切身的感受,讲述了在正定期间的生活、工作情况。报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生动再现了30多年前的一个个精彩画面和瞬间,展现了在正定工作期间心系人民、锐意创新、拼搏实干的优良作风和崇高风范,使读者接受了一次党性锤炼、精神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仔细阅读《知之深爱之切》这部著作,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感动,更能从中寻找到贯穿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会发现今天在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改进作风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都能从他30多年前的从政实践中找到实践基础和历史逻辑,这些重要思想是不断传承的,来自实践,并且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要抓好对《知之深爱之切》一书的学习,把学习领会这部著作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坚持重在学习、贵在实践的原则,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不断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锤炼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不竭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好提出的各方面要求,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邢台篇章。
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知之深爱之切》这部著作,要做到“六个紧盯、六个看齐”:
一要紧盯方向,向坚定忠诚的政治品格看齐。我们要经受和战胜各种风险、困难、考验,就必须学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决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政治能力强,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特别过硬,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党员。要像那样始终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并为这种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动摇或背离理想信念,切实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一心一意为党工作。
二要紧盯思想,向勇于担当的改革魄力看齐。30多年前,作为年轻的县委书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回避矛盾,敢于正视问题,锐意推进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正定特色的改革之路,奠定了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30多年后的今天,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展现出了清晰的改革思路、巨大的改革勇气和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开辟了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我们要大力弘扬当年那种敢想敢干、攻坚克难、蹄疾步稳的改革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改革,全面释放改革红利,用改革打开邢台发展的全新局面。
三要紧盯行动,向从严从实的思想作风看齐。在正定工作的点滴往事就是“三严三实”精神的现实源头,用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就像赵克志书记说的,河北不仅是“两个务必”的发源地,也是“三严三实”的孕育地,我们必须要在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上带好头、当标兵、做表率,认真领悟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学习肯担当、会实干、严要求的精神,实实在在为群众干几件关系未来、惠及长远的事,奋发有为地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四要紧盯追求,向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看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就是要始终心里装着人民,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跟群众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就是要始终有强烈的公仆意识,一心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就是要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更应该像那样,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真心热爱群众,感情上真正融入群众,生活上真正关心群众,带着感情和责任,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努力为群众谋福祉、让群众得实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把共享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要紧盯态度,向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看齐。在从严管党治党上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也是一以贯之的。在正定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那些经受了实践检验的思想和工作,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中可以体会到转变作风、利剑反腐等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理论雏形和实践根源。我们一定要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始终,带头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头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带头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努力在党的建设上开创新局面,让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切实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六要紧盯精神,向夙兴夜寐的工作作风看齐。要向多次强调的“盯住干、马上办”,“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要求看齐,向赵克志书记提出的“一刻也不要等”,“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的要求看齐,对上级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要以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干劲,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落实到底。特别是要围绕赵克志书记在省“两会”上看望邢台代表团全体代表时提出的“决胜‘十三五’、打好翻身仗,把一个崭新的邢台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的要求,以“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标准,以“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的狠劲,全力攻坚,努力拼出一个新邢台,闯出一个新邢台。
《知之深爱之切》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忠诚的政治品格、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强烈鲜明的问题导向和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态度,从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党的以来系列重要讲话思想体系早年的认识来源和实践根基。
“凡事务求贯彻”为地方党政机关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郡县治则天下安。县一级的工作,一头挑着党和国家的政策,一头挑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这一级党政部门,能不能认清自己的职责定位,发挥好职能作用,关系着中央的政令能不能畅通,也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地生根,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凡事务求贯彻”,既是《知之深 爱之切》一个鲜明的思想特点,也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期间系列讲话的一根红线,这体现在许多方面。一是提出共产党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态度明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是有鲜明的立场的,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要明朗;只要坚决按照中央的方针政策办事,敢于领导,善于领导,不管谁制造什么障碍,工作有多大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二是提出党的政治纪律就是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针对当时中央要求尽快实现党风根本好转,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抓政治纪律,抓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就是要保证四化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各级党组织、每一个党员都要按照党章规定,一切行动服从上级组织的决定,尤其是必须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这就是党的政治纪律。三是提出县级班子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独立作战的指挥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县委一班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上,自觉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些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凡事务求贯彻”的要求,为当前党政机关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
“凡事务求贯彻”为领导干部作风转变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十二大提出,在5年之内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在当时,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种种表现在正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如果党风不能根本好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凡事务求贯彻”,既是为争取党风根本好转采取的有力措施,也是对广大干部作风的具体要求,这体现在许多方面。一是提出工作作风上,要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有一个大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能仅仅是个老黄牛,也不能只是一个空谈家,而要把远大目标与务实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制定了县委一班人要遵守的六项规定:总揽全局,抓大事;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搞好“一班人”团结,维护县委领导的统一;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争先创优。三是提出“政治上要敏锐,工作上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党的奋斗总目标,牢固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考察干部主要就看两条,一是政治上是不是敏锐,二是工作上能不能创新;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要自觉执行,不能有任何怀疑和动摇。这些论述都充分体现了“凡事务求贯彻”的要求,对当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凡事务求贯彻”为领导干部推动发展、开展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非常重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时期,不仅为正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和远景目标,而且也为达到这个目标提供了过河的“桥”和“船”。
“凡事务求贯彻”,既是对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作风要求,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推动发展、开展工作提供了方法论,这体现在许多方面。一是要求领导干部到基层寻求“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干部,脱身冗务,着眼于基层,着眼于实际;要多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实实在在地调查研究一番,多了解一些真情实况,长一些真知灼见,更有效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二是提出“有领导有步骤”工作方法。所谓有领导有步骤,就是凡是中央和国务院有了明文规定的事要坚决落实,凡是中央已经定了方向的事,要积极探索试验。三是提出“自己事自己办,今日事今日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全体干部要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决定要执行,纪律要遵守,不能一盘散沙,各行其是;办事讲时效,不推诿、不拖拉、不马虎,自己事自己办,今日事今日毕。这些论述都充分体现了“凡事务求贯彻”的要求,为推动当前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